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當受氣包遇上淘氣鬼,孩子最佳的應對策略是這個,繪本裡的大智慧

放學回家, 寶貝哭著告訴你:“今天嘟嘟又打我了”, “軒軒搶走了我喜歡的書”, “牛牛弄壞了我的玩具”……

這時, 你會如何反應?

父母要麼因擔心和焦慮而沖孩子發火:“你怎麼這麼沒出息, 天天被人欺負!”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要麼直接帶著孩子去找老師或向對方家長興師問罪。

這會造成什麼後果?

第一, 孩子形成這樣的認知:我是弱小無能的, 這太羞恥了。 第二, 我無法獨自解決我遇到的問題, 需要爸媽幫忙才行。

長此以往, 孩子不僅無法學會獨立解決人際衝突的辦法, 反而還可能變得越來越不合群。 因為隨著年齡增長,

同伴交往的情景一定會越來越複雜, 而這個孩子, 他早早就被剝奪了親自體驗和學習人際交往的機會。

如果父母們換種應對方式呢?

第一, 正視衝突的價值。

傳統的觀點大都將衝突等同於攻擊, 追求“以和為貴”, 因此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一般被視為壞的情況,

是應該及時被解決和消除的問題, 而且以後出現的越少越好。

但實際的情況是, 孩子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就是在衝突中得到不斷學習和演練的。 對孩子而言, 衝突不可怕, 相反, 很寶貴。 孩子如果能學習用積極的方式去應對衝突, 並從中獲得應對經驗, 他的社交能力將得到不斷提高。

第二, 傾聽孩子的情緒。

相對於上來就粗暴界定“誰對誰錯”, 孩子們更需要成人傾聽他們的情緒。 因為內心彌漫的情緒被消解後, 孩子就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 這個時候, 若父母恰當引導, 孩子就能夠自己想出解決衝突的辦法。

於是, 孩子就能從衝突中真正得到提升。 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才能得到有效鍛煉。

那麼, 父母如何引導才算恰當?

下面這一本繪本, 就很好地描述了這樣一個孩子之間發生同伴衝突的過程, 父母能從中更好地看到教孩子處理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孩子也能更好習得積極的應對經驗——在面對衝突時, 我們除了退縮回避, 或許還可以試著積極去面對, 更好地解決。

《受氣包和淘氣鬼》

【英】克雷爾·亞歷山大 著/繪 石曼芸 譯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品

推薦理由:引導孩子學會以積極的方式去應對衝突, 而不是逃避。

適讀年齡:3歲+

露西是班上會畫畫的孩子, 其他同學總會找她給自己畫畫……只有一個人例外, 班上的淘氣鬼湯米。 不僅如此, 湯米還經常欺負露西, 變成受氣包的露西會怎麼做呢?

這個故事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同伴衝突案例——小羊露西被小牛湯米侵犯:手工作業被踩壞, 故事書被撕破。 畫被揉破, 鉛筆斷成兩截……

露西無力面對湯米的強悍, 也想不出其他的辦法,一直在退縮回避。她不敢告訴媽媽,也不敢告訴老師……這是典型的消極應對衝突的策略:面對衝突時,退縮回避。

媽媽發現了問題以後不顧露西的阻攔進行了強行干預:給老師打電話。

但這樣簡單的處理方式並不能真正解決孩子間的衝突。反而兩個小朋友因為家長和老師的介入都很沮喪且不知所措。

在故事的最後,我們不得不說看似弱小的“受氣包”露西其實是一個勇敢且有智慧的孩子。

露西發現湯米畫了一幅很棒的畫,於是勇敢地走到湯米麵前,真誠地誇讚了湯米。

露西的讚美對湯米來說是很大的溫暖,於是湯米決定把自己的畫送給露西。而他們之間也開始建立起友好的相處模式,衝突到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孩子進入集體,接觸了同伴,就可能會面臨同伴衝突。應該說,孩子的衝突無處不在、無時不會發生。

一方面,平日裡父母要更多關注孩子,發現問題,在發現孩子被欺淩時,父母是一定要出面干預的,但干預時不是責備孩子,或替孩子出頭,而是更好地傾聽孩子的感受、幫孩子認識到衝突為何產生,以及如何更好地應對。

若父母能夠引導孩子不卑不亢、大膽跟對方交涉,事情的結果則會大不同。

另一方面,外表強勢的孩子,可能內心非常的脆弱,因為情感表達方式的不對,也許會成為孩子們眼中的霸王。但當他被溫柔地對待時——就像湯米聽到露西對他說:“我喜歡你畫的刺蝟”——他的內心也變得柔軟起來。

不論你的孩子是受氣包還是淘氣鬼,衝突都是他需要面臨和學習的,父母只有站得更高一些,慎重引導,我們的孩子才能在不斷的探索和解決人際衝突的過程中逐漸成長,長成TA最美好的樣子!

也想不出其他的辦法,一直在退縮回避。她不敢告訴媽媽,也不敢告訴老師……這是典型的消極應對衝突的策略:面對衝突時,退縮回避。

媽媽發現了問題以後不顧露西的阻攔進行了強行干預:給老師打電話。

但這樣簡單的處理方式並不能真正解決孩子間的衝突。反而兩個小朋友因為家長和老師的介入都很沮喪且不知所措。

在故事的最後,我們不得不說看似弱小的“受氣包”露西其實是一個勇敢且有智慧的孩子。

露西發現湯米畫了一幅很棒的畫,於是勇敢地走到湯米麵前,真誠地誇讚了湯米。

露西的讚美對湯米來說是很大的溫暖,於是湯米決定把自己的畫送給露西。而他們之間也開始建立起友好的相處模式,衝突到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孩子進入集體,接觸了同伴,就可能會面臨同伴衝突。應該說,孩子的衝突無處不在、無時不會發生。

一方面,平日裡父母要更多關注孩子,發現問題,在發現孩子被欺淩時,父母是一定要出面干預的,但干預時不是責備孩子,或替孩子出頭,而是更好地傾聽孩子的感受、幫孩子認識到衝突為何產生,以及如何更好地應對。

若父母能夠引導孩子不卑不亢、大膽跟對方交涉,事情的結果則會大不同。

另一方面,外表強勢的孩子,可能內心非常的脆弱,因為情感表達方式的不對,也許會成為孩子們眼中的霸王。但當他被溫柔地對待時——就像湯米聽到露西對他說:“我喜歡你畫的刺蝟”——他的內心也變得柔軟起來。

不論你的孩子是受氣包還是淘氣鬼,衝突都是他需要面臨和學習的,父母只有站得更高一些,慎重引導,我們的孩子才能在不斷的探索和解決人際衝突的過程中逐漸成長,長成TA最美好的樣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