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抗戰中鮮為人知的往事:彭德懷和劉少奇先後動怒,向對方拍了桌子

(延安整風運動時的彭德懷, 左一)

延安整風運動期間, 有人批評彭德懷發動的百團大戰, 說它暴露了八路軍的力量, 是害了自己, 幫了別人。 對於這樣的無端指責, 當然需要當事者據理辯駁, 但這卻並非彭德懷所長。 他從小讀書不多, 不論是認識社會, 還是體會其間的人情世故, 都來自於生活實踐, 他的志向、思想、感情也大多並不是從書本上得來的。 中共黨史專家李銳分析, 有可能是出於這方面的原因, 所以彭德懷向來不太習慣, 也不太善於為自己辯護。

長征時開會理會議就是這樣, 他本來對林彪寫信的事一無所知,

又頻及到最敏感的爭奪軍事指揮權問題, 但在遭到毛澤東指責後, 他居然“心想人的誤會總是有的”, 所以“採取了事久自然明的態度”, 懵懵懂懂地準備“等他們(指林彪等人)將來自己去申明”。

不主動申明, 別人就認准了你就是幕後指使者。 後來一九五九年廬山會議, 毛澤東果然又重提此事, 當時還幸虧林彪站出來申明, 說那封信與彭德懷無關, 他寫信彭也不知道, 這才為彭德懷免去了一條特大罪狀。

(廬山會議)

老彭沒有舌戰的口才, 但他起碼做得到襟懷坦白。 一九四五年二月一日, 延安召開華北地方軍隊同志座談會(簡稱華北座談會), 彭德懷在作報告時, 坦承地總結了自己的經驗教訓, 即在與岡村相持的初期, 一直沒能拿出好的應對辦法, 若是早一點想到武工隊這一“敵進我進”的戰略思路, 就不會那麼被動了。

可是這一態度誠懇的總結並沒有換來理解。 華北座談會在討論彭德懷的報告時, 對百團大戰已不僅僅是批評, 而是上升到了批判, 百團大戰被從根本上否定掉了。

彭德懷個性剛烈梗直, 不擅嬌飾諂媚, 但有時又失於過急, 對同事甚至於上級的態度生硬, 因此工作中不免要得罪人。 楊尚昆回憶, 百團大戰之前, 劉少奇從華中回延安, 經過太行同彭德懷交談時, 曾批評太行發動群眾不夠。 可能劉少奇批評得比較尖銳, 彭德懷接受不了, 竟然當場就對著劉少奇拍了桌子。 劉少奇下不來台, 也罕見地拍了桌子。

(抗戰時期的劉少奇)

倒不是說劉少奇本人一定會記恨在心, 對彭德懷怎樣怎樣。 問題是連劉少奇都這樣頂撞, 其他人可想而知。

在華北座談會的批判中, 不少人發言時已明顯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 都是攻其一點, 不及其餘。 毛澤東也在座談會上發言了, 他並沒有說百團大戰不對, 但他說抗戰時期的問題要等抗戰結束了才能做結論, 現在不好做結論, 實際上是把問題掛起來了。

本來開華北座談會是為了總結工作, 然而從批判百團大戰開始, 卻發展到了集中對彭德懷進行批判, 而且批判的熱度還不斷升溫。

由於事先未打招呼, 彭德懷對此毫無思想準備, 他雖然很不高興, 可是又有口難辯。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彭大將軍》)

實體書《彭大將軍》已出版上市。

彭大將軍 (關河五十州繼《戰神粟裕》《虎部隊》後又一軍事傳記力作!) ¥25.9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