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古城遊思­­——蔚州古城景點漫記作者:劉清華

做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蔚縣城人, 從南門到鼓樓, 又從玉皇閣到南安寺塔, 來往反復中, 歲月的年輪在一圈圈泛開。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 感覺對古城的瞭解卻越來越少了。 近幾年來, 暢遊蔚州古城, 成了我最大的心願, 而這一願望隨著蔚州古城景區的盛大開業終於得以實現。

莊重威嚴蔚州署

蔚州署始建於明代, 坐落在蔚州古城內西南隅, 與南安寺塔毗鄰, 是明清時期蔚州地方的最高行政機構。 現今的蔚州署, 是按照《蔚州志》記載, 於2010年5月在原州衙遺址上複建而成。

州署坐北朝南, 規模宏大, 占地面積46畝, 分東、西、中三路, 呈軸對稱分佈。 同時遵循封建禮制左文右武, 前朝後寢的形制, 建有18處院落, 297間房屋。 亭、台、樓、壁, 廊俱全。

提起蔚州署,

總會讓我想起以前的蔚縣人民政府,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縣大院。 記憶中的縣大院是深紅色的木質大門, 門前兩隻石獅子, 院內走廊甬路又深又長, 一排排辦公室安靜有序。 大院兩側又有許多小院, 小院內花木扶蘇, 又是一番景象。 由於是縣政府所在地, 自然不是一般人所能隨便出入的, 所以從小我便對這裡心生敬畏。

從2011年7月建成後, 我曾不止一次參觀遊覽了蔚州署。 州署大門面寬三間, 進深兩間。 大門兩邊砌有八字牆, 八字牆中間各鑲嵌一座磚雕撇山照壁。 每次來到州署門前, 我都要駐足好久。 仰望著灰色飛簷下藍色牌匾上“蔚州署”三個黃色的蒼勁有力的大字, 一種油然而生的敬畏和景仰之情便從心底深處蔓延開來。

而雄踞在大門左右的兩隻威猛的石獅, 更是為州衙平添了一種威嚴和神聖。

走進大門, 東側廊下是一座石碑。 石碑上刻有《複建碑記》, 是一座記錄當代蔚州人勤勞智慧的豐碑。 西側廊下是一隻略顯破舊的大鼓, 大概就是舊時衙門的“喊冤鼓”吧。 相傳古時州衙大門東側廊下置一“喊冤鼓”, 專供老百姓喊冤報官之用。 擊鼓鳴冤的由來, 還得從漢代開國皇帝劉邦和民女蘇小娥的故事說起。 而擊鼓鳴冤之制, 也成為封建官吏體察民情的重要手段, 一直流傳了兩千多年, 直到清末。

由大門往裡走, 院子的兩邊是東西裡甲房。 現在西裡甲房是《蔚州署歷史文化展》的展廳, 東裡甲房原為《蔚州歷史名人展》, 現已改為《蔚縣原創剪紙大賽作品展》,

共展出蔚縣剪紙藝人近年新創作的各類剪紙新品130餘副。

大門的正對面, 便是儀門。 從大門到儀門的兩側, 擺放著翠綠整齊的盆景, 給州署平添了許多生機。 儀門是進入州衙的第一道禮儀之門, 平時並不常開。 只有在舉行重大慶典, 或是審理重大案件的時候才大開儀門,讓百姓人等從中而入。儀門兩側設立便門,東側為“人門”,也稱“生門”,經常開著;西側為“鬼門”,也稱“死門”,只有處決死囚時方開此門拉出去行刑,平時關閉。

由儀門到大堂的甬道用方磚鋪成,高出地面2尺。想像著舊時衙役站立兩旁高喊“威武”的場景,倒也真是讓人不寒而慄。

由儀門往北,甬道中間有一座四柱三頂的木牌坊,叫戒諭坊。戒諭坊南北兩面正上方各書“公生明”,“廉生威”三個大字。“廉生威”三個大字下麵靠左書“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靠右書“爾奉爾祿,民膏民脂”。站在戒諭坊下,我沉思良久:上古的封建官吏尚懂得老百姓才是他們的衣食父母,並時刻警戒自己要謙恭盡職,公正廉明。而今,我們的領導幹部若人人都能如此,豈不也是天下百姓之福!

過了戒諭坊,便來到整個州衙的中心——親民堂,也叫大堂。大堂結構嚴謹,雄偉壯觀,是知州發佈政令,舉行重大慶典,公開審理案件的重要場所。

大堂正中設知州公堂,上懸“明鏡高懸”匾額。匾額下的屏風上是一副彩繪的“海水朝日”圖,象徵州官辦案“清如海水,明似日月”。屏風前設有公案,公案上放置文房四寶及紅頭刑簽,綠頭捕簽。同行的好友走向公案,右手提筆,左手拍下驚堂木。雖女流之輩,卻威武剛正,滿目森然。我飛快得按下手機,搶拍下這一瞬間。就連她本人,也為自己精彩的扮相讚歎不已。

大堂內東側為錢良庫,西側為武備庫。大堂東側三間耳房叫協政廳,西側三間耳房叫贊政廳,現為《蔚縣節慶文化剪紙大賽》展廳。大堂院東西兩側為六房,左文右武。東為吏、戶、禮三房;西為工、刑、兵三房,司職六部,為州衙職能辦事機構。六房現在作為四個剪紙展廳展陳《蔚縣剪紙博物館剪紙展覽》。

由大堂出來,繼續往前走,便是二堂。二堂建築結構和大堂大同小異,州官在這裡辦公,處理一些普通的民事案件,因此上看起來多了些隨和,少了些威嚴。二堂現在用來做道德講堂,每週六日上午9:30——10:00在這裡都有蔚州大鼓書表演。我曾在這裡聽過桃花鎮鴉澗村大鼓藝人表演的蔚州大鼓《楊宗英認祖歸宗》。確實是行腔渾厚,蒼勁質樸,惟妙惟肖,獨具地方特色,令人觀後耳目一新,讚不絕口。二堂的兩邊是兩個稍間。西稍間現為《蔚縣影視基地展》,東稍間是《蔚縣剪紙藝術節成果展》。

穿過二堂,經過天井院,就到了內宅。門子房相當於現在的傳達室或保衛科。現在作為《蔚縣古堡攝影展》,用近百副圖片真實得記錄了現存蔚州古堡的滄桑歷程以及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身在其中,思緒不禁飛回到了遠古時代,激發出無限的情愫與懷想。

內宅是州官及家眷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由天井院通往內宅的門庭及兩邊的長廊精巧別致,使得內宅小院與這威嚴的州署隔離開來,變得溫馨而富有情調。長廊裡張裱著蔚縣歷史名人生平簡介,透過這濃濃的墨香,我盡情地領略著這一個個歷史人物精彩而傳奇的人生故事。古老的蔚州,不愧是人傑地靈,藏龍臥虎之地呀!現在的內宅是《蔚縣紅色歷史文化展館》,共分五個展廳。第一展廳位於正房,是《蔚縣革命歷史展》;第二展廳位於東耳房,是《張蘇紀念館》;第三展廳位於西耳房,是《馬寶玉紀念館》;第四展廳位於東下房,是《謝才紀念館》;第五展廳位於西下房,是《李氏三姐妹展室》。該展館現已成為我縣紅色歷史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用無聲的語言向我們講述著過去艱苦卓絕的光榮歲月和難忘的奮鬥歷程。

出了內宅,便到了蔚園,也就是州衙的後花園。後花園位於州署大院的最北端,這裡花木扶疏,小徑清幽,令人豁然開朗,心曠神怡。後花園的東側建有魁星樓一座。魁星樓高29.08米,目前是河北省最高的木樓,在全國位居第三。此樓表面看是三層,其實是五層,是“明三暗五”的古代建築風格,整體建築是卯楔木架結構,沒有用一顆釘子。迎著習習清風,我和好友拾級而上。透過正殿的窗戶,我們努力地端詳著裡面的魁星造像。只見那魁星頭上生著兩隻角,金身青面,赤發環眼,面目猙獰。他右手握一管朱筆,左手持一隻墨斗。右腳金雞獨立,腳下踩著一條大鼇魚的頭部。左腳揚起向後踢出,腳上是北斗七星。凝視著魁星神像,我在心中默默祈禱,惟願家鄉學子不負寒窗之苦,奮力拼搏,獨佔鰲頭。

後花園的西側,與魁星樓遙相呼應的是慈賢亭。慈賢亭小巧玲瓏,修築在廢土棄石堆砌的小土坡上。坐在慈賢亭內,整個州署盡收眼底。只見青磚灰瓦,飛簷翹壁,庭院重重,錯落有致,清風徐徐,鳥兒歡歌。抬頭藍天碧日,俯首青翠欲滴。如此美景,我和好友沉醉其中,談古論今,竟有些流連忘返了。

從後花園東側小門往回返,迎面一棵柳樹巍然矗立。這棵柳樹叫龍柳,是我國著名的觀賞樹種,距今約有一百多年歷史。它高大粗壯,枝葉繁茂,使得曲徑通幽的小巷更加古樸幽深。

沿著小巷由北向南,我們遊覽了東路建築。它們依次是:關帝廟、贊候祠( 又稱衙神廟)、寅賓館、銀億庫、東公廨、兵器庫和土神廟祠。西路建築我們由南向北走過,它們依次是:馬神廟、獄神廟、西公廨、架閣庫、靜也軒和膳食院。

