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俄國二月革命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七月攻勢大解密

1917年3月, 處於世界大戰中的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 羅曼諾夫王朝和沙皇政體宣告終結。 這是民主共和對君主專制的重大勝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 歐洲仍然以君主專制政體為主的, 包括著名的俄、德、奧三大帝國,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俄國。 而象法國這樣的共和國僅是個別的。 隨著沙皇的皇冠落地, 歐洲最頑固的君主專制堡壘轟然倒塌。

戰和之爭

二月革命後建立的俄國臨時政府, 是採取法國式的資產階級共和體制。 在它任命的11個政府部長中, 就有10個是資產階級的代表, 惟一的例外是司法部長克倫斯基。

他生於俄國的辛比爾斯克, 與布爾什維克領袖列寧是同鄉。 他們兩家之間有著深厚的交情。 克倫斯基也跟列寧一樣宣導社會主義, 在1914年加入了社會革命黨, 是國家杜馬中左翼黨團的領袖。 早在二月革命之前, 他就呼籲推翻沙皇專制制度, 為此受到秘密員警的監視和盯梢。 在二月革命中, 克倫斯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革命勝利後, 首都彼得格勒成立了工兵代表蘇維埃, 以統率全城的所有軍隊和工人武裝, 其主席是孟什維克的代表齊赫澤, 副主席是社會革命黨代表克倫斯基。 它是首都與臨時政府並列的一支重要力量, 列寧稱這種政治格局為“兩個政權並存”。

列寧認為要讓俄國退出這場血流飄櫓的大戰,

就必須推翻資產階級的臨時政府, 建立代表工人、農民和士兵的政權。 4月16日深夜, 列寧從國外回到了彼得格勒。 整個俄國首都為之沸騰。 潮水般的工人、士兵湧向火車站, 像歡迎英雄凱旋一樣迎接列寧歸來。 列寧站在一輛裝甲車上向人群發表演說, 號召大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

俄軍最高統帥勃魯西洛夫

1917年4月17日, 列寧在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的聯席會議上, 講演了《論無產階級在這次革命中的任務》的報告提綱, 即歷史上著名的《四月提綱》。 他主張推翻資產階級的臨時政府, “全部政權歸蘇維埃”。 列寧的這一著名演說傳遍了全國, 每家工廠、每座兵營都討論他的發言。 這些話說到了廣大工人、士兵的心坎上, 使布爾什維克的威望急劇增長。 二月革命爆發時該党只有2萬多黨員, 革命後黨員的人數成倍地增長, 到十月革命的前夕已達到24萬多人。

但俄國臨時政府頑固地堅持戰爭政策。 5月1日, 臨時政府外交部長米留可夫照會協約國:俄國將進行世界大戰到徹底勝利,

並忠實於對協約國的任務。 這次照會激怒了俄國的廣大下層民眾。 5月3日, 首都的10萬工人和士兵舉行了示威遊行, 要求米留可夫和陸軍部長古契科夫下臺。 臨時政府在首都並不掌握足以鎮壓的武力, 只好接受米留可夫和古契科夫的辭職。 為了爭取擁有重兵的彼得格勒蘇維埃支持, 他們邀請該機構成員共同組成聯合政府。 在5月18日成立的聯合內閣中, 有6位“社會主義者”部長, 都是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 克倫斯基擔任了陸海軍部長一職。

“勸說部長”

克倫斯基在大戰開始後就是“護國派”, 堅決支持沙皇發動的這場不義之戰。 他當了臨時政府的部長後, 更加忠實地執行資產階級的意志, 堅持要把帝國主義戰爭進行下去。

他親自到前線巡視各個戰場, 勸說士兵們堅持戰鬥到底。 為此, 他被前線士兵送了個“勸說部長”的綽號。

自二月革命以來的幾個月裡, 東線數百英里長的戰線一直保持沉寂。 德奧想勸誘俄國退出戰爭, 以便集中力量對付英法, 因此一直沒有發動進攻。 隨著春天的到來, 大地冰雪融化, 江河春水奔騰。 俄軍士兵望著春意盎然的大地, 一個個都急不可耐:眼下正是耕地和播種的時候, 難道咱們還要在戰壕裡養蝨子嗎?他們紛紛詢問上級的軍官們, 何時才能讓他們解甲回家?

