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每年首次考察調研背後有盤棋

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每年第一次考察調研都去了哪些地方?中國這麼大, 為何選中了這些地方?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是一盤發展的大“棋”, 如何落子, 如何佈局, 處處考驗著“棋手”的決心和智慧。 盤點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每年的第一次考察調研都去了哪些地方, 見了誰, 說了什麼, 我們可以一窺他面對“全國一盤棋”的全域考量和發展思路。

1月24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河北省張家口市, 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 考察脫貧攻堅工作。 這是習近平在張北縣小二台鎮德勝村村民徐學海家中看望。

牽掛什麼人?

從2013年到2017年, 有這樣一些畫面在我們的記憶中定格:

2013年2月初, 繞過九曲十八彎, 習近平先後來到海拔2400多米的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元古堆村和海拔1900多米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 他拉著鄉親們的手詢問糧食夠不夠吃,

低保有沒有保證, 看病有沒有保障, 孩子有沒有學上, 年貨有沒有備好。

2014年1月26日, 內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市, 困難林業職工郭永財家。 習近平察地窖, 摸火牆, 看年貨。 他坐在炕頭上, 細細瞭解郭永財家的生活。

2015年1月19日, 全市11個區縣中有10個屬於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雲南昭通市, 習近平在地震災區板房學校聽取當地扶貧開發工作彙報。

2016年1月4日至6日, 山城重慶。 習近平點明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的特殊性, 明確指示扶貧要“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脫貧要“既防止不思進取、等靠要, 又防止揠苗助長、圖虛名”。

2017年1月24日, 習近平先後走進張家口張北縣困難群眾徐萬、徐學海、徐海成家看望。

他問徐萬電視機啥時買的、能看多少頻道, 他囑咐徐學海好好養病並關注因病致貧問題, 他跟徐海成一起掰著指頭算收支……

連續五年, 每年的第一次考察調研, 總書記都深切關注貧困鄉親的生活, 念叨群眾的脫貧致富策, 不忘百姓的共同富裕夢。

“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 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 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鬥。 ”

“扶貧開發成敗系於精准, 要找准‘窮根’、明確靶向, 量身定做、對症下藥, 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 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 是我們党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 ”

......

走村串戶問疾苦,

聲聲句句蘊深情。

“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 ”誠哉斯言!

開的什麼方?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 強調的是對症下藥。

事不同, 理相通。

甘肅、內蒙古、雲南、重慶、河北, 五個地方, 五種風貌。 習近平因地制宜, 因“病”開方, 分別對當地的發展思路作出指導。

在甘肅, 他關注缺水乾旱這一制約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難題, 專程來到渭源縣引洮供水工程工地, 實地考察工程建設情況, 並強調要“把這項惠及甘肅幾百萬人民群眾的圓夢工程、民生工程切實搞好”。

在內蒙古, 他關注林區改革發展和棚戶區改造, 強調內蒙古要“發揮自身優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水準”, 要“加快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步伐, 探索一些好辦法,

幫助農牧民更多分享產業利潤效益”。

在雲南, 他考察後提出, 希望雲南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 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

重慶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 “一帶一路”建設為其提供了“走出去”的更大平臺,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其提供了更好融入中部和東部的重要載體。 對此, 習近平了然於胸, 殷殷期望重慶發揮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作用,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

對河北, 習近平抓住去產能特別是去鋼鐵產能這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的關鍵之策。 在強調落後產能應去盡去、“僵屍企業”應退盡退的同時, 指出要培育新產業新產品,加快發展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推動產業結構實現戰略性轉變。

習近平向來注重綠色生態發展。在內蒙古,他指出實現綠色發展關鍵要有平臺、技術、手段,要探索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綠化之路;在雲南,他強調生態環境保護要久久為功,一定要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對重慶,他指示要“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推動城鄉自然資本加快增值”。

把脈開方,良藥去疾。千門萬戶富裕日,且把新酒開懷飲。這樣的日子,可期!

下的什麼棋?

甘肅、內蒙古、雲南、重慶、河北;定西、臨夏、興安盟、昭通、張北......中國那麼大,習近平為何將每年的第一次考察定在了這些省區市?調研中,又為何獨獨選了這些地方?

我們不妨複習一下區域協調發展中西部大開發的內容,以及國家劃分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兩相對照,甘肅、內蒙古、雲南、重慶全屬西部大開發地區。而習近平在五省區市具體考察調研的地點中,都包含了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西部大開發、扶貧脫貧,總書記又為何著力強調這兩點呢?

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中華民族將首次告別絕對貧困。這是十八大提出的第一個百年目標。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這是習近平的鏗鏘話語。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意味著覆蓋的人群和區域都是全面的,是不讓一個民族、一個人掉隊的小康,是全國各個地區都要邁入小康社會。

在這個過程中,如若不能補齊區域發展不平衡和脫貧開發這兩塊短板,我們何談“十三五”決勝階段的勝利?又何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曾說:“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協調發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通過補齊短板挖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後勁”。

腳步下有思量。總書記下的是一盤協調發展、共用發展成果的棋,是著眼全面小康的棋。

總書記下的是全國一盤棋,觀的是發展整盤局,追的是燦爛中國夢。

而這盤棋的總遵循,便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指出要培育新產業新產品,加快發展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推動產業結構實現戰略性轉變。

習近平向來注重綠色生態發展。在內蒙古,他指出實現綠色發展關鍵要有平臺、技術、手段,要探索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綠化之路;在雲南,他強調生態環境保護要久久為功,一定要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對重慶,他指示要“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推動城鄉自然資本加快增值”。

把脈開方,良藥去疾。千門萬戶富裕日,且把新酒開懷飲。這樣的日子,可期!

下的什麼棋?

甘肅、內蒙古、雲南、重慶、河北;定西、臨夏、興安盟、昭通、張北......中國那麼大,習近平為何將每年的第一次考察定在了這些省區市?調研中,又為何獨獨選了這些地方?

我們不妨複習一下區域協調發展中西部大開發的內容,以及國家劃分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兩相對照,甘肅、內蒙古、雲南、重慶全屬西部大開發地區。而習近平在五省區市具體考察調研的地點中,都包含了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西部大開發、扶貧脫貧,總書記又為何著力強調這兩點呢?

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中華民族將首次告別絕對貧困。這是十八大提出的第一個百年目標。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這是習近平的鏗鏘話語。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意味著覆蓋的人群和區域都是全面的,是不讓一個民族、一個人掉隊的小康,是全國各個地區都要邁入小康社會。

在這個過程中,如若不能補齊區域發展不平衡和脫貧開發這兩塊短板,我們何談“十三五”決勝階段的勝利?又何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曾說:“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協調發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通過補齊短板挖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後勁”。

腳步下有思量。總書記下的是一盤協調發展、共用發展成果的棋,是著眼全面小康的棋。

總書記下的是全國一盤棋,觀的是發展整盤局,追的是燦爛中國夢。

而這盤棋的總遵循,便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