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魯肅竟然是三國職場中最具有高情商的人才!

三國裡, 魯肅有幾分天然呆, 似乎只是為了反襯諸葛亮而存在, 其實不然, 三國職場, 最為成功人士, 非他莫屬。 他勸說上司時, 話都恰到好處地點在關鍵處, 獲得上司另眼相看, 周瑜去世後, 竟然出人意料地被任命為都督。 魯肅畫像西元208年12月,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一時間黑雲壓城。 東吳集團內部戰降兩派鬥爭立馬白熱化, 諸葛亮也趕過來湊熱鬧, 舌戰群儒, 激將孫權。 周瑜則縱論天下, 高談闊論。

當時, 周瑜為居巢長, 因缺糧向魯肅求助, 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 從此, 二人結為好友, 共謀大事。 後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 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 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 建安十三年, 曹操率大軍南下。 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 堅決主戰。 結果, 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 從此, 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大戰後, 魯肅被任命為贊軍校尉。 周瑜逝世後,

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 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 因魯肅治軍有方, 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 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 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 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 被授為橫江將軍, 守陸口。

當劉備平定益州, 孫權請劉備歸還荊州中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劉備不肯。 孫權派呂蒙率軍進取, 長沙、桂陽二郡望風歸附, 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堅守不降。 劉備得知, 親自引兵五萬從成都趕回公安坐鎮, 派關羽率軍三萬爭奪三郡。 孫權也從秣陵進駐陸口, 派魯肅率領一萬人屯守益陽, 和關羽對抗。

魯肅為了大局, 邀請關羽相見, 提出各自將兵馬佈置在百步以外, 只有將軍們各帶單刀赴會。 魯肅做出決定後, 他部下將領怕出變故, 勸魯肅不要輕蹈險地。 魯肅毫無畏懼, 他說:“事到今日, 應該把話說清。 劉備辜負國家, 是非尚未論定。 關羽又能怎麼樣呢?”毅然赴會。

會上, 魯肅數次指責關羽:“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 卿家軍敗遠來, 無以為資故也。 今已得益州, 既無奉還之意, 但求三郡, 又不從命。 ”魯肅話音未落, 荊州方面的一將說:“夫土地者, 惟德所在耳, 何常之有!”魯肅當即大聲喝叱, 辭色嚴厲。 關羽此時也操刀而起, 對那人說道:“此自國家事, 是人何知”(《三國志·魯肅傳》)!用眼光示意那人離去。

單刀會沒有結果,

雙方僵持不下, 戰爭一觸即發。 時曹操進攻漢中, 劉備害怕失去益州, 派人跟孫權講和。 雙方議定, 以湘水為界, 平分荊州。 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屬孫權, 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屬劉備。 孫、劉休兵罷戰。

評價

陳壽:①少有壯節, 好為奇計。 家富於財, 性好施與。 ②曹公乘漢相之資, 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于時議者莫不疑貳。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三國志》陳評

孫權:①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②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③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子敬答孤書雲:‘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恕之,不苟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④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與一語,便及大計,與禹相似,故比之。——《三國志》

《吳書》: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周瑜:①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②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三國志》

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于時議者莫不疑貳。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三國志》陳評

孫權:①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②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③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子敬答孤書雲:‘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恕之,不苟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④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與一語,便及大計,與禹相似,故比之。——《三國志》

《吳書》: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周瑜:①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②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三國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