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孫萊芙《走進朔州》之晉南出相朔州出將——滾滾桑幹東逝水

著者:孫萊芙

第四章 晉南出相朔州出將

第四節 滾滾桑幹東逝水

爾朱榮

北秀容的大軍閥契胡族軍閥爾朱榮, 長期居住在北秀容川,

即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區北。 其祖父爾朱代勤官至肆州刺史, 到他父親爾朱新興時, 他家擁有的牛羊駝馬漫山遍野, 只能用山谷來計數。 北魏末年, 社會大亂, 爾朱榮參加了對六鎮起義的鎮壓, 一些豪強如高歡、侯景、司馬子如、段榮等都來投奔他。

高歡原是懷朔鎮豪強, 參加過六鎮起義, 失敗後先投葛榮, 在爾朱榮鎮壓了葛榮領導的起義後, 他又投奔爾朱榮。 高歡剛來時面容憔悴, 精神萎靡, 爾朱榮有些瞧不起他。 一次, 有匹烈馬無人能夠駕馭, 爾朱榮就讓高歡來試試, 一向無力的高歡一旦躍上馬背便顯得分外驍勇, 很快就把馬馴服了, 並說:“控制惡人也要用這個辦法。 ”爾朱榮這才感覺出他的與眾不同, 二人經過深談,

高歡說:“聽說公有馬匹十二山谷, 但財產再多又有何用?現今天子暗弱, 太后淫亂, 奸臣弄權, 朝廷腐敗。 以公之勇武, 乘時而發, 討逆賊, 清君側, 則霸業可成。 “從此, 高歡與元天穆、賀拔岳一起, 成為爾朱榮的得力幹將。

武泰元年(528)二月, 胡太后殺了不滿她專權的孝明帝, 另立元釗為帝。 爾朱榮大怒, 對元天穆說:“皇上十九歲暴亡, 讓一個還不會說話的嬰兒當皇帝, 太后想長期把持朝政, 天下豈能天平?我要率鐵騎進京, 為皇帝舉哀, 清除奸臣, 重立皇帝, 你看如何?“

三月, 爾朱榮從晉陽(今太原)起兵, 胡太后十分恐慌, 招宗室大臣商量。 大家痛恨胡太后的所作所為, 一言不發, 只有徐紇說:“爾朱榮並不可怕, 完全可以對付他。 “胡太后便命李神軌為大都督,

率軍抵抗。

爾朱榮到了河內(今河南沁陽), 立元子攸為帝, 史稱孝莊帝。 大軍順利進入洛陽, 徐紇驚恐萬狀, 東逃兗州, 鄭儼也逃回滎陽老家。 胡太后見大勢已去, 招來後宮宮女, 一同削髮為僧。 百官備了車子, 捧了皇帝玉璽印綬, 在河橋迎接爾朱榮。 爾朱榮派兵逮捕了胡太后和三歲小皇帝, 一起推入黃河淹死。 降將費穆向爾朱榮獻計說:“公士馬不出萬人, 長驅入洛陽, 無戰功威望, 群情難畏服。 京師百官有知公虛實者必有輕侮之心。 如不大加誅殺, 建立自己的新黨, 將來公回北方, 恐怕連太行山都過不去。 ”爾朱榮認為很對, 就對親信慕容紹宗說:“我欲在百官出迎時盡行誅殺, 你以為如何?”慕容紹宗連連說:“不可不可, 太后失道,

奸佞弄權, 四海淆亂, 所以人心思仁義。 公此番舉的是義旗, 怎麼能無故殲滅朝士, 不分青紅皂白, 這不是讓普天之下的人們失望嗎!”

爾朱榮沒有聽從他的勸告, 把北魏王公朝臣百官兩千多人全部集中到黃河邊上的河陰, 即今河南孟津東北, 聲稱祭天,

然後派契胡兵團團圍住。 爾朱榮說:“天下喪亂, 都是由於你等朝臣貪虐, 不能扶助危困。 ”於是下令屠殺, 騎兵撲向赤手空拳的文武官員, 不多時, 兩千餘人全部慘死,史稱此次屠殺為“河陰之變”。

其後, 孝莊帝不願意做傀儡, 設伏爾朱榮, 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又把孝莊帝縊死在晉陽三級佛寺。 爾朱兆的士兵大施淫威, 殺害皇子, 姦污嬪妃公主, 又到處搶掠財物, 殺了許多大臣。

當葛榮起義軍被爾朱榮鎮壓後, 餘眾十多萬人流入並州(今太原地區)、肆州(今山西忻州)一帶。 他們受盡爾朱氏貴族的壓迫欺淩, 加上該地區連年旱災, 又接連發動過大小二十六次起義, 都被鎮壓下去。 爾朱兆讓高歡統率這些人, 高歡便帶著這些人到了山東, 普泰元年(531)六月,高歡率領六鎮餘眾在信都(今河北冀州)起兵,打出反爾朱氏的旗號。

爾朱兆

爾朱氏隆兄弟又立廣陵王元恭為帝,普泰元年(531)即位,史稱節閔帝。爾朱氏隆大權獨攬,任尚書令,台省大小事不先向他稟報不敢執行;為了拉攏軍隊,他封了許多將軍;所在地的富室大族多被汙為謀反,財產沒盡;滎陽以東的財稅盡入他手,兵民視他如豺狼。

