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晚明紅人李贄的鐵粉,多高官顯貴

李贄是何許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 陽明心學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 我這樣中文系出身的, 學古代文藝理論必讀過他的《童心說》。 他鼓吹“夫童心者, 絕假純真, 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天下之至文, 未有不出於童心焉者也”。 而眾多讀者, 是從黃仁宇那本暢銷的歷史著作《萬曆十五年》知道李贄的。 這本結構別致的斷代史, 通過七章五個人物來展示那個悲劇性的時代。 這五個人物除了萬曆皇帝、首輔申時行、“古怪的模範官僚”海瑞、“孤獨的將領”戚繼光, 就是“自相衝突的哲學家”李贄。 由此可見, 李贄在那個年代思想文化領域的代表性和影響力。


事實上, 李贄以四品高官而退休的身份、七十六歲的高齡, 被皇帝下旨從寓居通州馬家莊的病榻上逮進詔獄受審, 也正是他的影響力太大了!禮科都給事中(七品言官)張問達彈劾李贄的奏疏寫得明白:“(他)壯歲為官, 晚年削髮, 近又刻《藏書》、《焚書》、《卓吾大德》等書, 流行海內, 惑亂人心……倘一入都門, 招致蠱惑, 又為麻城之續……”

他的思想為什麼會“流行海內, 惑亂人心”呢?

1

首先, 當然是因為他追求思想自由, 敢想敢說敢寫, 道出了前人和別人未曾想到或想到了也不敢形諸筆墨的觀點。 說我是“異端”, 那我就做“異端”吧!其實, 他不過是反對“咸(全)以孔子的是非為是非”, 深信“人之是非, 初無定質;人之是非人也, 亦無定論”,

孔子要是活到當朝, 很多看法也會變化, “與時俱進”嘛。 “以卓文君(同司馬相如私奔)為善擇佳偶”, 是張問達列舉的李贄“狂誕悖戾”的罪狀之一, 今天看來不就是婚戀觀超前了一點嗎?李贄何嘗像萬曆皇帝批示的“敢倡亂道, 惑世誣民”?他在《童心說》裡還讚美過“今之舉子業”, 他堅信自己的著述有一天將作為給皇帝上課的“經筵”的教材呢!儘管如此, 破除陳陳相因的思想禁區, 比同代人的思想超前那麼一點點, 也是很了不起, 很有吸引力的。

2

其次, 李贄的影響力之所以那麼大, 與晚明刻印行業的發達, 有很大的關係。 他著述豐富, 品類繁雜, 基本上是寫畢即有印刷, 風行於世。 所謂“焚書”、“藏書”, 只是表明他意識到出版風險, 倒像一個推銷其挑戰性的廣告。

3

還有很重要的一條, 就是眾多知識精英對他的推崇備至。 他寓居湖廣黃安(今名紅安)、麻城這樣的山區小縣, 當地固然有不少奉他為宗師的信徒, 而到了留都南京這樣的大都會, 也像大明星一樣受追捧。 年輕的湯顯祖也曾去聽李贄講學。 在李贄自刎詔獄後所作的哀悼詩文中, 他贊道“尋其吐屬, 如獲美劍”。

本文特別想說的是, 我研讀李贄過程中最深的一點感慨:李贄居然有那麼多“學位”比他高、官階比他高的“鐵杆粉絲”!對, 是“粉絲”, 即仰慕者, 而不是心理上完全處於平等地位的“朋友”。

明代很看重“學位”, 科舉制度在明代達到歷史上最完善的程度。 “進士”是最高的“學位”, 而明英宗之後, 非進士不能入翰林院學習,

非翰林不能入內閣。 同一屆舉進士的人不分年齡大小互稱“同年”, 結成互相關照的小圈子, 這叫“年誼”。

公安三袁

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 因其籍貫為湖廣公安(今屬湖北), 故世稱“公安派”, 是有名的明代文學流派。

由於家境貧困, 急於求職養家,

李贄中舉取得做官的起碼資格後, 便放棄了進京會試, 到河南輝縣做了縣學教諭。 儘管他的“學位”只是舉人, 但崇敬他的人裡卻不乏進士與翰林。 這些高“學位”的粉絲裡, 現在最知名的當然是“公安三袁”。 萬曆二十一年夏天, 三兄弟同他們的啟蒙老師一起從家鄉專程到麻城去拜會李贄時, 老二袁宏道已“舉萬曆二十年進士, 歸家下帷讀書”, 而這是他第二次到麻城訪學于李贄;老大袁宗道, 是“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 授庶起士, 進(翰林院)編修”。 老三袁中道, 雖然是在李贄逝世後的次年才舉進士, 但又編書又寫詩文追記李贄, 那種崇敬是發自心底的。

