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對標榮耀,這一“工匠”品牌將開啟兩駕馬車時代

2017年國產手機市場競爭異常的激烈, 戰場已經從過去的“性價比”、“千元機”延伸到了現在的“線下管道”、“中高端機型”, 對於品牌的產品與策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而近些年雙品牌並進的策略成效越來越凸顯, 於是乎我們看到了華為+榮耀、小米+紅米、魅族+魅藍等的模式。 不過, 魅族+魅藍與華為+榮耀還是有區別的, 魅藍一開始並不是獨立的, 只是如今開始正式踏上獨立的征程。

與此同時, 可以發現今年的魅族魅藍上半年一共才發佈了兩款手機, 有些沉穩的過分, 畢竟去年下半年魅族+魅藍可是打了一波月月新機、月月演唱會的小高潮。 今年的沉靜與分家, 會不會對魅藍、魅族的未來產品不利影響呢?相信這是眾多網友關心的方面, 畢竟魅藍不是榮耀, 沒有那麼厚的底子。

對於魅藍與魅族品牌獨立, 首當其衝受到影響就是人員的調動, 畢竟獨立就意味著另起爐灶, 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即使是有了一定的人馬與工作機制, 但從短時間內來看, 人員的調動必然會影響魅藍與魅族一段時間內的軍心與工作效率, 新部門與新夥伴還需要磨合, 這是分家不可避免的陣痛, 或許這也是2017上半年新品出的少的原因之一。

對於魅藍的品牌獨立, 另一個重要的關注點就是:供應鏈, 畢竟這是目前限制國產手機品牌發展的最大因素之一。 從目前華為與榮耀的關係可以看出, 他們雖然品牌獨立了, 但是供應鏈沒有明顯獨立, 榮耀主要還是使用華為的供應鏈體系,

畢竟這樣的一家大規模採購溢價能力與成本是最低的。 借鑒過來, 魅藍短時間內也不會供應鏈獨立, 很長時間內還是和魅族共用, 因此不用太擔心獨立之後的貨源問題。

至於分開, 另外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就是管道, 魅藍還會和魅族共用一個品牌的門店嗎?這個問題其實也可以參考華為與榮耀, 可能在魅藍自有管道沒有全面拓展的時候, 在不短時間內兩者都還會共用, 不過隨著魅藍的壯大, 也會如榮耀一樣獨立出去, 建立自有管道。 並且猜測魅藍也會依託“青年良品”主打線上, 讓魅族品牌更傾向於線下與高端市場。

綜合來看,魅藍品牌的獨立,可以看做是榮耀相對于華為的獨立,兩者還是專利共用,供應鏈整合,而研發、品牌定位、管道都有所區別。並且鑒於目前魅藍在千元到兩千元市場的佈局,可以預見也不會主打低端,而是覆蓋2K到千元內市場,與魅族組成高中低產品搭配,線上+線下互補,來共同突破。至於目前可預見的各種難題,這都是不可避免的品牌獨立陣痛,只要挺過去,相信未來會更好。

讓魅族品牌更傾向於線下與高端市場。

綜合來看,魅藍品牌的獨立,可以看做是榮耀相對于華為的獨立,兩者還是專利共用,供應鏈整合,而研發、品牌定位、管道都有所區別。並且鑒於目前魅藍在千元到兩千元市場的佈局,可以預見也不會主打低端,而是覆蓋2K到千元內市場,與魅族組成高中低產品搭配,線上+線下互補,來共同突破。至於目前可預見的各種難題,這都是不可避免的品牌獨立陣痛,只要挺過去,相信未來會更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