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945年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孔祥熙親自簽發的派狀長啥樣


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1967年8月16日), 字庸之, 號子淵, 山西省太谷縣人, 祖籍山東曲阜, 出生於山西省太谷縣一個亦商亦儒的家庭, 孔子的第75世孫。 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 兼財政部長, 亦是一名銀行家及富商。 孔祥熙的妻子為宋靄齡, 岳父是宋嘉樹。 孔祥熙與宋子文、蔣介石為姻親關係。 孔祥熙長期主理國民政府財政, 主要政績有改革中國幣制, 建設中國銀行體系, 加大國家對資本市場的控制等。 1967年8月15日在紐約心臟病發去世。

孔祥熙和蔣介石夫婦

孔祥熙(1880—1967), 字庸之, 號子淵, 孔子第75代孫, 出生于山西省太谷縣一個亦商亦儒的家庭, 曾任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 兼財政部長。 他身兼銀行家及富商的雙重角色。 孔祥熙的妻子為宋靄齡, 孔與宋子文、蔣介石為姻親關係, 是“四大家族”中的“理財”高手。 孔祥熙又名庸之, 從以下幾件事不難看出, 孔庸之的“庸”到了何種程度。

抗戰時期, 國民黨統治區物價如脫韁之馬, 不法商人乘機囤積居奇, 哄抬物價, 廣大民眾紛紛叫苦, 度日如年。 可是, 身居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兼中央銀行總裁的孔祥熙有一次在給四聯總處(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四行聯合辦事處的總稱)職員訓話時卻說:“這幾年抗戰, 物價漲得並不多,我家裡的伙食費每天才3塊錢,十幾個人吃飯,小菜很好,你們收入也不少,怎麼老是有人叫苦,說不夠用呢?”話音剛落,台下聽眾個個張口結舌,啞然失笑:3元錢在那時一個人吃一頓家常飯也不夠。後來據他身邊的人透露,原來這位財政部部長在家裡有“算小帳”的習慣,副官知道他的毛病,但為了維護他的尊嚴,不敢公然告訴他實際的物價,就每天照他想像的物價來報帳,導致孔祥熙以為外面的物價不過如此。

國民政府昆明中央銀行經理孔祥勉是山東曲阜人,孔子的後裔,孔祥熙認他為堂兄弟。孔祥勉去重慶,臨別時,孔祥熙關心他的生活說:“你這幾年很辛苦,孩子多,沒有什麼錢,我現在送你一點錢,表達兄長對你的一點意思。”他鄭重其事地拿出一本中央銀行支票,開了一張500元的支票送給孔祥勉,孔祥勉拿到手一看,大為驚訝,卻也不好意思拒絕。因為500元在那時候只能買20斤米,孔祥勉只好收下作為紀念。

孔祥熙吸的香煙都是進口的高級香煙,但在外面開會時,手下拍馬屁的人不好意思在他面前放一些什麼三五牌、茄力克等洋貨,只是拿一個中國香煙盒,裡面裝滿三五牌香煙。孔祥熙一面開會,一面吸煙。在看到別人吸外國香煙時總會推薦說:“你們看,這種國產香煙絕不比外國煙差,不信你們抽一支試試。”大家相視而笑,但誰也不說破。

孔祥熙除了尊孔讀經、經常詩雲子曰之外,還十分信奉基督教。他在通州協和書院(燕京大學前身)畢業後由教會介紹赴美留學,在美國歐伯林大學經濟系研究經濟理論,學成後,於清末宣統年間歸國,就任山西太谷銘賢學校校長。他在山西銘賢學校的辦學方針就是既主張“尊孔讀經”,又提倡學習“西方文明”。一些銘賢的學生深有感觸地說:“校長要求我們:‘四書’加《聖經》,中西相結合,姓孔也姓洋,將來好入閣。”

抗戰期間,國民黨政府對內大量發行公債。孔祥熙曾公開地告訴部屬:“發行公債真麻煩,付息、還本,還弄不到多少錢,不如印發鈔票,簡單得多。”當時在重慶和香港的幾個印鈔所,為了濫發紙幣,機器開足馬力,工人日夜加班,大量印發鈔票,致使通貨惡性膨脹,物價一日數漲。孔祥熙等人卻可以乘機操縱市場。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大搞囤積居奇,以廉價購進,高價賣出,從中牟取暴利。