就在這時, 克倫斯基帶著大批臨時政府的宣傳員們, 到前線給士兵們打氣來了。 他們在士兵大會上娓娓動聽地說:如果大家各自回到城市和村莊裡, 德國人就會長驅直入俄國,奪走他們剛獲得的自由和民主。俄國人永遠忠守自己的諾言,不能拋棄自已的英法兄弟盟軍。也許只要作最後的努力,奧德帝國的軍隊就會被擊潰。俄國軍隊應當準備夏季攻勢,只有勝利才能帶來和平和幸福。

手持長槍的俄國騎兵隊

克倫斯基作為一名政治家,口才非凡,善於演講。他面對饑寒交迫的士兵們說:“我無法提供一頓大餐,但能讓你光榮赴死!”這一慷慨激昂的口號令許多士兵熱血沸騰。經過克倫斯基的一番打氣,前線士兵們的鬥志有所振作。隨後,克倫斯基謀劃發動一場主動進攻,以進一步提升處於低谷中的俄軍士氣。

克倫斯基到達西南戰線後,同西南方面軍司令勃魯西洛夫會晤。勃魯西洛夫是當時俄軍最負盛名的將領,曾在1916年指揮了著名的“勃魯西洛夫攻勢”,給當面的奧匈帝國軍隊以毀滅性打擊。1917年春,在俄軍最高統帥部召開的一次軍事會議上,他和西方方面軍的司令官都力主進攻,認為進攻可以使士兵擺脫革命的影響。因此,當克倫斯基提出進攻的設想時,勃魯西洛夫立即表示贊成。克倫斯基任命他為俄軍最高統帥,讓他著手組織這一場攻勢。回到彼得格勒後,克倫斯基大力宣揚“繼續戰爭”的觀點。他如簧之舌的勸說取得了效果,國家杜馬大會通過了他的進攻提議。

社會革命黨和孟什維克支持臨時政府。他們把持下的全俄蘇維埃作出一項決定,在首都彼得格勒舉行一次大示威,目的是向列寧和全國顯示自己的力量。7月1日,空前規模的遊行示威在彼得格勒開始了。這次示威的隊伍多達50萬人,是各派政治勢力對自已力量的大檢閱。站在檢閱臺上的不僅有臨時政府的首腦,還有立憲民主黨、社會革命黨、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的領袖。

首都的駐軍各團一個個從檢閱台前走過:莫斯科團、第1機關槍團、格列那結爾團、立陶宛團,沃雷尼團、彼得格勒團、伊茲瑪依洛夫團、芬蘭團、第180預備團……這些團隊高舉的標語牌上寫著:“打倒資產階級的部長!”“全部政權歸蘇維埃!”“把土地交給農民!”“打倒戰爭!”各工廠的工人隊伍更是浩浩蕩蕩,他們舉著的標語也都是上述口號。只有自行車營和幾個哥薩克連等少數部隊,打著“擁護聯合內閣”“臨時政府萬歲”之類的口號。遊行者中支持臨時政府的都是中產階級人士,同工人和士兵的巨大洪流相比簡直是滄海一粟。

俄國臨時政府仍然奉行戰爭政策

這一幕令主席臺上的臨時政府成員,立憲民主黨、社會革命黨和孟什維克的要員們目瞪口呆、面面相覷,明白大多數的民眾站在布爾什維克一邊,就連米留可夫也說這次示威“變成了布爾什維克的慶祝大會”。 但克倫斯基無視民心的向背,仍然堅持要發動他的夏季攻勢,並親自趕到前線監督這場戰役。

初戰告捷

為了實施這次進攻,俄軍集中了40個步兵師和8個騎兵師,總兵力大約有30萬之眾,都是清一色的最精銳師團,包括高加索團、芬蘭團和西伯利亞團,都是受反戰影響比較小的部隊。當面德匈軍估計約有26個步兵師,俄軍顯然在數量上佔有壓倒性優勢。儘管前線的士兵逃亡嚴重、士氣低落,但勃魯西洛夫仍對這場攻勢抱有信心。當時,協約國看到克倫斯基的戰爭決心之後,很快給俄國送來了大量的軍需品,包括武器、彈藥、軍服、食物和藥品。這使勃魯西洛夫增添了進攻的勇氣。7月11日,他宣稱俄軍已經完全做好了準備。

