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看看清代最後一位狀元是怎樣答題的!如果你在那個年代能比他更優秀嗎?

明清兩朝代科舉以八股取士, 為博取功名天下學子“囊螢映雪”, “鑿壁偷光”, “頭懸樑錐刺股”。 正應了那句話:“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 科舉考試題目到底有多難?我們來看看清代一次會試的題目便大致能有所瞭解。 明清時期八股取士的考題重點在四書題目, 文章中心意思必須按照朱熹的注釋來作, 不能偏離中心思想, 格式也很嚴格。 但是推廣很方便, 而且閱卷也有標準, 對考生來說相對還是比較公平。

狀元真人秀

小編今天搜集到光緒三十年(西元1904年)甲辰恩科會試試題 (光緒三十年廢除了八股取士制度, 科舉的形式和題材與之前比也有了較大不同。 這是最後一屆科舉考試)

古代試卷

第一場 史論五篇:

一、“周唐外重內輕, 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

二、“賈誼五餌三表之說, 班固譏其疏。 然秦穆嘗用之以霸西戎, 中行說亦以戒單于, 其說未嘗不效論”;

三、“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 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

四、“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于私第見客論”;

五、“北宋結金以圖燕趙, 南宋助元以攻蔡論”。

小金榜

第二場 考各國政治,藝學策五道:

一、“學堂之設, 其旨有三, 所以陶鑄國?造就人才, 振興實業。 國民不能自立, 必立學以教之, 使皆有善良之德, 忠愛之心, 自養之技能, 必需之知識, 蓋東西各國所同, 日本則尤注重尚武之精神, 此陶鑄國民之教育也。 講求政治, 法律, 理財, 外交諸專門, 以備任使, 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 分設農、工、商、礦諸學,

以期富國利民, 此振興實業之教育也。 三者孰為最急策”。

二、“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實。 盍縷舉近百年來歷史以證明其事策”。

三、“日本變法之初, 聘用西人而國以日強, 埃及用外國人至千餘員, 遂至失財政裁判之權而國以不振。 試詳言其得失利弊策”。

四、“周禮言農政最詳, 諸子有農家之學。 近時各國研究農務, 多以人事轉移氣候, 其要曰土地, 曰資本, 曰勞力, 而能善用此三者, 實資智識。 方今修明學制, 列為專科, 冀存要術之遺。 試陳教農之策”。

五、“美國禁止華工, 久成苛例, 今屆十年期滿, 亟宜援引公法, 駁正原約, 以期保護僑民策”。

同治甲戌科

第三場 《四書》《五經》義:

首題為:“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在親民, 在止於至善義”。

次題為:“中立而不倚強哉矯義”。

三題為:“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自貨, 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義”。

狀元劉春霖墨蹟

上面是會試題,下面四道策題是考狀元的:

一、“世局日變,任事需才,學堂,員警,交涉,工藝諸政,皆非不學之人所能董理。將欲任以繁劇,必先擴其見聞,陶成之責,是在長官。顧各省設館課吏,多屬具文,上以誠求,下以偽應。宜籌良法,以振策之”。

二、“漢唐以來兵制,以今日情勢證之歟”。

三、古之理財,與各國之預算決算有異同否”。

四、“士習之邪正,視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禮教,以選士,俊士,造士為任官之法。漢重明經,複設孝廉賢良諸科,其時賈董之徒最稱淵茂。東漢之士以節義相高,論者或病其清議標榜,果定評歟。唐初文學最盛,中葉以後,干進者至有求知己與溫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試探其原。……今欲使四海之內,邪慝不興,正學日著,其道何之從?”

