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高宗李治: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由皇帝親自撫養大的皇子

天之驕子就是形容李治這種人的, 父親是唐太宗李世民, 母親是長孫皇后。 雖然長孫和李世民共同孕育了好幾個子女, 但是李治這個小兒子一出世, 就深得長孫和李世民的喜愛, 而且有幸和李治同一天出生的幼童, 都得到了賞賜。 除此之外, 李世民還宴請了所有五品以上的官員, 滿朝同慶。 長孫皇后還將當年從晉陽宮帶出來的玉龍子和鑲滿珍珠的繈褓拿給李治用, 此後玉龍子一直都作為唐朝皇帝的吉祥物使用, 長孫和李世民對這個小兒子的厚愛可見一斑。

請輸入圖片描述

到了貞觀五年, 到了李治受封為王的時候, 李治的獨特地位更加凸顯, 李治獲得封號是晉王, 授並州都督職位, 並州就是太原, 也就是說太原賞賜給李治了。 對唐朝有一定瞭解的朋友應該知道, 太原是唐朝是北都, 不論是經濟、政治還是軍事地位上, 太原都是重地,

而且太原還是李家的龍興之地, 將如此重要的重鎮封給李治, 唐太宗真是大手筆啊, 要知道此時的李治才兩歲不到。

請輸入圖片描述

當然, 李治也沒有辜負父母的厚愛, 從小就很聰慧。 據說李治在很小的時候, 還不會走路就會用毛筆寫出“赦”字, 想來應該是唐太宗在批閱奏摺時,

也時常將李治抱在懷裡, 時間長了, 李治也就能依葫蘆畫瓢的寫出“赦”的筆劃了。 據史記記載, 李治從小的時候便很孝順父母, 對兄弟姐妹也很友愛, 李世民還時常考察李治對《孝經》的解讀, 每次李治都能對答如流, 討得李世民的喜愛。

但是到了貞觀十年, 長孫皇后崩于立政殿, 從此父母膝下承歡的日子便離李治而去, 年僅七歲的李治就失去了母親, 同時也失去了母愛的關愛, 但是幸運的是, 李世民用加倍的父愛彌補了這份缺失的母親。 原本李治是生活在長孫皇后身邊的, 長孫崩後, 按理李治應該要出宮獨自生活或者在皇宮的某處單獨居住, 但是李世民卻將李治接了過來, 親自撫養。 大概是因為長孫的離世讓李世民一下接受不了老妻的故去,

將小兒子接過來和自己同住也有個寄託。

請輸入圖片描述

到了貞觀十七年, 一樁換儲風波卻打破了李治的生活。 當時, 由於李治備受李世民的寵愛, 十幾歲了還沒有按照典例回到封地, 還被李世民特准入朝觀政,

如此寵愛自然是引起了太子的警覺, 無奈下李承乾發動了叛亂。 在叛亂被鎮壓後, 皇子李泰為了早日得到皇位繼承權, 向李世民承諾願意在自己百年後殺子傳弟, 將皇位傳給這個讓你備受寵愛的弟弟。 結果大臣褚遂良一針見血的指出“此次的太子叛亂追其源頭, 就是因為陛下對李治太過寵愛造成的, 如果陛下準備立李泰為太子, 還是早日將李治打發回封地為好。 ”

請輸入圖片描述

李世民聽了褚遂良的話後,沒有動怒,也沒有反駁,更沒有採納褚遂良的意見。面對這樣一個要求,唐太宗做出了一個出乎世人意料的回答。《舊唐書》寫到:“太宗涕泗交下曰:‘我不能。’” 李世民捨不得這個小兒子離開自己身邊,又不希望自己的兒子自相殘殺,最後將李治扶上了太子的位子。李世民對李治的寵愛真是到了極限,可李治最後卻養出了個武則天,也不知泉下父子相見,李治該如何對李世民交代。

請輸入圖片描述

李世民聽了褚遂良的話後,沒有動怒,也沒有反駁,更沒有採納褚遂良的意見。面對這樣一個要求,唐太宗做出了一個出乎世人意料的回答。《舊唐書》寫到:“太宗涕泗交下曰:‘我不能。’” 李世民捨不得這個小兒子離開自己身邊,又不希望自己的兒子自相殘殺,最後將李治扶上了太子的位子。李世民對李治的寵愛真是到了極限,可李治最後卻養出了個武則天,也不知泉下父子相見,李治該如何對李世民交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