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備為什麼不顧文武反對執意要伐吳,是真的想為關羽張飛報仇嘛?

劉備與關羽張飛結義兄弟, 情同手足, 同寢同食。 但是劉備是梟雄。 創業初期可以說是收攏人心, 但是得到荊州, 佔據西蜀, 具備登帝的實力,

君臣之禮大過結義之情。

劉備作為一個梟雄, 很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江山才是唯一。 此時的他明白東吳對於西蜀的作用, 互為依靠, 只有聯合才能抵擋曹魏, 絕不可能為了關羽張飛就伐吳, 而且當時東吳已經求和。

伐吳有三層含義:第一收攏人心, 做給世人看, 當初同生共死的諾言是認真的, 不是現代社會男女表白, 但報仇只是表面的意思。

第二含義:奪回荊州, 荊州在長江中下游, 是出蜀進軍中原的重要通道, 得到荊州可以水路並進中原。

第三含義劉備害怕了, 蜀漢的局勢脫離自己的掌控, 有人就有鬥爭, 西蜀作為一個政治軍事集團, 分為三派, 以關羽張飛為首的從龍派, 以諸葛亮為首的荊襄派, 以李顏為首的西蜀派。 在客荊州時候, 為了得到諸葛亮投靠, 軍政大事都交給諸葛亮, 但是軍隊基本在關羽張飛手裡, 他二人死後, 局勢失控,
加上年事已高, 為了蜀漢, 必須拿回軍權, 拿回來最後方式就是戰爭, 因為不能說諸葛亮軍權還我, 這不是還錢, 那麼直接。 在戰爭中提拔親信, 奪回軍權, 為劉禪鋪路, 煞費苦心。 結局只能說呵呵, 舉國伐吳, 全軍覆沒, 成全陸遜, 孫苞戰死, 張飛命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