參觀蔚州署,還有一個地方不容錯過,那就是州署大門廣場前南端的照壁。這座照壁是青磚浮雕組成的一字型建築群,正中有一形似麒麟的怪獸,叫“犬貪”。這是一種神話傳說的貪婪之獸,傳說它能吞下金銀財寶。從畫面看它的腳下和四周全是寶物,但它並不滿足,張著血盆大口,妄想吞吃天上的太陽,結果掉下懸崖,摔的粉身碎骨。照壁繪畫相傳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創,用以警示官員們不可見利忘義,貪髒枉法。望著這副照壁,我想,反腐倡廉應該是歷朝歷代亙古不變的主題吧,而當那些官員們站在這裡的時候,內心深處也一定會有所觸動吧。

蔚州署佈局完整,古樸莊重,威嚴有序。不僅直觀地再現了明清建築風格和豐富深厚的官府文化,更是宣傳弘揚蔚州文化,展示蔚州兒女精神風貌的一個重要場所。每一次遊覽歸來都受益頗多,同時也想再一次去更多的瞭解它接近它。

鼓樓,用它巍峨的身軀迎來古城的解放

鼓樓,對我來說似乎是再熟悉不過了。幼小時候起,就常常跟隨母親從南城門,也就是景仙門,穿過南北大街,到鼓樓後的舅舅家。然後再由鼓樓洞到南城門,回到南關西自己的家裡。成年後漸漸才明白,幼小時候記憶中的鼓樓,並不是完整的鼓樓,只是鼓樓的基座。然而,就是這倖存的,歷經滄桑的,斑駁古老的城牆,在我的心裡就已經足夠巍峨壯觀的了。那時候,若是一個人從鼓樓洞經過,總覺得這洞又寬又深,寂靜幽長的有些害怕。但往往又喜歡從這洞裡走過,因為它冬暖夏涼,可以遮風避雨。長大後,每次從鼓樓那兒經過,都要對著磚券門洞北側上方鑲嵌的“鼓樓”二字凝視良久。而鑲嵌在門洞南側上方的“初哉首基”

四個字寓意”京西第一州“的意思,我是不久前才知道的。

鼓樓,位於蔚州古城的中心,始建與明洪武十四年,是蔚州衛指揮使周房所建,歷代多有修繕。鼓樓原為“譙樓”,清代改為“文昌閣”。在周房的督建下,經過眾幕僚和工匠們的精心構築,建成的鼓樓宏偉壯觀。正如《明創建鼓樓記》中說:“畫棟臥虹、層簷跂翼、危梯傑檻、四戶八窗、鐵馬敲風、銅鐸響月、赭堊鮮煥、玄蔭遂深、勢若淩雲、巍然拔起,東瞰滄海、南觀紫極、西俯太行、北枕朔漠,氣象鼎新,規模宏遠,非特為一時觀美,實為邊隅之保障也。”真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足見古人的公德心和責任感。

不幸的是,原先的鼓樓於1948年蔚縣城第二次解放的時候被毀。現在的鼓樓是1997年仿原樣重新修建的。而承攬這一工程的正是我所在的蔚縣城市建築工程公司。這在當時是一項有深遠政治和歷史意義的形象工程,也是一項前所未有的高難度工程。為了在確保工程品質的前提下按時完工,公司上下都做了大量認真仔細的工作。每一根樑柱,每一塊瓦當都對照圖紙反復推敲,做到合卯對縫,一絲不苟。重建後的鼓樓通高17米,面寬九間,進深五間,為一座三重簷多角歇山布瓦琉璃剪邊建築。它造型別致,工藝高超,結構精美,巍峨壯觀,為蔚州仿古建築中具有代表性的上乘之作。

五月中旬的一個下午,我和朋友們一起第一次遊覽了重建後的鼓樓。進入景區,經過售票廳,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我們迫不及待地拾級而上。登上城樓,憑欄遠眺,整個蔚州古城盡收眼底。古老的南北大街,密集的店鋪,叫賣的商販,無不浸透著古色古韻,向人們無聲地述說著古城曾經有過的輝煌和繁華。“直上城樓第一層,三秋氣爽豁心胸。蓴羹魲膾鄉心遠,霜菊露螯酒意濃。雙風依雲瞻帝關,亂石飛翠接居庸。人生到處堪吟眺,何必登高太華峰!”清同治年間蔚州吏目徐鈞的《秋登城樓》便是我們此時心情的最好寫照。

一番欣賞讚歎之後,我們進入了文昌閣的第一層。這一層是《蔚州老照片展》,展廳內寬敞明亮,分“古城記憶”、“苦難歲月”、“奮起抗爭”、“走向光明”、“建設家園”、“國粹生輝”六個主題展。以時間為主線,從不同的側面展示了勤勞勇敢的蔚州人民追求解放,建設家鄉,開拓創新的堅強決心和奮鬥歷程。

第二層為《蔚縣近現代票證展》,大家簡單得參觀流覽了一番,便到了第三層。

第三層為《蔚州書畫展》。翰墨歌蔚州,丹青頌家鄉。展廳所展出的幾乎全部是向蔚縣各界書畫名家和書畫愛好者徵集來的作品。其中好多人是我們熟悉和認識的。這些作品都融入了蔚州元素,或秀美飄逸,或雄厚遒勁,每一處筆墨都飽含著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和讚美之情。它們題材新穎、風格迥異、品味高雅,向人們展示了當代蔚州書畫的較高水準和藝術風範。作為家鄉人,在欣賞讚歎之餘,也為這些藝術家們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

快到下班時分,我們意猶未盡地走了出來。走下一段臺階,這才注意到臺階下休息平臺上赫然矗立著一塊巨石。巨石上刻著八個鮮紅的大字:“繼承發揚,優良傳統”。我有些疑惑地望著這塊巨石,環視四周,只見緊挨著巨石的牆上有一塊黑紅色木匾,匾上八個白色大字“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格外醒目。緊挨著巨石,有一塊大理石石碑,碑上密密麻麻得刻滿了字跡,我趕緊上前,“激戰鼓樓,蔚縣解放”這一黃色的標題便映入眼簾。這時,同行的朋友們也趕了過來,大家一起一字一句地讀起了碑文。

這是一個震撼心靈的故事,是蔚縣城第二次解放的故事。

1948年三月下旬,我華北野戰軍第四縱隊一部在司令員曾思玉的率領下向蔚縣挺進。龜縮在縣城的國民黨補訓六師八個營2084人,成為甕中之鼈,企圖憑藉堅固的城牆固守待援,用多挺機槍封鎖了唯一能通向鼓樓的83個臺階。我軍從鼓樓北面發起進攻,因守敵居高臨下,工事堅固,火力強大,數次強攻均未成功,傷亡很大。我軍遂調炮火對鼓樓守敵進行轟擊。經過浴血奮戰,戰鬥持續到上午九時,國民黨軍最後一個據點——鼓樓終於被攻克。此次戰鬥俘獲了國民黨軍隊2000餘人,殲滅了30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和軍需物資。蔚縣城遂告解放,成為察哈爾省解放最早的一座縣城。

碑文讀完了,我們都靜靜地站立在那裡,一句話也沒說。每個人都在心裡為這英雄的鼓樓和為解放鼓樓而浴血奮戰的英雄們致敬。我們輕輕走下臺階,生怕驚擾了它。是啊,我們腳下的每一級臺階,都留下了英雄們浴血奮戰的足跡,浸透著革命先烈的鮮血。我默默抬頭,仰視著鼓樓,是你用巍峨的身軀迎來了古城的解放,古城人民將永遠銘記。他們用勤勞和智慧將你重新修建,願你以嶄新的身姿守望古城,見證古城在新時代的輝煌和發展。

靈岩寺與王振

雖說從小就生長在蔚縣城,但是對於靈岩寺這個地方,還是不久前蔚州古城景區盛大開業後才知道。靈岩寺俗稱前寺,位於蔚州古城鼓樓西街。據有關史料記載,靈岩寺初建于金代,毀於元代,明正統六年蔚州籍司禮監王振奏請英宗皇帝赦賜重建。原寺院座北朝南,占地面積6682平方米,從南到北依次是山門、過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東西為鐘樓、鼓樓、配殿、禪房等。現存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及禪房僧舍數十間,規模宏大,氣勢不凡。

星期天上午,我和幾個好友一起參觀遊覽了這一蔚州名刹。沿著鼓樓西街一直往西,快走到頭的時候向北,在一條不算深的小巷中間便看到一座新修的牌樓。牌樓簡樸大方,藍色的匾額上題寫著“靈岩禪寺”四個大字。過了牌樓,我們由檢票口進入寺內。

