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代皇家道觀與西城胡同有哪些完美組合?

大高玄殿是修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一座皇家道觀, 專門為嘉靖做道事活動的地方。 在明嘉靖年間, 北京修建了很多奇怪的皇家壇廟。 因明嘉靖皇帝在我國歷代的皇帝中是最崇信道教的, 而且達到走火入魔的程度。

作者 張寶貴

民國時期, 大高玄殿西側牌坊周邊的街道

大光明殿與光明胡同

嘉靖在位期間是明代修建皇家古建最多的皇帝, 在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的三大殿失火, 把三大殿完全燒毀, 又重新修建三大殿。 在明陵處修他的陵墓永陵, 他的永陵的規模僅次於長陵。 同時還修繕其它已有的祖陵。 過去祭祀天地都在大祀殿(天壇祈年殿), 嘉靖認為天和地一起祭祀不合“周禮”, 天地的祭祀要分開。 所以在嘉靖九年, 他下旨在安定門外修建地壇(方澤壇), 於夏至日祭地。 又把大祀殿改名為大享殿, 在其南修建了圜丘台, 這裡為天壇,

於冬至日專門祭天。 同年又在東郊朝陽門外修建了朝日壇(日壇), 東方日出, 于春分日祭日。 在西郊阜成門外修建了夕月壇(月壇), 西山落日, 于秋分日祭月。 到嘉靖十一年, 又把天壇西邊已有的山川壇分建為天神壇、地祗壇。 以後又在這裡修建太歲壇、先農壇。 在嘉靖九年時, 他還在阜成門裡(西四廣濟寺西)修建了歷代帝王廟。 十三年建皇史宬, 十五年在北海東岸建金海神祠(後改為由皇后主祭祀的先蠶壇)等。

大高玄殿是專門為嘉靖做醮供的地方。 位於故宮外西北方, 景山的西邊。 大高玄殿坐北朝南。 大門前正南和東西原各有牌坊三座、習禮亭兩座, 均於解放後為擴展大街而拆除。 而大街南邊(故宮筒子河邊)的牌樓在2004年又重新修建,

南面上書“乾元資始”, 北面上書“大德日生”。 大高玄殿今基本保持原格局, 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歸故宮博物院管理。

提到大高玄殿, 就不能不說說其西邊府右街西的大光明殿。 大光明殿在今西安門大街路南, 府右街北口路西, 今光明胡同東西兩側, 今已無存。 大光明殿處原是元代皇家的隆福宮, 為皇子們居住的地方。 明初為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做燕王時的燕王府永壽宮。 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時修大光明殿。 據《日下舊聞考》載:“大光明殿, 門東向, 曰登豐, 曰廣福, 曰廣和, 曰廣寧, 二重門曰玉宮, 曰照祥, 曰凝瑞。 前殿則大光明殿也, 左太始殿, 右太初殿。 又有宣恩亭、饗祉亭、一陽亭、萬仙亭。 後門曰高吉、左安、右安。 中為太極殿、東統宗殿,

西總道殿。

其帝師堂、積德殿、壽聖居、福真憩、祿仙室五所, 毀于萬曆三十年(1602年)。 後有天元閣, 類似天壇的祈年殿, 是在圓臺上修建的圓形祭殿。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重修。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又重修。 大光明殿內供奉玉皇, 太極殿內也供奉三清, 天元閣上供奉鬥母后土寶光元君, 太極殿兩旁有三星殿, 慈濟殿。 在大光明殿北疊石堆山, 名“兔兒山”, 即山上為月宮之意。 山有仙道可攀援至頂, 山頂有大洞, 可修練, 山上可參北斗。 在《燕都雜詠》描寫當年情景是“指點光明殿, 當年仁壽宮。 兔兒山不見, 草長斷垣紅”。 可見到清末大光明殿以毀圮。 大光明殿處現為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大院, 其西北偶尚保留一段大磚院牆, 因其西部正拆遷,