金榜題名

來看看狀元劉春霖的答卷:

臣對:臣聞王者不吝改過,故盛世有直言極諫之科;學者義取匡時,故貞士有盡忠竭愚之志。昔漢文帝除誹謗之法,而後賈山、賈誼爭致其忠讜之謨;武帝崇尚儒術,詔舉賢良,而後董仲舒、嚴安、徐樂之徒群集于闕下;宋仁宗複製舉諸科,除越職言事之禁,而後蘇軾、蘇轍對策極言時政闕失。其于任官治兵之要,裕財正俗之方,類能指陳利害,上廣人主聰聽,下系四海安危,非僅在詞章之末也。夫殷憂所以啟聖,多難所以興邦,勢有必然,理無或爽。

欽為皇帝陛下,踐阼以來,勤求治道,惟日孜孜者,三十年矣。然而,治效未彰,外患日亟,意者因時宜之道或有未盡歟?乃者臨軒試士,冀得嘉謨,舉察吏、治軍、理財、勵士諸大政,進臣等於廷而策之。臣愚陋,何能與此。顧自幼學以來,亦嘗究心於治忽之原,考求乎中外之故,懷欲陳之而來有路,茲承大對,諭旨勉以直方無隱,何敢飾辭頌美而不竭其款款之愚?

伏讀制策有曰:君人之道,子育為心,而因求簡賢輔治之法。此誠安民之急務也。臣惟民間疾苦,惟守令知之最真,故欲平治天下,必自重守令始。昔漢以六條察二千石,而以察禽之權寄之於守,此與今制用意相同。然漢代循良之吏,後先相望,而今治效不古若者,豈非粉飾欺蔽之習有所未除乎?欲杜粉飾欺蔽之習,在通上下之情。長官勤求民隱,不敢自尊,則屬吏清慎自持,不敢作偽,自然之理也。且夫今之守令,其任較前世為尤重,其事較古時為更繁,何也?世局日變,萬政待興,舉凡學堂、員警、交涉、工藝諸政,皆非不學之人所能董理。將欲任以繁劇,必先擴其見聞,是在長官加意陶成,,俾鹹具溥通之知識,而後委之以任而不惑,責之以事而不迷,綱舉目張,不勞而理。今各省雖設館課吏,多屬具文,歲月一試,不過較文字之工而已。政績何由而成,循聲何由而著耶?漢制,縣邑丞尉多以本郡人為之,利弊其所夙悉,故治效易彰,此《周官》遺意,其法似可仿行。果能博采公論,慎選賢紳,於治必有裨補,不必過為疑也。皇上澄清吏治,必先通上下之情,此不得不因時制宜者一也。

制策又以三代之制,寓兵於農,因詳究歷代兵制這得失。臣謹案:井田溝洫之法廢,遂專用徵兵。漢高祖設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常以秋後講肄課試,各隨其地之所宜。唐初置府兵,中葉以後,專用徵兵。宋韓琦之議養兵,蘇軾之言定軍制,練軍實,皆深切著明。今日環球列邦,多以尚武立國,知兵之選遍於士夫,體育之規基童稚。夫兵凶戰危,自古為戒。故孔子以軍旅未學辭;衛靈公誠以窮兵不已,終至於亂。左氏亦言:“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然自有國家以來,必不可一日去兵,此非第羽翼爪牙之說也。如人身然,血肉既具,必有氣力以貫注之,而後足以發揮其精神,以生存于萬類競爭之世。人身之氣力不足,則血肉有壅滯潰敗之憂,而精神亦無所附麗。是以,由唐虞三代以至於宋明數千年來,無不以兵制為急務。乃世之論者,動是古而非今,輒謂人民歲輸千萬之資財,以養此坐食驕惰之兵,固不如古者兵于農之善。不知天下之事,皆日趨於變。況以今日群雄角逐,戰術之變幻,器械之精利,雖日召其兵而教練之,猶未必勝人,而謂集氓隸於行間,驅之以臨占陣,庸有幸乎!然則,兵者固必教之于平時,而又既精且多,然後可並立于群雄之間,所謂氣力充而精神煥矣。皇上整軍經武,士卒以知學為先,此不得不因時制宜者二也。

