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和陳宮的反裂,不是因為呂伯奢,原因有點出乎意料

說到三國, 一千個人中, 有一千個不同的看法。 首先歡迎大家在百忙之中, 來聽小月對三國的一些淺談, 不到之處萬望包涵一下。 曹操的帳下謀士是三國最多的, 五大謀士單獨出來都可以和諸葛亮一爭高下。 在曹操起兵最困難的時候, 身邊還沒有五大謀士, 只有一個叫陳宮的書生。 他在亂世中相中了曹操, 輔助曹操站穩腳跟。 但之後兩人卻反目成仇, 相互攻伐。

.

《三國演義》中,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 不得不逃跑, 路過中牟的時候, 被中牟縣令陳宮捉到。 因陳宮欣賞曹操刺殺董卓的行為, 被曹操的英雄氣所感動, 就棄官跟隨了曹操。 隨後, 曹操誤殺了父親好友呂伯奢一家, 還說出了“寧教我負天下, 休教天下人負我”這狂妄自大的語氣後, 陳宮覺得曹操是狼心之徒, 改變了追隨曹操的主意, 棄曹操而去。 這是《三國演義》陳宮和曹操的情節, 但真實的歷史卻不是這樣。

三國中, 曹操根本就沒有刺殺董卓, 而是面對董卓的橄欖枝, 曹操覺得董卓成不了大事, 改頭換面逃離了洛陽城。 出逃的曹操在歷史也確實是被人捉到, 只不過捉他的人不是陳宮, 而是一位不知名的亭長。 自出《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卓到, 廢帝為弘農王而立獻帝, 京都大亂, 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 欲與計事。 太祖乃變易姓名, 間行東歸。 出關, 過中牟, 為亭長所疑, 執詣縣, 邑或竊識之, 為請得解。 ”

.

陳宮之所以和曹操反目成仇, 那就得說一個人——邊讓。 歷史上的陳宮正直剛烈, 愛恨分明, 心懷天下, 善謀略, 不為名利, 不怕死。 陳宮的性格在三國謀士中, 有很多他人沒有的品質。 陳宮有一點不好, 就是正直剛烈, 眼裡面容不下沙子。 邊讓因為譏議曹操, 遭受到了曹操的痛下殺手。 曹操這一行為, 被剛正的陳宮所不能忍受, 因而對曹操心懷不滿。

.

曹操征討陶謙的時候, 陳宮背地裡投靠了呂布, 迎接呂布進入了兗州。 兗州各郡因為陳宮的背叛, 都紛紛起來響應陳宮。 偌大的兗州, 曹操只剩下三個縣城, 差點無家可歸。 從這之後, 陳宮開始和曹操反目, 不死不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