這段大磚牆暴露出來, 有史地學者認為是當年大光明殿院牆。 現光明胡同就是因大光明殿而起。 現在的圖樣山胡同就是因當年的兔兒山遺址處。

舊時的光明大殿

靈濟宮與靈境胡同

在西城古時還有兩座明永樂年間的皇家道觀, 一座是位於靈境胡同的靈濟宮。 另一座是位於磚塔胡同西部南側的鮮明胡同裡的“顯靈宮”。

靈濟宮的修建於明永樂十五年,當時明永樂帝朱棣生了一場大病,他終日昏迷不醒。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五代時的兩員大將徐知正和徐知諤兩兄弟。他倆向成祖獻上一付藥方,成祖按方服藥後果然痊癒。永樂帝是十分崇信道教的,他為了答謝這兩位仙人,在當年,特在宮城西修建一座宏偉壯麗的道觀,並賜名“靈濟宮”。在宮內塑有二人塑像,並分別封為玉闕真人和金闕真人。十六年改封真君。關於徐氏兩兄弟,在五代時確有其二人。他們是五代時閩南吳國(今福建福州)丞相徐溫之子。徐溫死後,徐溫的養子徐知浩篡奪皇位,立國號為南唐,封徐氏兄弟二人為王。後二人帶兵消滅了青圃鼇峰山上的賊寇,使百姓得以安生。百姓為感激二人,在鼇峰山上修建靈濟宮供奉他們二人為靈濟真人。在青圃的靈濟宮的山門前有一幅對聯:“欲觀北京皇帝殿(北京的靈濟宮),先看青圃靈濟宮”。 明成租朱棣為什麼要說夢見徐氏兄弟呢?因朱棣是奪了侄子的皇位,而朱棣崇信道教,說夢見徐氏兄弟的意思是說他的皇位是有仙人相助的。北京靈濟宮因是皇帝下旨修建的,所以朝中的大臣年年歲歲都要去拜祭。現北京的靈濟宮已無存,而福州青圃縣的靈濟宮不但道觀宏偉香火也很盛。

據明《帝京景物略》中記:“皇城西,古木森林。春峨峨,夏幽幽,秋冬岑岑柯柯。風無風聲,日無日色。中有碧瓦黃脊,時脊時角者,靈濟宮”。可見靈濟宮的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寺內是古松參天,環境幽麗。在明《帝京景物略》中載,在明代多有文人墨客寫有觀游靈濟宮的詩詞。如鉛山費宏《過靈濟宮》,詩雲:“匹馬春行困馳逐,巍然仙宮驚在目。簷牙高啄總塗金,殿址重鋪皆砌玉......”。慶陽李東陽《冬日靈濟宮十六韻》,詩雲:“貝闕崑崙外,浮生此路疑。蓬萊移舊國,塵世出瑤池......”。麻城梅國楨《游靈濟宮》:“步步隨花轉,仙源此處通。鬢間松影綠,酒與藥欄紅......”。

在明崇禎十五年,有給事中左懋上書,說此二真人乃叛逆之臣,不宜受朝廷跪拜。請求靈濟宮用帳圍住不再開放。這樣靈濟宮逐漸衰敗。到清嘉慶十六年,因有以林清為首領的天理教農民起義軍攻打進紫禁城。雖然起義失敗了,但給清廷以沉重打擊。因林清是以靈濟宮起義的指揮部,所以清廷拆毀了靈濟宮。而人們為了紀念反清為民的英雄林清,就用林清的諧音“靈境”叫這條胡同為“靈境胡同”。靈濟宮在現靈境胡同的東部北邊,過去施工時曾挖出過靈濟宮的地基。

顯靈宮化作胡同名

在西四南大街路西磚塔胡同西部南邊的鮮明胡同裡,在明代也有一座著名的道觀顯靈宮,所以胡同叫顯靈的諧音“鮮明”。鮮明胡同為南北向,南起三柵欄胡同,北到磚塔胡同。現在磚塔胡同的西部和鮮明胡同以及旁邊的山門胡同(顯靈宮的山門處)等,都已消失,蓋起了樓群社區。顯靈宮修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有道士周思得行靈官法,自稱知禍福先。因成祖文皇帝崇信道教,為其修建天佑廟,到明成化年間,因成化帝也崇信道教,改名大德顯靈宮。顯靈宮也是建築宏偉,古柏蔥郁。尤其是宮內有一棵奇柏弛名京城,為當時京師七奇樹之一。據明《帝京景物略》載,在明代時的“京師七奇樹”為:天壇“抝錢榆”、顯靈宮“折枝柏”、報國寺二“矬松”、臥佛寺二“古娑羅樹”、韋公寺的蘋婆(蘋果)、海棠、奈子(沙果)。其中寫顯靈宮的“折枝柏”:“顯靈宮折枝柏也,雷披一枝,屏於留中,折而不殊,二百年蔥蔥”。又記:“百年前,夜雨辟靂。曉見柏垂當門為屏,知神意隱蔽......。而柏不更枯”。