制策又曰:《周禮•太宰》以九式均節財用,而因求節流之法。臣謹案:職內掌邦之賦出,此即近世各國所謂之豫算、決算也。昔蘇軾之策理財,謂天下之費,有去之甚易而無損,存之甚難而無益。曾鞏之議經費,謂浮者,必求其所以浮之自而杜之;約者,必本其所以約之由而從之。皆扼要之論。然臣謂理財於今日,節流不如開源之尤要。蓋之通商以來,利源外溢,雖百計節省,而無救於貧。開源之道,在振興實業。中國神皋沃壤,幅員縱橫廖廓,且地處溫帶之下,百物皆宜,則當講求農事。人民四百兆,善耐勞苦,而且心思聰敏,中外交通以後,閩粵瀕海之人,類能仿選洋貨,果其加意提倡,不難日出新制,則宜振興工藝。歐西以商業之勝衰為國力之強弱,輪帆交錯,以爭海外權利。中國商業不興,漏卮日钜,欲圖抵制之道,則宜擴充商務。如此則野無曠土,市無遊民,精華日呈,然後利權可挽。皇上慎乃儉德,而尤必廣辟利源,此不得不因時制宜者三也。

制策又以士習之邪正,視乎教育之得失,因欲範圍多士,使四海之內邪慝不興。此今日學界之要圖也。臣惟古者司徒修明理教,以選士、俊士、造士為任官之法。漢重明經,複設孝廉、賢良諸科,其時賈、董之徒最稱淵茂。東漢之士以節義相高,而不免清議標榜之病。唐初文字最盛,中葉而後,干進者至有求知已與溫卷之名,而士習大壞。宋世名儒輩出,各有師承,至於崇廉恥,敦氣節,流風所被,迄有明而未衰。雖其人能自樹立,亦以教學相勉,師道立而善人多也。夫大道載於六經,而倫理先乎百行。今日浮蕩之士未窺西學,己先有毀裂名教之心,故欲正人心,端士習,必以明倫為先。欲明倫理,必以尊經為首。此即國粹保存之義。皇上倡明文教,必以經學正其趨,此不得不因時制宜者四也。

凡此四者,皆保世之閎規,救時之要務。荀子曰:“法後王。”董仲舒曰:“為政不調,甚者更張。”乃可為理,夫使時移勢異,而猶拘守成法,此《呂氏春秋》所譏“病變而藥不變者也”。自古有治人無治法,故孔子曰:“為政在人,取人以身。”臣尤伏願皇上,懋學修身,以為出治之原,然後用人行政,天下可以安坐而理也。故有湯武而後有伊呂之臣,有堯舜而且有勳華之業。由是以課官,而官無不職;以治兵,而兵無不精;以理財,而度支無匱乏之憂;以勵學,而士林作忠貞之氣,則我國家億萬年有道之長基此矣。

臣未學新進,罔識忌諱,幹冒宸嚴,不勝戰慄隕越之至。臣謹對。

科舉試卷

這次科舉考試考的內容很廣,看來要想考取狀元真心不容易啊,壓力現代大得多,既要背,還要記、要理解,需要掌握太多太多的知識,政治、經濟、社會、歷史、哲學等等無所不精,最後顏值還得高,否則殿試時皇帝老兒看不順眼也不可能欽點為狀元的。

連中三元才有機會考取狀元

如果你在那年代,做同樣的題能比狀元更優秀嗎?

狀元劉春霖墨蹟

上面是會試題,下面四道策題是考狀元的:

一、“世局日變,任事需才,學堂,員警,交涉,工藝諸政,皆非不學之人所能董理。將欲任以繁劇,必先擴其見聞,陶成之責,是在長官。顧各省設館課吏,多屬具文,上以誠求,下以偽應。宜籌良法,以振策之”。

二、“漢唐以來兵制,以今日情勢證之歟”。

三、古之理財,與各國之預算決算有異同否”。

四、“士習之邪正,視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禮教,以選士,俊士,造士為任官之法。漢重明經,複設孝廉賢良諸科,其時賈董之徒最稱淵茂。東漢之士以節義相高,論者或病其清議標榜,果定評歟。唐初文學最盛,中葉以後,干進者至有求知己與溫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試探其原。……今欲使四海之內,邪慝不興,正學日著,其道何之從?”