寺內草木蔥蘢,蒼松翠柏,清幽寧靜,梵音繚繞。走過一段甬路,眼前便是一座高大的殿宇,殿宇簷下正上方一塊黑色的牌匾上題寫著“中國蔚縣五穀文化博物館”幾個金色大字。走進殿宇,炎帝神農氏的金色塑像迎門而立。神農氏高大無比,人身牛首,龍顏大唇,雙手托著一捆穀穗。它的兩側和身後是五個用木板和玻璃做成的展櫥,展櫥像五根巨大的方形的水晶柱子矗立在那裡,又像是神農氏的衛士守衛在他的身邊。展櫥裡分別放著穀、黍、麻、麥、豆五種不同的作物。而每一種作物又有不同的品種,他們分別裝在裡邊,顏色各異,別是一番風味。殿內四周的牆壁上鑲嵌著五穀文化的宣傳圖片和文字,集中展示了蔚縣五穀文化,它是中華農耕文化——五穀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是一部華夏農耕文化的民俗畫卷。蔚縣,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上保留五穀最全的地方。同行的朋友介紹說,這座用來作為“中國五穀文化博物館”的殿宇就是天王殿。該殿為單簷歇山布瓦頂,面三進三,平面呈方形,殿內無金柱,七檁六架,欄額與普柏枋呈“丁”字形,鬥栱為重昂五踩鬥栱,轉角為鴛鴦交首栱,鬥栱之上未用螞蚱頭,皆用齊心鬥。梁架上用“雅伍墨”彩繪,栱眼壁內皆繪水墨蟠龍,它們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從天王殿出來,我們依次參觀了東西配殿和禪房。配殿位於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之間。東配殿現在用作“老電影放映廳”,據說當年殿內塑有十八羅漢。緊挨著東配殿的禪房現在分別是“五穀民俗展廳”

和“五穀藝術展廳”。西配殿現為“五穀農具展廳”,據說當年殿內置有大銅像一尊 。緊挨著西配殿的禪房現在分別是“五穀營養展廳”和“五穀成果展廳”。

大雄寶殿是靈岩寺的正殿,為蔚縣古寺廟等級最高的經典建築。遠遠望去,殿宇恢宏,氣勢雄偉。寶殿建築面積340平米,為單簷廡殿布瓦頂,面五進四,五架梁前後均出前步廊,簷下四周置五踩鬥栱。殿內置精美天花和鬥八、鬥四藻井 。天花上彩繪“佛教八寶”、“飛鶴”、“花卉”圖案。藻井三座,頂內繪彩龍。栱眼壁內皆繪水墨蟠龍 。前簷下置五抹落地隔扇,為三交六碗菱花心。

走進大殿,八根金柱分作兩排擎天而立。金柱的直徑0.6米,要我們兩個人才合抱得過來。站在空曠的大殿內,我們一邊讚歎,一邊自然而然地談論起奏請英宗皇帝赦建靈岩寺的蔚州籍司禮監——王振。

王振,明朝蔚州人,略通經書,後來又做了教官,十年寒窗也沒取得功名,心灰意冷,永樂末年,入宮當了太監。史稱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專權太監。王振善於伺察人意,入宮後,宣宗皇帝也很喜歡他,便任他為東宮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英宗皇帝。英宗即位後,掌司禮監,以防備大臣罔上為由,勸皇帝以重典治理。正統七年(1442),太皇太后死 ,王振勾結內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東造豪華府第,大興土木;逐殺正直官員。英宗稱他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爭相攀附。十四年,瓦剌大舉入侵。王振鼓動英宗親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誤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被瓦剌兵追至,全軍覆沒,英宗被俘,王振被殺(見土木之變)。

由此看來,在相關史料的記載中,王振扮演的並不是一個多麼光彩的角色。然而,談起“土木之戰”,某些情節,還是足以讓我們這些家鄉人感動的:英宗親征,被瓦剌軍隊引誘進入大同,中了埋伏,大敗。王振急忙傳令,撤出大同。最初,王振想從紫荊關退兵,以便途徑他的家鄉蔚州,讓英宗駕幸他的府邸。走了40裡路以後,王振忽然想起大隊人馬經過蔚州,一定會損壞他家鄉的田園莊稼。於是,又改變主意,火速傳令改道東行,向宣府方向行進。由於改變了路線,明軍迂回奔走,耽誤了行程,退至土木堡,又遭瓦剌軍隊伏擊,明軍潰敗,英宗被俘,王振被英宗的護衛樊忠用鐵錘砸死。後來英宗認為王振畢竟是為國殉死,其精神不死。就在重新登基的這年(1457年)10月,在北京城祿米倉胡同的智化寺為王振立了一個彩色泥像,還樹了一塊碑為他立了傳。智化寺的香火非常旺盛。

千秋功過,自有評說。作為蔚縣人,對於王振,我們哪怕僅僅是為了靈岩寺,為了“土木之戰”中他對家鄉故土和父老鄉親的那一點兒私心,也是應該心存感激的。

真武廟與壁畫

最早聽說真武廟這個地方,還是在讀高中的時候。一次同學邀我到她家玩,說是住在守備街真武廟旁邊。到了巷口,她抬頭指著北面高臺上一座古老的殿宇告訴我,說那就是真武廟。當時的我也只是朝著她指點的方向不經意地看了看,並沒留下多麼深刻的映射。

不久前,和幾個朋友相約,一起遊覽了這座古老的廟宇。

我們徒步而行,遠遠地就看到一座高大的牌樓矗立在守備街的西頭。等到了近前,果然巍峨壯麗,彩繪精美,氣勢不凡。牌樓正中藍色牌匾上“紫霄真境”四個字格外醒目。景點服務員告訴我們,原真武廟牌樓已毀,這座牌樓是2012年由開灤集團重新修建的。

過了牌樓我們拾級而上,便到了一個方整寬闊的高臺上。高臺的東西兩面和南面檢票口的兩側都插著紅色的旌旗,旌旗上印著“蔚州古城”四個字。在高臺北面正對著檢票口,一座古老的殿宇坐落在高約三米夯土包磚的台基上。殿宇正上方黑色牌匾上題寫著“蔚州真武廟”五個金色大字,這便是真武廟的前殿了。

真武廟的前殿為穿心過殿,單簷懸山卷棚勾連搭式,面寬三間,進深三間。懸山為正五架分心中柱式,五架梁仿心繪“金龍牡丹”,前卷棚為四架梁,頂置欏鍋椽,梁架油漆大部分都已經剝落。我們踏著青磚砌成的臺階爬上臺基走進過殿。過殿的正前方迎門便是一塊巨大的屏風,屏風正中鑲嵌著“蔚州寺廟壁畫藝術館”的黑色牌匾。繞過屏風 ,過殿東面的牆上鑲嵌著“蔚州寺廟壁畫概述”的文字介紹,西面的牆上鑲嵌著蔚縣古村堡、古寺廟和古戲樓的攝影作品。屏風背面則是一副裝裱精美的壁畫。畫面上亭臺樓閣,古樹參天。畫面右下方,一位元身穿紅袍的帝王正在焚香,他身體微弓,神態虔誠。他的身後是一對童男童女,男童手拿託盤,託盤中是一隻精美的酒壺。再往後是一名宦官,雙手舉著華羅傘蓋。宦官的旁邊,兩名手拿長槍的武士好像在竊竊私語。畫面的右上方,雲霧繚繞中,一位尊者騎著一匹白馬,他的左邊跟著一個後生,右邊那位身形怪異,細瞅又頗有些潑猴的模樣。對面兩位大臣面帶微笑,像是在恭迎他們。整張壁畫色彩豔麗,神態逼真,惟妙惟肖。我和朋友們猜測著,它講述的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走出過殿,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個極為方正的院落。院落的東西兩面分別建有東西配殿和僧房,四面房屋垣墉環繞,並置角梁、角柱,成封閉式轉角結構。過殿的兩側各有一個門洞,門洞中的紅色木門緊鎖著。門洞的兩邊是廂房。正殿在院內正北方,為北極殿,也叫真武大殿。大殿為單簷歇山綠琉璃瓦頂,琉璃花脊。面寬三間,進深五間。抱廈為歇山卷棚綠琉璃瓦頂,面寬三間,進深兩間。

我們從西配殿開始,幾乎轉遍了每一間展室。每一幅壁畫前我們都駐足良久,仔細欣賞。有上蘇莊觀音殿壁畫,北方城真武廟壁畫,鄭家莊村峰山寺壁畫,還有蔚州古城玉皇閣壁畫,南安寺塔地宮壁畫,等等。每一幅壁畫都形態各異,色彩斑斕,向我們無聲地講述著一個個古老而又傳奇的故事。

< p=""> 北極大殿我們是留作最後參觀的。大殿內屋頂下縱橫交錯地掛著許多黃色的帷幔。其中兩處帷幔下從南向北掛著兩排紅色的燈籠。燈籠的形狀像是一大一小兩個圓筒套了起來,圓筒的下邊裝飾著兩圈黃色的流蘇。大殿正中是四根粗大的正方形的柱子,柱子的上下兩頭刷成了紅色,中間四周繪滿了壁畫。壁畫大都是藍色基調,那些人物好像都瞪大了眼睛看著我。這樣的氛圍使我頓感悚然,好在還有朋友們在身邊。我稍稍定神,環顧四周,整個大殿牆壁上都繪滿了壁畫,簡直就是一個壁畫的王國。

大殿剛進門處東西牆面上保存著原道教題材的壁畫,雖然有些褪色,但大部分仍然清晰可見。壁畫上人物約1.5左右,他們是七位星君,年長的睿智飄逸,年少的英俊瀟灑,都透著一股仙風道骨,面朝正北主神真武大帝徐徐走來。七位星君前面還各有三位人物,但人物狀貌形態卻是看不清楚了。大殿正北牆上的壁畫就是真武大帝了。真武大帝是北方之神,傳說他身長百尺,非常威武。壁畫中的真武大帝目光如炬,披髮跣足,金鎖甲胄,手執寶劍,腳下踏著一龜一蛇。他的兩旁站立著眾多文臣武將,他們神態各異,惟妙惟肖。

