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最新隔代育兒觀點,一招解決所有育兒矛盾!

大家好, 我是糖媽=^ ^=

昨天晚上跟閨蜜煲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粥, 起因是她跟婆婆因為“能不能抱著哄寶寶睡覺”鬧得不可開交。

閨蜜想培養孩子獨立入睡, 怎麼哭都不抱;婆婆心疼孩子, 一哭就抱。 兩個女人各不相讓, 吵半天也沒能統一意見。

不管是明爭還是暗鬥, 有孩子的家難免會遇到照料者間意見向左、互不妥協。 這時, 你該怎麼辦?

理念“完美統一”,沒有幾個家庭能做到

◆ 年輕媽媽都知道讓寶寶自己吃飯, 再慢再亂都沒關係。 老人擔心飯涼了對喂不好, 吃少了營養不夠, 追著寶寶餵飯, 都追早樓下小花園了, 覺得能塞一口是一口。 類似的矛盾還不少, 小到每頓該喂多少奶、什麼時候添加輔助食品, 大到請月嫂、參加親子班, 兩代人的意見都難以統一。

我們平常聽到太多專家、太多書籍、太多公號給我們推薦的方法就是:隔代育兒中遇到意見分歧, 一定要統一教養觀念,

要確立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對孩子的教養方式要一致, 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起衝突, 不然孩子反而更不聽話、更難管。

但統一觀念,你真的能做到嗎???

的確, 如果家裡能統一教養觀念是最完美的, 沒有衝突、沒有分歧、大家都用最正確的方式育兒。

但是!這種理想狀態, 想要真正做到就太難了。 生活本就是一地雞毛的瑣事, 只不過遇到孩子就被放大了, 看似是簡單的育兒方法的爭執, 但實質上是在“爭權”, 這個家, 誰說了算!!!

我就問你

是你能說動老人按照你的方式帶娃

還是你願意屈從于老人的方式帶娃

反正我是都做不到啊

如果意見實在無法統一

不如這樣做

1、堅持自己認為對的, 不用委屈的妥協

不要為了“統一觀念”而放棄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媽媽更容易學習、更新自己帶孩子的方法, 只要你認為這樣做對寶寶好, 你就只要求寶寶在跟自己相處時, 做到這些就行了。

2、老人跟你意見不同, 其實不用干涉

帶孩子的人多, 教養方式也肯定沒那麼容易整齊劃一, 那就只對自己的相處模式負責就好。 比如有些老人對寶寶很溺愛, 會常常被寶寶欺負, 抓一下、打一巴掌。 即便爸爸媽媽覺得這樣再不對、再心疼老人, 都可以不管。

承擔這樣帶來的後果(總被寶寶欺負), 感受到這樣教育不好、不對, 老人才更容易改變,

爸爸媽媽再對老人傳遞好的教養方式的時候, 也更容易接受、執行。

這樣做的好處

1、適應不同方式, 寶寶情商更高

每個寶寶都是天生的外交家, 在與不同人的相處中, 就會知道每個人的底線在哪裡, 怎麼才能和這個人愉快相處, 寶寶會自己調整和不同人的相處方式。 長大後的“見人說人話、見過說鬼話”也不過如此了吧。這樣的寶寶將來的人際關係會更好,情商更高。

社會本就是這樣,每個人跟每個人都不同,刻意給寶寶營造一種統一、完美的假像,寶寶將來進入真正的社會,很難說對寶寶的將來是不是好事兒。

2、氣氛和諧遠比意見統一,更重要

和諧氣氛下成長的寶寶,一定更聰明。6個月的寶寶就能寶寶能非常敏銳的捕捉到周圍的氣氛了。是和諧、是緊張、還是僵冷,都逃不過寶寶的感覺。寶寶就會更輕鬆的專注於吃、玩、探索的成長。

緊張氛圍下,寶寶的大腦會分泌一種“抗壓激素”,會讓ta事事小心,自己盡可能乖、盡可能賣萌,來調節家庭氣氛,讓大家都開心起來。久而久之,寶寶對事物的探索,就會失去開放的心態,情緒會受影響,焦躁、愛哭鬧且不易哄。

3、2-6個照料者,寶寶更聰明

不得不說,有些媽媽對寶寶的佔有欲和控制欲確實強了些。遇到家人有不同教養意見的時候,本能的就很抵觸,甚至索性統統不用別人幫忙,我自己帶孩子。如果寶寶白天、晚上都只有1個人照料,寶寶的照料者過於單一,對寶寶的成長並非好事,一對一的相處模式不利於寶寶發展。

