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這位王爺墓,被盜9次,考古專家打開後,發現6個陪葬年輕丫鬟,還有價值數億的元青花

2004年冬季的一天, 湖北省鐘祥市九裡回族鄉三岔河村支書周興貴接到報告:“這個墓穴又一次被盜了。 ”截至2005年, 這座古墓已經接連被盜墓者“光臨”9次, 可沒有誰能夠成功打開它的大門。 它就是郢靖王墓。

郢靖王朱棟是明代第一位分封到湖廣安陸州(今湖北鐘祥)的藩王。 鐘祥歷史上曾稱竟陵、石城、萇壽、長壽、郢州、安陸、承天等不同名字, 世為重鎮, 漢水中游重要碼頭, 州城緊靠漢水,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因而歷代帝王都很重視這裡的建置。

郢靖王朱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24子(計26個), 母惠妃劉氏。 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 朱棟被冊封為郢王。 因太祖皇七子齊王朱樽圖謀不軌, 於永樂四年被廢為庶民, 排出皇子系列, 所以郢靖王《墓誌銘》稱“王諱棟, 太祖高皇帝第二十三子也”。

為提高郢王地位, 發揮其藩鎮守土的作用, 洪武二十五年, 在已有安陸衛的之外, 專設安陸中護衛, 由郢王直接掌管。 這支親軍護衛下設三個千戶所, 共有3360人。 可見太祖對郢王的信任與寵愛。

文獻記載, 朱棟很賢孝, 尊親厚友。 郢王經常感念母親, 不能親自在母親身邊對其盡奉養之責, 因為皇妃是不能隨便出官的, 於是他就將舅舅、散騎舍人劉敬從南京接到自己的封國,

並把自己的封地分出一部分賜給舅舅。

永樂十二年(1414年)朱棟去世, 終年27歲。 明成祖朱棣念及兄弟親情, 不勝痛悼, 輟朝十五日, 並詔令有司依禮治喪, 賜諡日“靖”, 史稱郢靖王。 永樂十三年四月初六日, 葬封內寶鶴山(今鐘祥九裡鄉三岔河村皇城灣)。 朱棟的妃子郭氏與丈夫的感情十分融洽。 她見夫君棄她而去, 十分悲痛, 不忍自己獨活世間, 而自己又沒有生下兒子, 料想日後無依無靠, 沒法生活, 因此便追隨郢靖王而去。 郭氏的舉動感動了朝廷, 便將她與郢靖王合葬。

王妃郭氏是出自顯赫世家的大家閨秀, 其祖父郭山甫是個相面師, 當年朱元璋帶兵路過其家, 請郭山甫相面。 郭相之大驚, 知此人將來必定大貴, 並讓自己的兒子郭興、郭英跟隨朱元璋打天下, 還讓自己的女兒郭氏隨侍朱元璋。 後來郭氏被封為寧妃, 攝六宮事。 郭山甫累贈至營國公, 諡號威襄。 郭興、郭英皆以軍功封侯。 其中郭英就是郢王妃郭氏的父親。 之後, 郢靖王的封國徹底被撤銷,

他也漸漸被歷史所淡忘。

郢靖王墓可以說是一塊精心選取的風水寶地, 東、西、北三面環山, 南面是開闊的平地。 郢靖王墓的規模十分宏大, 屬明代帝王等級的墓葬。 陵園的建築規模完全符合明代早期親王陵寢規制。 明朝的歷代帝王都十分重視郢靖王墓的修繕事宜。 正德十一年,郢靖王墓的殿宇遭到破壞,明興獻王朱佑杬趕忙派人去修繕。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也親自下令對郢靖王墓大加修繕,屋子裡的帷帳全部煥然一新。

郢靖王墓由於建制得豪華時常吸引一些盜墓者光顧,但是幾百年間沒有一個盜墓賊能夠得手。1937年,陵墓在日軍的炮火硝煙中地面建築慘遭破壞,但是並沒有影響到地宮。現在的郢靖王墓地面上只剩下殘存的部分地面建築遺跡。

新中國成立後,利益熏心的盜墓分子並沒有放棄郢靖王墓,光是1999年之後有證可查的盜墓就有七次之多。在這些盜墓中,雖然盜墓分子採用了先進的盜墓手段,對地宮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毀,其中盜洞最深的達八米,地宮券頂幾次被炸穿,但是盜墓分子都沒有真正地進入地宮。郢靖王墓多次倖免於難,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但是,這種盜墓之風一直沒有停息過,直到2005年又發生了一起重大的盜郢靖王墓事件。

