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當眾頂撞朱元璋,事後朱元璋卻當眾給他道歉,真是絕了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 自夏朝開始, 幾乎每個朝代都設立了自己的言官。 言官, 顧名思義, 就是靠賣嘴的官, 而到了明朝, 他們還有了另外一個別名——罵官。 這也是明朝的一種特殊的監察制度的產物。

大明立朝之初, 幾乎照搬了元朝的禦史台制度, 後來又改名都察院, 這些人不光賣嘴而且權利極大, 他們什麼都可以管, 由於平時並沒有什麼具體的事務要處理, 就整天到處轉悠, 看誰不順眼上去就是一頓噴, 噴完還要給皇帝打小報告, 辦事的官員看到他們就怕。

可能有的人就會擔心了, 他們如果也徇私枉法該怎麼辦?朱元璋想了個絕招, 首先他挑選禦史的時候, 專門找那些書呆子道學先生, 認死理的去幹這行, 因為這工作得罪人, 撈不到錢, 而道學先生是最合適的人選。 其次, 這群書呆子最大官職也就是個七品官, 以小制大, 芝麻大的官雖然有監察的權利但卻不敢過於張狂。

周星馳電影裡的那個八府巡按就是這麼個玩意, 聽上去挺唬人, 其實這也是個芝麻官, 還是個臨時的。 但就是這樣, 朱元璋還是不放心, 於是他又建了一套班子, 來監督都察院, 這就是六科給事中。

朱元璋搞來這群人後,

他自己也很快就吃到了苦頭

有一件事可以說明言官們的可怕, 洪武年間, 禦史周觀政巡視南京奉天門, 屬於最低層的監察禦史。 在他巡查時, 遇見一群太監正領著一夥女樂往奉天門內走去。 根據大明的內宮制度, 女樂是不准入內的。 周觀政當即上前制止, 領頭的太監理都不理他, 說了一句:“我有聖旨在身!”

按說一般人也就放他過去了, 可周觀政堅持說就是有聖旨也不得違背大明的內宮制度, 堅決不准女樂入內。 太監遇到這麼個人, 只好回宮稟報朱元璋。 朱元璋苦笑一下, 便傳口諭, 不再讓女樂入宮, 還特意加上一句, 周觀政你幹得好, 回去休息吧。 無論怎麼說, 朱元璋已經仁至義盡, 給足了周觀政面子。 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周觀政死都不走, 這個書呆子不依不饒, 一定要朱元璋出來和他說, 朱元璋明白自己選的這些人都是不會通融的。 娛樂也搞不成了, 親自穿上朝服出宮進行安撫, 對周觀政說, 你做得對, 我已經反悔, 不用女樂了。 周觀政聽到後, 才回家睡覺。

真是千古奇談!皇帝口諭還不行,居然還要親自出來道歉!我們在嘆服這個書呆子的同時,不也應該欽佩他的勇氣和正直嗎,大明王朝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堅持原則的人,才能夠延續兩百年長盛不衰。

真是千古奇談!皇帝口諭還不行,居然還要親自出來道歉!我們在嘆服這個書呆子的同時,不也應該欽佩他的勇氣和正直嗎,大明王朝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堅持原則的人,才能夠延續兩百年長盛不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