陶望齡

陶望齡(1562~1609),字周望,號石簣,明會稽人。曾升待講,主管考試,後被詔為國子監祭酒。一工詩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莊》12卷、《天水閣集》13卷。

另一個“粉絲”陶望齡,萬曆十七年以會試第一、廷試第三的成績,授職翰林院編修,曾任給皇帝上課的“侍講”及國子監祭酒(校長);平生以“自得於心”為宗旨做學問,著作等身。

焦竑

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號漪園,又號澹園,又號龍洞山農。他博覽群書、嚴謹治學,尤精于文史、哲學,為晚明傑出的思想家、藏書家、古音學家、文獻考據學家。

最相契的是狀元出身的焦竑。此公是晚明傑出的學者、著作家和藏書家,其“澹園”藏書樓一直傳存到1994年,南京修建同仁大廈才被拆。他比李贄年輕十五歲,是耿定向的得意門生,“定向(官督學時)遴十四郡名士讀書崇正書院,以竑為之長。及定向(回湖廣黃安縣)裡居,複往從之”。就是在黃安縣耿家大院,焦李相識。及至“萬曆十七年,(焦竑)始以殿試第一人,官翰林修撰”,此時李贄與焦的恩師耿定向已分道揚鑣成為論敵,但這絲毫沒有影響焦李二人的關係,真乃“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今天我們到北京通州區的西海子公園,所看到的“李卓吾先生墓”題碑,就是焦竑的手跡。

就官位而言,李贄54歲辭官歸隱時,最高職位是四品知府,這在當時雖屬任免陟黜必須皇帝御批的“高幹”,但是高幹階層裡級別最低的。而他的“鐵粉”裡至少有四個是總督,且都是進士出身,劉梅顧三人《明史》裡有正傳。

劉東星

劉東星(西元1538年-1601年),字子明,號晉川,諡莊靖,直隸州沁水縣(今山西沁水縣)人。他一生在立法平糶、解救災民、治理黃河、開河圍湖、修築橋樑等重大工程中,為國為民辦了不少好事。

第一個劉東星。兩人相識于武昌,李贄被論敵耿氏的門徒雇用的流氓圍攻于黃鶴樓下,時任湖廣左布政使的劉東星將他接到衙署保護。後來劉升任河道及漕運總督,駐節山東濟甯時又請李贄去暫住。自從武昌相識,就請李贄輔導其子劉肖川讀書;在他居留山西沁水老家時,請李贄到山西供養,切磋學問,二人可謂亦師亦友,情逾兄弟。

梅國楨

梅國禎(1542-1605),明代官員。字克生,號衡湘,湖北麻城人。少雄傑自喜,善騎射。萬曆十一年進士,任固安知縣,遷任禦史。後又調任兵部右侍郎,總督宣(宣府)、大(大同)、山西軍務。

第二個是梅國楨,湖廣麻城望族。有人詆毀李贄與他寡居學佛的女兒梅澹然有染,他不僅不遷怒,還邀請李贄到他的總督(宣府、大同及山西軍務)府做客講學。

汪可受

汪可受出仕三十餘年,由縣令升至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禦史、薊遼總督,是萬曆年間一位重要和著名的官員。尤其是總督薊遼以前,他以廉能著稱,堅持並推行明朝對蒙古韃靼各部的封貢政策,政績卓著。

第三個是汪可受。他去劉東星家鄉拜訪李贄時,還只是山西學政,他總督薊遼時,李贄已去世。多年後他到通州憑弔李贄,與友人商議怎麼紀念這位橫死的欽犯,這種發自內心的真情非尋常人可比。

顧養謙

顧養謙(1537-1604),字益卿,號沖庵,南直隸通州(今江蘇南通城區)人。歷任工部主事、郎中、福建按察僉事、廣東參議、副使。顧養謙為人倜黨豪邁,以才武稱於薊遼。有《沖庵撫遼奏議》、《督撫奏議》等。

