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千古疑案:曹丕究竟葬在何地?

史籍記載, 曹丕一生都十分節儉, 是一位宣導薄葬的皇帝。 曹丕的父親曹操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摸金校尉”的創始人, 在曹操的帶領下, 這批人不知道盜過多少皇親國戚的陵寢, 將墓中寶物全部搜刮一空, 充作軍餉。

可能是因為遭了很多業債, 曹操害怕將來自己的墓也被這樣洗劫一空, 就開始提倡薄葬。 他希望他死後, 盜墓的人知道他墓中沒有寶貝, 就不會再打他墓的主意。 為了萬無一失, 埋葬曹操的地方, 非常神秘。

曹丕身為曹操之子, 頗受其父的薄葬思想的影響。 他見證了父親挖掘先人的墳墓, 留給了曹丕很深的心理陰影。 西元前220年, 曹丕登基為魏文帝, 那一年他只有34歲, 但兩年以後, 他就已經開始在首陽山東選壽陵了。 跟隨曹操征戰多年的曹丕深知這樣一個道理, 那就是世事無常, 哪一天都可能是最後一天。

西元226年, 曹丕病危, 終於在臨終前確立太子為甄宓之子曹叡,

讓魏國後繼有人。 同時, 他還強調了他的身後事, 那就是一定不要厚葬他!

曹丕很擔心, 怕自己的後代們在自己死了百年以後還要把他挖出來厚葬, 就專門立了一份“遺囑”, 即《終制》。 曹丕將《終制》放在宗廟裡, 時刻提醒後人, 不要厚葬自己, 隨便找個地方, 給他棺材, 把他埋了就好了!為了保險起見, 他還把《終制》的副本各一份, 分別存放在尚書府、秘書府的檔案裡。

《終制》的原文是這樣說的:“忠臣孝子, ……使魂靈萬載無危, 斯則賢聖之忠孝矣!自古及今, 未有不亡之國, 亦無不掘之墓也。 喪亂以來, 漢氏諸陵無不發掘, 至乃燒取玉匣金縷, 骸骨並盡, 是焚如之刑, 豈不重痛哉!……若違今詔, 妄有所變改造施, 吾為戮屍地下,

戮而重戮, 死而重死。 臣子為蔑死君父, 不忠不孝, 使死者有知, 將不福汝。 ”

不知道大家看明白沒有, 曹丕的意思總結下來就是說, 父母死了以後, 安葬他們, 讓他們死後得到安寧才是孝道。 古往今來, 那麼多皇帝的墳墓都被刨了, 那是因為他們墓裡有很多寶貝。

盜墓賊就喜歡寶貝, 一進墓室, 就東掀西翻的, 殘忍些的還會把先人的屍體拖出來分解。 我可不想以後被刨, 骨頭渣子掉得滿地都是, 相當於又死一次。 以後, 我的子孫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 都不准厚葬我。 如若真的有不聽祖訓的不肖子孫, 我的神靈將不再保佑他!

在《終制》中, 曹丕還提到了, 自己理想的薄葬方式, 那就是“依山為體, 不封不樹”。 曹丕作為一代帝王, 而且還是魏國的開國皇帝, 他的陵墓首陽陵的構造卻極為簡單, 真的應了他的話, 不建陵寢園地、神道, 地表沒有任何痕跡, 陵中的建築更是一點也不侈華, 隨葬品皆以瓦為主。

曹丕認為“禍由乎厚葬”, 有些人日子艱難, 只能從死了的人身上掙點錢財。 你墳裡頭錢多, 不挖你的挖誰的?厚葬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 古帝堯、舜就葬于山林之中。 人死以後, 要墓葬他, 其實就是要把死者“藏”起來, 不再讓人們見到他。 埋葬死人很簡單, 一副便宜棺材, 裝得下我這副身軀, 有件衣服能遮住身體, 有個坑能讓我入土, 萬事大吉!

選址的時候,曹丕親自盯著,最後才選中了首陽陵這樣一個“丘墟不食之地”。他的目的就是“欲使易代人之後”,將來的人們“不知其出處”。的確,正因為曹丕的墓沒有封樹、沒建寢殿,也沒搞神道等設施,後人無法知道他的墓的確切地點,因此成為歷史上的千載懸案。

曹丕死後八年,他最愛的皇后郭女王也壽終正寢。郭女王也受到曹丕的影響,崇尚節儉,命薄葬了自己,而且就葬在曹丕首陽陵的西側。

選址的時候,曹丕親自盯著,最後才選中了首陽陵這樣一個“丘墟不食之地”。他的目的就是“欲使易代人之後”,將來的人們“不知其出處”。的確,正因為曹丕的墓沒有封樹、沒建寢殿,也沒搞神道等設施,後人無法知道他的墓的確切地點,因此成為歷史上的千載懸案。

曹丕死後八年,他最愛的皇后郭女王也壽終正寢。郭女王也受到曹丕的影響,崇尚節儉,命薄葬了自己,而且就葬在曹丕首陽陵的西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