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春節檔票補惡戰後遺症呈現 巨額虧損恐成行業常態

曾經一度為線上票務平臺津津樂道的“後票補時代”並未到來, 2017年春節檔票補捲土重來, 兇悍之處更勝往年。

某院線人士預估,

大年初一一天的票房裡有40%-50%是票補的作用, 也就是說, 單日8億多票房裡有3.2億-4億是注水的。

對此, 市場並不買帳, 曾經被寄予厚望的《西遊:伏妖篇》和《大鬧天竺》在經歷了前幾日的票補加持之後, 先後被《功夫瑜伽》和《乘風破浪》超越, 這一點讓深度參與其中的線上票務平臺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淘票票雖然是《西遊伏妖篇》的聯合出品方, 但因為《功夫瑜伽》的關係不但扳回一城反而頗有斬獲, 貓眼電影則因為堪比貝利式的精准押注, 成為最受傷的人, 然而, 厄運還遠不止與此, 在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猛殺猛打之後, 貓眼電影的領先優勢已所剩無幾。

重啟票補貓眼 以微弱優勢守住市場第一

從2015年的下半年開始, 貓眼在線上票務領域的領先優勢已逐漸被競爭對手蠶食,

從最初高達70%的市場份額一路狂跌至不足30%, 現實的壓力迫使貓眼不得不在2017年春節檔重啟票補, 以穩固自己的市場第一的地位, 但從結果上來看, 貓眼並未達到預期。

根據比達諮詢發佈的《2017年中國大春節檔線上電影票市場監測報告》中顯示, 貓眼電影以29.6%排行第一, 微影時代及淘票票分別以26.3%、24.6%緊隨其後, 前三名的市場份額差距並未拉大。 這意味著, 即使重啟票補, 貓眼電影的優勢地位也已經岌岌可危, 面對不差錢的追趕者, 貓眼電影有點力不從心。

有一點可以肯定, 這一場惡戰讓貓眼電影一直以來津津樂道的盈利目標已經泡湯。

據此前《每日經濟新聞》的報導, 根據光線傳媒今年1月24日發佈的公告內容顯示,

2016年1~9月, 貓眼電影實現營業收入6.28億元, 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及淨利潤均為-3405.17萬元。 該報導中還指出, 貓眼2016年第四季度中控發行的《我不是潘金蓮》票房亦不及預期, 並且有可能輸的很慘, 這也證明貓眼CEO鄭志昊一直宣稱貓眼單月盈利規模都在千萬級以上的說法不靠譜。

在《大鬧天竺》上映之前, 業內盛傳貓眼對該片進行了十億票房的保底, 雖然最終光線王長田否認《大鬧天竺》存在保底, 然而, 以在兩部電影上近乎瘋狂的票補來看, 無論《大鬧天竺》是否盈利, 貓眼電影的帳面都不會太好看。

一個最理想的結局, 就是如此前業內人士所言, 春節檔幾大線上票務平臺已經燒掉了2017年全年大部分的費用, 在未來大規模的票補大戰將不可能出現,

對於貓眼電影來說, 這算是一個好消息。

然而, 淘票票出了一張大牌, “預虧十億仍將繼續票補, 阿裡影業加碼票補戰”, 這一招將貓眼電影逼上了絕路, 想像中的盈利已遙不可及, 行業第一的地位丟不起, 一旦丟了, 就意味著全面崩潰開始, 融資再無可能, 而迎戰, 則意味著貓眼電影即將回到巨額虧損的狀態。

虧損貓眼一直在路上

與不差錢的淘票票相比, 錢是如今貓眼電影最大的噩夢。

作為美團體系曾經的細分領域, 貓眼開啟了線上票務的燒錢時代, 靠著瘋狂的“九塊九”, 讓貓眼迅速成長為線上票務領域的老大, 並且一度以70%的份額近乎壟斷市場。 瘋狂的票補, 意味著占比市場份額越大,

燒進去的錢就越多。

早在2015年《經濟觀察報》一篇報導中指出, 新美大尚未聯手時, 貓眼電影每個月虧掉1億元, 即使對於本身就靠著燒錢維繫運營的新美大來說, 這也是一個沉重的包袱。 彼時王興為了減輕新美大的負擔, 選擇讓貓眼電影獨立, 並且去獨立完成融資, 但隨著BAT的相繼入局, 貓眼的優勢逐漸喪失, 而且極其不明確的盈利前景, 讓貓眼的數次融資都宣告失敗。

王興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 將貓眼這個包袱在去年4月份甩給了光線。 即使有光線加持, 貓眼電影的春天也遠未到來, 獨立性喪失、盈利成迷, 光線無力為貓眼電影持續輸血, 想要幫助貓眼完成融資的計畫也未能完成。 而如今, 有了淘票票的加持, 則讓融資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要想入局,必須和財大氣粗的阿裡正面比拼財力,一戰到底,很難有人有這個氣勢。

然而,隨著線上票務領域的競爭進一步加劇,貓眼不得不將票補進行到底,繼續自己巨額虧損的狀態,這一次,大家已經是不死不休,再無退路。

要想入局,必須和財大氣粗的阿裡正面比拼財力,一戰到底,很難有人有這個氣勢。

然而,隨著線上票務領域的競爭進一步加劇,貓眼不得不將票補進行到底,繼續自己巨額虧損的狀態,這一次,大家已經是不死不休,再無退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