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關於傳統家居市場的互聯網轉型,我的一點看法

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滲透蠶食, 以及消費升級下的用戶習慣改變。 建議順勢而為, 將互聯網這門武器運用到自身業務的流程上。

先說下我對家居市場的理解:家居市場的核心產品不再是家居用品本身, 更多的是“試用”這種用戶體驗。

接下來詳細講試用體驗和流程變革這2大思想。

一、軟裝方案功能化、前置化

將欲取之, 必先與之。

軟裝設計從“售中”階段提前到“售前”。 讓用戶提前感知到大概的消費結果, 然後倒入到線下門店。 提升“軟裝意向/流覽用戶數”的轉化率。

無需完整的軟裝設計方案, 將使用者在意的部分內容, 比如“個性化簡單定制, 瞭解軟裝後的房屋效果”進行抽象化, 形成“定制軟裝效果”功能。

大概功能流程

使用者輸入一些條件(可承受費用區間, 空間大小, 房間佈局, 喜歡的風格), 然後軟體可快速自動生成平面設計圖。 用戶就能大概感知自己房子軟裝後的印象。

另外可以將家居的所有家居錄入到資料庫, 然後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燈具、壁紙、窗簾、床”組合拼接。

還可以傻瓜化一點, 直接提供多種風格的軟裝設計範本, 供使用者流覽查看。 後期可以形成3D的軟裝房屋圖。

參考的是淘寶店鋪範本設計和拍婚紗流程。

二、軟裝方案前置化

上述的功能開發可能比較久, 也可以簡單來做。

這樣的開發成本, 僅僅幾個工作日即可。

至少有效果圖可以查看和選擇, 然後用戶大概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風格什麼檔次的軟裝, 才會更願意來門店進一步瞭解購買。

三、服務電商化

上面說到“試用體驗”, 與之對應的是我們需要改革服務。

互聯網蠶食家居市場, 我覺得至少分2種。 以淘寶京東這樣的電商平臺,

以更高效的購物流程, 標準化的服務, 來切入家居市場並顛覆。

首先討好的是年輕一代, 從購買標準化的實物商品, 到個性化的, 到高客單價的傳統大件。 服務是一脈相承的。

比如家居商品, 可以讓使用者看到所有角度的圖片, 甚至生成3D投影。

比如付款, 可以做到平臺墊資, 花唄白條免息12期。 比如物流, 可以做到平臺規定商家, 現貨隔日達。 比如服務, 可以上樓送貨, 上門安裝。 比如評價, 可以讓用戶知道其他人的使用感受, 優缺點, 線下賣場很難做到。 比如售後, 可以做到7天無理由退換貨, 商家上門收貨。 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

不一定需要全部實現, 但是服務化的趨勢不可逆轉。

而這種體驗的升級, 勢必讓更多的年輕人以及其他用戶群體越來越習慣去青睞這樣的服務型產品。

四、變革家居賣場模式

現在說另外一種互聯網蠶食家居市場的方式。 那就是創業公司結合了消費升級和互聯網思維, 改革傳統的家居市場經營方式“賣場的售前售中售後”。

過去的家居賣場經營模式是這樣的:

然後像一些擁抱互聯網的傳統傢俱企業, 會選擇使用APP、H5商城做改革。

然後大部分年輕用戶所採用的習慣:

以及這樣的:

而未來的選擇軟裝和家居用品的習慣更可能是這樣的:

需要抓住使用者消費流程的趨勢, 去設計相應的產品功能流程去接住使用者的需求。

五、家居商城的定位和作用

先拋觀點, 然後陳述。 商城必須有, 產品形態不一定是APP。

家居市場必然被互聯網化, 所以順勢而為。 用戶行為電商化, 所以不如自己做商城, 占先機。 小件、低客單價商品, 用戶接受程度高。 同時積累了使用者資料和品牌歸屬感, 為後續的高客單商品, 導購到線下提供背書。 部分提升家居體驗的, 比如窗簾, 完全可以線上選購款式下單, 上門量取尺寸, 直接安裝等。

另外服務化的趨勢, 也驗證了商城是必要的。

所以商城佈局一定要有, 可以迷茫可以亂可以暫停, 但是長久來說一定要有。

六、使用者消費資料化

傳統企業的使用者資料散亂, 建議借助互聯網進行深度的資料化運營。 PV、UV、轉化率等指標, 視覺化, 才可控, 才可優化, 才能提升。

七、總結

時間有限, 暫時思考到這些。 個人感覺傳統企業都應該順互聯網大勢而為, 否則只能被動等死。

歡迎大家一起探討哈。

#專欄作家#

本文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否則只能被動等死。

歡迎大家一起探討哈。

#專欄作家#

本文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