走出真武大殿已經是中午時分了,回望這座古老的殿宇,又似乎看見那一個個畫中人物從牆壁中向我款款走來。一路上,朋友們仍然讚歎不已,既為了保存下來的這些古老而珍貴的文化遺產,也為了古代勤勞智慧的蔚州人民。

玉皇閣,期待你嶄新的容顏

盛夏的午後酷暑難耐。一個人坐在辦公室裡,心情也像這天氣一般煩躁不安。要不去玉皇閣逛逛吧,心裡想著便下樓約了同事悄悄的溜了出去。

玉皇閣坐落在蔚州古城的北城牆上,從單位騎電動車也就五六分鐘的時間便到了。小的時候經常來這邊玩,只是從來沒有認真仔細地參觀遊覽過。

幾年沒來變化還真是不小,城牆下新修的通往玉皇閣的路面寬敞整潔。玉皇閣的東側修建的古韻劇場像是一座露天的綠色莊園,碧樹濃蔭,小徑蜿蜒,靜靜地躺在古城牆的懷抱中。

到了近前,我們才發現,玉皇閣在施工修繕中。儘管如此,景點的工作人員還是非常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她說雖然玉皇閣大殿正在修繕,但景點仍然開放,我們可以在前院逛逛,還可以上城牆看看。

前院不是很大,但收拾得卻很乾淨整潔。南面正中一座殿宇,面寬三間,進深兩間,硬山布瓦頂,這便是龍虎殿,也叫天王殿。走進天王殿,粗大的圓木正脊下題寫的“大明萬曆二十八年歲次庚子孟冬朔月旦元吉創立”字樣清晰可見。大殿東西兩側矗立著四大天王塑像。果然是名不虛傳,這四大天王身形高大無比,偌大的殿宇因它們的入住而顯得格外狹小起來。東面靠北的那位身體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他便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多羅吒。緊挨著持國天王的是南方增長天王毗琉璃,此天王身體青色,穿甲胄,手拿寶劍,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五天王。西方廣目天王留博叉在西側靠南邊,他身體紅色,穿甲胄,手裡捏著一條蛇,為“二十諸天”中第六天王。最後那位身體綠色,穿甲胄,左手上臥著一隻銀鼠,右手拿著一把傘,他便是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為“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在我國,一些信奉佛教的人認為南方增長天王持劍,司風;東方持國天王拿琵琶,司調;北方多聞天王執傘,司雨;西方廣目天王持蛇,司順,組合起來便成了風調雨順。我雖不信佛,依然十分虔誠的雙手合十,心中默默祈禱,唯願普天之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走出天王殿,天氣似乎涼快了些。我們仔細地環顧四周,院落的東西兩側各有缽堂齋舍三間,天王殿的兩側各有角門一座,都是小式硬山布瓦頂。院落的正北兩側各有三間房舍,皆為單坡屋頂。兩邊房舍中間是石砌的十八級臺階,臺階的盡頭是古老的山門。山門不大,卻古樸端莊,讓人敬畏。可惜的是山門是鎖著的,不然的話通過山門我們便可以到達玉皇閣的後院了。雖然事先就知道,但我們還是有些失望。正巧從管理員辦公室裡走出一位年近六旬的面目和善的男士,我們便央求他打開山門讓我們進去。他和藹地笑笑,說知道我們是買了票的,不過後院正在施工,確實是不能進去的,再說門子是施工單位鎖住的,他也沒有鑰匙。

最後的一點希望也變成了失望,我們也只好“望門卻步”了 。仰望著後院裡面露出的平面呈方形的鐘鼓樓的重簷歇山布瓦頂和被架杆安全網遮擋起來的宏整高峻的玉皇閣大殿,我和同事也只好帶著深深的遺憾去古城牆上參觀遊覽了。

剛一邁出前院通往城牆的小門,一股微風便迎面撲來,渾身上下頓時清爽了許多。古老而寬闊的城牆經過整修變得更加宏偉壯觀,城牆上青磚鋪地,清風徐徐,旌旗飄揚 。向南望,整個蔚州古城盡收眼底;向北看,壺流河水蜿蜒如帶,玉湖公園綠樹成蔭。再遠處,濱河灣社區高樓林立,靜靜地享受著這一灣河水和無邊的綠色。城牆的東北處,一座石橋架在河水的兩岸,橋上車輛穿行,橋下流水滔滔。望著眼前的一切,我和好友不禁讚歎不已,這是怎樣的一幅油墨山水畫,是多麼完美的現代與自然的融合。我們半玩笑半認真的約定,將來各自從濱河灣買一處小戶型的樓房,住對門的,等到退休後,在晨起和傍晚,一起坐在公園的長椅上看綠樹舞蹈,聽河水唱歌。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先前看到的那位男士上來提醒我們已經快六點半了,景點要關門了。 我倆意猶未盡的下了城牆,再一次仰望修繕中的玉皇閣大殿,用戀戀不捨的眼神告訴它:玉皇閣,我們期待你嶄新的容顏。

在釋迦寺結識民間藝人

釋迦寺俗稱南關大寺,也叫臥佛寺,位於縣城南關西南隅,與蔚縣城第三中學毗鄰。寺廟元代始建為庵,明洪武年間,蔚州指揮使周房擴建為寺。具有關史料記載,原釋迦寺座北朝南,由南至北依次是牌樓、山門、鐘鼓樓、金水橋、天王殿、大雄寶殿和臥佛寺,另有東西四間配殿和東、西、正禪房數間。當時的釋迦寺殿宇建築宏偉,香客雅士雲集,香火極旺。

一個人的旅行也是別有一番情趣的。星期天一大早我便置身在這座千年古刹的懷抱中了。現存的釋迦寺只有三大殿和東西配殿、廂禪房基本保存完好,寺院裡梵音陣陣,古樹參天。新載的花草樹木鬱鬱蔥蔥,給這座古老的寺院增添了無限生機。

由於來的比較早,偌大的寺院裡除了幾個工作人員外幾乎只有我一個人在遊逛。我喜歡這樣的氛圍,空靈、寧靜。

天王殿位於寺院的最南端,面寬三間,進深兩間,硬山布瓦頂五架梁,後出歇山式翼角,在花草樹木的掩映下,越發顯得古老、滄桑。走進天王殿,幾個工作人員正在彩繪四大天王的塑像,他們聚精會神地工作者,絲毫沒有理會我的到來。

天王殿往北便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莊重肅穆,雄踞在0.9米高的磚砌月臺上,建築面積為141.05平方米,面寬三間。建築形式頗具元代建築特徵,屋頂相當平緩,簷頭和四個翼角都翹起,從側面看更為明顯。此殿的出簷為1.5米,外簷四周置四鋪作斗拱,造型巧妙精美。大殿內置天花藻井,為精緻華麗的鬥四藻井,天花上繪有紅底折枝牡丹花、龍鳳等圖案。大雄寶殿裝飾華麗,各部件製作精美,是釋迦寺的主要建築。

臥佛殿在大雄寶殿的後面,簷下正上放鑲嵌著一塊藍色牌匾,上書“拈花微笑”。大殿面寬三間,進深三間,硬山布瓦頂,前出歇山式翼角,與大雄寶殿相呼應。大殿內佛祖釋迦摩尼的臥佛塑像靜靜地躺在黃色的帷幔中,身體用紅布包裹著,雙目緊閉,面色安詳。佛像上方黑色的牌匾上書寫著四個金色大字“得大自在”,讓人感覺到佛法的博大與精深。走出臥佛殿,旁邊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原先的臥佛像是木質的,供奉在玻璃佛龕內,已經毀壞。現在的臥佛像為1993年重塑的泥質塑像。聽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楊佐老師的《浪淘沙 蔚州釋迦寺》:

古寺肇於元,坐落南關。釋迦尊佛臥其間。大殿禪房形制美,藻井精妍。

往事憶如煙,劫至蘿川,毀文魔焰勢沖天。佛寺遭殃松亦萎,修復艱難!

是啊,往事如煙,世間之上有多少美好的事物稍縱即逝,無法彌補,讓人空留遺憾。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固執的堅守著,為了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心中的那份熱愛和信念。楊全來團長就是這樣一個人,在釋迦寺的西配殿我有幸結識了他和他的燈影戲劇團。

我獨自一人走進西配殿的時候,裡面的皮影戲正演的熱鬧。紙窗上木偶人演繹的故事惟妙惟肖,紙窗後皮影藝人一個個聚精會神。房間的正中擺放著幾排木凳,三兩個觀眾,不時地發出歡快的笑聲。一場皮影戲結束,楊團長和我們攀談起來,他說他有一個心願,要以冬奧會為題材,創作一個新的皮影戲,要高品位、高品質的,他說,他相信他們的皮影戲一定能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三張高桌布幔圍,皮影借光映上屏。撥弄影人變姿舞,藝人演唱戲中情。”衷心地祝福楊全來團長和他的皮影戲團越走越遠。

從西配殿出來,一陣陣歡暢悠揚的高蹺調順風而來。循聲而去,在大雄寶殿的月臺上,幾個藝人正在進行民間走秀表演。儘管台下沒有觀眾,他們表演的依然那麼認真專注。尤其是那位“老媽子”,只見他頭插鮮花,描眉畫鬢,著裝華麗,手搖彩扇,脖子上一掛白色的珍珠項鍊,耳朵上各戴兩隻辣椒形狀的耳墜,那辣椒又尖又細,紅的地方鮮紅,綠的地方翠綠,身段唱腔,舉手投足都一絲不苟。尤其那雙眼睛,盼顧回眸間把他對藝術的熱愛和專注表現的淋漓盡致,一覽無餘。

我正看的入神,感覺肩膀被人拍了一下,一位老同學不知什麼時候站在了我的身邊。“今天運氣真好,咱們兩人看了一個專場。”她風趣地說。“是啊,你看這位演員,雖然台下只有咱倆,他從化妝到演出一直都那麼認真專注,一絲不苟,而且表演的水準又那麼高!”我由衷地讚歎道。“你不認識他?他可是名角,咱縣著名的民間藝人王書!”

