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們是西南地區的楊家將,面對蒙古鐵騎戰無不勝,最後在明朝卻走向叛亂

播州楊氏, 中國持續最久的藩鎮, 從唐末一直鎮守西南700餘年。 他們勵精圖治, 在群蠻之中將播州建立為經濟發達、兵力強大的強藩。 他們為國鎮守邊疆, 英傑輩出, 是西南地區的楊家將。 南宋時, 播州兵異軍突起, 他們幫助朝廷抵禦蒙古鐵騎的進攻, 幾乎每戰必勝, 真可謂西南地區的萬里長城。

西南地區的楊家將

播州, 也就是今天的貴州遵義, 在唐朝時, 此地為西南重鎮。 其後, 位於今天雲南的強國南詔崛起, 他們屢次發兵進攻唐朝, 並且又屢次佔領播州。 由於播州地處偏遠, 實力逐漸衰弱, 陷於藩鎮割據的唐朝鞭長莫及, 已經無法收復播州, 於是就將此地“承包”給山西太原人楊端, 任由其攻取。

西元873年, 楊端與其舅謝氏率江西向氏、令狐氏、成氏、趙氏、猶氏、婁氏、梁氏、韋氏、謝氏等九姓子弟組成雇傭軍向播州進發, 明攻婁山, 暗渡赤水, 經過艱苦的奮戰, 楊氏收復播州,

由此開啟了對播州700年的統治, 而播州也成為中國歷時最長的藩鎮。

唐朝滅亡後, 經歷了五代, 進入了宋朝。 楊端後人楊實獻其地於宋朝, 宋朝在其地分別置播州和遵義軍, 仍以楊氏為其首領。 由於宋朝奉行守內虛外政策, 而且主力佈置在河北一線, 導致南方十分空虛, 所以有宋一朝, 南蠻叛亂不斷。 前後交趾入侵, 後又儂智高反叛, 給宋朝帶來了很大麻煩。 由此, 紮根於西南的播州楊氏, 成了宋朝在南方的萬里長城。 宋朝一共有兩個楊家將, 一個在北方, 而一個在南方的播州。

而且播州楊氏還真和楊業一系產生了聯繫, 據民間傳說, 播州楊氏第五世楊昭無子, 所以從楊業一系過繼來楊貴遷。 由此, 播州楊氏一直以自己為忠良之後而榮耀。

宋仁宗年間, 楊氏女遂大將狄青進攻南蠻叛匪儂智高, 躍馬于昆侖關, 恢復了被儂智高佔領的宋土, 為國家建立了很大功勳。

大破蒙古鐵騎, 初戰告捷

宋蒙戰爭開始後, 遠處西南的播州也捲入了戰爭。

為了避開堅固的荊襄防線,

蒙古大軍決定先取西川, 然後順流而下滅亡南宋。 1235年, 蒙古大軍大舉入寇四川, 一路勢如破竹, 十幾萬宋軍一觸即潰。 到了年底, 蒙軍攻破南宋西陲重鎮沔州, 四川戰區當時的最高統帥制置使趙彥納率領殘部退守青野原, 卻被蒙軍將其團團圍住, 情勢緊迫。

如果這支宋朝主力被殲滅, 整個四川淪陷不是沒有可能的。 就在南宋君臣束手無策之時, 播州的援兵到了。 播州楊氏的軍隊, 徵召了許多南方蠻族, 他們悍不畏死、英勇善戰, 而且特別用使用弩箭, 幾乎箭無虛發。

趁著黑夜, 播州兵突然襲擊蒙古人。 睡夢中的蒙古人猝不及防, 睡眼惺忪的起來抵抗。 在夜裡, 蒙古人擅長的騎射大打折扣。 而播州人卻善於夜戰, 他們的弩箭總能射中蒙古人,

一時間倒斃無數。 被圍困的宋軍趁蒙古人大亂之際, 趁勢殺出, 與播州兵裡應外合, 將蒙古人擊敗。

蒙古人無法逾越的萬里長城

初戰告捷, 但是播州楊氏知道, 蒙古人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蒙古見正面攻打四川不利, 所以想繞過四川的西面, 實施千里大迂回,從大渡河流域進攻南宋。要知道,西南地區是宋朝的大後方,缺乏兵力守衛,然而位於貴州遵義的播州兵完美地補充了這個空缺。

