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粵北的老房子,黑瓦黃泥,所有80後集體的童年,正在慢慢消失

有一些風景, 真的, 再不回去就看不到了~

一直都覺得自己的大山的孩子, 大山腳上的孩子

記憶中家裡有很多很多的山, 很小很小的河

很多很多的梯田, 很好吃很奇怪的野果

很多很多的小孩, 還有, 那些很老的小屋

春節回家, 發現小屋越來越老了, 也越來越少了。 相信隨著時代的進步, 以後我們再也不需要住在這些冬冷夏涼的小屋, 可能我們再也不用忍受滿屋的蜘蛛網和老鼠。 可是, 竟然開始懷念當初和老鼠相伴的童年了。

我們的老屋, 都是泥磚的, 沒有現代的紅磚那麼牢靠, 但是, 也是幾代人的家。

老屋是沒有洗手間的, 所以, 村子就有很多很多很多的茅房, 真的是茅房。 然後, 一般旁邊都有菜地。

老一輩的大叔們很喜歡老的電視劇裡面那首歌“只有那籬笆牆,

影子咋那麼長”, 竹籬笆現在還有, 但是為數不多。 小時候很喜歡跟著媽媽去圍籬笆, 很多很多的小竹子, 很多很多的籬笆牆。

從客廳上看, 就會覺得房子好高, 因為是兩層樓高。 據說我家以前有一個4層樓的祖房, 可惜, 文革的時候被收了, 然後, 現在踏了。

然後, 夏天, 我們都是沒有風扇的, 真的很涼爽, 當然, 冬天就冷了。

因為是瓦房, 完全沒有任何水泥鋼筋, 都是木板和大水磚, 所以, 二樓的樓面是木板, 所以, 走路上二樓, 其實很響, 如果二樓有睡人, 一個晚上就會一直聽到咚咚咚的響。

門,當然沒有現在的鐵門、鋁門,以前都是大大的厚厚的木門,一開門就會“丫吱”的響。門的旁邊會有一個狗洞。

每家每戶都會有一個狗洞,給雞鴨狗貓進出。狗洞還有一個很大的功能,就是一個很奇怪的習俗。老人家說孩子穿過狗洞之後會更好養,所以孩子長到三四歲,家人就會讓他去鑽狗洞。

我記憶很模糊的記得,我媽媽在後面推我屁股,我爸爸在前面拉著我的手一直喊“快鑽進來快鑽進來”。

鑽狗洞的時候,先是手進去,然後到身子,只要手和頭能夠進去,身體肯定就沒有問題了。

狗洞還有一個最大的作用,就是,平時家裡沒人,沒有鑰匙開門的時候,我們可以偷溜進去,嘿嘿嘿,可以做一些小壞事。

很多人會把廚房建在外面,有一個獨立的房間,外面可能還有雞房,牛欄房,茅房,菜園,大概都是一整套系統組態。

以前的窗戶很小很小的,光線都是很暗很暗的,然後,沒有玻璃的。頂上木板就是窗葉。

很多窗戶,基本就是這樣了,也不釘木板,就一路通風。

現在已經沒有相片的老祠堂,就是傳統的客家房子,四周都是房間,每家每戶住自己的,中間是一個很大的天井,大大的空地公用,有一個神台,一個門口。

老祠堂很多玩樂的,只是快要倒塌了,所以不得不蓋新的祠堂。很多時候,想起老祠堂的那種黑兮兮的房間,就覺得夢裡見過似得。

很多的老房子,不是已經踏了,就是慢慢的踏了,那些瓦片,那些樓梁,那些木板,都漸漸的腐朽。

很多很多小時候的東西,現在是看不到的。比如一大群人玩鬧的“禾堂”、比如小孩的天堂老祠堂,比如那些年放牛的地方,比如一直叫我們幫忙穿針線的老奶奶,那些小板凳和鐵鍋裡的飯焦。

你們一定也很記得點煤油燈的日子,可是我也沒有相片了。

你們一定也能想起,長長的木凳大大的碗四方的木桌子。

那個時候我們哭著喊阿伯阿姆,現在我們遠在他鄉。

門,當然沒有現在的鐵門、鋁門,以前都是大大的厚厚的木門,一開門就會“丫吱”的響。門的旁邊會有一個狗洞。

每家每戶都會有一個狗洞,給雞鴨狗貓進出。狗洞還有一個很大的功能,就是一個很奇怪的習俗。老人家說孩子穿過狗洞之後會更好養,所以孩子長到三四歲,家人就會讓他去鑽狗洞。

我記憶很模糊的記得,我媽媽在後面推我屁股,我爸爸在前面拉著我的手一直喊“快鑽進來快鑽進來”。

鑽狗洞的時候,先是手進去,然後到身子,只要手和頭能夠進去,身體肯定就沒有問題了。

狗洞還有一個最大的作用,就是,平時家裡沒人,沒有鑰匙開門的時候,我們可以偷溜進去,嘿嘿嘿,可以做一些小壞事。

很多人會把廚房建在外面,有一個獨立的房間,外面可能還有雞房,牛欄房,茅房,菜園,大概都是一整套系統組態。

以前的窗戶很小很小的,光線都是很暗很暗的,然後,沒有玻璃的。頂上木板就是窗葉。

很多窗戶,基本就是這樣了,也不釘木板,就一路通風。

現在已經沒有相片的老祠堂,就是傳統的客家房子,四周都是房間,每家每戶住自己的,中間是一個很大的天井,大大的空地公用,有一個神台,一個門口。

老祠堂很多玩樂的,只是快要倒塌了,所以不得不蓋新的祠堂。很多時候,想起老祠堂的那種黑兮兮的房間,就覺得夢裡見過似得。

很多的老房子,不是已經踏了,就是慢慢的踏了,那些瓦片,那些樓梁,那些木板,都漸漸的腐朽。

很多很多小時候的東西,現在是看不到的。比如一大群人玩鬧的“禾堂”、比如小孩的天堂老祠堂,比如那些年放牛的地方,比如一直叫我們幫忙穿針線的老奶奶,那些小板凳和鐵鍋裡的飯焦。

你們一定也很記得點煤油燈的日子,可是我也沒有相片了。

你們一定也能想起,長長的木凳大大的碗四方的木桌子。

那個時候我們哭著喊阿伯阿姆,現在我們遠在他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