高歡進入洛陽,于中興二年(532)另立元脩為帝。已任大將軍的高歡統率大軍征討爾朱兆,爾朱兆搜刮了晉陽的財物逃回北秀容。高歡估計春節爾朱兆一定要設宴,就在正月初一,派竇泰率精騎兵沖入爾朱兆的營寨,正在宴飲的將士們紛紛逃跑。竇泰一路追殺,直追到赤洪嶺(今山西離石東北),大破敵人。爾朱兆的部眾有的投降,有的逃散。爾朱兆逃入山林,先把白馬殺了,然後在大樹上上吊自殺。至此,北秀容集團全部覆滅。

北秀容集團有著雄厚的經濟條件和優越的政治基礎,網羅的人才也很多。如果具有政治眼光,推行仁政,勵精圖治的話,應該能夠建立一個強大的政權。但是,從爾朱榮屠殺北魏兩千多名文武官員開始,再到爾朱世隆大肆掠奪財產,士兵們姦淫擄掠,就已經成為上上下下唾棄的對象,他們的失敗滅亡也就成為情理中的事了。

高歡

李存勖的興衰路李克用是沙陀人,沙陀是西突厥的一部。李克用出生于應州,原姓朱邪,父親名赤心,過去曾為唐王朝立過功勞,因此被朝廷賜姓名叫李國昌。黃巢起義爆發後,唐王朝徵召李克用率沙陀軍幫助鎮壓,他勇猛矯健,軍中號稱“李鴉兒”。李克用打了不少勝仗,因功做了河東節度使,又被封為晉王。

李克用病逝前,囑咐弟弟李克甯、監軍張承業、大將李存璋等,在他死後立長子李存勖為繼承人。臨終前,他把李存勖喚到病榻前,令人拿來平時佩帶的箭袋,拔出三支箭來。第一支要李存勖滅梁,第二支要他掃燕,第三支要他趕走契丹,同時又叮囑他趕快去解潞州之圍。這年李克用五十三歲,李存勖二十四歲。

李克用

潞州(今山西長治)是前一年秋天開始被梁軍包圍的。守潞州的晉將李嗣昭一面向李克用求救,一面閉城堅守。梁軍見潞州久攻不下,晉軍援軍又將到,就在潞州城外築起一道稱之為“夾寨”的工事。雙方相持不下,城裡地糧食越來越少,情況十分危急。

李存勖繼承王位後,對眾將說:“潞州是河東的屏障,失去潞州,河東難保。朱溫原來所怕的唯有先王,肯定沒把我放在眼裡,他也一定以為我不可能馬上出兵。現在我們就要打他個出其不意。

晉軍趕到潞州的第二天清晨,大霧彌漫。晉軍直撲夾寨,後樑軍毫無防備,將士們都還在睡覺。晉軍兵分兩路沖進夾寨,又燒又殺,後樑軍大潰,將士被殺近萬名,丟棄的糧食兵械堆積如山。

朱溫得到兵敗的消息,大吃一驚,不僅歎道:“生兒當如李亞子!”李亞子就是李存勖的小名。

李存勖

大唐昭宗時,朱溫誅殺宦官,下令各地節度使把離京在外的宦官也都殺了。但晉王李克用卻用一個囚徒冒充張承業加以斬首,把真的張承業保護下來。李克用起用了張承業,並且在臨終前又把兒子李存勖託付給他。

張承業沒有辜負李克用的託付,他幫助李存勖處置了企圖叛亂的李克寧等人。李存勖出征在外,就把後方的軍國大事都交給張承業去管。張承業盡心盡力,從不懈怠。他鼓勵百姓耕田種桑,為李存勖蓄積糧食,收買武器兵馬,提供糧餉補給。他徵收租稅,執法特別嚴格,就是皇帝國親,也從不縱容,所以權貴們都很怕他。有張承業在,李存勖南征北戰才沒有後顧之憂。

但李存勖也有對張承業不滿的地方,就是他覺得張承業過於吝嗇。有時他因賭博或賞賜戲子急需錢用,張承業總是不給。一天,李存勖在放錢的金庫請張承業赴宴。酒過三巡,李存勖讓兒子李繼岌為張承業跳舞,按唐代風俗,看人跳舞,要給賞賜,張承業照例送給他一條寶帶和一匹駿馬。李存勖指著金庫的錢櫃說:“和哥缺錢用,你就送他一櫃不行嗎?”張承業說:“寶帶和馬是我用俸祿買的,金庫的錢是大王用來養戰士的,我怎敢用公家的錢做私人交情呢?”