淳祐八年(1248年),蒙古大將禿懣率軍繞出四川宋境,試圖從羌人部落中尋路南下攻擊大理。一旦位於雲南的大理國滅亡,南宋西南陣線必然受到威脅。於是宋將余玠帶領宋軍出國境阻截蒙古大軍,而播州首領楊文也派五千士兵隨行。

在大雪山,宋軍與蒙古大軍發生激烈交鋒。在崎嶇的山地,播州兵才是王者,蒙古人在他們手下過不了一回合,他們三戰三捷,蒙古大將禿懣被生擒于于大渡河,楊文因功升左衛大將軍。

由於播州兵屢勝,所以南宋對其倍加重視,也使他們成為了抗擊蒙古的主力。

淳祐十二年(西元1252年),蒙古大軍千里躍進大理國,並且將之降服。南宋西南邊境局勢急劇惡化。原本與蒙古不接壤的播州,從此成了抗擊蒙古的前線。

同年,蒙古大將火魯赤率軍圍攻嘉定(四川樂山),楊文派總管田萬帶兵五千,間道赴之,夜濟嘉江,屯萬山,以勁弩射敵,蒙古軍不支,解嘉定圍,加授有武大夫之職。

宋理宗寶祐二年(西元1255年),蒙古軍果然從故大理國出發,進攻四川宣化,楊文派其弟大聲提步騎五千赴敵,九戰九捷,並俘敵將阿裡等人。

寶祐六年(西元1258年),楊文發兵支援釣魚城(四川合江),解釣魚城圍。宋理宗景定年間(西元1260年),楊文派兵協同劉雄飛、夏貴收復江安州(今四川江安)。後來,楊文還繼續派兵與蒙古軍戰鬥,直到宋度宗咸淳元年(西元1265年)去世。

由此可見,播州兵簡直是蒙古騎兵的剋星,幾乎戰無不勝。如果宋朝有更多播州的兵,根本不會敗在蒙古人手上。

後來,襄陽被攻破後,南宋滅亡,而播州成為最後一支抵抗蒙古帝國的漢族勢力。元朝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下詔招撫播州,感到大勢已去的播州最終投降了元朝,然而仍被允許繼續統治播州。

楊應龍之叛

元順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楊氏附反元起義軍明玉珍部。明朝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楊氏降明,此後被視為苗疆土司。

在明代,播州楊氏屢次幫助明朝鎮壓苗疆起義,一直到嘉靖年間,都和明朝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然而到了隆慶年間,楊氏政權最後一任藩鎮首領楊應龍繼承播州宣慰司。

楊應龍曾多次隨明軍征伐,居功自傲,看透了明軍的虛實,認為川兵根本不足為懼。所以,他于萬曆十八年發動反叛。播州兵一向戰力強悍,而且此地經濟發達,給予了叛軍很大支撐。同時,楊氏在西南盤踞數百年,底蘊深厚,只是登高一呼,其所轄的五司七姓全部叛亂。

明政府權衡再三,決議先行會勘。當時的大明局勢非常險惡,日本的豐臣秀吉入侵朝鮮,而寧夏的孛拜也發動叛亂,一時間無暇顧及播州楊氏。楊應龍趁虛而入,屢次大敗明軍,把對方打得灰頭土臉,甚至連重慶都差點被佔領。

在結束朝鮮戰事後,明軍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對付楊應龍。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朝發兵32萬多,並分三路進攻楊應龍。

大軍壓境之下,播州兵即使再強悍也抵擋不了。於是楊應龍節節潰敗,終於落得個自縊身亡的下場。作為明神宗萬曆年間“全國三大戰事”之一的播州之戰,歷時114天,以明軍的徹底勝利告終。延續七百年的播州楊氏就此結束。