還有一個叫顧養謙,是李贄在雲南做知府時的上司。李贄退休後在湖廣處境不順時,他曾邀請李到鎮江焦山相聚,發倔的李贄不甘示弱於人,謝絕了邀請。

這幾位總督都是有良好政績政聲、有著述傳世的人物。馮夢龍的《智囊全集》載有梅國楨巧治宦官的故事;《聊齋志異》有汪可受三次轉世的傳說,今天我們到西安參觀“關中書院”舊址(一間中學),仍可見汪可受題名的手跡。

這些“高知”和高官對李贄真心的尊崇稱譽,以及他們為李贄刻書的慷慨解囊,對李贄思想的傳播和影響力的擴大,其作用之巨是不言而喻的。

《孔子家語》上說:“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地視其草木”。

瞭解李贄的這些“鐵粉”,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李贄及其朋友的人品與思想,也可以幫助我們體認晚明文化界乃至官場的風氣。第一,士大夫們非常看重學問,即使他們缺乏學術寬容態度,會因為門戶之見而互相傾軋得你死我活;第二他們並不認同官大就學問大——李贄辭官後投奔湖廣黃安縣耿家,是沖著布衣學者老二耿定理去的,與曾任巡撫的老大耿定向及其門徒論戰時,他曾自豪地說,若官大學問大,則孔孟不得開口!

縱觀明朝,是中國皇權專制達到最極端的時代,朱元璋之後根本不設宰相,“刑不上大夫”變成了可以在午門打大臣的屁股。分析朱明王朝為何會初亡于草寇李自成,終亡於少數民族政權後金,不是本文任務。然而明代的另一面也是事實,士大夫重節操,直言敢誎之士前仆後繼,不懼攖逆鱗的何止一個海瑞!士大夫不敬官位敬學問,所以才有煮鹽工出身的王艮,初見巡撫王守仁而不肯下拜,最終成了陽明心學的首席大弟子;所以,才有李贄這樣的“異端”思想家,如此被眾多高知加高官推重。

無論如何,一個社會不只看重官位,而更尊重有獨特見解的思想者,總是可取的吧?

【博研·週三沙龍】

鄢烈山:從李贄的影響力看晚明社會

1、時間:2017年3月29日

2、地點:廣州大學城南國會國際會議中心三樓366廳

3、收費:學員免費,嘉賓200元。

4、對象:博研學員、校友及嘉賓。

流 程

簽到: 14:00

開講: 14:30-16:30

提問: 16:30-17:00

結束:17:00

大博等你來一起讀歷史哦!

陶望齡(1562~1609),字周望,號石簣,明會稽人。曾升待講,主管考試,後被詔為國子監祭酒。一工詩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莊》12卷、《天水閣集》13卷。

另一個“粉絲”陶望齡,萬曆十七年以會試第一、廷試第三的成績,授職翰林院編修,曾任給皇帝上課的“侍講”及國子監祭酒(校長);平生以“自得於心”為宗旨做學問,著作等身。

焦竑

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號漪園,又號澹園,又號龍洞山農。他博覽群書、嚴謹治學,尤精于文史、哲學,為晚明傑出的思想家、藏書家、古音學家、文獻考據學家。

最相契的是狀元出身的焦竑。此公是晚明傑出的學者、著作家和藏書家,其“澹園”藏書樓一直傳存到1994年,南京修建同仁大廈才被拆。他比李贄年輕十五歲,是耿定向的得意門生,“定向(官督學時)遴十四郡名士讀書崇正書院,以竑為之長。及定向(回湖廣黃安縣)裡居,複往從之”。就是在黃安縣耿家大院,焦李相識。及至“萬曆十七年,(焦竑)始以殿試第一人,官翰林修撰”,此時李贄與焦的恩師耿定向已分道揚鑣成為論敵,但這絲毫沒有影響焦李二人的關係,真乃“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今天我們到北京通州區的西海子公園,所看到的“李卓吾先生墓”題碑,就是焦竑的手跡。

就官位而言,李贄54歲辭官歸隱時,最高職位是四品知府,這在當時雖屬任免陟黜必須皇帝御批的“高幹”,但是高幹階層裡級別最低的。而他的“鐵粉”裡至少有四個是總督,且都是進士出身,劉梅顧三人《明史》裡有正傳。

劉東星

劉東星(西元1538年-1601年),字子明,號晉川,諡莊靖,直隸州沁水縣(今山西沁水縣)人。他一生在立法平糶、解救災民、治理黃河、開河圍湖、修築橋樑等重大工程中,為國為民辦了不少好事。