由於郢靖王墓地處交通較為不發達的農村,又三面環山,因此,很不利於陵墓的保護。倘若以後再有盜墓賊光顧,就很難保證陵墓不遭破壞。很多專家都認為為了使郢靖王墓免遭破壞,應該儘快地對這個陵墓施行搶救性發掘。當地政府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採納了專家們的建議,決定發掘郢靖王墓。

2005年12月初,備受關注的發掘工作開始了。考古人員順著墓道向下發掘。只見墓道的前端,是一道有5.6米高的金剛牆。這道牆是守衛地宮用的,防止盜墓賊進墓盜寶。金剛牆由灰磚建成,剝離下來的磚塊雖然經過了數百年但仍非常堅實。不僅如此,在金剛牆下還有一道將近三米高的門。這道門由青磚組成,十分牢固結實。在門的外面,還設置了三塊各有三噸重的大石,這些大石像三道封鎖線無疑給陵墓帶來了極大的安全。若是沒有現代化的盜墓工具及大型起重設備,很難在短時間內突破這三道防線。這也是現代盜墓者多次光顧,但都沒有真正進入地宮的原因。他們雖然找到了入口,但是因為這些阻礙而只得放棄了盜墓計畫。為了使陵墓的安全係數更高,建墓時還在磚與磚之間的縫隙處用石灰和糯米調成的漿封死。這種漿具有極強的粘性,像膠水一樣把磚粘在一起。

進入正室,有一張巨大的棺床,棺床上並沒有郢靖王和王妃的棺槨,雜亂的堆積著一些物品,包括大量金器和玉器,墓室內還有兩個壁龕,上面有鉛質和金質的冥器。在地宮的後室裡有兩個青花瓷瓶,它們分別刻著龍紋和鳳紋。根據明朝的喪葬制度來判斷,這兩個瓷瓶應該是擺放在郢靖王夫婦頭部的魂瓶,是給死者收魂用的。兩個瓷瓶也由於地下水的衝擊而改變了位置,但是它們保存得十分完整,而且做工十分精緻,無論從藝術上還是從文化上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中國元代的青花瓷傳世稀少,帶有人物圖案的元青花梅瓶自然更是鳳毛菱角。“青花四愛圖”和“龍鳳紋梅瓶”是瓷器中的精品,僅前者的保險費就高達5億元人民幣。

這件梅瓶上繪有多種圖案,圖案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肩部的花紋為鳳凰展翅飛翔,穿飛在纏枝牡丹花叢之中,中層腹部有四個海棠花形開光,分別繪製有四幅人物故事圖案,分別是,王羲之愛蘭圖、周敦頤愛蓮圖、陶淵明愛菊圖、和林和靖愛梅鶴圖。這件梅瓶無論從青花發色還是圖案題材都具有典型的元青花的特色。最重要的是,這件四愛圖梅瓶是經過考古發掘出土的元青花瓷器,這是極為罕見的。

在墓室的左右兩個耳室裡,分別陳列著6副已經腐朽的棺材。棺材的頭部均朝著主室內郢靖王夫婦棺床的方向。據這些跡象推測,這些死者為殉葬者,她們的屍體早已腐爛,骨頭也已經鈣化,只有一個殉葬者的頭骨和牙齒保存了下來。從這些殘骨中,專家推測這些殉葬者的年齡都十分幼小。

據《萬曆野獲編》記載,朱元璋死後有40個妃子殉葬,但其中不包括郢靖王生母,因為妃子中有子嗣的可以不殉葬。明成祖朱棣死後也有16個妃子殉葬。用人殉葬制度直到明朝第六個皇帝明英宗皇帝時才被廢除。因此,郢靖王墓中有6個女子殉葬也是受到時風影響。這6個女子身份應該是他的宮人,即平時伺候其飲食起居的妾。

【當當網 正版包郵】明朝那些事兒(增補版全套共9冊) 含明朝那些事兒 第壹部 洪武大帝 當年明月著 ¥126 購買

正德十一年,郢靖王墓的殿宇遭到破壞,明興獻王朱佑杬趕忙派人去修繕。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也親自下令對郢靖王墓大加修繕,屋子裡的帷帳全部煥然一新。

郢靖王墓由於建制得豪華時常吸引一些盜墓者光顧,但是幾百年間沒有一個盜墓賊能夠得手。1937年,陵墓在日軍的炮火硝煙中地面建築慘遭破壞,但是並沒有影響到地宮。現在的郢靖王墓地面上只剩下殘存的部分地面建築遺跡。