李存勖很不高興,仗著酒勁對張承業惡語相加,張承業也生氣了,他大聲說:“我是個老邁的宦官,要錢有何用?大王一定要用,何必問我。”李存勖大怒,轉身向隨從索要佩劍,張承業站起來,拉住李存勖的衣裳流淚說:“我受先王托孤,因愛惜公家財物死了也可以問心無愧了,請大王動手吧!”虧得李存勖的母親曹太夫人聽到消息派人來阻止,這場風波才平息下來。

後來,李存勖要加封張承業為燕國公,張承業堅辭不受。當李存勖準備稱帝時,張承業極力勸阻,李存勖不聽,張承業十分傷心,絕食而亡,終年七十七歲。

戰亂使得不少百姓妻離子散,骨肉分離。魏州成安(今屬河北)有個自號“劉山人”的人,懂得草藥土方醫病。他有個五六歲的女兒,眉清目秀。這年,兵荒馬亂中,女孩被李存勖手下將領袁建豐搶去,後來送給晉王母親曹太夫人做了侍女。晉王見了劉氏十分喜歡,曹太夫人就把劉氏賜給了他。

劉氏很有心計,自歸了晉王,就想方設法討他歡心。因二人都愛好唱歌跳舞,晉王對她尤其寵愛。後來劉氏又生了兒子李繼岌,劉氏便更是炙手可熱。

劉山人多年來一直打聽女兒下落。一日聽到消息,說女兒不僅活著,而且在宮裡享受榮華富貴。他不禁喜出望外,便來求見,自稱是劉氏之父。李存勖喚袁建豐來指認,袁說:“當初得到夫人時,是有一個黃鬍子的人護住不放,就是此人。”

當時劉氏正和其他夫人爭寵,考慮到劉山人的出現,會暴露自己的卑賤寒微。於是,劉氏就十分氣憤地說:“我離開家鄉時,父親已經死了,哪裡冒出個鄉下老頭,敢這樣胡說八道!”她下令一頓鞭打,把劉山人轟了出去。李存勖覺得劉氏的做法也有點過分,他喜歡演戲,就化妝成劉山人的模樣,還讓李繼岌當配角,闖進劉氏臥房,拿腔拿調地喊道:“劉山人看女兒來了。”劉氏又羞又氣,卻也無可奈何。

李存勖登基後的第二年,便立劉氏為皇后。莊宗常與劉皇后到大臣家去玩。去得最多的是張全義家。張全義經營洛陽多年,很有財富。劉皇后既貪張的財,又想借張的光。所以,這天在張全義家的宴席上,劉皇后忽然對莊宗說,想讓張全義當義父。沒想到莊宗很爽快地就答應了。張全義驚恐萬分,哪敢接受!劉皇后命隨從強按他入座,給他叩頭。

從此劉皇后與張全義就真的像父女一樣時常來往,相互問候。張的財物源源不斷的送到劉皇后宮裡。

莊宗稱帝后寵信宦官、伶人,再加上有了這樣一位見利忘義的皇后,難怪很快就滅亡了。

後晉文武大臣多不知有君有國,唯賄是求。而手握重兵,身系國家安危的重臣杜重威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杜重威因貪致死 杜重威是朔州人,其妻是後晉高祖石敬瑭的妹妹。石敬瑭即帝位,封石氏為公主,讓杜重威典禁軍,遙授舒州(今安徽潛山)刺史。天福二年(937),張從賓據汜水構亂,杜與侯益率兵攻破,因功拜潞州(今山西長治)節度使。後改許州(今河南許昌)節度使、加同平章事,累遷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

杜重威

杜重威出身行伍,為人無行且不知將略,其官運亨通主要仰仗皇親關係。天福六年冬天,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在鎮州(今河北正定)謀反,朝廷遣杜重威揮師鎮壓。兩軍相遇于宗城,安重榮列陣自固,杜重威一再挑戰,均被強弩射退,杜遂有懼色,便欲退兵。指揮使王重胤卻道:“兵家有進無退。”請杜重威分兵兩隊,襲擊叛軍左右兩翼,自己則身先士卒,闖入敵陣。杜重威於是麾眾齊擊,殺死叛軍無數。鎮州將趙彥之見大勢已去,巻旗倒戈,奔降晉師。安重榮大恐,遂藏匿於輜重中飛奔而去。嚴冬寒冽,安部二萬多人或被殺戮,或被凍死,安僅率十餘騎奔還鎮州。至鎮州,取牛馬皮革為盔甲,令州民分守夾城已待晉師。杜重威兵臨城下,無法進城,鎮州一牙將從西郭水門將官軍引入城中,杜所率官軍肆意屠殺,守城百姓死者萬余。其後杜重威則殺死引路的牙將,自居其功。安重榮入守牙城,被晉師攻破,束手就戮,梟首以進。晉高祖命漆安重榮首級,函送契丹,改鎮州成德軍為恒州順國軍,授杜重威順國軍節度使,鎮恒州。杜重威自恃有功,將所獲府庫公帑及安重榮家財悉據己有,晉高祖對此也知而不問。出帝石重貴嗣位後遂與契丹絕好,契丹便連年伐晉,杜重威唯閉城自守。屬州城邑相繼淪陷,一境生靈多受屠戮。契丹數十萬騎驅漢民千百萬過城下,如入無人之境。杜重威只是登高注目,從未使一人一騎救之。

