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故事:勵志當開火鍋店,火鍋底料的做法我終於掌握了,堅持就是勝利

二00六年的夏天, 20歲的我帶著對前途的迷惘和初戀的失意, 我茫然走進了陌生的省城。 在一家夜市攤上當雜工, 也是第一次接觸到“火鍋”。

其實, 先前在家鄉小城, 我已經在親戚的小餐館裡面學過三四個月時間, 小城的火鍋, 起碼我幫工那個店的火鍋, 就是菜燒好了, 多加點湯, 放在酒精爐子上面煮, 記得很清楚那時賣得很好的鱔魚火鍋, 制法鱔魚在鍋裡炒熟, 加水, 燒開, 調好味, 下入麻花, 青菜之類, 端上桌子, 食客就立刻大快朵頤了。

省城畢竟是省城, 呵呵, 小攤上的都不同。 記得當時炒菜的大廚是四川師傅。 當老闆讓他推出火鍋時, 他操作過程很是神秘, 遮遮掩掩的, 現在回想, 他的主要做法大概就是:沙拉油燒熱, 加點牛油, 炒辣椒粉, 花椒, 然後加入豆瓣, 生薑等, 炒香, 加入一些八角, 桂皮等香料, 然後加水煮, 放味精(那時有沒有雞精, 還真是忘了)和鹽就是火鍋底料。

客人來了, 盛入鍋中端上去, 涮一些毛肚, 百葉, 水發牛鞭, 水發兔耳(那時也是第一次見到這些新奇的玩意)等, 還有土豆, 青菜, 這就是對火鍋的第一印象。

小攤上的客人往往連湯都喝光, 幾天時間, 我又忙雜七雜八的其他事情, 還沒有發現回收鍋底呢。

那個時候, 我真的是很好學, 當時就感覺這個東西我們家鄉沒有(估計是有的, 我呆在小店裡面幾個月, 又不出門, 哪能發現?), 想學會帶回去“發揚光大”, 可惜還沒等我看清步驟, 師傅就辭工了。

沒過多久, 也就是九四年元旦前夕吧, 對面一家大型美食城開業, 為了見識多些, 學的東西多些, 我應聘進去了, 也確實, 大型美食城真是氣派多了, 當時進廚房, 就象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我第一次見到了柴油灶, 立式大冰櫃, 不銹鋼案台, 還第一次見到了, 並偷偷嘗到了傳說中的腰果。 呵呵, 扯遠了

那時我的工作是打荷, 當然, 切配, 全場衛生之類我也是搶著做, 因為那時我只曉得傻乎乎的想, 只有你勤快, 師傅才會喜歡你, 才會教你東西。 可能我的勤快還是有人看在眼裡吧, 沒多久, 美食城成立火鍋房, 把我調過去了。

師傅也是四川人, 姓胡, 對我很好, 當然, 我做事也非常自覺主動。

畢竟接觸餐飲長了點, 他的火鍋做法記得清楚些了。 他的做法是:油燒熱, 也加入牛油, 放入辣椒炒, 油炒紅之後, 放入豆瓣, 薑末, 炒香, 然後加入八角, 桂皮, 香葉等我當時叫不上名字的香料, 炒一會兒, 摻入牛骨頭、豬骨頭和整雞熬好的湯, 火上死命的煮, 最後瀝渣, 調好味就是火鍋底料了。

胡師傅的做法和看到的第一個師傅的做法不同的是:他用得辣椒不是辣椒粉, 而是紅幹椒用開水泡漲, 冷後用攪拌器打成泥狀, 這樣炒出來的顏色紅得真是好看, 只不過開水倒入紅幹椒中, 那沖上來的那股辣水汽,

現在想到都怕。 當然, 這個事情當仁不讓是我幹的活兒。 還有加入的是鮮湯, 而不是先前看到的開水, 小攤和美食城還是有區別的, 呵呵。 再就是瀝渣, 一鍋底料端上去, 看到還是清爽多了。

那時, 也是真正知道火鍋底料是要回收的, 每次服務員收回來的鍋底, 用密漏瀝去殘渣, 湯汁沉澱後, 上面一層留下來, 下一鍋再兌新鮮底料上桌, 就這樣迴圈使用。 現在看來, 還真是不衛生。

可能是胡師傅想保持手藝的神秘感吧, 雖然一般步驟都是我在操作, 只是每次要熬制底料了, 配香料時他都藉故把我支開。

這難不倒我!我偷偷的去街上買了一個小彈簧秤, 趁胡師傅不在的時候, 把所有香料(幾天後都認熟了)全部稱了一遍, 等他再次配香料的時候,我裝著若無其事的出去了,然後呢,大家應該都曉得了吧,呵呵,就這樣,我掌握了火鍋從廚經歷中的第一個所謂的“配方”。

下一步,我要開個火鍋店。

故事完結

注:看更多故事請關注“胡工”,本文為原創作品,歡迎大家閱讀、轉發,本文圖片來自網路,與本文無關。

等他再次配香料的時候,我裝著若無其事的出去了,然後呢,大家應該都曉得了吧,呵呵,就這樣,我掌握了火鍋從廚經歷中的第一個所謂的“配方”。

下一步,我要開個火鍋店。

故事完結

注:看更多故事請關注“胡工”,本文為原創作品,歡迎大家閱讀、轉發,本文圖片來自網路,與本文無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