金榜題名

來看看狀元劉春霖的答卷:

臣對:臣聞王者不吝改過,故盛世有直言極諫之科;學者義取匡時,故貞士有盡忠竭愚之志。昔漢文帝除誹謗之法,而後賈山、賈誼爭致其忠讜之謨;武帝崇尚儒術,詔舉賢良,而後董仲舒、嚴安、徐樂之徒群集于闕下;宋仁宗複製舉諸科,除越職言事之禁,而後蘇軾、蘇轍對策極言時政闕失。其于任官治兵之要,裕財正俗之方,類能指陳利害,上廣人主聰聽,下系四海安危,非僅在詞章之末也。夫殷憂所以啟聖,多難所以興邦,勢有必然,理無或爽。

欽為皇帝陛下,踐阼以來,勤求治道,惟日孜孜者,三十年矣。然而,治效未彰,外患日亟,意者因時宜之道或有未盡歟?乃者臨軒試士,冀得嘉謨,舉察吏、治軍、理財、勵士諸大政,進臣等於廷而策之。臣愚陋,何能與此。顧自幼學以來,亦嘗究心於治忽之原,考求乎中外之故,懷欲陳之而來有路,茲承大對,諭旨勉以直方無隱,何敢飾辭頌美而不竭其款款之愚?

伏讀制策有曰:君人之道,子育為心,而因求簡賢輔治之法。此誠安民之急務也。臣惟民間疾苦,惟守令知之最真,故欲平治天下,必自重守令始。昔漢以六條察二千石,而以察禽之權寄之於守,此與今制用意相同。然漢代循良之吏,後先相望,而今治效不古若者,豈非粉飾欺蔽之習有所未除乎?欲杜粉飾欺蔽之習,在通上下之情。長官勤求民隱,不敢自尊,則屬吏清慎自持,不敢作偽,自然之理也。且夫今之守令,其任較前世為尤重,其事較古時為更繁,何也?世局日變,萬政待興,舉凡學堂、員警、交涉、工藝諸政,皆非不學之人所能董理。將欲任以繁劇,必先擴其見聞,是在長官加意陶成,,俾鹹具溥通之知識,而後委之以任而不惑,責之以事而不迷,綱舉目張,不勞而理。今各省雖設館課吏,多屬具文,歲月一試,不過較文字之工而已。政績何由而成,循聲何由而著耶?漢制,縣邑丞尉多以本郡人為之,利弊其所夙悉,故治效易彰,此《周官》遺意,其法似可仿行。果能博采公論,慎選賢紳,於治必有裨補,不必過為疑也。皇上澄清吏治,必先通上下之情,此不得不因時制宜者一也。

制策又以三代之制,寓兵於農,因詳究歷代兵制這得失。臣謹案:井田溝洫之法廢,遂專用徵兵。漢高祖設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常以秋後講肄課試,各隨其地之所宜。唐初置府兵,中葉以後,專用徵兵。宋韓琦之議養兵,蘇軾之言定軍制,練軍實,皆深切著明。今日環球列邦,多以尚武立國,知兵之選遍於士夫,體育之規基童稚。夫兵凶戰危,自古為戒。故孔子以軍旅未學辭;衛靈公誠以窮兵不已,終至於亂。左氏亦言:“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然自有國家以來,必不可一日去兵,此非第羽翼爪牙之說也。如人身然,血肉既具,必有氣力以貫注之,而後足以發揮其精神,以生存于萬類競爭之世。人身之氣力不足,則血肉有壅滯潰敗之憂,而精神亦無所附麗。是以,由唐虞三代以至於宋明數千年來,無不以兵制為急務。乃世之論者,動是古而非今,輒謂人民歲輸千萬之資財,以養此坐食驕惰之兵,固不如古者兵于農之善。不知天下之事,皆日趨於變。況以今日群雄角逐,戰術之變幻,器械之精利,雖日召其兵而教練之,猶未必勝人,而謂集氓隸於行間,驅之以臨占陣,庸有幸乎!然則,兵者固必教之于平時,而又既精且多,然後可並立于群雄之間,所謂氣力充而精神煥矣。皇上整軍經武,士卒以知學為先,此不得不因時制宜者二也。