晉出帝天福八年(943),春夏旱災,秋冬水災。晉出帝因國庫空虛,下令搜刮民間穀物,督促嚴厲,淩孤逼寡,百姓餓死數十萬人。恒、定等州災情尤為嚴重,朝廷不得不下令停止搜刮。駐恒州的順國節度使杜重威卻奏准照例搜刮民間穀物,盡得100萬斛(一斛為十鬥),送給朝廷30萬斛,杜又搜刮了30萬斛,湊足原數。第二年春天以天價賣給受災百姓,得錢200萬緡(緡,串銅錢用的繩子,每串1000文),亂世、災害加上暴政,民眾餓死者不計其數。

開運元年(944),朝廷加杜重威北面行營都征討使;二年,杜重威率軍收復滿城、遂城。契丹主耶律德光率兵八萬自古北口回追晉師,杜重威聞而生畏,狼狽逃竄。第三日,晉師自白團衛村紮營,人馬俱渴,掘井取水,泉水方湧,泥沙俱下,士兵只得用布帛絞泥取水止渴。是日狂風大作,揚塵拔木。契丹主對眾兵將說:“漢軍盡來,唯有此耳。今日皆可生擒,然後平定天下。”遂令下馬放箭。晉軍群情激奮,請求出戰,杜重威卻說:“俟風勢稍慢,再定進退。”部下張彥澤、符彥卿等率軍四出,借助風沙,晉軍縱橫馳騁,銳不可當,契丹軍大敗而逃,勢如山崩。諸將欲乘勝追擊,杜竟命令收兵。

杜重威歸鎮之後,即上表請求入朝,晉主不許。杜重威久鎮恒州,貪縱無度,往往托詞備邊,稅外加賦,括取吏民錢幣,以充私囊。富家有珍寶及名姝駿馬,必設法奪取,甚或誣以罪狀,橫加殺戮,盡沒資產。至時境內凋敝,十室九空,人情怨憤。又當邊陲多事,杜便無意留在此處,乃上表乞歸朝以請改調。晉主不允,杜竟不守朝命,挈妻踏上歸朝之路。朝廷竟不能制止,無可如何,即以故留守馬全節代之,改其為鄴都留守。此時恒州軍糧不繼,朝廷派遣殿中監王欽祚就本州和市。杜家有粟十萬斛,王欽祚遂錄之報於朝廷,朝廷以絹數萬匹償其粟值,杜重威竟說:“我沒有造反,為何沒收我的糧食?”

開運三年秋,契丹高牟翰詐以瀛州降晉,出帝複詔杜重威為北面行營征討使。淫雨六十余日,天下大水,餓殍盈途。杜重威的軍隊行進於泥淖之中,供應匱乏。既至瀛洲,高牟翰已棄城而去。杜乃令騎將梁漢璋率二千騎追擊,結果陷入契丹埋伏,全軍覆沒。杜慌忙退兵,途聞契丹兵大舉南來,乃西奔恒州,至中渡橋,契丹焚橋退去,遂與之夾滹沱河列營,兩軍相持多日。至十二月八日,偏將宋彥筠、王清等挺身而出,率數千人渡河作戰,杜卻按兵不動,致宋彥筠敗歸,王清勢孤力竭,與眾兵戰死。轉運使李榖教杜重威以三腳木為橋,募壯士過河擊賊,諸將回應,獨杜重威不許。此時契丹騎兵已至欒城,杜軍糧道斷絕,杜重威無計可施,乃密遣心腹往契丹營中請降。契丹主大悅,許以中原與杜重威為帝,杜深信不疑。一日杜伏甲於內,召集諸將,告知降敵之意,又令軍士列陣于柵外。軍士踴躍而出,摩拳擦掌,等待決戰。杜出帳外告以糧盡途窮,只得投降,軍士舉聲痛哭,聲震原野。是日,濃霧彌漫,契丹主賜杜重威赭袍,偽加守太傅。

契丹主南侵,令杜重威率降眾以從,杜派手下素有“殘暴將軍”之稱的張彥澤率騎兵為先鋒直取開封。張彥澤入開封後縱兵搶掠,饑民與乞丐爭相闖入富家殺人劫貨,搶劫兩天,開封城為之一空。搶掠的財物堆積如山,張彥澤自感為遼主立下大功,出入常隨百人,高舉寫有“赤心為主”的旗幟招搖過市。947年,遼主進入開封,為平息眾怒,斬殺了張彥澤,並登上城樓,通過翻譯對民眾說:“我無心南來,是漢兵引我至此,我要把你們從暴政下解脫出來。”把入侵的罪惡全部推到杜重威等賣國賊頭上。

到了東京(今河南開封),杜率部眾屯駐陳橋。契丹主並不相信杜重威的降軍,所以他們的供給往往沒有保證。士卒凍餒,不勝其苦。杜重威出入道中,百姓就隨後詬罵,杜不敢抬頭。第二年三月,契丹主北歸,放杜重威歸於鄴都。

劉知遠

後漢高祖劉知遠定京師,以杜重威為宋州節度使,加守太尉。杜重威竟閉城抗命,遣其子杜弘璲告急于鎮州麻答,乞師救援。麻答撥幽州兵二千人,令張璉為將,南援杜重威。漢高祖詔高行周率兵攻討,圍之百余日,杜重威白衣出見高祖。高祖赦免了他,並拜檢校太師、守太傅,兼中書令。但把他的部將一併拿下,悉數處斬,又將杜重威及其僚屬的家財籍沒充公。

