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吉利汽車李書福完成收購馬來西亞寶騰,要做中國版大眾汽車,勝算幾何?

沸沸揚揚的”吉馬戀”終於修成正果, 而且比預期時間提前了半個月。

6月23日上午, 吉利與馬來西亞多元重工業集團(DRB-HICOM)正式簽約, 收購旗下寶騰汽車(PROTON Holding)49.9%的股份以及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Lotus Group)51%的股份。

多年來一直潛心佈局海外市場的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將此番合作認為是“非常美妙的時刻”。 同時透露, 吉利首要任務是讓路特斯和寶騰扭虧為盈, 實現兩個品牌的復興之路。 而在外界看來, 處於全球汽車品牌都在“作減法”的今天, 吉利此番除了要實現中國品牌的“技術輸出”外, 在文化和人才輸出上又有怎樣的規劃?而其接下來又將面臨哪些挑戰?

開啟“以技術換市場”先例

收購寶騰, 是繼並購富豪後, 吉利又一筆划算的生意。 至此, 吉利集團將擁有吉利汽車、領克、富豪、倫敦計程車、寶騰和路特斯六個汽車品牌形成吉利矩陣, 覆蓋中低端品牌、豪華品牌、超豪華品牌, 戰線擴張至歐洲、東南亞。

對於此次並購, 李書福的設想是——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 使寶騰成為馬來西亞市場第一和東南亞市場前三的領軍品牌。 “2020年吉利控股集團的產銷量將達到300萬輛, 寶騰和路特斯的加盟, 將為吉利進軍東南亞市場帶來產業協同的基礎,

從而進一步完善我們的全球化佈局, 為實現2020年的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

其實, 在簽約之前雙方早已進行了長達5年的接觸。 但最終吉利勝出, 業內人士認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是吉利收購富豪和英國錳銅的成功經驗, 這也與DRB-HICOM集團總裁薩義德說辭不謀而合。

“我們希望能夠找到在戰略上、運營上, 與寶騰最適配的企業。 吉利、富豪、倫敦計程車等知名品牌的成功經驗證明了吉利控股集團的跨品牌國際化運營能力。 來自杭州的技術人員懂得技術和數位, 包括李書福董事長也是一個技術狂, 這些都將讓寶騰進入數位時代。 ”DRB集團認為。

據悉, 吉利將向寶騰注入約1.7億林吉特(約2.8億元人民幣)現金, 再加上博越平臺(價值2.6億林吉特)等, 吉利的總投入達到4.6億林吉特(約7.7億元人民幣)。 除了博越平臺, 吉利未來還將導入其他產品序列, 並且由當地工廠組裝富豪的產品。

品牌、文化人才培育

事實上, 此次收購寶騰股份對於吉利而言, 不僅僅是簡單的市場開拓和技術輸出, 還在於把吉利日漸成熟的品牌和文化揚帆海外。 “看一個收購不是簡單的看價格, 後面有一種非物理的東西, 化學的東西, 這是一種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認同。 ”李書福認為, 此次收購是超值的, 而且是潛力無限的。 據瞭解, 合資後寶騰的經營權100%交給吉利。

從2006年吉利宣佈進駐英國錳銅;到2009年吉利收購澳大利亞自動變速器公司DSI;以及2010年收購富豪汽車100%的股份;再到今天一舉拿下寶騰和路特斯兩個國際品牌,吉利謀略海外擴張的腳步可謂步步為營。隨著全球業務的各地開花,吉利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自然也水漲船高。

但跟其它中國品牌還停留在出口“產品”所不同的是,已經在技術輸出的吉利,其實在品牌和文化的“出口”上也已經開始進行。根據規劃,為了讓寶騰儘早實現扭虧為盈,吉利將把博越車型平臺輸入寶騰,在馬來西亞銷售,並最終打造一個類似於大眾和斯柯達的品牌關係。

伴隨著海外業務的迅猛發展,吉利對人才的吸納和培育也全面展開。有消息稱,合資後的寶騰新CEO已確定,該CEO人選由吉利全球甄選而出。而早在月初,為了更好的佈局海外市場,吉利更是調兵遣將,任命了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南聖良,為吉利集團國際公司總經理,全面負責拓展吉利汽車海外業務。

作為在吉利工作了幾十年的元老,南聖良在內外部一直被認為是開路先鋒型人物。此次再度臨危授命,一方面可以看出李書福和吉利對於海外出口的重視與決心,另外也有利於把國內市場的成功經驗,特別是以博越為代表的SUV銷售經驗複製到國外市場。同時,作為吉利的元老,南聖良或許還能真正把產品、技術和品牌、文化等一起“打包輸出”,走出一條自主品牌發展海外市場的新絲路。