真的是幸運之至,我又結識了一位民間藝術大師。他告訴我們,他熱愛這門藝術,即不為名利,也不為金錢。因為熱愛,所以他總是力求完美,精益求精。他說,藝術也需要責任感,哪怕只有一個觀眾,也一定要力求完美。他說,他喜歡民間走秀,他的走秀是隨性的、精緻的、也是快樂的。由衷地敬佩王書老師,為他和他的藝術點贊!

釋迦寺之遊收穫頗多,佛家都講究一個緣字,我想,這也許就是我的緣分吧。

除了這些,我想遊覽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諸如南安寺塔、財神廟、常平倉等等等等。蔚州古城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跡眾多,做為蔚州兒女,我們不僅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走近她、瞭解她,更要盡最大努力去保護她,建設她。

或是審理重大案件的時候才大開儀門,讓百姓人等從中而入。儀門兩側設立便門,東側為“人門”,也稱“生門”,經常開著;西側為“鬼門”,也稱“死門”,只有處決死囚時方開此門拉出去行刑,平時關閉。

由儀門到大堂的甬道用方磚鋪成,高出地面2尺。想像著舊時衙役站立兩旁高喊“威武”的場景,倒也真是讓人不寒而慄。

由儀門往北,甬道中間有一座四柱三頂的木牌坊,叫戒諭坊。戒諭坊南北兩面正上方各書“公生明”,“廉生威”三個大字。“廉生威”三個大字下麵靠左書“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靠右書“爾奉爾祿,民膏民脂”。站在戒諭坊下,我沉思良久:上古的封建官吏尚懂得老百姓才是他們的衣食父母,並時刻警戒自己要謙恭盡職,公正廉明。而今,我們的領導幹部若人人都能如此,豈不也是天下百姓之福!

過了戒諭坊,便來到整個州衙的中心——親民堂,也叫大堂。大堂結構嚴謹,雄偉壯觀,是知州發佈政令,舉行重大慶典,公開審理案件的重要場所。

大堂正中設知州公堂,上懸“明鏡高懸”匾額。匾額下的屏風上是一副彩繪的“海水朝日”圖,象徵州官辦案“清如海水,明似日月”。屏風前設有公案,公案上放置文房四寶及紅頭刑簽,綠頭捕簽。同行的好友走向公案,右手提筆,左手拍下驚堂木。雖女流之輩,卻威武剛正,滿目森然。我飛快得按下手機,搶拍下這一瞬間。就連她本人,也為自己精彩的扮相讚歎不已。

大堂內東側為錢良庫,西側為武備庫。大堂東側三間耳房叫協政廳,西側三間耳房叫贊政廳,現為《蔚縣節慶文化剪紙大賽》展廳。大堂院東西兩側為六房,左文右武。東為吏、戶、禮三房;西為工、刑、兵三房,司職六部,為州衙職能辦事機構。六房現在作為四個剪紙展廳展陳《蔚縣剪紙博物館剪紙展覽》。

由大堂出來,繼續往前走,便是二堂。二堂建築結構和大堂大同小異,州官在這裡辦公,處理一些普通的民事案件,因此上看起來多了些隨和,少了些威嚴。二堂現在用來做道德講堂,每週六日上午9:30——10:00在這裡都有蔚州大鼓書表演。我曾在這裡聽過桃花鎮鴉澗村大鼓藝人表演的蔚州大鼓《楊宗英認祖歸宗》。確實是行腔渾厚,蒼勁質樸,惟妙惟肖,獨具地方特色,令人觀後耳目一新,讚不絕口。二堂的兩邊是兩個稍間。西稍間現為《蔚縣影視基地展》,東稍間是《蔚縣剪紙藝術節成果展》。

穿過二堂,經過天井院,就到了內宅。門子房相當於現在的傳達室或保衛科。現在作為《蔚縣古堡攝影展》,用近百副圖片真實得記錄了現存蔚州古堡的滄桑歷程以及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身在其中,思緒不禁飛回到了遠古時代,激發出無限的情愫與懷想。

內宅是州官及家眷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由天井院通往內宅的門庭及兩邊的長廊精巧別致,使得內宅小院與這威嚴的州署隔離開來,變得溫馨而富有情調。長廊裡張裱著蔚縣歷史名人生平簡介,透過這濃濃的墨香,我盡情地領略著這一個個歷史人物精彩而傳奇的人生故事。古老的蔚州,不愧是人傑地靈,藏龍臥虎之地呀!現在的內宅是《蔚縣紅色歷史文化展館》,共分五個展廳。第一展廳位於正房,是《蔚縣革命歷史展》;第二展廳位於東耳房,是《張蘇紀念館》;第三展廳位於西耳房,是《馬寶玉紀念館》;第四展廳位於東下房,是《謝才紀念館》;第五展廳位於西下房,是《李氏三姐妹展室》。該展館現已成為我縣紅色歷史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用無聲的語言向我們講述著過去艱苦卓絕的光榮歲月和難忘的奮鬥歷程。

出了內宅,便到了蔚園,也就是州衙的後花園。後花園位於州署大院的最北端,這裡花木扶疏,小徑清幽,令人豁然開朗,心曠神怡。後花園的東側建有魁星樓一座。魁星樓高29.08米,目前是河北省最高的木樓,在全國位居第三。此樓表面看是三層,其實是五層,是“明三暗五”的古代建築風格,整體建築是卯楔木架結構,沒有用一顆釘子。迎著習習清風,我和好友拾級而上。透過正殿的窗戶,我們努力地端詳著裡面的魁星造像。只見那魁星頭上生著兩隻角,金身青面,赤發環眼,面目猙獰。他右手握一管朱筆,左手持一隻墨斗。右腳金雞獨立,腳下踩著一條大鼇魚的頭部。左腳揚起向後踢出,腳上是北斗七星。凝視著魁星神像,我在心中默默祈禱,惟願家鄉學子不負寒窗之苦,奮力拼搏,獨佔鰲頭。

後花園的西側,與魁星樓遙相呼應的是慈賢亭。慈賢亭小巧玲瓏,修築在廢土棄石堆砌的小土坡上。坐在慈賢亭內,整個州署盡收眼底。只見青磚灰瓦,飛簷翹壁,庭院重重,錯落有致,清風徐徐,鳥兒歡歌。抬頭藍天碧日,俯首青翠欲滴。如此美景,我和好友沉醉其中,談古論今,竟有些流連忘返了。

從後花園東側小門往回返,迎面一棵柳樹巍然矗立。這棵柳樹叫龍柳,是我國著名的觀賞樹種,距今約有一百多年歷史。它高大粗壯,枝葉繁茂,使得曲徑通幽的小巷更加古樸幽深。

沿著小巷由北向南,我們遊覽了東路建築。它們依次是:關帝廟、贊候祠( 又稱衙神廟)、寅賓館、銀億庫、東公廨、兵器庫和土神廟祠。西路建築我們由南向北走過,它們依次是:馬神廟、獄神廟、西公廨、架閣庫、靜也軒和膳食院。

參觀蔚州署,還有一個地方不容錯過,那就是州署大門廣場前南端的照壁。這座照壁是青磚浮雕組成的一字型建築群,正中有一形似麒麟的怪獸,叫“犬貪”。這是一種神話傳說的貪婪之獸,傳說它能吞下金銀財寶。從畫面看它的腳下和四周全是寶物,但它並不滿足,張著血盆大口,妄想吞吃天上的太陽,結果掉下懸崖,摔的粉身碎骨。照壁繪畫相傳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創,用以警示官員們不可見利忘義,貪髒枉法。望著這副照壁,我想,反腐倡廉應該是歷朝歷代亙古不變的主題吧,而當那些官員們站在這裡的時候,內心深處也一定會有所觸動吧。

蔚州署佈局完整,古樸莊重,威嚴有序。不僅直觀地再現了明清建築風格和豐富深厚的官府文化,更是宣傳弘揚蔚州文化,展示蔚州兒女精神風貌的一個重要場所。每一次遊覽歸來都受益頗多,同時也想再一次去更多的瞭解它接近它。