就在7月11日夜間,俄軍的這場夏季攻勢揭開了序幕。克倫斯基來到擔任主攻的第11集團軍,在觀察哨裡通過望遠鏡觀看炮火準備。俄軍炮兵集中1328門火炮(包括370門重型火炮、158門中型火炮和800門輕型火炮),向德奧軍隊陣地實施空前猛烈的轟擊。克倫斯基目睹萬炮齊發的壯觀場面,心裡十分興奮,期盼這次進攻能夠大獲全勝。俄軍的炮擊足足持續了3天,始終沒有遭受對方炮兵的還擊。原來,德奧方面早已預計對方要發動進攻,將軍隊全部撤出了第一線戰壕,讓俄國人白白地浪費了大量炮彈。

7月14日(俄曆7月1日)清晨,俄軍的炮擊終於停止下來了。克倫斯基用望遠鏡觀察前沿陣地,擔心士兵們不肯向敵人發起衝鋒。終於,他看到硝煙中出現了士兵的身影,開始只有零零落落的幾個人,隨後躍出戰壕的人越來越多,出現了成千上萬人衝鋒的宏大場面。克倫斯基得意地對身邊的隨從喊道:“看吧,我就說我們的士兵一聽到炮聲就會恢復神態的!”

俄軍第11集團軍全線發起了進攻。首當其衝的是奧匈第19步兵師。該師的兵員主要由捷克人組成。俄軍利用奧匈帝國內部的民族矛盾,戰前派出一批捷克俘虜去做工作。當俄軍的大規模進攻開始後,這個師的近3000官兵便棄械投降,使奧匈軍隊的戰線豁開了一個缺口,俄軍源源不斷地向敵方的縱深推進。

1917年10月25日,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奧匈士兵們已習慣了當前的停戰。幾個月以來,他們在戰壕中悠閒地吹著口哨,橫躺豎臥地打發著時光,甚至與當面的俄軍漸漸消失了敵意。雙方在陣地上經常進行友好交流。因此,當俄軍突然發起猛烈的攻勢時,奧匈的軍隊立即被打得暈頭轉向。在進攻的第1天,第11集團軍宣稱俘虜敵軍18000人,繳獲無數的大炮、槍支和彈藥。克倫斯基立即向彼得格勒報捷:“戰役剛一打響,即已大獲成功!”

但克倫斯基只高興了一陣子,接下來的情況令他大為失望:儘管第11集團軍的首日進攻頗有斬獲,但另外的兩個集團軍卻按兵不動。克倫斯基在前線又待了兩天,仍然沒有接到新的前線報告,只好悻悻地返回首都彼得格勒。

潰不成軍

7月17日,戰線中央的第7集團軍開始了攻勢。該集團軍是三路俄軍中最為龐大的,擁有20個步兵師和4個騎兵師,而它面對的德國南方集團軍只有10個師(包括6個德國師,3個奧匈師和1個土耳其師)。雖然俄軍在兵力上佔有絕對的優勢,但德軍早已做好了充分的防範。在德軍的堅固塹壕和密集火網面前,衝鋒的俄國士兵成群成片地栽倒。第7集團軍的進攻傷亡慘重,進展甚微。

在3天的推進中,俄軍第8集團軍宣稱抓獲1萬餘名俘虜,並繳獲了敵人的80門大炮。隨後,第8集團軍又穿越洛姆尼察山谷,攻佔了奧軍的戰略要地克勞斯茨。經過將近1周的交戰,該集團軍將突破口擴大到90千米,並向縱深推進了64千米,其進展遠遠超過了另外的兩路大軍。但隨著當面奧匈軍隊抵抗的加強,以及天降大雨導致的道路泥濘,第8集團軍的攻勢也很快停頓下來。

德奧軍隊在最初的驚慌過後,很快就鎮定下來堅決抵抗。尤其是德國軍隊,迅速恢復了其慣有的頑強善戰。到7月底,3路俄軍的攻勢都陷入僵局。位於中央和北翼的第7、第11集團軍,雖然楔入了德國南方集團軍的側翼,但並沒有使該集團軍的戰線發生動搖。奧匈第7集團軍也穩住了自己的戰線。而俄軍這次攻勢的真正目標——利沃夫,仍然處在德奧軍隊的掌握之中。

