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維也納交響樂團登臺國家大劇院 獻禮貝多芬190周年[組圖]

維也納交響樂團登臺國家大劇院演繹貝多芬四部交響曲, 獻禮貝多芬190周年。 國家大劇院供圖

維也納交響樂團登臺國家大劇院

演繹貝多芬四部交響曲, 獻禮貝多芬190周年

中國網訊 4月6日至7日, 維也納交響樂團將登臺國家大劇院, 帶來“紀念貝多芬”為主題的兩場音樂會, 奏響貝多芬第四、五、六、七交響曲。

成立於1900年的維也納交響樂團是歐洲樂壇最具聲望和光榮傳統的頂尖交響樂團之一, 它與同城的維也納愛樂樂團一起代表著奧地利古典音樂演奏的最高水準。 在該團百餘年的歷史中, 富特文格勒、卡拉揚、薩瓦利什、朱利尼等一批大名鼎鼎的指揮家都擔任過該團的首席指揮, 同時, 馬澤爾、阿巴多、切利比達克等大師擔任過客席指揮, 可謂是一支站在巨匠肩膀上的古典樂壇傳奇。 作為維也納重要的文化象徵, 維也納交響樂團曾擔任布魯克納《第九交響曲》、拉威爾《左手鋼琴協奏曲》、勳伯格《古雷之歌》等傳世經典的首演。

樂團既廣泛涉獵不同風格作品, 同時, 把捍衛維也納歷史悠久的交響樂文化傳統作為其核心的藝術理念。 2014年, 維也納交響樂團首次踏上中國, 讓北京觀眾現場領略了這支“百年老店”的風采。 維也納交響樂團的現任首席指揮是指揮家菲力浦·喬丹。 菲力浦是瑞士已故著名指揮家阿明·喬丹的兒子, 他極具才華, 35歲就被任命為巴黎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 從此一舉揚名。 此番, 菲力浦·喬丹將率維也納交響樂團登臺國家大劇院, 帶來兩場貝多芬交響作品音樂會。

貝多芬是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 當人們開始接觸古典音樂時, 貝多芬一定可以被列為最為人熟知的前三位作曲家,

其“命運”交響曲幾乎無人不曉。 不同於海頓一生創作了一百零四部交響曲,莫札特也寫了不下四十九部, 貝多芬雖然只留下九部交響曲, 卻被後人冠以“交響樂之王”的美譽。 他的九部交響曲是他在創作思想和手法上不斷發展和創新的一個個里程碑, 每一部都是傳世經典。 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不僅集古典音樂之大成, 同時開闢了浪漫主義音樂的道路。 今年是貝多芬逝世190周年, 在世界各地紛紛掀起紀念貝多芬的熱潮之際, 維也納交響樂團特將以“紀念貝多芬”音樂會獻禮作曲巨匠, 重磅捧獻貝多芬第四、五、六、七交響曲。

在貝多芬的所有交響曲中,

第一、二交響曲具有明顯的維也納古典主義特點, 受海頓影響最大;第三、五、七、九交響曲集中體現了貝多芬的藝術風格, 具有英雄性、鬥爭性;第四、六、八交響曲則預示了貝多芬創作的浪漫主義氣息。 其中, 《降B大調第四號交響曲》像貝多芬的所有“偶數”交響曲一樣清新歡暢,具有民間音樂般的親切感。 1806年, 貝多芬完成《第四交響曲》的時候, 正是眷戀著情人丹萊莎的日子, 樂曲正反映出他生活中所充滿的詩意。 舒曼將這部作品評論為“兩位元北歐神話巨人中間的希臘姑娘”;《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被後人命名為“命運”, 這無疑是貝多芬最廣為人知的作品, 是貝多芬在戰勝了個人感情挫折和生理疾病帶來的悲觀絕望後的情感流露,
樂曲的戲劇性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則被貝多芬稱為“對農村生活的回憶”。 這是貝多芬最賞心悅耳的一部作品, 貝多芬將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憧憬美好未來的希望融入其中:“不是繪畫, 而是表達鄉間的樂趣在人心裡所引起的感受。 ”;1811年, 貝多芬開始創作《A大調第七交響曲》並於次年初完成。 這期間, 貝多芬的耳聾正在加劇, 與丹萊莎的愛情破裂, 而正是在這樣的歲月裡, 他卻寫出了這樣生氣蓬勃的音樂,四個樂章都有鮮明的舞蹈節奏, 瓦格納稱之為“舞蹈的禮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