鼓樓,用它巍峨的身軀迎來古城的解放

鼓樓,對我來說似乎是再熟悉不過了。幼小時候起,就常常跟隨母親從南城門,也就是景仙門,穿過南北大街,到鼓樓後的舅舅家。然後再由鼓樓洞到南城門,回到南關西自己的家裡。成年後漸漸才明白,幼小時候記憶中的鼓樓,並不是完整的鼓樓,只是鼓樓的基座。然而,就是這倖存的,歷經滄桑的,斑駁古老的城牆,在我的心裡就已經足夠巍峨壯觀的了。那時候,若是一個人從鼓樓洞經過,總覺得這洞又寬又深,寂靜幽長的有些害怕。但往往又喜歡從這洞裡走過,因為它冬暖夏涼,可以遮風避雨。長大後,每次從鼓樓那兒經過,都要對著磚券門洞北側上方鑲嵌的“鼓樓”二字凝視良久。而鑲嵌在門洞南側上方的“初哉首基”

四個字寓意”京西第一州“的意思,我是不久前才知道的。

鼓樓,位於蔚州古城的中心,始建與明洪武十四年,是蔚州衛指揮使周房所建,歷代多有修繕。鼓樓原為“譙樓”,清代改為“文昌閣”。在周房的督建下,經過眾幕僚和工匠們的精心構築,建成的鼓樓宏偉壯觀。正如《明創建鼓樓記》中說:“畫棟臥虹、層簷跂翼、危梯傑檻、四戶八窗、鐵馬敲風、銅鐸響月、赭堊鮮煥、玄蔭遂深、勢若淩雲、巍然拔起,東瞰滄海、南觀紫極、西俯太行、北枕朔漠,氣象鼎新,規模宏遠,非特為一時觀美,實為邊隅之保障也。”真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足見古人的公德心和責任感。

不幸的是,原先的鼓樓於1948年蔚縣城第二次解放的時候被毀。現在的鼓樓是1997年仿原樣重新修建的。而承攬這一工程的正是我所在的蔚縣城市建築工程公司。這在當時是一項有深遠政治和歷史意義的形象工程,也是一項前所未有的高難度工程。為了在確保工程品質的前提下按時完工,公司上下都做了大量認真仔細的工作。每一根樑柱,每一塊瓦當都對照圖紙反復推敲,做到合卯對縫,一絲不苟。重建後的鼓樓通高17米,面寬九間,進深五間,為一座三重簷多角歇山布瓦琉璃剪邊建築。它造型別致,工藝高超,結構精美,巍峨壯觀,為蔚州仿古建築中具有代表性的上乘之作。

五月中旬的一個下午,我和朋友們一起第一次遊覽了重建後的鼓樓。進入景區,經過售票廳,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我們迫不及待地拾級而上。登上城樓,憑欄遠眺,整個蔚州古城盡收眼底。古老的南北大街,密集的店鋪,叫賣的商販,無不浸透著古色古韻,向人們無聲地述說著古城曾經有過的輝煌和繁華。“直上城樓第一層,三秋氣爽豁心胸。蓴羹魲膾鄉心遠,霜菊露螯酒意濃。雙風依雲瞻帝關,亂石飛翠接居庸。人生到處堪吟眺,何必登高太華峰!”清同治年間蔚州吏目徐鈞的《秋登城樓》便是我們此時心情的最好寫照。

一番欣賞讚歎之後,我們進入了文昌閣的第一層。這一層是《蔚州老照片展》,展廳內寬敞明亮,分“古城記憶”、“苦難歲月”、“奮起抗爭”、“走向光明”、“建設家園”、“國粹生輝”六個主題展。以時間為主線,從不同的側面展示了勤勞勇敢的蔚州人民追求解放,建設家鄉,開拓創新的堅強決心和奮鬥歷程。

第二層為《蔚縣近現代票證展》,大家簡單得參觀流覽了一番,便到了第三層。

第三層為《蔚州書畫展》。翰墨歌蔚州,丹青頌家鄉。展廳所展出的幾乎全部是向蔚縣各界書畫名家和書畫愛好者徵集來的作品。其中好多人是我們熟悉和認識的。這些作品都融入了蔚州元素,或秀美飄逸,或雄厚遒勁,每一處筆墨都飽含著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和讚美之情。它們題材新穎、風格迥異、品味高雅,向人們展示了當代蔚州書畫的較高水準和藝術風範。作為家鄉人,在欣賞讚歎之餘,也為這些藝術家們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

快到下班時分,我們意猶未盡地走了出來。走下一段臺階,這才注意到臺階下休息平臺上赫然矗立著一塊巨石。巨石上刻著八個鮮紅的大字:“繼承發揚,優良傳統”。我有些疑惑地望著這塊巨石,環視四周,只見緊挨著巨石的牆上有一塊黑紅色木匾,匾上八個白色大字“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格外醒目。緊挨著巨石,有一塊大理石石碑,碑上密密麻麻得刻滿了字跡,我趕緊上前,“激戰鼓樓,蔚縣解放”這一黃色的標題便映入眼簾。這時,同行的朋友們也趕了過來,大家一起一字一句地讀起了碑文。

這是一個震撼心靈的故事,是蔚縣城第二次解放的故事。

1948年三月下旬,我華北野戰軍第四縱隊一部在司令員曾思玉的率領下向蔚縣挺進。龜縮在縣城的國民黨補訓六師八個營2084人,成為甕中之鼈,企圖憑藉堅固的城牆固守待援,用多挺機槍封鎖了唯一能通向鼓樓的83個臺階。我軍從鼓樓北面發起進攻,因守敵居高臨下,工事堅固,火力強大,數次強攻均未成功,傷亡很大。我軍遂調炮火對鼓樓守敵進行轟擊。經過浴血奮戰,戰鬥持續到上午九時,國民黨軍最後一個據點——鼓樓終於被攻克。此次戰鬥俘獲了國民黨軍隊2000餘人,殲滅了30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和軍需物資。蔚縣城遂告解放,成為察哈爾省解放最早的一座縣城。

碑文讀完了,我們都靜靜地站立在那裡,一句話也沒說。每個人都在心裡為這英雄的鼓樓和為解放鼓樓而浴血奮戰的英雄們致敬。我們輕輕走下臺階,生怕驚擾了它。是啊,我們腳下的每一級臺階,都留下了英雄們浴血奮戰的足跡,浸透著革命先烈的鮮血。我默默抬頭,仰視著鼓樓,是你用巍峨的身軀迎來了古城的解放,古城人民將永遠銘記。他們用勤勞和智慧將你重新修建,願你以嶄新的身姿守望古城,見證古城在新時代的輝煌和發展。

靈岩寺與王振

雖說從小就生長在蔚縣城,但是對於靈岩寺這個地方,還是不久前蔚州古城景區盛大開業後才知道。靈岩寺俗稱前寺,位於蔚州古城鼓樓西街。據有關史料記載,靈岩寺初建于金代,毀於元代,明正統六年蔚州籍司禮監王振奏請英宗皇帝赦賜重建。原寺院座北朝南,占地面積6682平方米,從南到北依次是山門、過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東西為鐘樓、鼓樓、配殿、禪房等。現存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及禪房僧舍數十間,規模宏大,氣勢不凡。

星期天上午,我和幾個好友一起參觀遊覽了這一蔚州名刹。沿著鼓樓西街一直往西,快走到頭的時候向北,在一條不算深的小巷中間便看到一座新修的牌樓。牌樓簡樸大方,藍色的匾額上題寫著“靈岩禪寺”四個大字。過了牌樓,我們由檢票口進入寺內。

寺內草木蔥蘢,蒼松翠柏,清幽寧靜,梵音繚繞。走過一段甬路,眼前便是一座高大的殿宇,殿宇簷下正上方一塊黑色的牌匾上題寫著“中國蔚縣五穀文化博物館”幾個金色大字。走進殿宇,炎帝神農氏的金色塑像迎門而立。神農氏高大無比,人身牛首,龍顏大唇,雙手托著一捆穀穗。它的兩側和身後是五個用木板和玻璃做成的展櫥,展櫥像五根巨大的方形的水晶柱子矗立在那裡,又像是神農氏的衛士守衛在他的身邊。展櫥裡分別放著穀、黍、麻、麥、豆五種不同的作物。而每一種作物又有不同的品種,他們分別裝在裡邊,顏色各異,別是一番風味。殿內四周的牆壁上鑲嵌著五穀文化的宣傳圖片和文字,集中展示了蔚縣五穀文化,它是中華農耕文化——五穀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是一部華夏農耕文化的民俗畫卷。蔚縣,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上保留五穀最全的地方。同行的朋友介紹說,這座用來作為“中國五穀文化博物館”的殿宇就是天王殿。該殿為單簷歇山布瓦頂,面三進三,平面呈方形,殿內無金柱,七檁六架,欄額與普柏枋呈“丁”字形,鬥栱為重昂五踩鬥栱,轉角為鴛鴦交首栱,鬥栱之上未用螞蚱頭,皆用齊心鬥。梁架上用“雅伍墨”彩繪,栱眼壁內皆繪水墨蟠龍,它們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從天王殿出來,我們依次參觀了東西配殿和禪房。配殿位於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之間。東配殿現在用作“老電影放映廳”,據說當年殿內塑有十八羅漢。緊挨著東配殿的禪房現在分別是“五穀民俗展廳”

和“五穀藝術展廳”。西配殿現為“五穀農具展廳”,據說當年殿內置有大銅像一尊 。緊挨著西配殿的禪房現在分別是“五穀營養展廳”和“五穀成果展廳”。

大雄寶殿是靈岩寺的正殿,為蔚縣古寺廟等級最高的經典建築。遠遠望去,殿宇恢宏,氣勢雄偉。寶殿建築面積340平米,為單簷廡殿布瓦頂,面五進四,五架梁前後均出前步廊,簷下四周置五踩鬥栱。殿內置精美天花和鬥八、鬥四藻井 。天花上彩繪“佛教八寶”、“飛鶴”、“花卉”圖案。藻井三座,頂內繪彩龍。栱眼壁內皆繪水墨蟠龍 。前簷下置五抹落地隔扇,為三交六碗菱花心。

