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這些信號說明寶寶真的吃飽了,你讀懂了嗎?

給寶寶添加輔食是媽媽和寶寶共同的里程碑。 可是加了輔食又不像吃奶的時候, 可以大致估計出來吃了幾回, 吃輔食了之後怎麼知道他吃沒吃飽啊?他吃了幾口正常嗎?總覺得嬰兒的碗太小, 是不是給他換大碗呢, 換了大碗會不會就吃的多了。 這可是難住了寶媽了, 難怪會有那麼一句:天下總有一種媽媽, 就是以為永遠沒吃飽。 今天就來和寶媽們說說寶寶吃飽了都會有哪些信號?

理解寶寶的信號

寶寶雖然不會說話, 但他們用很多表情和肢體語言來向媽媽傳達“我吃夠了”的意願。 這大致分為幾個階段:

1、東張西望

美味當前, 寶寶對食物感興趣的時候, 會表現得“餓虎撲食”, 小眼珠盯著碗裡的食物, 一口接一口來不及吃, 給慢了甚至哭鬧抗議。

等他吃到“夠了”的時候, 注意力開始不集中, 食物的吸引力減弱, 轉而看向其他地方——比如周圍走動的人、窗外的汽笛聲、隔壁的關門聲、手機響起的鈴聲等等

2、神情呆滯

當樂天開懷的寶寶變得安靜下來, 目光呆滯, 神思飄渺, 說明進食已經令他感到厭倦或者疲乏, 趕緊抱下餐椅找點新的樂子吧!

3、自嗨時間

媽媽還不給我找樂子啊?那算了, 我只能自己找好玩的事情做。 比如吃吃勺子、吃吃手、丟丟碗、扯扯圍嘴、捏捏食物(只玩不吃)、掀翻餐具等等,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我又沒地方去!

4、抗拒躲避如果寶寶已經不想再吃, 而大人還要一廂情願塞食物時, 他除了面部表情增加, 表達抵觸的肢體動作也會出現。 比如扭頭不看食物、扒住你的手不讓食物進嘴、把伸進嘴裡的勺子死死咬住不放、對塞入嘴裡的東西皺眉表達不滿或者直接吐出來。

5、忍無可忍

遇到個“心無靈犀”的媽也是醉了, 只能拿出最後一招:哭!哼唧、打挺、後仰、扭動, 看到這一幕你總該知道了吧?

結局1-這下終於能讓寶寶下來了……

結局2-家長給玩具等東西穩住孩子, 繼續餵食……

注 意

如果經常發展到忍無可忍這一步, 寶寶很可能對吃飯留下不好的印象,

認為吃飯是“把我困在上面直到哭才能解脫”的事情, 導致每次吃不了多久就要哭, 甚至一靠近餐椅、一看見勺子就要哭。 家長應該儘量在寶寶出現上面的信號時就順應他的感覺, 給他想吃與不想吃的權利, 培養他感知餓和飽的能力。

規定進餐時間

也有一些寶寶較少出現上面的信號, 慢慢吞吞、磨磨蹭蹭吃上幾十分鐘也能再吃進去一些,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真的願意吃。

如果寶寶不太會表達出明顯的情緒波動, 我們可以在進餐到達20分鐘時, 判斷寶寶為“吃夠了”。

大致食物分量

由於每個寶寶食量不同, 最好的方法是以常速餵養寶寶後, 觀察到上面的信號, 媽媽記錄下此時吃的食物有多少(比如小半碗米糊加半個蛋黃加五六勺蔬菜)。

如果重複幾次後, 那這個分量就可以作為參考的標準。

生長曲線是金標準

如果寶寶在添加輔食後, 經過一個月、兩個月的時間測量身高體重, 依然能穩定沿著曲線上升, 說明目前這種餵養就是合適的, 寶寶獲得的食物也是“夠”的, 不必過分糾結。 如果生長曲線出現下滑, 優先考慮輔食太多而奶量不足;如果生長曲線上漲太快, 你的孩子很可能在被過度餵養。

順應餵養, 在孩子初試美味時就給予尊重和信任, 這對他們今後的進食表現有很大影響。 對食物的態度、對進餐的興趣、對家庭氛圍的渴望, 會最終決定孩子生命頭三年的健康素養。 (媽媽網)

NUK可擕式寶寶叉勺套裝40.255.750 顏色隨機 ¥36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