俄軍的突然進攻激怒了德奧兩國。柏林的德軍總參謀部立即部署反擊。掌握德軍實際指揮權的魯登道夫打電話給霍夫曼,批准了他穿過塔納波爾的進攻作戰計畫。德軍利用西歐和中歐發達的鐵路網,從其他戰線向加里西亞調來大批援兵。8月1日,奧匈第7集團軍率先向俄軍反擊。出乎他們的意料,當面的俄軍第8集團軍一觸即退。奧匈軍隊一舉奪回了重鎮克勞斯茨。

同一天,德軍也在全線展開了強大的反攻,投入了第1、第2近衛師等精銳部隊,並以大量的炮兵支援步兵實施突擊。無數野戰炮在廣闊的戰場上轟鳴,猛烈的炮火令俄軍士兵喪魂落膽。很快,俄軍戰線被打開一個40千米寬的缺口。布魯西洛夫竭力調動部隊堵塞缺口,但無濟於事。幾天後,德軍的第2近衛師進入塔納波爾城。至此,俄軍西南方面軍的側翼暴露,其戰線的崩潰已成定局。

德軍的銳利攻勢繼續向前方擴展,其第1、第2近衛師進展尤其迅猛,在短短幾天就推進了145千米。整條戰線的俄軍都在望風奔潰。整師整團的部隊集體逃亡,並有大批士兵放下武器投降。德奧軍隊幾乎是毫無阻擋地前進。俄軍在1916年的“勃魯西洛夫攻勢”中,以百萬士兵的鮮血換來的土地,竟然不到1周就丟得一乾二淨。幸好,俄軍在撤退時無論如何狼狽,總算還沒有忘記炸毀鐵路。德軍沒有鐵路便無法進軍,其攻勢才不得不停頓下來。

在德奧軍隊反擊的頭幾天內,俄軍的損失就達到6萬之眾。而在整個夏季攻勢中,俄軍僅西南方面軍就損失13萬人,各方面軍的傷亡和失蹤更是超過15萬人。由於西南戰線的災難性崩潰,勃魯西洛夫被解除了最高統帥一職。克倫斯基7月攻勢的失敗,宣告了臨時政府戰爭政策的破產。這次慘敗使臨時政府的威信掃地,它距離被推翻的日子已經指日可待了。可以說,7月攻勢敲響了俄國臨時政府的喪鐘。

德國人就會長驅直入俄國,奪走他們剛獲得的自由和民主。俄國人永遠忠守自己的諾言,不能拋棄自已的英法兄弟盟軍。也許只要作最後的努力,奧德帝國的軍隊就會被擊潰。俄國軍隊應當準備夏季攻勢,只有勝利才能帶來和平和幸福。

手持長槍的俄國騎兵隊

克倫斯基作為一名政治家,口才非凡,善於演講。他面對饑寒交迫的士兵們說:“我無法提供一頓大餐,但能讓你光榮赴死!”這一慷慨激昂的口號令許多士兵熱血沸騰。經過克倫斯基的一番打氣,前線士兵們的鬥志有所振作。隨後,克倫斯基謀劃發動一場主動進攻,以進一步提升處於低谷中的俄軍士氣。

克倫斯基到達西南戰線後,同西南方面軍司令勃魯西洛夫會晤。勃魯西洛夫是當時俄軍最負盛名的將領,曾在1916年指揮了著名的“勃魯西洛夫攻勢”,給當面的奧匈帝國軍隊以毀滅性打擊。1917年春,在俄軍最高統帥部召開的一次軍事會議上,他和西方方面軍的司令官都力主進攻,認為進攻可以使士兵擺脫革命的影響。因此,當克倫斯基提出進攻的設想時,勃魯西洛夫立即表示贊成。克倫斯基任命他為俄軍最高統帥,讓他著手組織這一場攻勢。回到彼得格勒後,克倫斯基大力宣揚“繼續戰爭”的觀點。他如簧之舌的勸說取得了效果,國家杜馬大會通過了他的進攻提議。

社會革命黨和孟什維克支持臨時政府。他們把持下的全俄蘇維埃作出一項決定,在首都彼得格勒舉行一次大示威,目的是向列寧和全國顯示自己的力量。7月1日,空前規模的遊行示威在彼得格勒開始了。這次示威的隊伍多達50萬人,是各派政治勢力對自已力量的大檢閱。站在檢閱臺上的不僅有臨時政府的首腦,還有立憲民主黨、社會革命黨、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的領袖。