在《帝京景物略》中載,在明代也有很多文人墨客寫有遊觀顯靈宮的詩詞。如信陽何景明〈過顯靈宮〉:“不到玄宮久,桃園更此行。行知瑤水近,坐望赤宵中......”。仁和江輝〈訪顯靈宮〉,詩雲:“玄宮闢弘敞,朱日盡登臨。苔人廉春色,香屯欄畫蔭......”。盱眙李言恭《春日同眾公集顯靈宮》中有句:“......藤像來東海,金河諫北鑾。柏垂師弟教,殿告帝天安......”。顯靈宮在明嘉靖年間香火最盛,因明嘉靖帝崇信道教達到走火入魔的程度。而顯靈宮也就是在嘉靖年間被一場大火焚毀。

靈濟宮和顯靈宮都修建於明永樂年間,在明宣德年間在阜成門裡北側修建了更大規模的朝天宮。朝天宮的規模之大,從現在的阜成門裡大街路北,北至平安大街的中國兒童活動中心一帶。東從福綏境街道一帶西至阜城門北的牆根。據《日下舊聞考》載:“朝天宮在皇城西北,元之天師府也”。明宣德七年建,宣德八年八月建成。明成化年間重修。北京朝天宮的修建是仿照南京朝天宮修建的,宮內有碑刻說明。現南京的朝天宮保存完好,為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的大宮門為三間門,即:紫宸、朝天、玄都,正門朝天門居中。宮內的主殿為三清殿,內供三清。通明殿內供玉皇大帝。還有普濟、景治、總制、寶藏、佑聖、靖應、崇貞、元昌、元應九殿,殿內供各路神仙,應有盡有。宮內有祠堂二、鐘鼓樓各一座、碑井亭五座等,還有其它帝后們臨幸時休息服務性的大殿具服殿等。朝天宮內廣植松柏。當時是全國最大的道觀,為道籙司所在地(掌管全國的道教)。其規模之大,有詩雲:“紫禁西北名朝天,重屋簷巨棟三千間”。明天啟六年(1626年)六月二十日夜間起火。因宮處於京城西北,雖是六月,當時西北風很大,大風一吹,火勢很旺。當時的救火設施落後,僅靠宮內的大缸盛水救火,等於擺設。一夜之間,十三座大殿全部燒毀。現阜內的宮門口胡同、二條、三條等胡同,就是當年的朝天宮地區。魯迅博物館就在宮門口三條胡同。現在的官園一帶就是過去朝天宮的花園,官園的得名也是因朝天宮的花園。

另一座是位於磚塔胡同西部南側的鮮明胡同裡的“顯靈宮”。

靈濟宮的修建於明永樂十五年,當時明永樂帝朱棣生了一場大病,他終日昏迷不醒。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五代時的兩員大將徐知正和徐知諤兩兄弟。他倆向成祖獻上一付藥方,成祖按方服藥後果然痊癒。永樂帝是十分崇信道教的,他為了答謝這兩位仙人,在當年,特在宮城西修建一座宏偉壯麗的道觀,並賜名“靈濟宮”。在宮內塑有二人塑像,並分別封為玉闕真人和金闕真人。十六年改封真君。關於徐氏兩兄弟,在五代時確有其二人。他們是五代時閩南吳國(今福建福州)丞相徐溫之子。徐溫死後,徐溫的養子徐知浩篡奪皇位,立國號為南唐,封徐氏兄弟二人為王。後二人帶兵消滅了青圃鼇峰山上的賊寇,使百姓得以安生。百姓為感激二人,在鼇峰山上修建靈濟宮供奉他們二人為靈濟真人。在青圃的靈濟宮的山門前有一幅對聯:“欲觀北京皇帝殿(北京的靈濟宮),先看青圃靈濟宮”。 明成租朱棣為什麼要說夢見徐氏兄弟呢?因朱棣是奪了侄子的皇位,而朱棣崇信道教,說夢見徐氏兄弟的意思是說他的皇位是有仙人相助的。北京靈濟宮因是皇帝下旨修建的,所以朝中的大臣年年歲歲都要去拜祭。現北京的靈濟宮已無存,而福州青圃縣的靈濟宮不但道觀宏偉香火也很盛。

據明《帝京景物略》中記:“皇城西,古木森林。春峨峨,夏幽幽,秋冬岑岑柯柯。風無風聲,日無日色。中有碧瓦黃脊,時脊時角者,靈濟宮”。可見靈濟宮的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寺內是古松參天,環境幽麗。在明《帝京景物略》中載,在明代多有文人墨客寫有觀游靈濟宮的詩詞。如鉛山費宏《過靈濟宮》,詩雲:“匹馬春行困馳逐,巍然仙宮驚在目。簷牙高啄總塗金,殿址重鋪皆砌玉......”。慶陽李東陽《冬日靈濟宮十六韻》,詩雲:“貝闕崑崙外,浮生此路疑。蓬萊移舊國,塵世出瑤池......”。麻城梅國楨《游靈濟宮》:“步步隨花轉,仙源此處通。鬢間松影綠,酒與藥欄紅......”。