後漢高祖生命垂危之時對將臣說:“你們的好好防著那個人!”高祖崩,秘不發喪。禁軍闖入杜重威家中,宣讀完詔書,便把他和三個兒子弘璋、弘璉、弘璲拿下,推至市曹,刀光閃處,父子人頭落地。其屍陳於街頭,人們詬罵踩踏,須臾之間已成肉泥。

此外,朔州還有眾多的少數民族戰將,如:厙狄幹,鮮卑族,善無人。北魏正光初年,拜任將軍。後以軍主身份隨爾朱榮入洛。死後,贈封為假黃鉞太宰,諡為景烈。

賀拔岳

賀拔嶽(?-534年),字阿斗泥,神武尖山(今朔州朔城區)人,鮮卑族,南北朝時期北魏名將。

厙狄士文,鮮卑族,善無人。隋文帝授他開府儀同三司,封湖陂縣(今江西境內)子,尋拜貝州(今河北清河縣)刺史。

劉武周(?—622年),祖籍河間景城(今河北交河東北),遷居馬邑(今朔州朔城區)。 隋末依附突厥,圖謀帝業,進而“率軍南向以爭天下”,“軍無蓄積,以虜掠為資”,佔據晉陽,攻陷河東大部地區,威逼關中。劉武周自稱皇帝,改元天興。西元622年(唐武德五年),武周圖謀逃回馬邑,事情洩露,被突厥殺死。

斛律光(515年―572年年),字明月,朔州(今朔州朔城區)人,高車族,北齊名將。善於騎射,號稱“落雕都督”。

乞伏慧,鮮卑族,馬邑人。北齊文襄帝時為行台左丞,加封蕩寇將軍,累遷右衛將軍、太僕卿,封宜民郡(今河南境內)王。

李嗣源(886—933),李克用養子,沙陀族,應州(今應縣)人。為五代十國時期較開明的皇帝,改革後唐弊政,有“小康皇帝”之譽。

米 信(927—994),奚族,山陰米家嶺人。少勇猛,善騎射。為宋太祖趙匡胤之心腹,死後,贈官橫海軍節度使。

請明天欣賞《走進朔州》第五章之第一節 端方正直王家屏

普泰元年(531)六月,高歡率領六鎮餘眾在信都(今河北冀州)起兵,打出反爾朱氏的旗號。

爾朱兆

爾朱氏隆兄弟又立廣陵王元恭為帝,普泰元年(531)即位,史稱節閔帝。爾朱氏隆大權獨攬,任尚書令,台省大小事不先向他稟報不敢執行;為了拉攏軍隊,他封了許多將軍;所在地的富室大族多被汙為謀反,財產沒盡;滎陽以東的財稅盡入他手,兵民視他如豺狼。

高歡進入洛陽,于中興二年(532)另立元脩為帝。已任大將軍的高歡統率大軍征討爾朱兆,爾朱兆搜刮了晉陽的財物逃回北秀容。高歡估計春節爾朱兆一定要設宴,就在正月初一,派竇泰率精騎兵沖入爾朱兆的營寨,正在宴飲的將士們紛紛逃跑。竇泰一路追殺,直追到赤洪嶺(今山西離石東北),大破敵人。爾朱兆的部眾有的投降,有的逃散。爾朱兆逃入山林,先把白馬殺了,然後在大樹上上吊自殺。至此,北秀容集團全部覆滅。

北秀容集團有著雄厚的經濟條件和優越的政治基礎,網羅的人才也很多。如果具有政治眼光,推行仁政,勵精圖治的話,應該能夠建立一個強大的政權。但是,從爾朱榮屠殺北魏兩千多名文武官員開始,再到爾朱世隆大肆掠奪財產,士兵們姦淫擄掠,就已經成為上上下下唾棄的對象,他們的失敗滅亡也就成為情理中的事了。

高歡

李存勖的興衰路李克用是沙陀人,沙陀是西突厥的一部。李克用出生于應州,原姓朱邪,父親名赤心,過去曾為唐王朝立過功勞,因此被朝廷賜姓名叫李國昌。黃巢起義爆發後,唐王朝徵召李克用率沙陀軍幫助鎮壓,他勇猛矯健,軍中號稱“李鴉兒”。李克用打了不少勝仗,因功做了河東節度使,又被封為晉王。

李克用病逝前,囑咐弟弟李克甯、監軍張承業、大將李存璋等,在他死後立長子李存勖為繼承人。臨終前,他把李存勖喚到病榻前,令人拿來平時佩帶的箭袋,拔出三支箭來。第一支要李存勖滅梁,第二支要他掃燕,第三支要他趕走契丹,同時又叮囑他趕快去解潞州之圍。這年李克用五十三歲,李存勖二十四歲。

李克用

潞州(今山西長治)是前一年秋天開始被梁軍包圍的。守潞州的晉將李嗣昭一面向李克用求救,一面閉城堅守。梁軍見潞州久攻不下,晉軍援軍又將到,就在潞州城外築起一道稱之為“夾寨”的工事。雙方相持不下,城裡地糧食越來越少,情況十分危急。