制策又曰:《周禮•太宰》以九式均節財用,而因求節流之法。臣謹案:職內掌邦之賦出,此即近世各國所謂之豫算、決算也。昔蘇軾之策理財,謂天下之費,有去之甚易而無損,存之甚難而無益。曾鞏之議經費,謂浮者,必求其所以浮之自而杜之;約者,必本其所以約之由而從之。皆扼要之論。然臣謂理財於今日,節流不如開源之尤要。蓋之通商以來,利源外溢,雖百計節省,而無救於貧。開源之道,在振興實業。中國神皋沃壤,幅員縱橫廖廓,且地處溫帶之下,百物皆宜,則當講求農事。人民四百兆,善耐勞苦,而且心思聰敏,中外交通以後,閩粵瀕海之人,類能仿選洋貨,果其加意提倡,不難日出新制,則宜振興工藝。歐西以商業之勝衰為國力之強弱,輪帆交錯,以爭海外權利。中國商業不興,漏卮日钜,欲圖抵制之道,則宜擴充商務。如此則野無曠土,市無遊民,精華日呈,然後利權可挽。皇上慎乃儉德,而尤必廣辟利源,此不得不因時制宜者三也。

制策又以士習之邪正,視乎教育之得失,因欲範圍多士,使四海之內邪慝不興。此今日學界之要圖也。臣惟古者司徒修明理教,以選士、俊士、造士為任官之法。漢重明經,複設孝廉、賢良諸科,其時賈、董之徒最稱淵茂。東漢之士以節義相高,而不免清議標榜之病。唐初文字最盛,中葉而後,干進者至有求知已與溫卷之名,而士習大壞。宋世名儒輩出,各有師承,至於崇廉恥,敦氣節,流風所被,迄有明而未衰。雖其人能自樹立,亦以教學相勉,師道立而善人多也。夫大道載於六經,而倫理先乎百行。今日浮蕩之士未窺西學,己先有毀裂名教之心,故欲正人心,端士習,必以明倫為先。欲明倫理,必以尊經為首。此即國粹保存之義。皇上倡明文教,必以經學正其趨,此不得不因時制宜者四也。

凡此四者,皆保世之閎規,救時之要務。荀子曰:“法後王。”董仲舒曰:“為政不調,甚者更張。”乃可為理,夫使時移勢異,而猶拘守成法,此《呂氏春秋》所譏“病變而藥不變者也”。自古有治人無治法,故孔子曰:“為政在人,取人以身。”臣尤伏願皇上,懋學修身,以為出治之原,然後用人行政,天下可以安坐而理也。故有湯武而後有伊呂之臣,有堯舜而且有勳華之業。由是以課官,而官無不職;以治兵,而兵無不精;以理財,而度支無匱乏之憂;以勵學,而士林作忠貞之氣,則我國家億萬年有道之長基此矣。

臣未學新進,罔識忌諱,幹冒宸嚴,不勝戰慄隕越之至。臣謹對。

科舉試卷

這次科舉考試考的內容很廣,看來要想考取狀元真心不容易啊,壓力現代大得多,既要背,還要記、要理解,需要掌握太多太多的知識,政治、經濟、社會、歷史、哲學等等無所不精,最後顏值還得高,否則殿試時皇帝老兒看不順眼也不可能欽點為狀元的。

連中三元才有機會考取狀元

如果你在那年代,做同樣的題能比狀元更優秀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