走進大殿,八根金柱分作兩排擎天而立。金柱的直徑0.6米,要我們兩個人才合抱得過來。站在空曠的大殿內,我們一邊讚歎,一邊自然而然地談論起奏請英宗皇帝赦建靈岩寺的蔚州籍司禮監——王振。

王振,明朝蔚州人,略通經書,後來又做了教官,十年寒窗也沒取得功名,心灰意冷,永樂末年,入宮當了太監。史稱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專權太監。王振善於伺察人意,入宮後,宣宗皇帝也很喜歡他,便任他為東宮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英宗皇帝。英宗即位後,掌司禮監,以防備大臣罔上為由,勸皇帝以重典治理。正統七年(1442),太皇太后死 ,王振勾結內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東造豪華府第,大興土木;逐殺正直官員。英宗稱他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爭相攀附。十四年,瓦剌大舉入侵。王振鼓動英宗親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誤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被瓦剌兵追至,全軍覆沒,英宗被俘,王振被殺(見土木之變)。

由此看來,在相關史料的記載中,王振扮演的並不是一個多麼光彩的角色。然而,談起“土木之戰”,某些情節,還是足以讓我們這些家鄉人感動的:英宗親征,被瓦剌軍隊引誘進入大同,中了埋伏,大敗。王振急忙傳令,撤出大同。最初,王振想從紫荊關退兵,以便途徑他的家鄉蔚州,讓英宗駕幸他的府邸。走了40裡路以後,王振忽然想起大隊人馬經過蔚州,一定會損壞他家鄉的田園莊稼。於是,又改變主意,火速傳令改道東行,向宣府方向行進。由於改變了路線,明軍迂回奔走,耽誤了行程,退至土木堡,又遭瓦剌軍隊伏擊,明軍潰敗,英宗被俘,王振被英宗的護衛樊忠用鐵錘砸死。後來英宗認為王振畢竟是為國殉死,其精神不死。就在重新登基的這年(1457年)10月,在北京城祿米倉胡同的智化寺為王振立了一個彩色泥像,還樹了一塊碑為他立了傳。智化寺的香火非常旺盛。

千秋功過,自有評說。作為蔚縣人,對於王振,我們哪怕僅僅是為了靈岩寺,為了“土木之戰”中他對家鄉故土和父老鄉親的那一點兒私心,也是應該心存感激的。

真武廟與壁畫

最早聽說真武廟這個地方,還是在讀高中的時候。一次同學邀我到她家玩,說是住在守備街真武廟旁邊。到了巷口,她抬頭指著北面高臺上一座古老的殿宇告訴我,說那就是真武廟。當時的我也只是朝著她指點的方向不經意地看了看,並沒留下多麼深刻的映射。

不久前,和幾個朋友相約,一起遊覽了這座古老的廟宇。

我們徒步而行,遠遠地就看到一座高大的牌樓矗立在守備街的西頭。等到了近前,果然巍峨壯麗,彩繪精美,氣勢不凡。牌樓正中藍色牌匾上“紫霄真境”四個字格外醒目。景點服務員告訴我們,原真武廟牌樓已毀,這座牌樓是2012年由開灤集團重新修建的。

過了牌樓我們拾級而上,便到了一個方整寬闊的高臺上。高臺的東西兩面和南面檢票口的兩側都插著紅色的旌旗,旌旗上印著“蔚州古城”四個字。在高臺北面正對著檢票口,一座古老的殿宇坐落在高約三米夯土包磚的台基上。殿宇正上方黑色牌匾上題寫著“蔚州真武廟”五個金色大字,這便是真武廟的前殿了。

真武廟的前殿為穿心過殿,單簷懸山卷棚勾連搭式,面寬三間,進深三間。懸山為正五架分心中柱式,五架梁仿心繪“金龍牡丹”,前卷棚為四架梁,頂置欏鍋椽,梁架油漆大部分都已經剝落。我們踏著青磚砌成的臺階爬上臺基走進過殿。過殿的正前方迎門便是一塊巨大的屏風,屏風正中鑲嵌著“蔚州寺廟壁畫藝術館”的黑色牌匾。繞過屏風 ,過殿東面的牆上鑲嵌著“蔚州寺廟壁畫概述”的文字介紹,西面的牆上鑲嵌著蔚縣古村堡、古寺廟和古戲樓的攝影作品。屏風背面則是一副裝裱精美的壁畫。畫面上亭臺樓閣,古樹參天。畫面右下方,一位元身穿紅袍的帝王正在焚香,他身體微弓,神態虔誠。他的身後是一對童男童女,男童手拿託盤,託盤中是一隻精美的酒壺。再往後是一名宦官,雙手舉著華羅傘蓋。宦官的旁邊,兩名手拿長槍的武士好像在竊竊私語。畫面的右上方,雲霧繚繞中,一位尊者騎著一匹白馬,他的左邊跟著一個後生,右邊那位身形怪異,細瞅又頗有些潑猴的模樣。對面兩位大臣面帶微笑,像是在恭迎他們。整張壁畫色彩豔麗,神態逼真,惟妙惟肖。我和朋友們猜測著,它講述的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走出過殿,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個極為方正的院落。院落的東西兩面分別建有東西配殿和僧房,四面房屋垣墉環繞,並置角梁、角柱,成封閉式轉角結構。過殿的兩側各有一個門洞,門洞中的紅色木門緊鎖著。門洞的兩邊是廂房。正殿在院內正北方,為北極殿,也叫真武大殿。大殿為單簷歇山綠琉璃瓦頂,琉璃花脊。面寬三間,進深五間。抱廈為歇山卷棚綠琉璃瓦頂,面寬三間,進深兩間。

我們從西配殿開始,幾乎轉遍了每一間展室。每一幅壁畫前我們都駐足良久,仔細欣賞。有上蘇莊觀音殿壁畫,北方城真武廟壁畫,鄭家莊村峰山寺壁畫,還有蔚州古城玉皇閣壁畫,南安寺塔地宮壁畫,等等。每一幅壁畫都形態各異,色彩斑斕,向我們無聲地講述著一個個古老而又傳奇的故事。

< p=""> 北極大殿我們是留作最後參觀的。大殿內屋頂下縱橫交錯地掛著許多黃色的帷幔。其中兩處帷幔下從南向北掛著兩排紅色的燈籠。燈籠的形狀像是一大一小兩個圓筒套了起來,圓筒的下邊裝飾著兩圈黃色的流蘇。大殿正中是四根粗大的正方形的柱子,柱子的上下兩頭刷成了紅色,中間四周繪滿了壁畫。壁畫大都是藍色基調,那些人物好像都瞪大了眼睛看著我。這樣的氛圍使我頓感悚然,好在還有朋友們在身邊。我稍稍定神,環顧四周,整個大殿牆壁上都繪滿了壁畫,簡直就是一個壁畫的王國。

大殿剛進門處東西牆面上保存著原道教題材的壁畫,雖然有些褪色,但大部分仍然清晰可見。壁畫上人物約1.5左右,他們是七位星君,年長的睿智飄逸,年少的英俊瀟灑,都透著一股仙風道骨,面朝正北主神真武大帝徐徐走來。七位星君前面還各有三位人物,但人物狀貌形態卻是看不清楚了。大殿正北牆上的壁畫就是真武大帝了。真武大帝是北方之神,傳說他身長百尺,非常威武。壁畫中的真武大帝目光如炬,披髮跣足,金鎖甲胄,手執寶劍,腳下踏著一龜一蛇。他的兩旁站立著眾多文臣武將,他們神態各異,惟妙惟肖。

走出真武大殿已經是中午時分了,回望這座古老的殿宇,又似乎看見那一個個畫中人物從牆壁中向我款款走來。一路上,朋友們仍然讚歎不已,既為了保存下來的這些古老而珍貴的文化遺產,也為了古代勤勞智慧的蔚州人民。

玉皇閣,期待你嶄新的容顏

盛夏的午後酷暑難耐。一個人坐在辦公室裡,心情也像這天氣一般煩躁不安。要不去玉皇閣逛逛吧,心裡想著便下樓約了同事悄悄的溜了出去。

玉皇閣坐落在蔚州古城的北城牆上,從單位騎電動車也就五六分鐘的時間便到了。小的時候經常來這邊玩,只是從來沒有認真仔細地參觀遊覽過。

幾年沒來變化還真是不小,城牆下新修的通往玉皇閣的路面寬敞整潔。玉皇閣的東側修建的古韻劇場像是一座露天的綠色莊園,碧樹濃蔭,小徑蜿蜒,靜靜地躺在古城牆的懷抱中。

到了近前,我們才發現,玉皇閣在施工修繕中。儘管如此,景點的工作人員還是非常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她說雖然玉皇閣大殿正在修繕,但景點仍然開放,我們可以在前院逛逛,還可以上城牆看看。