但孔祥熙畢竟是“理財”高手,什麼賺錢幹什麼。抗戰時期,他曾勾結法籍商人奧迪南不知從何處運來100多噸鴉片,分別存在貴陽和涪陵等地,準備轉手向國外傾銷。但因此事關係重大,容易引起民憤,又可能影響國際關係,所以在談判價格、驗貨和運輸問題上均由孔親自作決定。後來對方又要求將鴉片運到雲南邊境老街交接,孔對此先是十分躊躇,唯恐洩密,最後直接疏通了戴笠,由軍統派人護送。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政府向美國乞求到5億美元貸款。蔣指示孔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支配方案。孔祥熙召集其親信協商,決定以3億元向美購買黃金,存入美國銀行;1億元作為發行美金儲備券的準備;1億元作為發行美金公債的準備。當時國民黨法幣與美元的匯兌率為:法幣20元合美金1元。公債開始發行時,購買者寥寥無幾。但隨著5億美元貸款的消息逐漸傳開,人們便爭相購買美金公債。當銷售量達到5000萬美元左右,而且黑市匯兌率已達法幣100元合美金1元的時候,孔祥熙突然下令停止出售美金公債。所余5000萬美元,只拿出其中萬分之幾由中央銀行高級職員內部瓜分,其餘的全部被孔祥熙侵吞。一時群情激憤,輿論譁然。以黃炎培等人為首的民主人士聯名在參政會提出質詢,但蔣介石最後以案情重大,須調查研究,不可操之過急,更不可草率從事為由,一拖再拖,終至不了了之。

孔祥熙在任職期間用人行事皆自成系統,尤其喜愛用人唯“賢”。此處所謂“賢”,指的是山西太谷的銘賢學校。在孔祥熙任職時期,凡是從銘賢畢業的學生,不論學習成績優劣,幾乎都可以飛黃騰達,在國民黨政府裡身居要職,最差也可以在國民黨中央銀行或中央信託局裡當一名專員。這些人因為與孔祥熙是師生關係,自命不凡,高人一等。即便是一些碌碌無為的低能兒,只要是山西人並且在銘賢讀過書,均可得到破格提拔。

當時國民黨政府的行政院、中央銀行、中央信託局裡,孔祥熙介紹進來的家鄉人特別多,而且大部分是主任、科長以上的官職。孔祥熙所用的家鄉人人,除了孔家的親友外都是銘賢的學生,有人便稱中央銀行與中央信託局是“山西同鄉會”,孔祥熙聞後卻反駁說:“全世界最會理財的是猶太人;在英國,最會理財的是蘇格蘭人;在中國,最會理財的是山西人。山西人就是中國的猶太人和蘇格蘭人,有理財的傳統經驗,不但現在要用,今後還要大量任用。”

對孔祥熙的所作所為,當時有很多人都看不過去。有一次,孔祥熙在重慶嘉陵賓館大宴賓客,到會諸公均為各界知名人士。大家開懷暢飲,舉杯祝賀。酒過三巡,參政員張一麐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大意如下:一位老農民有三個兒子,長子名叫“年紀”,次子名叫“學問”,三子名叫“笑話”。一天,這位老農吩咐他的三個兒子上山拾柴,到傍晚回來了,大兒子由於懶散,只拾了一把;二兒子貪玩,一點也沒拾到;三兒子勤快,拾了一大堆。結果是:年紀一把,學問毫無,笑話一堆。這三句話把孔祥熙刻畫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引起全場大笑,孔祥熙當然聽出了其中玄機,結果臉色直到宴會結束都不太好看。(章長炳)

物價漲得並不多,我家裡的伙食費每天才3塊錢,十幾個人吃飯,小菜很好,你們收入也不少,怎麼老是有人叫苦,說不夠用呢?”話音剛落,台下聽眾個個張口結舌,啞然失笑:3元錢在那時一個人吃一頓家常飯也不夠。後來據他身邊的人透露,原來這位財政部部長在家裡有“算小帳”的習慣,副官知道他的毛病,但為了維護他的尊嚴,不敢公然告訴他實際的物價,就每天照他想像的物價來報帳,導致孔祥熙以為外面的物價不過如此。

國民政府昆明中央銀行經理孔祥勉是山東曲阜人,孔子的後裔,孔祥熙認他為堂兄弟。孔祥勉去重慶,臨別時,孔祥熙關心他的生活說:“你這幾年很辛苦,孩子多,沒有什麼錢,我現在送你一點錢,表達兄長對你的一點意思。”他鄭重其事地拿出一本中央銀行支票,開了一張500元的支票送給孔祥勉,孔祥勉拿到手一看,大為驚訝,卻也不好意思拒絕。因為500元在那時候只能買20斤米,孔祥勉只好收下作為紀念。

孔祥熙吸的香煙都是進口的高級香煙,但在外面開會時,手下拍馬屁的人不好意思在他面前放一些什麼三五牌、茄力克等洋貨,只是拿一個中國香煙盒,裡面裝滿三五牌香煙。孔祥熙一面開會,一面吸煙。在看到別人吸外國香煙時總會推薦說:“你們看,這種國產香煙絕不比外國煙差,不信你們抽一支試試。”大家相視而笑,但誰也不說破。

