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5歲寶寶擠眉弄眼做鬼臉,竟是因為得了這種病!

家住賀蘭縣某社區的豆豆一家在經歷了被“怪病”糾纏、束手無策的五年光陰後, 最近在賀蘭縣當地醫生的幫助下, 通過寧夏互聯網醫院的遠端會診服務, 在家門口就與上海專家進行了連線, 並請專家按照國際最先進的治療方法, 給出治療建議, “怪病”終於得到了有效控制。

豆豆今年5歲, 從小她的面部表情就很豐富, 經常會不由自主地搖頭挑眉, 嘴裡還會吭吭叫, 去幼稚園上學, 老師以為她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 故意擠眉弄眼做鬼臉, 破壞課堂紀律, 因為這個原因, 豆豆還被罰過幾次站。 然而豆豆的家人卻有苦說不出, 這孩子並非故意做出這副怪樣子的, 她根本控制不了自己。

實際上, 豆豆被這個問題困擾了5年了, 父母曾帶她到不少醫院做過檢查治療, 但除了知道孩子可能得了小兒抽動症, 關於治療方法和康復效果, 幾乎一無所知, 病情也就耽誤下來了。

不久前, 豆豆的父母通過朋友得知寧夏互聯網醫院開業了, 就在家附近, 可以連接北上廣的專家。

他們不禁心裡一動:“我們花時間花路費去北京, 也沒找到對症專家, 要不就來這裡試試吧!”

3月, 豆豆的父母帶著她來到寧夏互聯網醫院的線下醫院——賀蘭縣第一人民醫院就診,

在該院兒科主任詹金明的協調下, 3月29日, 豆豆接受了來自上海市兒童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醫師張育才的遠端會診。

“確實是小兒抽動症。 但孩子太小, 用藥稍有不慎就會產生副作用。 ”張育才說。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細緻問診,

身處上海、寧夏的兩位專家在充分討論後, 根據豆豆的病情, 按照國際最先進的治療方法, 制定出一整套康復治療方案, 並開了處方, 對後期用藥給出指導意見。 “注意不要讓孩子玩電子遊戲, 電視也得少看, 多出門活動對病情好。 家長也別太緊張, 不要刻意討論孩子病情。 ”張育才囑咐家長。

病確診了, 又有上海專家親自治療, 豆豆的父母松了一口氣, 經過與專家溝通, 豆媽開始重視心理治療, “以前豆豆怕被同學笑, 不愛出門, 今後需要多帶她參加課外活動。 ”隨著治療的開展, 豆豆的情況開始有了好轉。

專家說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醫師薛征介紹, 這是一種以多發性的不自主抽動、語言或行為障礙為特徵的綜合征,

在抽動的同時還伴有暴發性發聲和穢語, 因此也叫抽動穢語綜合征。

該症多數起病於學齡期, 低於5歲發病者可達40%。

運動抽動常在7歲前發病, 發聲抽動發生較晚, 多在11歲以前發生, 國內報導8歲~12歲人群中抽動障礙患病率2.42‰。

男性學齡兒童患病危險性最高, 男女患病比率為3:1~4:1。 眨眼、擠眉可能是抽動症早期的症狀之一, 如果家長平日不注意, 症狀輕微的時候很容易被忽視。

已經發現孩子有抽動症的表現, 要及時到醫院就診確診, 並儘早對症治療。

“因為抽動症容易反復發作, 有的孩子還會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等, 孩子可能會出現注意力分散, 無法專心學習, 影響成績。 孩子抽動發聲的怪異行為還會引起別人的誤會和歧視, 影響性格發育,導致自卑、暴躁型人格,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和成長”薛征說。

影響性格發育,導致自卑、暴躁型人格,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和成長”薛征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