前院不是很大,但收拾得卻很乾淨整潔。南面正中一座殿宇,面寬三間,進深兩間,硬山布瓦頂,這便是龍虎殿,也叫天王殿。走進天王殿,粗大的圓木正脊下題寫的“大明萬曆二十八年歲次庚子孟冬朔月旦元吉創立”字樣清晰可見。大殿東西兩側矗立著四大天王塑像。果然是名不虛傳,這四大天王身形高大無比,偌大的殿宇因它們的入住而顯得格外狹小起來。東面靠北的那位身體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他便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多羅吒。緊挨著持國天王的是南方增長天王毗琉璃,此天王身體青色,穿甲胄,手拿寶劍,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五天王。西方廣目天王留博叉在西側靠南邊,他身體紅色,穿甲胄,手裡捏著一條蛇,為“二十諸天”中第六天王。最後那位身體綠色,穿甲胄,左手上臥著一隻銀鼠,右手拿著一把傘,他便是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為“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在我國,一些信奉佛教的人認為南方增長天王持劍,司風;東方持國天王拿琵琶,司調;北方多聞天王執傘,司雨;西方廣目天王持蛇,司順,組合起來便成了風調雨順。我雖不信佛,依然十分虔誠的雙手合十,心中默默祈禱,唯願普天之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走出天王殿,天氣似乎涼快了些。我們仔細地環顧四周,院落的東西兩側各有缽堂齋舍三間,天王殿的兩側各有角門一座,都是小式硬山布瓦頂。院落的正北兩側各有三間房舍,皆為單坡屋頂。兩邊房舍中間是石砌的十八級臺階,臺階的盡頭是古老的山門。山門不大,卻古樸端莊,讓人敬畏。可惜的是山門是鎖著的,不然的話通過山門我們便可以到達玉皇閣的後院了。雖然事先就知道,但我們還是有些失望。正巧從管理員辦公室裡走出一位年近六旬的面目和善的男士,我們便央求他打開山門讓我們進去。他和藹地笑笑,說知道我們是買了票的,不過後院正在施工,確實是不能進去的,再說門子是施工單位鎖住的,他也沒有鑰匙。

最後的一點希望也變成了失望,我們也只好“望門卻步”了 。仰望著後院裡面露出的平面呈方形的鐘鼓樓的重簷歇山布瓦頂和被架杆安全網遮擋起來的宏整高峻的玉皇閣大殿,我和同事也只好帶著深深的遺憾去古城牆上參觀遊覽了。

剛一邁出前院通往城牆的小門,一股微風便迎面撲來,渾身上下頓時清爽了許多。古老而寬闊的城牆經過整修變得更加宏偉壯觀,城牆上青磚鋪地,清風徐徐,旌旗飄揚 。向南望,整個蔚州古城盡收眼底;向北看,壺流河水蜿蜒如帶,玉湖公園綠樹成蔭。再遠處,濱河灣社區高樓林立,靜靜地享受著這一灣河水和無邊的綠色。城牆的東北處,一座石橋架在河水的兩岸,橋上車輛穿行,橋下流水滔滔。望著眼前的一切,我和好友不禁讚歎不已,這是怎樣的一幅油墨山水畫,是多麼完美的現代與自然的融合。我們半玩笑半認真的約定,將來各自從濱河灣買一處小戶型的樓房,住對門的,等到退休後,在晨起和傍晚,一起坐在公園的長椅上看綠樹舞蹈,聽河水唱歌。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先前看到的那位男士上來提醒我們已經快六點半了,景點要關門了。 我倆意猶未盡的下了城牆,再一次仰望修繕中的玉皇閣大殿,用戀戀不捨的眼神告訴它:玉皇閣,我們期待你嶄新的容顏。

在釋迦寺結識民間藝人

釋迦寺俗稱南關大寺,也叫臥佛寺,位於縣城南關西南隅,與蔚縣城第三中學毗鄰。寺廟元代始建為庵,明洪武年間,蔚州指揮使周房擴建為寺。具有關史料記載,原釋迦寺座北朝南,由南至北依次是牌樓、山門、鐘鼓樓、金水橋、天王殿、大雄寶殿和臥佛寺,另有東西四間配殿和東、西、正禪房數間。當時的釋迦寺殿宇建築宏偉,香客雅士雲集,香火極旺。

一個人的旅行也是別有一番情趣的。星期天一大早我便置身在這座千年古刹的懷抱中了。現存的釋迦寺只有三大殿和東西配殿、廂禪房基本保存完好,寺院裡梵音陣陣,古樹參天。新載的花草樹木鬱鬱蔥蔥,給這座古老的寺院增添了無限生機。

由於來的比較早,偌大的寺院裡除了幾個工作人員外幾乎只有我一個人在遊逛。我喜歡這樣的氛圍,空靈、寧靜。

天王殿位於寺院的最南端,面寬三間,進深兩間,硬山布瓦頂五架梁,後出歇山式翼角,在花草樹木的掩映下,越發顯得古老、滄桑。走進天王殿,幾個工作人員正在彩繪四大天王的塑像,他們聚精會神地工作者,絲毫沒有理會我的到來。

天王殿往北便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莊重肅穆,雄踞在0.9米高的磚砌月臺上,建築面積為141.05平方米,面寬三間。建築形式頗具元代建築特徵,屋頂相當平緩,簷頭和四個翼角都翹起,從側面看更為明顯。此殿的出簷為1.5米,外簷四周置四鋪作斗拱,造型巧妙精美。大殿內置天花藻井,為精緻華麗的鬥四藻井,天花上繪有紅底折枝牡丹花、龍鳳等圖案。大雄寶殿裝飾華麗,各部件製作精美,是釋迦寺的主要建築。

臥佛殿在大雄寶殿的後面,簷下正上放鑲嵌著一塊藍色牌匾,上書“拈花微笑”。大殿面寬三間,進深三間,硬山布瓦頂,前出歇山式翼角,與大雄寶殿相呼應。大殿內佛祖釋迦摩尼的臥佛塑像靜靜地躺在黃色的帷幔中,身體用紅布包裹著,雙目緊閉,面色安詳。佛像上方黑色的牌匾上書寫著四個金色大字“得大自在”,讓人感覺到佛法的博大與精深。走出臥佛殿,旁邊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原先的臥佛像是木質的,供奉在玻璃佛龕內,已經毀壞。現在的臥佛像為1993年重塑的泥質塑像。聽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楊佐老師的《浪淘沙 蔚州釋迦寺》:

古寺肇於元,坐落南關。釋迦尊佛臥其間。大殿禪房形制美,藻井精妍。

往事憶如煙,劫至蘿川,毀文魔焰勢沖天。佛寺遭殃松亦萎,修復艱難!

是啊,往事如煙,世間之上有多少美好的事物稍縱即逝,無法彌補,讓人空留遺憾。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固執的堅守著,為了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心中的那份熱愛和信念。楊全來團長就是這樣一個人,在釋迦寺的西配殿我有幸結識了他和他的燈影戲劇團。

我獨自一人走進西配殿的時候,裡面的皮影戲正演的熱鬧。紙窗上木偶人演繹的故事惟妙惟肖,紙窗後皮影藝人一個個聚精會神。房間的正中擺放著幾排木凳,三兩個觀眾,不時地發出歡快的笑聲。一場皮影戲結束,楊團長和我們攀談起來,他說他有一個心願,要以冬奧會為題材,創作一個新的皮影戲,要高品位、高品質的,他說,他相信他們的皮影戲一定能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三張高桌布幔圍,皮影借光映上屏。撥弄影人變姿舞,藝人演唱戲中情。”衷心地祝福楊全來團長和他的皮影戲團越走越遠。

從西配殿出來,一陣陣歡暢悠揚的高蹺調順風而來。循聲而去,在大雄寶殿的月臺上,幾個藝人正在進行民間走秀表演。儘管台下沒有觀眾,他們表演的依然那麼認真專注。尤其是那位“老媽子”,只見他頭插鮮花,描眉畫鬢,著裝華麗,手搖彩扇,脖子上一掛白色的珍珠項鍊,耳朵上各戴兩隻辣椒形狀的耳墜,那辣椒又尖又細,紅的地方鮮紅,綠的地方翠綠,身段唱腔,舉手投足都一絲不苟。尤其那雙眼睛,盼顧回眸間把他對藝術的熱愛和專注表現的淋漓盡致,一覽無餘。

我正看的入神,感覺肩膀被人拍了一下,一位老同學不知什麼時候站在了我的身邊。“今天運氣真好,咱們兩人看了一個專場。”她風趣地說。“是啊,你看這位演員,雖然台下只有咱倆,他從化妝到演出一直都那麼認真專注,一絲不苟,而且表演的水準又那麼高!”我由衷地讚歎道。“你不認識他?他可是名角,咱縣著名的民間藝人王書!”

真的是幸運之至,我又結識了一位民間藝術大師。他告訴我們,他熱愛這門藝術,即不為名利,也不為金錢。因為熱愛,所以他總是力求完美,精益求精。他說,藝術也需要責任感,哪怕只有一個觀眾,也一定要力求完美。他說,他喜歡民間走秀,他的走秀是隨性的、精緻的、也是快樂的。由衷地敬佩王書老師,為他和他的藝術點贊!

釋迦寺之遊收穫頗多,佛家都講究一個緣字,我想,這也許就是我的緣分吧。

除了這些,我想遊覽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諸如南安寺塔、財神廟、常平倉等等等等。蔚州古城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跡眾多,做為蔚州兒女,我們不僅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走近她、瞭解她,更要盡最大努力去保護她,建設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