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17)》正式發佈

6月26日, 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藍皮書)發佈會在京舉行。 本年度藍皮書以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形勢與新進展”為主題, 構建了發展、協同、生態文明、人口發展和企業發展五大指數, 並運用構建的指標體系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展進行測度與評價。

總報告系統梳理了自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 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一體化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方面取得的顯著進展, 得出基本判斷和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

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藍皮書分析認為, 在協同進展方面, 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藍圖已經繪就, 協同發展邁入新階段;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進, “大城市病”有所緩解;交通一體化建設成效顯著, “1小時交通圈”正在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 聯防聯控機制日益完善;產業轉移對接步伐加快, 產業空間佈局得到優化;創新平臺建設穩步推進, 創新協同效果顯著;公共服務一體化成效顯現, 地區間差距逐步縮小;市場一體化進程全面提速, 要素流動日益頻繁。

在基本判斷方面, 藍皮書通過構建數理模型、運用指數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現狀水準進行定量測度, 得出的基本結論是:在綜合發展指數方面,

北京總體最強, 天津支撐力增長迅猛, 河北輻射力快速上升;在協同發展指數方面, 總體協同程度呈上升趨勢, 生態環境和社會保障是短板;在生態文明指數方面, 北京總體最高, 天津生態保護水準上升最快, 河北資源利用水準最高;在人口發展指數方面, 三地人口發展指數有所上升, 京津石三足鼎立態勢已確立;在企業發展指數方面, 北京企業整體實力最強, 天津研發轉化優勢明顯, 河北商貿物流優勢顯著。

分報告由綜合發展指數研究、協同發展指數研究、生態文明指數研究、人口發展指數研究和企業發展指數研究五個專題報告組成, 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新進展進行了測度與評價, 包括總體水準、發展趨勢、內部結構以及得分排名等。

專題報告分別對京津冀三地進行綜合發展指數研究, 並針對重點領域進行了專項分析。

藍皮書指出, 在發展指數方面, 本研究採用了五個一級指標——支撐力、驅動力、創新力、凝聚力和輻射力, 二級指標共計30個。 從總體發展水準來看, 北京核心地位穩固, 津冀差距呈縮小趨勢, 2015年北京的綜合指數得分處於80以上, 天津處於40~50區間, 河北處於20~40區間;從支撐力來看, 北京實力最強, 天津增長迅猛, 2015年北京支撐力指數得分為97.49, 天津得分為83.38, 河北得分僅為32.75;從驅動力來看, 北京領先但增速下降, 河北與京津差距較大, 2015年北京驅動力指數得分為74.03, 天津得分76.38, 河北得分14.00;從創新力來看, 北京創新優勢明顯, 津冀創新力有所提升;從凝聚力來看,

北京呈下降態勢, 天津平穩上升, 河北明顯不足, 2015年北京凝聚力指數得分(86.80)遠高於津冀(56.50和42.98);從輻射力來看, 北京輻射力最強, 河北快速上升, 天津有待提升, 2015年北京輻射力指數得分為77.76, 河北得分為37.87, 天津得分為15.44。

在協同指數方面, 藍皮書採用了三個一級指標——協同能力、協同行動和協同績效, 二級指標共10個, 對京津冀協同發展進行評價。 從協同總指數看, 2005到2015年, 京津冀總體協同發展程度呈上升趨勢, 三地發展基礎的差距在不斷縮小;從協同能力來看, 指數平穩上升, 區域協同的基礎不斷夯實, 政府行為能力和區域創新能力對三地協同能力的作用最為突出;從協同行動來看, 區域協同行動受政策性因素影響較大,

企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協同績效來看, 效果並不理想, 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短板主要體現在京津冀生態環境建設滯後以及河北在社會保障上與京津差距過大等方面。

藍皮書分析指出, 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是實現生態環境共建共用的有效保障。 政府在生態補償方面應該發揮主體和主導作用, 應建立以中央政府補償為主、地方間橫向補償為輔的生態補償機制。 在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進行明確分工, 中央政府應重點解決生態涵養區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主要包括提升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準), 以保證對生態涵養區生態補償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因此, 應提升中央對生態涵養區的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適度壓減專項轉移支付的比重。地方政府應根據“誰受益、誰付費”原則,進行基於項目的橫向補償。要完善政府間橫向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對環境保護政策實施所形成的增支減收給予合理補償,可採取專案補償、政策補償、資金補償(財政補貼、財政轉移支付)、智力補償、技術補償、實物補償、對口支援等多種方式。

藍皮書認為,在京津冀地區共建國家級生態合作試驗區,統一補償標準,將河北省的承德、張家口、保定山區,北京西部、北部,天津北部等生態涵養區,共同申請國家級生態合作試驗區,通過生態補償政策的先行先試,為全國生態涵養區發展探索新路子。通過建立合作試驗區,加快生態補償的市場化改革,推進生態資源價值化,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權交易、排汙權交易等市場化運作機制。

(見習編輯:劉辛未)

適度壓減專項轉移支付的比重。地方政府應根據“誰受益、誰付費”原則,進行基於項目的橫向補償。要完善政府間橫向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對環境保護政策實施所形成的增支減收給予合理補償,可採取專案補償、政策補償、資金補償(財政補貼、財政轉移支付)、智力補償、技術補償、實物補償、對口支援等多種方式。

藍皮書認為,在京津冀地區共建國家級生態合作試驗區,統一補償標準,將河北省的承德、張家口、保定山區,北京西部、北部,天津北部等生態涵養區,共同申請國家級生態合作試驗區,通過生態補償政策的先行先試,為全國生態涵養區發展探索新路子。通過建立合作試驗區,加快生態補償的市場化改革,推進生態資源價值化,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權交易、排汙權交易等市場化運作機制。

(見習編輯:劉辛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