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仁者蔡元培

王開林

羅家倫等多位蔡門弟子都曾憶及一件往事:在“七七事變”前兩年, 東鄰虎視眈眈, 戰爭的陰霾日益濃厚。 蔡元培到南京, 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外交部長汪精衛請他共進晚餐, 用的是西膳。 蔡元培苦口婆心, 規勸汪精衛改變親日立場, 收斂親日言行, 表明嚴正態度, 將抗戰的國策確立不拔。 蔡元培說:“關於中日的事情, 我們應該堅定, 應該以大無畏的精神抵抗, 只要我們抵抗, 中國一定有出路。 ”言猶未畢, 蔡元培的眼淚脫眶而出, 滴到了酒杯中, 他旋即端起那杯摻淚的葡萄酒, 一飲而盡。 聽其言而觀其行,

舉座動容, 無不肅然起敬, 汪精衛則如坐針氈, 神情尷尬, 顧左右而言他。 愛國, 有可能彰顯為叱吒風雲, 也有可能表現為溫言規勸。

蔡元培的性格用“柔亦不茹, 剛亦不吐”八字形容最為恰當。 蔣夢麟是蔡元培的早期弟子, 且與蔡元培共事多年, 對乃師的性格知之最深, 其回憶錄《西潮·新潮》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他從來不疾言厲色對人, 但是在氣憤時, 他的話也會變得非常快捷、嚴厲、扼要——像法官宣判一樣的簡單明瞭, 也像絨布下面冒出來的匕首那樣的尖銳。 ”蔡元培應小事以圓, 處大事以方, 他“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他講求一個“和”字, 但不是和稀泥的“和”, 而是“君子和而不同”的“和”。

蔡元培曾在南洋公學任教, 黃炎培回憶道:“全班四十二人,

計每生隔十來日聆訓話一次。 入室則圖書滿架, 吾師長日伏案于其間, 無疾言, 無慍色, 無倦容, 皆大悅服。 ……吾師之深心, 如山泉有源, 隨地湧現矣。 ”先生之風, 果然山高水長。

唯仁者愛人以德, 成人之美, 這話是不錯的。 蔡元培的心地如同菩薩般善良, 平生不知道如何拒絕別人的求助。 晚年, 他幫人寫推薦信, 一寫就是數封, 多則十來封, 幾乎到了有求必應的地步。 傅斯年在《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風格》一文中揭示了蔡先生的仁者心法:“大凡中國人在法律之應用上, 是先假定一個人有罪, 除非證明其無罪;西洋近代法律是先假定一個人無罪, 除非證明其有罪。 蔡先生不特在法律上如此, 一切待人接物, 無不如此。 他先假定一個人是善人,

除非事實證明其不然。 凡有人以一說進, 先假定其意誠, 其動機善, 除非事實證明其相反。 如此辦法自然要上當, 但這正是孟子所謂‘君子可欺以其方, 難罔以非其道’了。 ”在蔡先生的心目中, 只有“道心惟微”, 沒有“人心惟危”, 他始終相信人類趨善求美是主流的, 是值得竭力推動的。

抗戰初期, 蔡元培因病滯留香港, 有位素不相識的青年不嫌路途遙遠, 從重慶寄來快信, 自稱是北大畢業生, 在重慶窮困潦倒, 無以為生, 請求老校長伸出援手, 將他推薦給用人單位。 蔡元培當即致函某機關負責人, 稱那位青年學有所成, 這封推薦信不久即發生效力。 然而那位青年報到時, 所出示的畢業證書並非北大簽發。 某機關負責人趕緊寫信詢問蔡元培,

是否真的瞭解那位青年的底細。 蔡元培回復對方:不必在意那位青年是不是北大生, 只要看他是不是人才。 如果他徒有北大畢業證書而不是人才, 斷不可用;如果他沒有北大畢業證書而是人才, 理應錄用。 你有用人之權, 我盡介紹之責, 請自行斟酌。 結果那位青年得到了這份差事, 特意寫信向蔡先生道歉, 感謝他的再造之恩。 蔡元培回信時, 沒有隻字片言責備對方矇騙欺罔, 反而勉勵對方努力服務于社會。

蔡元培不憚煩勞, 為素不相識的青年人寫推薦信, 除了愛惜人才, 也因為他有一個定見:“希望在中年人、青年人身上。 為這些人挺身請命, 披荊斬棘, 是老年人的義務!”

有人誤以為蔡元培是一位雄辯滔滔的演說家,

其實不然。 他具有超然的態度, 平日集會, 其言訥訥, 如不能出諸口, 但與人交接, 則侃侃如也, 他最愛談論的話題並非時事, 而是教育、思想和文化。 當教育部長也好, 當北大校長也好, 蔡元培都偏重於理想, 始終只負責確立宗旨, 制定方針, 他並不羈縻于行政。 很顯然, 蔡元培知人善用, 他總能擢選到好搭檔, 如範源濂、蔣夢麟、楊杏佛、丁文江、傅斯年, 個個都是治學的高才, 治事的高手, 為他打理實際事務。 對此, 胡適在1935年7月26日致羅隆基的信中有一段評價可謂恰如其分:“蔡先生能充分信用他手下的人, 每委人一事, 他即付以全權, 不再過問;遇有困難時, 他卻挺身負全責;若有成功, 他每嘖嘖歸功於主任的人, 然而外人每歸功於他老人家。 因此,人每樂為之用,又樂為盡力。亦近于無為,而實則盡人之才,此是做領袖的絕大本領。”

唯仁者恩澤廣被而若無其事。蔡元培的人格魅力怎麼高估都不為過,諸多大名鼎鼎的學者均發自內心地敬重他,樂於為他效命,在民國時期的教育界和文化界,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都是最大的,沒有之一。

(作者為湖南省作家)

因此,人每樂為之用,又樂為盡力。亦近于無為,而實則盡人之才,此是做領袖的絕大本領。”

唯仁者恩澤廣被而若無其事。蔡元培的人格魅力怎麼高估都不為過,諸多大名鼎鼎的學者均發自內心地敬重他,樂於為他效命,在民國時期的教育界和文化界,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都是最大的,沒有之一。

(作者為湖南省作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