李存勖繼承王位後,對眾將說:“潞州是河東的屏障,失去潞州,河東難保。朱溫原來所怕的唯有先王,肯定沒把我放在眼裡,他也一定以為我不可能馬上出兵。現在我們就要打他個出其不意。

晉軍趕到潞州的第二天清晨,大霧彌漫。晉軍直撲夾寨,後樑軍毫無防備,將士們都還在睡覺。晉軍兵分兩路沖進夾寨,又燒又殺,後樑軍大潰,將士被殺近萬名,丟棄的糧食兵械堆積如山。

朱溫得到兵敗的消息,大吃一驚,不僅歎道:“生兒當如李亞子!”李亞子就是李存勖的小名。

李存勖

大唐昭宗時,朱溫誅殺宦官,下令各地節度使把離京在外的宦官也都殺了。但晉王李克用卻用一個囚徒冒充張承業加以斬首,把真的張承業保護下來。李克用起用了張承業,並且在臨終前又把兒子李存勖託付給他。

張承業沒有辜負李克用的託付,他幫助李存勖處置了企圖叛亂的李克寧等人。李存勖出征在外,就把後方的軍國大事都交給張承業去管。張承業盡心盡力,從不懈怠。他鼓勵百姓耕田種桑,為李存勖蓄積糧食,收買武器兵馬,提供糧餉補給。他徵收租稅,執法特別嚴格,就是皇帝國親,也從不縱容,所以權貴們都很怕他。有張承業在,李存勖南征北戰才沒有後顧之憂。

但李存勖也有對張承業不滿的地方,就是他覺得張承業過於吝嗇。有時他因賭博或賞賜戲子急需錢用,張承業總是不給。一天,李存勖在放錢的金庫請張承業赴宴。酒過三巡,李存勖讓兒子李繼岌為張承業跳舞,按唐代風俗,看人跳舞,要給賞賜,張承業照例送給他一條寶帶和一匹駿馬。李存勖指著金庫的錢櫃說:“和哥缺錢用,你就送他一櫃不行嗎?”張承業說:“寶帶和馬是我用俸祿買的,金庫的錢是大王用來養戰士的,我怎敢用公家的錢做私人交情呢?”

李存勖很不高興,仗著酒勁對張承業惡語相加,張承業也生氣了,他大聲說:“我是個老邁的宦官,要錢有何用?大王一定要用,何必問我。”李存勖大怒,轉身向隨從索要佩劍,張承業站起來,拉住李存勖的衣裳流淚說:“我受先王托孤,因愛惜公家財物死了也可以問心無愧了,請大王動手吧!”虧得李存勖的母親曹太夫人聽到消息派人來阻止,這場風波才平息下來。

後來,李存勖要加封張承業為燕國公,張承業堅辭不受。當李存勖準備稱帝時,張承業極力勸阻,李存勖不聽,張承業十分傷心,絕食而亡,終年七十七歲。

戰亂使得不少百姓妻離子散,骨肉分離。魏州成安(今屬河北)有個自號“劉山人”的人,懂得草藥土方醫病。他有個五六歲的女兒,眉清目秀。這年,兵荒馬亂中,女孩被李存勖手下將領袁建豐搶去,後來送給晉王母親曹太夫人做了侍女。晉王見了劉氏十分喜歡,曹太夫人就把劉氏賜給了他。

劉氏很有心計,自歸了晉王,就想方設法討他歡心。因二人都愛好唱歌跳舞,晉王對她尤其寵愛。後來劉氏又生了兒子李繼岌,劉氏便更是炙手可熱。

劉山人多年來一直打聽女兒下落。一日聽到消息,說女兒不僅活著,而且在宮裡享受榮華富貴。他不禁喜出望外,便來求見,自稱是劉氏之父。李存勖喚袁建豐來指認,袁說:“當初得到夫人時,是有一個黃鬍子的人護住不放,就是此人。”

當時劉氏正和其他夫人爭寵,考慮到劉山人的出現,會暴露自己的卑賤寒微。於是,劉氏就十分氣憤地說:“我離開家鄉時,父親已經死了,哪裡冒出個鄉下老頭,敢這樣胡說八道!”她下令一頓鞭打,把劉山人轟了出去。李存勖覺得劉氏的做法也有點過分,他喜歡演戲,就化妝成劉山人的模樣,還讓李繼岌當配角,闖進劉氏臥房,拿腔拿調地喊道:“劉山人看女兒來了。”劉氏又羞又氣,卻也無可奈何。

李存勖登基後的第二年,便立劉氏為皇后。莊宗常與劉皇后到大臣家去玩。去得最多的是張全義家。張全義經營洛陽多年,很有財富。劉皇后既貪張的財,又想借張的光。所以,這天在張全義家的宴席上,劉皇后忽然對莊宗說,想讓張全義當義父。沒想到莊宗很爽快地就答應了。張全義驚恐萬分,哪敢接受!劉皇后命隨從強按他入座,給他叩頭。