首都的駐軍各團一個個從檢閱台前走過:莫斯科團、第1機關槍團、格列那結爾團、立陶宛團,沃雷尼團、彼得格勒團、伊茲瑪依洛夫團、芬蘭團、第180預備團……這些團隊高舉的標語牌上寫著:“打倒資產階級的部長!”“全部政權歸蘇維埃!”“把土地交給農民!”“打倒戰爭!”各工廠的工人隊伍更是浩浩蕩蕩,他們舉著的標語也都是上述口號。只有自行車營和幾個哥薩克連等少數部隊,打著“擁護聯合內閣”“臨時政府萬歲”之類的口號。遊行者中支持臨時政府的都是中產階級人士,同工人和士兵的巨大洪流相比簡直是滄海一粟。

俄國臨時政府仍然奉行戰爭政策

這一幕令主席臺上的臨時政府成員,立憲民主黨、社會革命黨和孟什維克的要員們目瞪口呆、面面相覷,明白大多數的民眾站在布爾什維克一邊,就連米留可夫也說這次示威“變成了布爾什維克的慶祝大會”。 但克倫斯基無視民心的向背,仍然堅持要發動他的夏季攻勢,並親自趕到前線監督這場戰役。

初戰告捷

為了實施這次進攻,俄軍集中了40個步兵師和8個騎兵師,總兵力大約有30萬之眾,都是清一色的最精銳師團,包括高加索團、芬蘭團和西伯利亞團,都是受反戰影響比較小的部隊。當面德匈軍估計約有26個步兵師,俄軍顯然在數量上佔有壓倒性優勢。儘管前線的士兵逃亡嚴重、士氣低落,但勃魯西洛夫仍對這場攻勢抱有信心。當時,協約國看到克倫斯基的戰爭決心之後,很快給俄國送來了大量的軍需品,包括武器、彈藥、軍服、食物和藥品。這使勃魯西洛夫增添了進攻的勇氣。7月11日,他宣稱俄軍已經完全做好了準備。

就在7月11日夜間,俄軍的這場夏季攻勢揭開了序幕。克倫斯基來到擔任主攻的第11集團軍,在觀察哨裡通過望遠鏡觀看炮火準備。俄軍炮兵集中1328門火炮(包括370門重型火炮、158門中型火炮和800門輕型火炮),向德奧軍隊陣地實施空前猛烈的轟擊。克倫斯基目睹萬炮齊發的壯觀場面,心裡十分興奮,期盼這次進攻能夠大獲全勝。俄軍的炮擊足足持續了3天,始終沒有遭受對方炮兵的還擊。原來,德奧方面早已預計對方要發動進攻,將軍隊全部撤出了第一線戰壕,讓俄國人白白地浪費了大量炮彈。

7月14日(俄曆7月1日)清晨,俄軍的炮擊終於停止下來了。克倫斯基用望遠鏡觀察前沿陣地,擔心士兵們不肯向敵人發起衝鋒。終於,他看到硝煙中出現了士兵的身影,開始只有零零落落的幾個人,隨後躍出戰壕的人越來越多,出現了成千上萬人衝鋒的宏大場面。克倫斯基得意地對身邊的隨從喊道:“看吧,我就說我們的士兵一聽到炮聲就會恢復神態的!”

俄軍第11集團軍全線發起了進攻。首當其衝的是奧匈第19步兵師。該師的兵員主要由捷克人組成。俄軍利用奧匈帝國內部的民族矛盾,戰前派出一批捷克俘虜去做工作。當俄軍的大規模進攻開始後,這個師的近3000官兵便棄械投降,使奧匈軍隊的戰線豁開了一個缺口,俄軍源源不斷地向敵方的縱深推進。

1917年10月25日,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奧匈士兵們已習慣了當前的停戰。幾個月以來,他們在戰壕中悠閒地吹著口哨,橫躺豎臥地打發著時光,甚至與當面的俄軍漸漸消失了敵意。雙方在陣地上經常進行友好交流。因此,當俄軍突然發起猛烈的攻勢時,奧匈的軍隊立即被打得暈頭轉向。在進攻的第1天,第11集團軍宣稱俘虜敵軍18000人,繳獲無數的大炮、槍支和彈藥。克倫斯基立即向彼得格勒報捷:“戰役剛一打響,即已大獲成功!”

