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來,寶貝,快來照顧你癱瘓的親媽

小den,媽媽想去跑步, 幫忙去拿雙運動鞋!

小den, 媽媽想吃那個麵包, 可以給拿過來嗎, 腿有點酸, 需要你幫忙!

小den, 可以給媽媽撒點兒椒鹽粉嗎, 媽媽手裡有東西沒法拿!

小den, 幫媽媽把勺子給放到碗櫥裡, 不然會弄髒的!

............

這是我與小den的日常。 我同學說, 這有點感覺你是癱瘓了嗎, 居然支使一個兩歲多一點的小孩子做家務、伺候你。

我和她說起我大姑姐和她女兒的關係, 那就是老媽子和小公主, 十歲多了, 無論喝水還是吃飯, 總是喊她媽“我要喝水, 給我倒”“我想吃那個, 給我拿過來”“你給我把衣服洗一下, 我想穿”此類的事情不勝枚舉。 且不說孩子變得好吃來著, 更重要的是她認為一切理所當然。 她聽完, 雖不能判斷我的“假癱”對不對, 但也認為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妥當。

力所能及做家務的孩子更有責任感。 這種責任感不能強加于孩子, 他內心不認同不服氣,

硬要他做家務會招致爭吵。 責任感源于價值觀, 孩子的行為被認同從而獲得內心滿足, 這給了他一個好的價值指向, 從而成為行為導向。 如何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父母的言語和行為很重要, 價值觀不能直接傳授, 只能通過在實踐中不斷影響、學習和吸收。

“小den你特別勤快哦, 好貼心呢”, 她總是朝我笑笑並過來抱抱我。 因為工作原因, 我很少做飯, 但是只要我有時間我會積極洗碗, 並且告訴她, 奶奶做飯很好吃, 媽媽很會洗碗, 每個人都要做點事兒。 她最愛的事情是給我收拾鞋子, 擺到正確位置。 而且據我觀察, 她並沒有因為想得到誇讚。

“誰幫忙洗碗就能領取10塊錢。 ”鄰居家的媽媽總會在晚飯後這樣喊, 她的倆女兒都爭先恐後去洗, 如果她只說“誰能去洗碗”沒有人會動。 這就是差別, 價值觀的差別。

僅僅讓孩子做家務減輕你的繁重不是目的, 在完成家務的過程中用你的言語表達價值認同才最重要。

來, 寶貝, 快來照顧你癱瘓的親媽!

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武林第一美人---------den寶媽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