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東西方教會為何分道揚鑣,東正教和天主教有何區別

11世紀中葉以前, 基督教是一個完整的宗教, 並無天主教和東正教之分。 當時只是由於地理、語言、文化等原因自然地分成兩派:西部使用拉丁語的拉丁教會或者西方教會, 東部使用希臘語的教會稱為希臘教會或東方教會。 西元395年, 羅馬帝國, 迪奧多西一世將羅馬帝國分給他的兩個兒子, 羅馬帝國就分成了東西兩部分。 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 西羅馬帝國以羅馬為首都, 慢慢的, 羅馬教會就成為了西部教會的領導中心, 和東方教會日益分離。


因為教會特權越來越多, 所以教會內部爭奪領導權的鬥爭也加劇了。 羅馬主教聲稱羅馬教會是有使徒彼得和保羅創立的, 所以羅馬教會在基督教會中應該具有特殊的地位, 其他教會應該歸他領導和指揮, 其他教會當然反對這種主張。 早在西元381年, 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規定, 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具有牧首榮譽,

對此羅馬主教是不服的。 西元445年, 西羅馬帝國陷入癱瘓, 羅馬主教利奧一世乘機慫恿西羅馬皇帝發佈詔令, 規定一切人均需服從羅馬主教, 並且自封為教皇。 實際就是宣佈淩駕於東部教會之上, 東部教會當然不幹, 聞訊後爭鋒相對, 於西元451年召開查爾西頓公會議並決定: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在教務上于羅馬主教享有同等的權力, 而利奧一世對此拒不承認, 東西教會分裂由此發端。

到9世紀, 東西方教會在君士坦丁堡牧首任命問題上關係進一步破裂。 西元858年, 東羅馬皇帝蜜雪兒三世任命佛提烏為君士坦丁堡牧首, 要求羅馬主教尼古拉一世承認, 但遭到拒絕。 羅馬主教尼古拉一世更是在西元863年開除了佛提烏的教籍。 這下惹惱了佛提烏, 佛提烏認為君士坦丁堡牧首的權位不在羅馬主教之下, 在西元867年以傳播異端的罪名, 開除了羅馬主教尼古拉一世的教籍, 東西方教會分裂正式開始。

11世紀中期, 東西教會的鬥爭白熱化, 西元1050年, 羅馬主教利奧九世禁止義大利南部屬於東派教會的教區行希臘禮儀, 君士坦丁堡牧首凱魯拉裡立即下令西羅馬帝國境內的拉丁教會一律使用希臘禮儀。 西元1054年, 利奧九世拍紅衣主教洪貝爾到君士坦丁堡談判, 但雙方互不妥協, 相互指控。 最後, 洪貝爾將宣佈開除凱魯拉裡的諭令放在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祭壇上,

返回羅馬。 凱魯拉裡立即召開東派教會的主教會議, 譴責羅馬主教並宣佈革除羅馬主教及其使節的教籍。 這一事件導致了東西方教會的最後決裂。 東正教有一個特徵是國家元首兼任宗教的最高領袖, 也就是政教合一。 天主教和東正教的主要分歧, 大多都是關於宗教儀式和戒規的。 比如發酵餅在條件不具備時能否從簡。

新教是天主教內部的宗教改革的產物。根本分歧是新教認為人可以自己和上帝接觸,而不需要神父代勞。因此,只要一個人自己信仰主,就可以了,至於是不是必須去教堂向神父訴說則並不一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宗教改革主要是在歐洲大陸。雖然英國也在宗教改革之後開始了新教,但完全不同。英國的新教純粹是因為國王想離婚,但是天主教會不同意,所以國王乾脆拋棄了天主教自立為英國新教的最高領袖。

新教是天主教內部的宗教改革的產物。根本分歧是新教認為人可以自己和上帝接觸,而不需要神父代勞。因此,只要一個人自己信仰主,就可以了,至於是不是必須去教堂向神父訴說則並不一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宗教改革主要是在歐洲大陸。雖然英國也在宗教改革之後開始了新教,但完全不同。英國的新教純粹是因為國王想離婚,但是天主教會不同意,所以國王乾脆拋棄了天主教自立為英國新教的最高領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