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水滸傳》中他本是第一個提出招安的人,到後來卻是極力反對招安,不是宋江

《水滸傳》整整一百章回的小說, 前七十多回皆盡描寫108位好漢的個人故事, 當他們都還未上山之前, 各自經歷人生百態, 各自有自己的夢。

武松, 綽號“行者”, 又名武二郎, 東昌府清河縣人, 從小父母雙亡, 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 施耐庵用了接近十回的內容描寫了武松上梁山前遭遇的各種人和事, 可以說是梁山好漢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位列天罡星第十四天傷星。 大家看了多年的《水滸傳》不知道有沒有留意到他是梁山好漢中第一個提出招安的人?

武松從離開柴家莊後再次遇到宋江是在孔家莊, 彼時宋江在逃, 武松亦在逃, 宋江邀約武松一起去清風寨投奔小李廣花榮, 武松覺得自己身負“遇赦不宥”的大案在身, 怕連累宋江, 沒有答應, 說:“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 天可憐見, 異日不死, 受了招安, 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

在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 其實已經遭遇了人生很大的變故:景陽岡打虎逞英雄, 唯一的親人哥哥被潘金蓮毒死, 血刃潘金蓮、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除惡蜈蚣嶺, 如此種種不公的遭遇, 他依然一心想要被招安, 實在是讓人感慨頗多。

中國古代社會是以孔孟之道為正統倫理的, 武松認為強盜之輩, 長此下去沒有出路, 只有招安才是唯一的出路, 誥命升官, 封妻蔭子, 享受榮華, 青史留名。 更何況當時的武松對宋朝抱有希望, 他上二龍山為寇實則是尋找機會, 等朝廷招安, 便攛掇魯智深和楊志投降, 說白了——上山是為了下山招安。

梁山大聚義後舉行的“菊花之會”上, 宋江躊躇滿志地寫下了一首《滿江紅》詞:“望天王降詔早招安, 心方足。 ”表露心跡的時候, 武松第一個跳出來大叫:“今日也要招安, 明日也要招安去, 冷了弟兄們的心!”

宋江問武松何故如此時, 魯智深的一席話, 點透武松反對招安的根本原因:“只今滿朝文武, 俱是奸邪, 蒙蔽聖聰, 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 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 便拜辭了, 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

在征方臘結束後, 武松對宋江說:“小弟今已殘疾, 不願赴京朝覲。 盡將身邊金銀賞賜, 都納此六合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閒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

第一個提出詔安,又第一個反對招安,武松反差為何如此之大?

一個人的經歷會逐漸改變一個人的三觀,有血有肉的武松自然也如此:武松最早打算等朝廷招安,就是想圖個建功立業,封妻蔭子。例如,武大郎死後,武松選擇的是報官,並且取證。後來在二龍山落草的武松,打家劫舍,劫富濟貧,與官府作對,與官府漸行漸遠,對官府的黑暗腐敗有越來越深的瞭解,對體制內生活越來越心生厭惡。

都納此六合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閒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

第一個提出詔安,又第一個反對招安,武松反差為何如此之大?

一個人的經歷會逐漸改變一個人的三觀,有血有肉的武松自然也如此:武松最早打算等朝廷招安,就是想圖個建功立業,封妻蔭子。例如,武大郎死後,武松選擇的是報官,並且取證。後來在二龍山落草的武松,打家劫舍,劫富濟貧,與官府作對,與官府漸行漸遠,對官府的黑暗腐敗有越來越深的瞭解,對體制內生活越來越心生厭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