新中國成立後,利益熏心的盜墓分子並沒有放棄郢靖王墓,光是1999年之後有證可查的盜墓就有七次之多。在這些盜墓中,雖然盜墓分子採用了先進的盜墓手段,對地宮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毀,其中盜洞最深的達八米,地宮券頂幾次被炸穿,但是盜墓分子都沒有真正地進入地宮。郢靖王墓多次倖免於難,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但是,這種盜墓之風一直沒有停息過,直到2005年又發生了一起重大的盜郢靖王墓事件。

由於郢靖王墓地處交通較為不發達的農村,又三面環山,因此,很不利於陵墓的保護。倘若以後再有盜墓賊光顧,就很難保證陵墓不遭破壞。很多專家都認為為了使郢靖王墓免遭破壞,應該儘快地對這個陵墓施行搶救性發掘。當地政府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採納了專家們的建議,決定發掘郢靖王墓。

2005年12月初,備受關注的發掘工作開始了。考古人員順著墓道向下發掘。只見墓道的前端,是一道有5.6米高的金剛牆。這道牆是守衛地宮用的,防止盜墓賊進墓盜寶。金剛牆由灰磚建成,剝離下來的磚塊雖然經過了數百年但仍非常堅實。不僅如此,在金剛牆下還有一道將近三米高的門。這道門由青磚組成,十分牢固結實。在門的外面,還設置了三塊各有三噸重的大石,這些大石像三道封鎖線無疑給陵墓帶來了極大的安全。若是沒有現代化的盜墓工具及大型起重設備,很難在短時間內突破這三道防線。這也是現代盜墓者多次光顧,但都沒有真正進入地宮的原因。他們雖然找到了入口,但是因為這些阻礙而只得放棄了盜墓計畫。為了使陵墓的安全係數更高,建墓時還在磚與磚之間的縫隙處用石灰和糯米調成的漿封死。這種漿具有極強的粘性,像膠水一樣把磚粘在一起。

進入正室,有一張巨大的棺床,棺床上並沒有郢靖王和王妃的棺槨,雜亂的堆積著一些物品,包括大量金器和玉器,墓室內還有兩個壁龕,上面有鉛質和金質的冥器。在地宮的後室裡有兩個青花瓷瓶,它們分別刻著龍紋和鳳紋。根據明朝的喪葬制度來判斷,這兩個瓷瓶應該是擺放在郢靖王夫婦頭部的魂瓶,是給死者收魂用的。兩個瓷瓶也由於地下水的衝擊而改變了位置,但是它們保存得十分完整,而且做工十分精緻,無論從藝術上還是從文化上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中國元代的青花瓷傳世稀少,帶有人物圖案的元青花梅瓶自然更是鳳毛菱角。“青花四愛圖”和“龍鳳紋梅瓶”是瓷器中的精品,僅前者的保險費就高達5億元人民幣。

這件梅瓶上繪有多種圖案,圖案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肩部的花紋為鳳凰展翅飛翔,穿飛在纏枝牡丹花叢之中,中層腹部有四個海棠花形開光,分別繪製有四幅人物故事圖案,分別是,王羲之愛蘭圖、周敦頤愛蓮圖、陶淵明愛菊圖、和林和靖愛梅鶴圖。這件梅瓶無論從青花發色還是圖案題材都具有典型的元青花的特色。最重要的是,這件四愛圖梅瓶是經過考古發掘出土的元青花瓷器,這是極為罕見的。

在墓室的左右兩個耳室裡,分別陳列著6副已經腐朽的棺材。棺材的頭部均朝著主室內郢靖王夫婦棺床的方向。據這些跡象推測,這些死者為殉葬者,她們的屍體早已腐爛,骨頭也已經鈣化,只有一個殉葬者的頭骨和牙齒保存了下來。從這些殘骨中,專家推測這些殉葬者的年齡都十分幼小。

據《萬曆野獲編》記載,朱元璋死後有40個妃子殉葬,但其中不包括郢靖王生母,因為妃子中有子嗣的可以不殉葬。明成祖朱棣死後也有16個妃子殉葬。用人殉葬制度直到明朝第六個皇帝明英宗皇帝時才被廢除。因此,郢靖王墓中有6個女子殉葬也是受到時風影響。這6個女子身份應該是他的宮人,即平時伺候其飲食起居的妾。

【當當網 正版包郵】明朝那些事兒(增補版全套共9冊) 含明朝那些事兒 第壹部 洪武大帝 當年明月著 ¥126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