從此劉皇后與張全義就真的像父女一樣時常來往,相互問候。張的財物源源不斷的送到劉皇后宮裡。

莊宗稱帝后寵信宦官、伶人,再加上有了這樣一位見利忘義的皇后,難怪很快就滅亡了。

後晉文武大臣多不知有君有國,唯賄是求。而手握重兵,身系國家安危的重臣杜重威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杜重威因貪致死 杜重威是朔州人,其妻是後晉高祖石敬瑭的妹妹。石敬瑭即帝位,封石氏為公主,讓杜重威典禁軍,遙授舒州(今安徽潛山)刺史。天福二年(937),張從賓據汜水構亂,杜與侯益率兵攻破,因功拜潞州(今山西長治)節度使。後改許州(今河南許昌)節度使、加同平章事,累遷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

杜重威

杜重威出身行伍,為人無行且不知將略,其官運亨通主要仰仗皇親關係。天福六年冬天,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在鎮州(今河北正定)謀反,朝廷遣杜重威揮師鎮壓。兩軍相遇于宗城,安重榮列陣自固,杜重威一再挑戰,均被強弩射退,杜遂有懼色,便欲退兵。指揮使王重胤卻道:“兵家有進無退。”請杜重威分兵兩隊,襲擊叛軍左右兩翼,自己則身先士卒,闖入敵陣。杜重威於是麾眾齊擊,殺死叛軍無數。鎮州將趙彥之見大勢已去,巻旗倒戈,奔降晉師。安重榮大恐,遂藏匿於輜重中飛奔而去。嚴冬寒冽,安部二萬多人或被殺戮,或被凍死,安僅率十餘騎奔還鎮州。至鎮州,取牛馬皮革為盔甲,令州民分守夾城已待晉師。杜重威兵臨城下,無法進城,鎮州一牙將從西郭水門將官軍引入城中,杜所率官軍肆意屠殺,守城百姓死者萬余。其後杜重威則殺死引路的牙將,自居其功。安重榮入守牙城,被晉師攻破,束手就戮,梟首以進。晉高祖命漆安重榮首級,函送契丹,改鎮州成德軍為恒州順國軍,授杜重威順國軍節度使,鎮恒州。杜重威自恃有功,將所獲府庫公帑及安重榮家財悉據己有,晉高祖對此也知而不問。出帝石重貴嗣位後遂與契丹絕好,契丹便連年伐晉,杜重威唯閉城自守。屬州城邑相繼淪陷,一境生靈多受屠戮。契丹數十萬騎驅漢民千百萬過城下,如入無人之境。杜重威只是登高注目,從未使一人一騎救之。

晉出帝天福八年(943),春夏旱災,秋冬水災。晉出帝因國庫空虛,下令搜刮民間穀物,督促嚴厲,淩孤逼寡,百姓餓死數十萬人。恒、定等州災情尤為嚴重,朝廷不得不下令停止搜刮。駐恒州的順國節度使杜重威卻奏准照例搜刮民間穀物,盡得100萬斛(一斛為十鬥),送給朝廷30萬斛,杜又搜刮了30萬斛,湊足原數。第二年春天以天價賣給受災百姓,得錢200萬緡(緡,串銅錢用的繩子,每串1000文),亂世、災害加上暴政,民眾餓死者不計其數。

開運元年(944),朝廷加杜重威北面行營都征討使;二年,杜重威率軍收復滿城、遂城。契丹主耶律德光率兵八萬自古北口回追晉師,杜重威聞而生畏,狼狽逃竄。第三日,晉師自白團衛村紮營,人馬俱渴,掘井取水,泉水方湧,泥沙俱下,士兵只得用布帛絞泥取水止渴。是日狂風大作,揚塵拔木。契丹主對眾兵將說:“漢軍盡來,唯有此耳。今日皆可生擒,然後平定天下。”遂令下馬放箭。晉軍群情激奮,請求出戰,杜重威卻說:“俟風勢稍慢,再定進退。”部下張彥澤、符彥卿等率軍四出,借助風沙,晉軍縱橫馳騁,銳不可當,契丹軍大敗而逃,勢如山崩。諸將欲乘勝追擊,杜竟命令收兵。

杜重威歸鎮之後,即上表請求入朝,晉主不許。杜重威久鎮恒州,貪縱無度,往往托詞備邊,稅外加賦,括取吏民錢幣,以充私囊。富家有珍寶及名姝駿馬,必設法奪取,甚或誣以罪狀,橫加殺戮,盡沒資產。至時境內凋敝,十室九空,人情怨憤。又當邊陲多事,杜便無意留在此處,乃上表乞歸朝以請改調。晉主不允,杜竟不守朝命,挈妻踏上歸朝之路。朝廷竟不能制止,無可如何,即以故留守馬全節代之,改其為鄴都留守。此時恒州軍糧不繼,朝廷派遣殿中監王欽祚就本州和市。杜家有粟十萬斛,王欽祚遂錄之報於朝廷,朝廷以絹數萬匹償其粟值,杜重威竟說:“我沒有造反,為何沒收我的糧食?”

