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皇太極為什麼跟自己的殺父兇手袁崇煥握手言和?他到底在怕什麼?

皇太極大家都知道繼承了努爾哈赤的衣缽, 徹底一統了天下建立了大清朝, 可為什麼當初會跟殺死他爹的兇手袁崇煥握手言和呢?這事要從努爾哈赤的葬禮說起。

就在1621年努爾哈赤死後的葬禮上, 袁崇煥竟派使者前來參加, 引起了後金政權的一片譁然, 任誰都會知道, 這個死對頭的到來, 帶來的絕不是悼念跟眼淚, 而是嘲諷跟鄙視。 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 就在大小貝勒們恨不得生食其肉時, 後金新君皇太極對殺父仇人則坦然待之, 並提出與明議和修好的建議。 大家都不明白皇太極怎麼了,

他難道害怕了?

皇太極

其實皇太極做出這個決定並非害怕大明, 而是綜合考慮各種政治軍事因素的結果。

第一

從努爾哈赤與袁崇煥寧遠城樓的一戰中, 皇太極看到了大明王朝雖然內部已經腐如朽木, 但週邊仍有到堅固的“長城”需突破, 袁崇煥就是其一。

即使能夠突破, 兩強相爭, 損耗也很大。 而此時, 左右兩邊又有明朝的附庸朝鮮和虎視眈眈的蒙古部落, 與明直接以硬碰硬, 實在是非明智之舉。

袁崇煥雕像

第二

努爾哈赤後期, 特別是進入遼河平原以後, 實行的那些錯誤政策, 使得民族矛盾特別尖銳,

有組織的武裝暴動此起彼伏。 面對遼東漢族人的反抗, 努爾哈赤繼續進行高壓政策, 結果矛盾進一步激化, 人口逃亡、丁狀銳減、田地荒蕪、民不果腹、盜寇橫行, 使得後金經濟大打折扣。 所以必須爭取一段休養生息, 調整治理的時間。

第三

最後則是皇太極謀取大明江山的戰略問題, 皇太極認為明朝已然是一顆敗壞腐朽的大樹, 與其強力伐之, 不如等到它內部自己腐爛, 則唾手可得。 這從他後期提出的“取燕京如伐大樹, 須從兩旁砍削, 則大樹自撲, 朕今不取關外四城, 豈能克山海關?今大明精兵已盡, 國勢已衰, 我兵力日強, 若四圍縱略, 從此燕京可得矣。 ”的理念就可看出, 對於取明朝, 他早已經胸有成竹。

影視劇中皇太極

皇太極確實是一代明君, 他能忍辱負重與自己的殺父仇人握手言和發展國家這一點來說就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皇太極的治國方略, 就是強調滿漢一體, 皇太極後期大膽的使用漢族、蒙古族文臣武將, 適時解放奴隸、實行滿、漢、蒙共同治國治軍,

並注重吸收漢族的先進文化, 這才為大清百年的基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但他做夢都想不到的是他所留下的一切最終都煙消雲散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