“海外之路”挑戰和壓力

雖然說吉利的海外業務看似前途無量,然而在現實發展中,要面臨的挑戰和壓力可能比機會還多。首先,多線作戰和全面開花的戰略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和技術投入。以寶騰為例,目前僅負債就超過34億元人民幣。

其次,當前國際政局動盪不安,經濟發展也蕭條疲軟。無論是東亞、東南亞還是中亞地區,都面臨著巨大的潛在風險。特別是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上臺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更是為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帶來了無限隱患。

同時,要進入的這些新興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比如,在寶騰汽車的大本營,吉利汽車就面臨長期盤踞於東南亞的日系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更傾向於小轎車的市場消費特徵。

此外,無論是吉利還是國內其它車企,在海外出口和管理的經驗都非常匱乏,人才儲備和市場瞭解更是嚴重不足,甚至對當地市場的法律、法規也知之甚少。

然而,即便面對再多困難,李書福還是堅定信心。 “面對複雜而艱巨的任務,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和無情的市場壓力,我們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寶騰和蓮花的復興並非坦途,更不會是一日之功,我們必須要有打持久戰的心裡準備。”李書福認為,認真研究切合實際的商業計畫,加大人才培訓和培養投入,以及積極推進全球型企業文化建設及快樂經營體建設,能幫助吉利和中國品牌的揚帆海外。

無論怎樣,在中國汽車都處於出口的探索階段,特別是通過海外佈局提升國際化品牌價值的路上,吉利汽車正在駕駛,值得關注和學習。

從2006年吉利宣佈進駐英國錳銅;到2009年吉利收購澳大利亞自動變速器公司DSI;以及2010年收購富豪汽車100%的股份;再到今天一舉拿下寶騰和路特斯兩個國際品牌,吉利謀略海外擴張的腳步可謂步步為營。隨著全球業務的各地開花,吉利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自然也水漲船高。

但跟其它中國品牌還停留在出口“產品”所不同的是,已經在技術輸出的吉利,其實在品牌和文化的“出口”上也已經開始進行。根據規劃,為了讓寶騰儘早實現扭虧為盈,吉利將把博越車型平臺輸入寶騰,在馬來西亞銷售,並最終打造一個類似於大眾和斯柯達的品牌關係。

伴隨著海外業務的迅猛發展,吉利對人才的吸納和培育也全面展開。有消息稱,合資後的寶騰新CEO已確定,該CEO人選由吉利全球甄選而出。而早在月初,為了更好的佈局海外市場,吉利更是調兵遣將,任命了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南聖良,為吉利集團國際公司總經理,全面負責拓展吉利汽車海外業務。

作為在吉利工作了幾十年的元老,南聖良在內外部一直被認為是開路先鋒型人物。此次再度臨危授命,一方面可以看出李書福和吉利對於海外出口的重視與決心,另外也有利於把國內市場的成功經驗,特別是以博越為代表的SUV銷售經驗複製到國外市場。同時,作為吉利的元老,南聖良或許還能真正把產品、技術和品牌、文化等一起“打包輸出”,走出一條自主品牌發展海外市場的新絲路。

“海外之路”挑戰和壓力

雖然說吉利的海外業務看似前途無量,然而在現實發展中,要面臨的挑戰和壓力可能比機會還多。首先,多線作戰和全面開花的戰略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和技術投入。以寶騰為例,目前僅負債就超過34億元人民幣。

其次,當前國際政局動盪不安,經濟發展也蕭條疲軟。無論是東亞、東南亞還是中亞地區,都面臨著巨大的潛在風險。特別是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上臺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更是為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帶來了無限隱患。

同時,要進入的這些新興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比如,在寶騰汽車的大本營,吉利汽車就面臨長期盤踞於東南亞的日系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更傾向於小轎車的市場消費特徵。

此外,無論是吉利還是國內其它車企,在海外出口和管理的經驗都非常匱乏,人才儲備和市場瞭解更是嚴重不足,甚至對當地市場的法律、法規也知之甚少。

然而,即便面對再多困難,李書福還是堅定信心。 “面對複雜而艱巨的任務,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和無情的市場壓力,我們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寶騰和蓮花的復興並非坦途,更不會是一日之功,我們必須要有打持久戰的心裡準備。”李書福認為,認真研究切合實際的商業計畫,加大人才培訓和培養投入,以及積極推進全球型企業文化建設及快樂經營體建設,能幫助吉利和中國品牌的揚帆海外。

無論怎樣,在中國汽車都處於出口的探索階段,特別是通過海外佈局提升國際化品牌價值的路上,吉利汽車正在駕駛,值得關注和學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