這樣的寶寶可能更認生、甚至各方面能力比如運動、認知、語言能力發展也會相對晚一些、慢一些。因為寶寶每天所能接觸到的新鮮刺激太少了。一個孩子最理想的依附物件是2-6人,在於更多人的相處中,寶寶的智力發育更好。所以我們該歡迎孩子的爸爸、奶奶、姥姥共同參與到孩子的照料中。

有人幫我們帶寶寶

我們就有時間稍微休息一下

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

沒必要太較真、太排斥

別光顧自己進步

也要帶著老人一起學

咳咳,小編厚著臉皮打個廣告

希望媽媽們把我們“拜託了媽媽”

大家一起成長哦

有孩子前,婆媳掙老公;有孩子後,婆媳掙孩子。有時在我們看不慣老人慣孩子、溺愛孩子背後,更有著深深地失控感。怕孩子跟老人更親、怕孩子跟自己不好、怕失去孩子的依戀和愛。

別擔心,孩子還是你的,血濃於水的母子/女關係,是誰都改變不了的。只要我們給孩子足夠的陪伴、給孩子積極的關注,隨著孩子心智更加成熟,ta心裡最愛的依然是自己的爸爸和媽媽。

歡迎加入拜託了媽媽育兒交流群

每天分享育兒知識,福利活動,專家課程

拜託了媽媽】

點擊左下方功能表【我要進群】即可入群

長大後的“見人說人話、見過說鬼話”也不過如此了吧。這樣的寶寶將來的人際關係會更好,情商更高。

社會本就是這樣,每個人跟每個人都不同,刻意給寶寶營造一種統一、完美的假像,寶寶將來進入真正的社會,很難說對寶寶的將來是不是好事兒。

2、氣氛和諧遠比意見統一,更重要

和諧氣氛下成長的寶寶,一定更聰明。6個月的寶寶就能寶寶能非常敏銳的捕捉到周圍的氣氛了。是和諧、是緊張、還是僵冷,都逃不過寶寶的感覺。寶寶就會更輕鬆的專注於吃、玩、探索的成長。

緊張氛圍下,寶寶的大腦會分泌一種“抗壓激素”,會讓ta事事小心,自己盡可能乖、盡可能賣萌,來調節家庭氣氛,讓大家都開心起來。久而久之,寶寶對事物的探索,就會失去開放的心態,情緒會受影響,焦躁、愛哭鬧且不易哄。

3、2-6個照料者,寶寶更聰明

不得不說,有些媽媽對寶寶的佔有欲和控制欲確實強了些。遇到家人有不同教養意見的時候,本能的就很抵觸,甚至索性統統不用別人幫忙,我自己帶孩子。如果寶寶白天、晚上都只有1個人照料,寶寶的照料者過於單一,對寶寶的成長並非好事,一對一的相處模式不利於寶寶發展。

這樣的寶寶可能更認生、甚至各方面能力比如運動、認知、語言能力發展也會相對晚一些、慢一些。因為寶寶每天所能接觸到的新鮮刺激太少了。一個孩子最理想的依附物件是2-6人,在於更多人的相處中,寶寶的智力發育更好。所以我們該歡迎孩子的爸爸、奶奶、姥姥共同參與到孩子的照料中。

有人幫我們帶寶寶

我們就有時間稍微休息一下

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

沒必要太較真、太排斥

別光顧自己進步

也要帶著老人一起學

咳咳,小編厚著臉皮打個廣告

希望媽媽們把我們“拜託了媽媽”

大家一起成長哦

有孩子前,婆媳掙老公;有孩子後,婆媳掙孩子。有時在我們看不慣老人慣孩子、溺愛孩子背後,更有著深深地失控感。怕孩子跟老人更親、怕孩子跟自己不好、怕失去孩子的依戀和愛。

別擔心,孩子還是你的,血濃於水的母子/女關係,是誰都改變不了的。只要我們給孩子足夠的陪伴、給孩子積極的關注,隨著孩子心智更加成熟,ta心裡最愛的依然是自己的爸爸和媽媽。

歡迎加入拜託了媽媽育兒交流群

每天分享育兒知識,福利活動,專家課程

拜託了媽媽】

點擊左下方功能表【我要進群】即可入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