曾經播州楊氏是漢族的英雄,西南的守護者,然而由於野心的膨脹,成為民族的叛徒,真是可悲又可歎。

實施千里大迂回,從大渡河流域進攻南宋。要知道,西南地區是宋朝的大後方,缺乏兵力守衛,然而位於貴州遵義的播州兵完美地補充了這個空缺。

淳祐八年(1248年),蒙古大將禿懣率軍繞出四川宋境,試圖從羌人部落中尋路南下攻擊大理。一旦位於雲南的大理國滅亡,南宋西南陣線必然受到威脅。於是宋將余玠帶領宋軍出國境阻截蒙古大軍,而播州首領楊文也派五千士兵隨行。

在大雪山,宋軍與蒙古大軍發生激烈交鋒。在崎嶇的山地,播州兵才是王者,蒙古人在他們手下過不了一回合,他們三戰三捷,蒙古大將禿懣被生擒于于大渡河,楊文因功升左衛大將軍。

由於播州兵屢勝,所以南宋對其倍加重視,也使他們成為了抗擊蒙古的主力。

淳祐十二年(西元1252年),蒙古大軍千里躍進大理國,並且將之降服。南宋西南邊境局勢急劇惡化。原本與蒙古不接壤的播州,從此成了抗擊蒙古的前線。

同年,蒙古大將火魯赤率軍圍攻嘉定(四川樂山),楊文派總管田萬帶兵五千,間道赴之,夜濟嘉江,屯萬山,以勁弩射敵,蒙古軍不支,解嘉定圍,加授有武大夫之職。

宋理宗寶祐二年(西元1255年),蒙古軍果然從故大理國出發,進攻四川宣化,楊文派其弟大聲提步騎五千赴敵,九戰九捷,並俘敵將阿裡等人。

寶祐六年(西元1258年),楊文發兵支援釣魚城(四川合江),解釣魚城圍。宋理宗景定年間(西元1260年),楊文派兵協同劉雄飛、夏貴收復江安州(今四川江安)。後來,楊文還繼續派兵與蒙古軍戰鬥,直到宋度宗咸淳元年(西元1265年)去世。

由此可見,播州兵簡直是蒙古騎兵的剋星,幾乎戰無不勝。如果宋朝有更多播州的兵,根本不會敗在蒙古人手上。

後來,襄陽被攻破後,南宋滅亡,而播州成為最後一支抵抗蒙古帝國的漢族勢力。元朝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下詔招撫播州,感到大勢已去的播州最終投降了元朝,然而仍被允許繼續統治播州。

楊應龍之叛

元順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楊氏附反元起義軍明玉珍部。明朝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楊氏降明,此後被視為苗疆土司。

在明代,播州楊氏屢次幫助明朝鎮壓苗疆起義,一直到嘉靖年間,都和明朝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然而到了隆慶年間,楊氏政權最後一任藩鎮首領楊應龍繼承播州宣慰司。

楊應龍曾多次隨明軍征伐,居功自傲,看透了明軍的虛實,認為川兵根本不足為懼。所以,他于萬曆十八年發動反叛。播州兵一向戰力強悍,而且此地經濟發達,給予了叛軍很大支撐。同時,楊氏在西南盤踞數百年,底蘊深厚,只是登高一呼,其所轄的五司七姓全部叛亂。

明政府權衡再三,決議先行會勘。當時的大明局勢非常險惡,日本的豐臣秀吉入侵朝鮮,而寧夏的孛拜也發動叛亂,一時間無暇顧及播州楊氏。楊應龍趁虛而入,屢次大敗明軍,把對方打得灰頭土臉,甚至連重慶都差點被佔領。

在結束朝鮮戰事後,明軍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對付楊應龍。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朝發兵32萬多,並分三路進攻楊應龍。

大軍壓境之下,播州兵即使再強悍也抵擋不了。於是楊應龍節節潰敗,終於落得個自縊身亡的下場。作為明神宗萬曆年間“全國三大戰事”之一的播州之戰,歷時114天,以明軍的徹底勝利告終。延續七百年的播州楊氏就此結束。

曾經播州楊氏是漢族的英雄,西南的守護者,然而由於野心的膨脹,成為民族的叛徒,真是可悲又可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