但克倫斯基只高興了一陣子,接下來的情況令他大為失望:儘管第11集團軍的首日進攻頗有斬獲,但另外的兩個集團軍卻按兵不動。克倫斯基在前線又待了兩天,仍然沒有接到新的前線報告,只好悻悻地返回首都彼得格勒。

潰不成軍

7月17日,戰線中央的第7集團軍開始了攻勢。該集團軍是三路俄軍中最為龐大的,擁有20個步兵師和4個騎兵師,而它面對的德國南方集團軍只有10個師(包括6個德國師,3個奧匈師和1個土耳其師)。雖然俄軍在兵力上佔有絕對的優勢,但德軍早已做好了充分的防範。在德軍的堅固塹壕和密集火網面前,衝鋒的俄國士兵成群成片地栽倒。第7集團軍的進攻傷亡慘重,進展甚微。

在3天的推進中,俄軍第8集團軍宣稱抓獲1萬餘名俘虜,並繳獲了敵人的80門大炮。隨後,第8集團軍又穿越洛姆尼察山谷,攻佔了奧軍的戰略要地克勞斯茨。經過將近1周的交戰,該集團軍將突破口擴大到90千米,並向縱深推進了64千米,其進展遠遠超過了另外的兩路大軍。但隨著當面奧匈軍隊抵抗的加強,以及天降大雨導致的道路泥濘,第8集團軍的攻勢也很快停頓下來。

德奧軍隊在最初的驚慌過後,很快就鎮定下來堅決抵抗。尤其是德國軍隊,迅速恢復了其慣有的頑強善戰。到7月底,3路俄軍的攻勢都陷入僵局。位於中央和北翼的第7、第11集團軍,雖然楔入了德國南方集團軍的側翼,但並沒有使該集團軍的戰線發生動搖。奧匈第7集團軍也穩住了自己的戰線。而俄軍這次攻勢的真正目標——利沃夫,仍然處在德奧軍隊的掌握之中。

俄軍的突然進攻激怒了德奧兩國。柏林的德軍總參謀部立即部署反擊。掌握德軍實際指揮權的魯登道夫打電話給霍夫曼,批准了他穿過塔納波爾的進攻作戰計畫。德軍利用西歐和中歐發達的鐵路網,從其他戰線向加里西亞調來大批援兵。8月1日,奧匈第7集團軍率先向俄軍反擊。出乎他們的意料,當面的俄軍第8集團軍一觸即退。奧匈軍隊一舉奪回了重鎮克勞斯茨。

同一天,德軍也在全線展開了強大的反攻,投入了第1、第2近衛師等精銳部隊,並以大量的炮兵支援步兵實施突擊。無數野戰炮在廣闊的戰場上轟鳴,猛烈的炮火令俄軍士兵喪魂落膽。很快,俄軍戰線被打開一個40千米寬的缺口。布魯西洛夫竭力調動部隊堵塞缺口,但無濟於事。幾天後,德軍的第2近衛師進入塔納波爾城。至此,俄軍西南方面軍的側翼暴露,其戰線的崩潰已成定局。

德軍的銳利攻勢繼續向前方擴展,其第1、第2近衛師進展尤其迅猛,在短短幾天就推進了145千米。整條戰線的俄軍都在望風奔潰。整師整團的部隊集體逃亡,並有大批士兵放下武器投降。德奧軍隊幾乎是毫無阻擋地前進。俄軍在1916年的“勃魯西洛夫攻勢”中,以百萬士兵的鮮血換來的土地,竟然不到1周就丟得一乾二淨。幸好,俄軍在撤退時無論如何狼狽,總算還沒有忘記炸毀鐵路。德軍沒有鐵路便無法進軍,其攻勢才不得不停頓下來。

在德奧軍隊反擊的頭幾天內,俄軍的損失就達到6萬之眾。而在整個夏季攻勢中,俄軍僅西南方面軍就損失13萬人,各方面軍的傷亡和失蹤更是超過15萬人。由於西南戰線的災難性崩潰,勃魯西洛夫被解除了最高統帥一職。克倫斯基7月攻勢的失敗,宣告了臨時政府戰爭政策的破產。這次慘敗使臨時政府的威信掃地,它距離被推翻的日子已經指日可待了。可以說,7月攻勢敲響了俄國臨時政府的喪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