第一個劉東星。兩人相識于武昌,李贄被論敵耿氏的門徒雇用的流氓圍攻于黃鶴樓下,時任湖廣左布政使的劉東星將他接到衙署保護。後來劉升任河道及漕運總督,駐節山東濟甯時又請李贄去暫住。自從武昌相識,就請李贄輔導其子劉肖川讀書;在他居留山西沁水老家時,請李贄到山西供養,切磋學問,二人可謂亦師亦友,情逾兄弟。

梅國楨

梅國禎(1542-1605),明代官員。字克生,號衡湘,湖北麻城人。少雄傑自喜,善騎射。萬曆十一年進士,任固安知縣,遷任禦史。後又調任兵部右侍郎,總督宣(宣府)、大(大同)、山西軍務。

第二個是梅國楨,湖廣麻城望族。有人詆毀李贄與他寡居學佛的女兒梅澹然有染,他不僅不遷怒,還邀請李贄到他的總督(宣府、大同及山西軍務)府做客講學。

汪可受

汪可受出仕三十餘年,由縣令升至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禦史、薊遼總督,是萬曆年間一位重要和著名的官員。尤其是總督薊遼以前,他以廉能著稱,堅持並推行明朝對蒙古韃靼各部的封貢政策,政績卓著。

第三個是汪可受。他去劉東星家鄉拜訪李贄時,還只是山西學政,他總督薊遼時,李贄已去世。多年後他到通州憑弔李贄,與友人商議怎麼紀念這位橫死的欽犯,這種發自內心的真情非尋常人可比。

顧養謙

顧養謙(1537-1604),字益卿,號沖庵,南直隸通州(今江蘇南通城區)人。歷任工部主事、郎中、福建按察僉事、廣東參議、副使。顧養謙為人倜黨豪邁,以才武稱於薊遼。有《沖庵撫遼奏議》、《督撫奏議》等。

還有一個叫顧養謙,是李贄在雲南做知府時的上司。李贄退休後在湖廣處境不順時,他曾邀請李到鎮江焦山相聚,發倔的李贄不甘示弱於人,謝絕了邀請。

這幾位總督都是有良好政績政聲、有著述傳世的人物。馮夢龍的《智囊全集》載有梅國楨巧治宦官的故事;《聊齋志異》有汪可受三次轉世的傳說,今天我們到西安參觀“關中書院”舊址(一間中學),仍可見汪可受題名的手跡。

這些“高知”和高官對李贄真心的尊崇稱譽,以及他們為李贄刻書的慷慨解囊,對李贄思想的傳播和影響力的擴大,其作用之巨是不言而喻的。

《孔子家語》上說:“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地視其草木”。

瞭解李贄的這些“鐵粉”,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李贄及其朋友的人品與思想,也可以幫助我們體認晚明文化界乃至官場的風氣。第一,士大夫們非常看重學問,即使他們缺乏學術寬容態度,會因為門戶之見而互相傾軋得你死我活;第二他們並不認同官大就學問大——李贄辭官後投奔湖廣黃安縣耿家,是沖著布衣學者老二耿定理去的,與曾任巡撫的老大耿定向及其門徒論戰時,他曾自豪地說,若官大學問大,則孔孟不得開口!

縱觀明朝,是中國皇權專制達到最極端的時代,朱元璋之後根本不設宰相,“刑不上大夫”變成了可以在午門打大臣的屁股。分析朱明王朝為何會初亡于草寇李自成,終亡於少數民族政權後金,不是本文任務。然而明代的另一面也是事實,士大夫重節操,直言敢誎之士前仆後繼,不懼攖逆鱗的何止一個海瑞!士大夫不敬官位敬學問,所以才有煮鹽工出身的王艮,初見巡撫王守仁而不肯下拜,最終成了陽明心學的首席大弟子;所以,才有李贄這樣的“異端”思想家,如此被眾多高知加高官推重。

無論如何,一個社會不只看重官位,而更尊重有獨特見解的思想者,總是可取的吧?

【博研·週三沙龍】

鄢烈山:從李贄的影響力看晚明社會

1、時間:2017年3月29日

2、地點:廣州大學城南國會國際會議中心三樓366廳

3、收費:學員免費,嘉賓200元。

4、對象:博研學員、校友及嘉賓。

流 程

簽到: 14:00

開講: 14:30-16:30

提問: 16:30-17:00

結束:17:00

大博等你來一起讀歷史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