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師錢鐘書是如何學習外語的?

錢鐘書是我國著名的學者, 文學家。 他的小說《圍城》, 享譽中外。 《圍城》的名言:“城外的人想沖進去, 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更成為富有哲理的經典名言廣為引用。 他精通七八門外語, 學貫中西。 他是如何學習外語的呢?

錢鐘書楊絳夫婦

首先當然是錢鐘書有強烈的求知興趣驅動。 在著作《林紓的翻譯》中錢鐘書詳述了他學習英語的重要動力來源。 “我自己就是讀了他(林紓)的翻譯而增加學習外國語文的興趣的。 商務印書館發行的那兩小箱《林譯小說叢書》是我十一、二歲時的大發現, 帶領我進了一個新天地、一個在《水滸》《西遊記》《聊齋志異》以外另辟的世界。 我事先也看過梁啟超譯的《十五小豪傑》、周桂笙譯的偵探小說等等, 都覺得沉悶乏味。 接觸了林譯, 我才知道西洋小說會那麼迷人。 我把林譯裡哈葛德、歐文、司各特、迭更司的作品津津不厭地閱覽。 假如我當時學習英文有什麼自己意識到的動機,

其中之一就是有一天能夠痛痛快快地讀遍哈葛德以及旁人的探險小說。 ”

錢鐘書不太喜歡教科書, 因為他覺得教科書都是是教師編寫的, 不管怎麼樣寫, 都是是中國式的英語, 不夠地道, 只有閱讀原著才能學到地道的語言。 除文學原著, 錢鐘書還閱讀《聖經》《天演論》等書, 這些書使他大開眼界。 在報考清華時, 他選擇了英文系, 決心要把外文原著讀個夠, 一本也不留。 後來清華圖書館的外文圖書, 他果然都讀過, 為日後做學問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點, 錢鐘書喜歡做筆記。 能夠學好七八門外語, 博古通今, 學貫中西, 人們自然認為錢鐘書記憶力特強, 過目不忘。 然而, 天才背後總是有努力的,

並不是我們認為雲淡風輕就學好的樣子。 錢鐘書好讀書, 肯下功夫, 勤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 還會讀三遍四遍, 筆記上不斷地添補。 所以他讀的外語書雖然很多, 也不易遺忘。 他做筆記的習慣是在牛津大學圖書館讀書時養成的。 因為牛津大學圖書向例不外借。 到那裡去讀書, 只准攜帶筆記本和鉛筆, 書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跡, 只能邊讀邊記。 做筆記很費時間。 鐘書做一遍筆記的時間, 大概是讀這本書的一倍。 他說, 一本書, 第二遍再讀, 總會發現讀第一遍時會有很多疏忽。 最精彩的句子, 要讀幾遍之後才發現。 對於學外語來說, 這是一種有效的積累方法。 筆者也十分提倡多做筆記, 因為只有做過筆記, 自己總結歸納, 才有可能獲得更深的記憶和理解。
大家可以參考我的文章《英語高手和菜鳥的差別就在這裡》, 告訴你如何可以高效率積累英語單詞。

第三點:錢鐘書喜歡閱讀外語詞典。 這一愛好相當特別。 我們平時查詞典是為了弄懂詞的含義, 而有些人卻把字典當作有趣、消閒的讀物,

就好比現在的青少年閱讀金庸武俠小說一樣。 錢鐘書先生就是這樣一位癡迷詞典的讀者。 他喜歡把磚頭似的大部頭詞典挨著字母逐條細讀。 現在的學生可以廢寢忘食地看小說, 玩遊戲, 但是說到查閱詞典, 估計手機下個APP就夠了, 沒有人去查閱《牛津高階》這類的紙質詞典了。 好學的他經常在漫長的旅途上手捧一本別人認為毫無趣味的英文字典, 如饑似渴地讀一個月;他在去英國的輪船上以詹森博士的《英文詞典》伴隨, 深得其中的樂趣, 自稱趣味之深, 有不足外人道者。 通過查閱詞典, 錢鐘書對外語單詞的積累自然就如同滾雪球一樣增多。 成為精通外語的學者也就不足為奇了。

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肯定是有其獨特的學習方法,當然更重要的是熱情,還有毅力。今天的大學生,如果能拿出錢鐘書十分之一的熱情,真的不愁過不了四六級。希望本文可以對廣大英語學習愛好者有幫助。

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肯定是有其獨特的學習方法,當然更重要的是熱情,還有毅力。今天的大學生,如果能拿出錢鐘書十分之一的熱情,真的不愁過不了四六級。希望本文可以對廣大英語學習愛好者有幫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