開運三年秋,契丹高牟翰詐以瀛州降晉,出帝複詔杜重威為北面行營征討使。淫雨六十余日,天下大水,餓殍盈途。杜重威的軍隊行進於泥淖之中,供應匱乏。既至瀛洲,高牟翰已棄城而去。杜乃令騎將梁漢璋率二千騎追擊,結果陷入契丹埋伏,全軍覆沒。杜慌忙退兵,途聞契丹兵大舉南來,乃西奔恒州,至中渡橋,契丹焚橋退去,遂與之夾滹沱河列營,兩軍相持多日。至十二月八日,偏將宋彥筠、王清等挺身而出,率數千人渡河作戰,杜卻按兵不動,致宋彥筠敗歸,王清勢孤力竭,與眾兵戰死。轉運使李榖教杜重威以三腳木為橋,募壯士過河擊賊,諸將回應,獨杜重威不許。此時契丹騎兵已至欒城,杜軍糧道斷絕,杜重威無計可施,乃密遣心腹往契丹營中請降。契丹主大悅,許以中原與杜重威為帝,杜深信不疑。一日杜伏甲於內,召集諸將,告知降敵之意,又令軍士列陣于柵外。軍士踴躍而出,摩拳擦掌,等待決戰。杜出帳外告以糧盡途窮,只得投降,軍士舉聲痛哭,聲震原野。是日,濃霧彌漫,契丹主賜杜重威赭袍,偽加守太傅。

契丹主南侵,令杜重威率降眾以從,杜派手下素有“殘暴將軍”之稱的張彥澤率騎兵為先鋒直取開封。張彥澤入開封後縱兵搶掠,饑民與乞丐爭相闖入富家殺人劫貨,搶劫兩天,開封城為之一空。搶掠的財物堆積如山,張彥澤自感為遼主立下大功,出入常隨百人,高舉寫有“赤心為主”的旗幟招搖過市。947年,遼主進入開封,為平息眾怒,斬殺了張彥澤,並登上城樓,通過翻譯對民眾說:“我無心南來,是漢兵引我至此,我要把你們從暴政下解脫出來。”把入侵的罪惡全部推到杜重威等賣國賊頭上。

到了東京(今河南開封),杜率部眾屯駐陳橋。契丹主並不相信杜重威的降軍,所以他們的供給往往沒有保證。士卒凍餒,不勝其苦。杜重威出入道中,百姓就隨後詬罵,杜不敢抬頭。第二年三月,契丹主北歸,放杜重威歸於鄴都。

劉知遠

後漢高祖劉知遠定京師,以杜重威為宋州節度使,加守太尉。杜重威竟閉城抗命,遣其子杜弘璲告急于鎮州麻答,乞師救援。麻答撥幽州兵二千人,令張璉為將,南援杜重威。漢高祖詔高行周率兵攻討,圍之百余日,杜重威白衣出見高祖。高祖赦免了他,並拜檢校太師、守太傅,兼中書令。但把他的部將一併拿下,悉數處斬,又將杜重威及其僚屬的家財籍沒充公。

後漢高祖生命垂危之時對將臣說:“你們的好好防著那個人!”高祖崩,秘不發喪。禁軍闖入杜重威家中,宣讀完詔書,便把他和三個兒子弘璋、弘璉、弘璲拿下,推至市曹,刀光閃處,父子人頭落地。其屍陳於街頭,人們詬罵踩踏,須臾之間已成肉泥。

此外,朔州還有眾多的少數民族戰將,如:厙狄幹,鮮卑族,善無人。北魏正光初年,拜任將軍。後以軍主身份隨爾朱榮入洛。死後,贈封為假黃鉞太宰,諡為景烈。

賀拔岳

賀拔嶽(?-534年),字阿斗泥,神武尖山(今朔州朔城區)人,鮮卑族,南北朝時期北魏名將。

厙狄士文,鮮卑族,善無人。隋文帝授他開府儀同三司,封湖陂縣(今江西境內)子,尋拜貝州(今河北清河縣)刺史。

劉武周(?—622年),祖籍河間景城(今河北交河東北),遷居馬邑(今朔州朔城區)。 隋末依附突厥,圖謀帝業,進而“率軍南向以爭天下”,“軍無蓄積,以虜掠為資”,佔據晉陽,攻陷河東大部地區,威逼關中。劉武周自稱皇帝,改元天興。西元622年(唐武德五年),武周圖謀逃回馬邑,事情洩露,被突厥殺死。

斛律光(515年―572年年),字明月,朔州(今朔州朔城區)人,高車族,北齊名將。善於騎射,號稱“落雕都督”。

乞伏慧,鮮卑族,馬邑人。北齊文襄帝時為行台左丞,加封蕩寇將軍,累遷右衛將軍、太僕卿,封宜民郡(今河南境內)王。

李嗣源(886—933),李克用養子,沙陀族,應州(今應縣)人。為五代十國時期較開明的皇帝,改革後唐弊政,有“小康皇帝”之譽。

米 信(927—994),奚族,山陰米家嶺人。少勇猛,善騎射。為宋太祖趙匡胤之心腹,死後,贈官橫海軍節度使。

請明天欣賞《走進朔州》第五章之第一節 端方正直王家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