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太平天國敗亡的最大原因

星雲大師:

現在來看太平天國起義, 應該是成功的, 他就是被耶穌教給害了。 他們不敬祖先, 令中國的孔孟士大夫不能接受, 因為和中國文化不能相應,

所以才有曾國藩、左宗棠這一幫維護孔孟倫理的人站出來。

崇年先生:

您說得有道理。 太平天國打到南京, 有成功的一面, 也有不成功的一面。 太平天國敗亡, 文化是一個原因, 但還有其他原因。 他到南京建立政權之後, 內部鬥爭, 互相排斥。

星雲大師:

他們以權力來封王, 功賞不均。 基本上, 太平天國是造神運動, 楊秀清把洪秀全抬出來, 說是上帝的兒子、耶穌的弟弟“天王”, 假神權做人間的威權、王權, 這不近人情。 所以佛教以人為重, 人間佛教以人為本, 不無道理。

佛教是人本的宗教, 佛陀在各種經論中都一再強調“我是眾中的一個”, 表示他不是神。

佛陀沒有權威, 他是真理, 是我們的心;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佛。

一個人“心中有佛”, 眼裡看到的都是佛的世界, 耳朵聽到的都是佛的音聲, 鼻中嗅到的都是佛的氣息, 口裡所說的都是佛的語言, 身體所做的都是佛的事情。

所以, 神與佛還是有所不同, 因為佛是我們自己, 但神是別人。

崇年先生:

太平天國, 洪秀全不許別人結婚, 他自己納妾很多, 有的書中說一千多個。

星雲大師:

這樣的理論不能得到平衡嘛!還有, 他下令一般男女不能有情愛關係, 否則就要遭受死刑。 那麼, 他有上千個妻妾, 豈不是應該千刀萬剮了?

崇年先生:

要人做, 先己做。

星雲大師: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人同此心, 我們自己不要的, 加諸別人身上, 對方又怎麼會歡喜呢?所以, 你自己做得到的, 才可以叫別人也這樣做。 同理心是建立人我平等的要素, 一個社會如果推動同理心, 那麼社會就沒有“以強欺弱、以富笑貧”的事情發生了。

崇年先生:

儒家的話, 洪秀全不聽, 可聽“天王”的呀, 他也不聽。

星雲大師:

佛教在歷史上發展的過程, 也應該找出它的興亡得失之處。

崇年先生:

我認為:士農工商,

古今中外, 興盛衰亡的道理, 有相通相融之處。

星雲大師:

歷史是前車之鑒, 後世之師!歷史是一面鏡子, 在歷史的鏡子裡, 賢人的忠心報國、捨己為人, 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多少君主的暴虐無道、倒行逆施, 也都是我們借鑒的鏡子。 從歷史上這許多人物的何去何從看來, 我們還會不明白興衰得失的道理嗎?

崇年先生:

歷史上的興衰、治亂、分合、得失, 都有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當權者理應吸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 但是當權者往往並沒有吸取歷史教訓, 權力在手, 利益所在, 頌聲充耳, 為所欲為。

星雲大師:

過去說“得人者昌”, 心中有人, 何患事業不成?“人”就是大眾的、社會的、公天下。 有的人心中所想只有錢財, 把財富看得比道義重要;有的人眼中只看到名位,

絲毫不在意人格如何;有的人心中自私, 只有個己, 沒有他人。

其實, 心中沒有人, 自己還是個人嗎?尤其作為一個政治人物, 一定要有大格局, 要能包容很多的不同。 一個人能包容一家, 他就可以做家長;能包容一村一裡, 他就可以做村長裡長;能包容一縣, 他就可以做縣長;能包容一國, 他才能做國家的領袖。 因此, 當權者心量要開闊, 眼光要放遠。

崇年先生:

得人心者, 得天下;失人心者, 失天下。 這是古今中外顛撲不破的真理。

星雲大師:

是的。 每一個時代, 都有許多為公而忘私的聖賢, 例如孫中山先生宣導“天下為公”、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孔孟主張仁政等, 都是以大公無私實現政治抱負的典範。

人世間,凡事只為自己,都非常渺小;能夠為公、為眾,就能偉大。我覺得歷史對人生很重要,現在我們的社會忽略了歷史,就是忽略了人生的經驗、人生的過去。歷史是生命,歷史的經驗,很值得借鑒。

崇年先生:

您這個觀點很好,歷史就是生命,是過往人的生命。歷史的經驗,很值得借鑒。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進書表》裡說:“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躋無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言辭懇切,道理深邃,但宋朝皇帝沒有接受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宋徽、欽二宗,被俘北國,悲死異鄉。

星雲大師:

歷史的長河,就是生命的長河。歷史是明鏡,歷史是老師,歷史是有軌跡的。

崇年先生:

過去人們總覺得歷史是凝固的、僵死的東西。

星雲大師:

一些人以為歷史是祭祀的,不是活的。現在很多人看歷史,都不覺得歷史在影響我們。

本文選摘自:《合掌錄》星雲大師&閻崇年,九州出版社

合掌錄:閻崇年對話星雲大師(增訂版) ¥36.9 購買

人世間,凡事只為自己,都非常渺小;能夠為公、為眾,就能偉大。我覺得歷史對人生很重要,現在我們的社會忽略了歷史,就是忽略了人生的經驗、人生的過去。歷史是生命,歷史的經驗,很值得借鑒。

崇年先生:

您這個觀點很好,歷史就是生命,是過往人的生命。歷史的經驗,很值得借鑒。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進書表》裡說:“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躋無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言辭懇切,道理深邃,但宋朝皇帝沒有接受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宋徽、欽二宗,被俘北國,悲死異鄉。

星雲大師:

歷史的長河,就是生命的長河。歷史是明鏡,歷史是老師,歷史是有軌跡的。

崇年先生:

過去人們總覺得歷史是凝固的、僵死的東西。

星雲大師:

一些人以為歷史是祭祀的,不是活的。現在很多人看歷史,都不覺得歷史在影響我們。

本文選摘自:《合掌錄》星雲大師&閻崇年,九州出版社

合掌錄:閻崇年對話星雲大師(增訂版) ¥36.9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