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隋唐三對父子猛將:兩對父開國,一子被李治除名一子被武則天冤殺

隋唐時期有三對父子猛將, 其中兩對父親戰死, 兒子坐事除名, 兩對父親是開國功臣, 一個兒子被李治除名, 一個兒子被武則天冤殺滅門。 父子兩代為國拼殺, 最後落到這般下場, 可悲可歎!

權襲慶、權武父子。 權襲慶是南北朝北周猛將, 曾隨楊堅父親楊忠與北齊軍戰於並州, 周軍被圍百余重, 權襲慶掩護楊忠突圍, 力戰矢盡, 與齊軍肉搏, 殺傷甚眾。 最後刀矛都折了, 於是脫下甲胄扔在地上, 對著敵兵大罵道:“何不來斫頭也!”敵軍蜂擁而上, 將其亂刃分屍。 其子權武為隋朝開國猛將, 少年時便勇力絕人, 能穿重甲上馬。

曾經倒投于井, 未及泉, 複躍而出, 其拳法也如此之快。 從王謙破齊服龍等五城, 增邑八百戶。 楊堅為丞相時, 將其引置左右。 參加伐陳之役, 又與虞則慶平定李世賢之亂。 後因老來得子, 酒後私赦囚犯, 又在南越治從其俗, 不依律令, 楊堅大怒, 命將其處斬。 權武在獄中上書, 言其父為楊忠戰死于馬前, 以此求哀, 遂被除名為民。 後又複職, 楊廣即位後拜右武衛大將軍, 坐事免, 授桂州刺史, 又轉始安太守。 後征拜右屯衛大將軍, 尋坐事除名。

程名振、程務挺父子。 程名振(?―662年)是唐朝開國猛將, 早年在竇建德麾下, 後投李淵, 經略河北。 曾帶兵襲擊鄴縣, 俘獲百姓一千多人。 武德五年(622年), 隨李世民攻打劉黑闥。 次年跟隨李建成打敗劉黑闥。 貞觀十八年(644年)以後, 多次率軍攻打高麗, 死後追贈右衛大將軍。 其子程務挺(?-684年)是裴行儉一手提拔的猛將, 少隨父作戰, 以勇力聞名。 調露元年(679年)十月, 單于都護府東突厥酋長阿史德溫傅、阿史那奉職率部反唐, 裴行儉奉命率軍出征, 程務挺率所部相隨,

與裴行儉學習兵法, 擊敗叛軍。 唐軍回師後, 突厥六萬騎兵圍攻雲州, 程務挺與代州都督竇懷愆率部將其擊敗。 後又進擊突厥阿史那伏念, 阿史那伏抵抗不住, 從小路歸降裴行儉, 中書令裴炎將其誅殺。 永淳二年, 平定白鐵餘之亂, 活捉白鐵餘。 光宅元年(684年)任單于道安撫大使, 作戰勇猛, 威震突厥, 突厥聞其名便相繼逃走, 不敢犯邊。 裴炎因勸武則天還政于太子被捕, 程務挺上書為裴炎辯冤, 武則天以其勾結逆黨, 圖謀犯上為由, 命左騰揚將軍裴紹業將程務挺斬於軍中, 全家滅門。

郭孝恪、郭待封父子。 郭孝恪(?-649年), 是唐朝開國名將, 早年率眾歸附瓦崗, 與徐世勣同守黎陽, 後隨其降唐, 封宋州刺史、陽翟郡公。 李世民東征洛陽時, 採納郭孝恪“固守虎牢, 軍臨汜水, 隨機應變”的建議, 取得虎牢之戰勝利。 貞觀十八年(644年), 任西州道行軍總管, 擒獲叛歸突厥的焉耆王。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 任昆丘道副大總管, 進討龜茲。 在留守龜茲國都時, 由於沒有防備, 遭到國相那利襲擊, 中流矢而死。 其子郭待封是唐朝名將,

官至左豹韜衛將軍。 咸亨元年(西元670年), 唐高宗命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 郭待封為副總管, 領精兵強將五萬餘人, 迎戰吐蕃軍隊。 郭待封與薛仁貴本是平級, 屈居副將心中不平。 薛仁貴率領精銳奔襲烏海, 郭待封保護輜重, 因不聽薛仁貴安排, 輜重糧草被二十萬吐蕃截獲, 唐軍糧草斷絕兵敗, 郭待封因此被除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