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聽牢騷話唐玄宗、宋高宗反應大不同

原標題:聽到牢騷話, 唐玄宗、宋高宗的反應大不同

◎歐南

唐玄宗儀錶偉岸, 多才多藝, 通曉音律, 但性格似乎並不大氣, 見不得別人的牢騷, 有兩個例子可以說明。

孟浩然慕漢隱士龐德公, 隱居家鄉鹿門山, 到四十歲方始游京師長安, 在一群名士雅集聯句中, 以一句“微雲淡河漢, 疏雨滴梧桐”使眾人嘆服, 尤為宰相張九齡和王維稱道。

一天, 王維邀請孟浩然去金鑾殿閒談, 恰好遇到唐玄宗到來, 頓時嚇得孟浩然躲在床下。 王維不敢隱瞞, 如實稟報。 玄宗也素聞其名, 於是招出, 要孟浩然當場作詩。 當孟浩然吟出:“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的時候, 玄宗一下不高興了。 說:“你自己不求仕途, 我又沒有嫌棄你, 何故誣賴我。 ”結果弄得不歡而散, 孟浩然唯一的一次主動進京求官, 終以自己鬱結的傲氣告終。

孟浩然敗就敗在前拘後倨, 天子來時, 嚇得躲在床下。 出來作詩, 想必亦有諸葛亮三顧茅廬被徵召的心態。 再者, 自己名揚天下, 卻被冷落一旁, 此時的心裡五味雜陳, 委屈, 傷感, 怨恨之情使得孟浩然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所以在玄宗面前流露出似謙實傲的神情。 而玄宗多半也是被激怒了, 但就憑一句“不才明主棄”就斷了孟浩然的前程, 未免也太小氣了吧!這不過是一句牢騷話, 何必較真呢!

此是其一, 還有一個例子也能說明玄宗缺乏氣度。

薛令之在東宮當太子李亨侍講的時候, 由於宮裡飯菜十分粗劣, 再加上李林甫的排擠, 心中十分鬱悶, 於是在牆壁上留下一首詩:“朝日上團團, 照見先生盤。 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幹。 飯澀匙難綰, 羹稀箸易寬。 只可謀朝夕, 何由度歲寒?”

巧的是玄宗恰好來到東宮, 看到了薛令之的詩, 心裡又是老大不高興, 於是在邊上題詩道:“啄木嘴距長, 鳳凰毛羽短。 若嫌松桂寒, 任逐桑榆暖。 ”這不但是下逐客令, 既然你嫌棄宮裡的伙食, 何必還留在這裡呢?還諷刺薛令之嘴長毛短無才。 果然, 薛令之看到後, 立刻知趣地捲舖蓋走人。

薛令之的遭遇, 令很多人為他鳴不平, 但天子龍顏之怒, 旁人又有何辦法呢?玄宗死後, 太子李亨繼位, 是為肅宗。 他命人去請老師回宮重用,

可薛令之已經去世了!無獨有偶, 臣子發牢騷的事, 在宋高宗時代也曾發生過, 其他不說, 至少在這點上, 宋高宗比唐玄宗來的大氣, 通人情。

據南宋周密《武林外事》記載。 有一天, 宋高宗禦舟遊西湖, 經過斷橋, 看見橋旁有一小酒肆, 頗為雅潔, 於是乘興落座, 抬頭看見邊上的屏風上有一首《風入松》的詞, 高宗注目良久, 頗為讚賞, 便問是何人所作, 經人告知, 是太學生俞國寶醉後之作。 其詞雲:

一春長費買花錢, 日日醉湖邊。 玉驄慣識西泠路, 驕嘶過, 沽酒樓前。 紅杏香中歌舞, 綠楊影裡秋千。

東風十裡麗人天, 花壓鬢雲偏。 畫船載取春歸去, 餘情在, 湖水湖煙。 明日再攜殘酒, 來尋陌上花鈿。

高宗看後, 不禁莞爾一笑, 感覺此詞甚好,

但末句未免儒酸。 於是將句子改為:“明日重扶殘醉。 ”並即日命解褐。 這意思就是說, 高宗已經看出了詞中書生的牢騷, 不但為他改了詞, 還讓他作了官。 褐是粗布衣服的意思, 如《擊鼓罵曹》中禰衡唱“脫去藍衫換紫袍”一樣。

宋高宗在歷史上雖然是個昏君, 尤其是借秦檜之手害死嶽飛, 留下了萬世駡名, 但畢竟是徽宗之後, 治國無策, 藝術修養確實一流。 從高宗的一字之改, 確實和原作境界不同, 去掉了原作的酸儒氣, 顯得落拓有致, 風流蘊藉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