在明崇禎十五年,有給事中左懋上書,說此二真人乃叛逆之臣,不宜受朝廷跪拜。請求靈濟宮用帳圍住不再開放。這樣靈濟宮逐漸衰敗。到清嘉慶十六年,因有以林清為首領的天理教農民起義軍攻打進紫禁城。雖然起義失敗了,但給清廷以沉重打擊。因林清是以靈濟宮起義的指揮部,所以清廷拆毀了靈濟宮。而人們為了紀念反清為民的英雄林清,就用林清的諧音“靈境”叫這條胡同為“靈境胡同”。靈濟宮在現靈境胡同的東部北邊,過去施工時曾挖出過靈濟宮的地基。

顯靈宮化作胡同名

在西四南大街路西磚塔胡同西部南邊的鮮明胡同裡,在明代也有一座著名的道觀顯靈宮,所以胡同叫顯靈的諧音“鮮明”。鮮明胡同為南北向,南起三柵欄胡同,北到磚塔胡同。現在磚塔胡同的西部和鮮明胡同以及旁邊的山門胡同(顯靈宮的山門處)等,都已消失,蓋起了樓群社區。顯靈宮修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有道士周思得行靈官法,自稱知禍福先。因成祖文皇帝崇信道教,為其修建天佑廟,到明成化年間,因成化帝也崇信道教,改名大德顯靈宮。顯靈宮也是建築宏偉,古柏蔥郁。尤其是宮內有一棵奇柏弛名京城,為當時京師七奇樹之一。據明《帝京景物略》載,在明代時的“京師七奇樹”為:天壇“抝錢榆”、顯靈宮“折枝柏”、報國寺二“矬松”、臥佛寺二“古娑羅樹”、韋公寺的蘋婆(蘋果)、海棠、奈子(沙果)。其中寫顯靈宮的“折枝柏”:“顯靈宮折枝柏也,雷披一枝,屏於留中,折而不殊,二百年蔥蔥”。又記:“百年前,夜雨辟靂。曉見柏垂當門為屏,知神意隱蔽......。而柏不更枯”。

在《帝京景物略》中載,在明代也有很多文人墨客寫有遊觀顯靈宮的詩詞。如信陽何景明〈過顯靈宮〉:“不到玄宮久,桃園更此行。行知瑤水近,坐望赤宵中......”。仁和江輝〈訪顯靈宮〉,詩雲:“玄宮闢弘敞,朱日盡登臨。苔人廉春色,香屯欄畫蔭......”。盱眙李言恭《春日同眾公集顯靈宮》中有句:“......藤像來東海,金河諫北鑾。柏垂師弟教,殿告帝天安......”。顯靈宮在明嘉靖年間香火最盛,因明嘉靖帝崇信道教達到走火入魔的程度。而顯靈宮也就是在嘉靖年間被一場大火焚毀。

靈濟宮和顯靈宮都修建於明永樂年間,在明宣德年間在阜成門裡北側修建了更大規模的朝天宮。朝天宮的規模之大,從現在的阜成門裡大街路北,北至平安大街的中國兒童活動中心一帶。東從福綏境街道一帶西至阜城門北的牆根。據《日下舊聞考》載:“朝天宮在皇城西北,元之天師府也”。明宣德七年建,宣德八年八月建成。明成化年間重修。北京朝天宮的修建是仿照南京朝天宮修建的,宮內有碑刻說明。現南京的朝天宮保存完好,為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的大宮門為三間門,即:紫宸、朝天、玄都,正門朝天門居中。宮內的主殿為三清殿,內供三清。通明殿內供玉皇大帝。還有普濟、景治、總制、寶藏、佑聖、靖應、崇貞、元昌、元應九殿,殿內供各路神仙,應有盡有。宮內有祠堂二、鐘鼓樓各一座、碑井亭五座等,還有其它帝后們臨幸時休息服務性的大殿具服殿等。朝天宮內廣植松柏。當時是全國最大的道觀,為道籙司所在地(掌管全國的道教)。其規模之大,有詩雲:“紫禁西北名朝天,重屋簷巨棟三千間”。明天啟六年(1626年)六月二十日夜間起火。因宮處於京城西北,雖是六月,當時西北風很大,大風一吹,火勢很旺。當時的救火設施落後,僅靠宮內的大缸盛水救火,等於擺設。一夜之間,十三座大殿全部燒毀。現阜內的宮門口胡同、二條、三條等胡同,就是當年的朝天宮地區。魯迅博物館就在宮門口三條胡同。現在的官園一帶就是過去朝天宮的花園,官園的得名也是因朝天宮的花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