孔祥熙除了尊孔讀經、經常詩雲子曰之外,還十分信奉基督教。他在通州協和書院(燕京大學前身)畢業後由教會介紹赴美留學,在美國歐伯林大學經濟系研究經濟理論,學成後,於清末宣統年間歸國,就任山西太谷銘賢學校校長。他在山西銘賢學校的辦學方針就是既主張“尊孔讀經”,又提倡學習“西方文明”。一些銘賢的學生深有感觸地說:“校長要求我們:‘四書’加《聖經》,中西相結合,姓孔也姓洋,將來好入閣。”

抗戰期間,國民黨政府對內大量發行公債。孔祥熙曾公開地告訴部屬:“發行公債真麻煩,付息、還本,還弄不到多少錢,不如印發鈔票,簡單得多。”當時在重慶和香港的幾個印鈔所,為了濫發紙幣,機器開足馬力,工人日夜加班,大量印發鈔票,致使通貨惡性膨脹,物價一日數漲。孔祥熙等人卻可以乘機操縱市場。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大搞囤積居奇,以廉價購進,高價賣出,從中牟取暴利。

但孔祥熙畢竟是“理財”高手,什麼賺錢幹什麼。抗戰時期,他曾勾結法籍商人奧迪南不知從何處運來100多噸鴉片,分別存在貴陽和涪陵等地,準備轉手向國外傾銷。但因此事關係重大,容易引起民憤,又可能影響國際關係,所以在談判價格、驗貨和運輸問題上均由孔親自作決定。後來對方又要求將鴉片運到雲南邊境老街交接,孔對此先是十分躊躇,唯恐洩密,最後直接疏通了戴笠,由軍統派人護送。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政府向美國乞求到5億美元貸款。蔣指示孔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支配方案。孔祥熙召集其親信協商,決定以3億元向美購買黃金,存入美國銀行;1億元作為發行美金儲備券的準備;1億元作為發行美金公債的準備。當時國民黨法幣與美元的匯兌率為:法幣20元合美金1元。公債開始發行時,購買者寥寥無幾。但隨著5億美元貸款的消息逐漸傳開,人們便爭相購買美金公債。當銷售量達到5000萬美元左右,而且黑市匯兌率已達法幣100元合美金1元的時候,孔祥熙突然下令停止出售美金公債。所余5000萬美元,只拿出其中萬分之幾由中央銀行高級職員內部瓜分,其餘的全部被孔祥熙侵吞。一時群情激憤,輿論譁然。以黃炎培等人為首的民主人士聯名在參政會提出質詢,但蔣介石最後以案情重大,須調查研究,不可操之過急,更不可草率從事為由,一拖再拖,終至不了了之。

孔祥熙在任職期間用人行事皆自成系統,尤其喜愛用人唯“賢”。此處所謂“賢”,指的是山西太谷的銘賢學校。在孔祥熙任職時期,凡是從銘賢畢業的學生,不論學習成績優劣,幾乎都可以飛黃騰達,在國民黨政府裡身居要職,最差也可以在國民黨中央銀行或中央信託局裡當一名專員。這些人因為與孔祥熙是師生關係,自命不凡,高人一等。即便是一些碌碌無為的低能兒,只要是山西人並且在銘賢讀過書,均可得到破格提拔。

當時國民黨政府的行政院、中央銀行、中央信託局裡,孔祥熙介紹進來的家鄉人特別多,而且大部分是主任、科長以上的官職。孔祥熙所用的家鄉人人,除了孔家的親友外都是銘賢的學生,有人便稱中央銀行與中央信託局是“山西同鄉會”,孔祥熙聞後卻反駁說:“全世界最會理財的是猶太人;在英國,最會理財的是蘇格蘭人;在中國,最會理財的是山西人。山西人就是中國的猶太人和蘇格蘭人,有理財的傳統經驗,不但現在要用,今後還要大量任用。”

對孔祥熙的所作所為,當時有很多人都看不過去。有一次,孔祥熙在重慶嘉陵賓館大宴賓客,到會諸公均為各界知名人士。大家開懷暢飲,舉杯祝賀。酒過三巡,參政員張一麐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大意如下:一位老農民有三個兒子,長子名叫“年紀”,次子名叫“學問”,三子名叫“笑話”。一天,這位老農吩咐他的三個兒子上山拾柴,到傍晚回來了,大兒子由於懶散,只拾了一把;二兒子貪玩,一點也沒拾到;三兒子勤快,拾了一大堆。結果是:年紀一把,學問毫無,笑話一堆。這三句話把孔祥熙刻畫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引起全場大笑,孔祥熙當然聽出了其中玄機,結果臉色直到宴會結束都不太好看。(章長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