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備最為對不起的人,仗義疏財卻落個不得好死

桃園三結義之初, 張飛並無什麼出色的地方只是靠著武力出眾而聞名。 後來張飛鞭打督郵, 其表面看起來是張飛嫉惡如仇、性格魯莽,

導致劉備不得不棄官而走, 但歷史事實卻並非如此, 怒鞭督郵的不是張飛而是劉備, 張飛在這裡為此背了個鍋保全了劉備的名聲, 說明張飛也是一個有頭腦懂大局的人。

關羽在曹營裡的時候, 張飛在古城雄踞一方, 混得風聲水起, 四周諸侯群起卻沒人去征伐他, 這裡也說明了張飛是個能獨當一面有勇有謀的人, 直至遇到關羽, 為劉備預備了五六千熟知山地作戰本領的兵士, 自己也建立了一整套的山地遊擊戰理論, 使得以後的巴西山區作戰遊刃有餘, 大敗張郃。

長阪坡一役, 曹操打敗劉備, 曹操追擊劉備至當陽長阪, 張飛命手下二十余軍士于後方製造有埋伏的假像, 自己手持蛇矛, 立馬橋上, 大喝:“燕人張翼德在此,

誰敢來決一死戰。 ”, 一時氣勢如虹, 使得生性多疑的曹操以為前方有埋伏, 下令將士撤退, 棄槍丟盔者不計其數。 現遺址尚有清雍正九年(1731年)所立石碑, 上刻“張翼德橫矛處”。

張飛初打瓦口關時, 只是在山前駐紮寨營, 一連多日飲酒大醉, 並令下屬相撲做戲助興, 當時諸葛亮深知其謀以好酒從成都相送。 這樣的做法深深的激怒了魏國名將張郃, 令其主動出擊, 但張飛等的就是這時機, 大敗了張郃。 張郃退敗後在山僻處埋伏, 斬殺了張飛副將雷同, 但張飛察覺之後當即來了個將計就計, 再一次讓張郃損兵折將, 便決定死守瓦口關, 即使張飛再怎麼醉酒, 也決意不再出兵討戰。 這樣一來, 張飛便陷入一種困局之中。 攻關不下,

誘敵不來, 而兵貴速戰速決, 於是張飛便繼續像往常一樣讓魏延引兵攻打瓦口關, 自己則神不知鬼不覺地引輕騎出梓潼山以攻關後, 如此, 張頜便被麻痹其中。

這連續三計過後, 來時張頜統領的三萬將士, 步行回得南鄭後則僅剩十餘人。

劉備令張飛鎮守閬中, 最重要的是讓張飛在此韜光養晦, 使其內能保衛成都和劉備, 外能隨時馳援監視在外將領, 並且讓他遠離政治中心, 始終保持初心。 張飛深諳其中道理, 使得閬中兵強馬壯, 隨時能夠對內對外出兵作戰, 並使得閬中當時民間風氣大大改善, 發展得到促進。

關羽在荊州被陸遜大敗, 獻首級于曹超後, 張飛深念當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不顧他人阻攔, 上報劉備後起兵為關羽報仇, 在閬中被部下暗殺于軍帳中, 一代文武雙全的名將至此隕落, 倒也沒有失了當年許下的誓言, 只是令人唏噓不已。 他雖然不如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不如趙子龍長阪坡七進七出、不如諸葛亮算無遺策打下劉氏江山, 但是在劉氏軍團裡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甚至不可替代的。

直到今天閬中人民仍在紀念著一代名將張飛, 為他塑身立廟。 第一次寫歷史性質的文章, 我寫的不大好, 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看到這篇文章並為張飛這位能為能武的名將正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