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仁心仁術,勿忘初心

先從我的故事說起。

我以患者的身份, 因為一個眼睛的疾病, 隨實習及學校地點的變更, 曾去過不同的醫院尋醫, 細數下來, 應該去過至少八家醫院,

接觸過不下十個醫生。

第一次發病是2012年正值高考備考階段, 小診所的醫生盲目給我用了抗生素, 兩瓶之後不見奏效。 幾日後我便去了縣城就診, 我至今還記得當時醫生的診斷——視乳頭水腫, 然後給我開了滴眼液和口服藥, 後來症狀不知不覺就消失了。 現在回想起來, 病情的恢復估計不是得益於那些藥物, 而是這個疾病本身的自限性。

2015年春節前一周, 當時我正在兒科實習, 因為第二天有病例討論, 淩晨5點鐘我就爬起來複習昨晚沒看完的內容, 莫名其妙又出現了3年前的症狀。 上班時去了一趟眼科門診, 眼壓測試結果顯示眼壓56mmHg, 醫生建議我住院治療, 需要我先去湘雅完善一個檢查。 出於對病情的擔心,

我下午就趕了過去, 到了醫院之後一個念頭閃過, 我突然決定不做這個檢查了, 在他們下班前十分鐘看了普通門診。 醫生匆匆忙忙給我開了滴眼液和口服藥, 並建議我找時間回去看專家門診。 隔天我又去了一趟醫院, 我眼睛的毛病第一次得到了正確的診斷——青睫綜合症。 那位醫生替我省了一筆住院治療的錢, 也讓我安安心心回家過了一個春節。

這麼多年來, 反反復複再發, 我遇到過水準好的和不好的醫生, 接受過該有的和多此一舉的治療。

我敘說自己的經歷, 只是想表達一個觀點——診斷水準分仲伯。 雖然感到些許遺憾, 但我理解醫生在診療過程中的判斷錯誤。

很久之前, 我就有過這樣的思考:一個患者的背後是一個家庭, 你面對的雖是一個患者, 可你卻背負了一個家庭的期望, 你甚至決定了他們日後的生活品質。 正如我從主任那裡聽到的:“他以前是家裡的頂樑柱, 以後可能就不是頂樑柱了。 ”、“既然沒有明顯的神經系統症狀, 為什麼一來你就先讓人家去做核磁呢?患者的錢也是錢啊。

這段時間, 遇到了一些人, 目睹了一些事, 被激發了許多感慨。 如果患者想要遇到一個有水準的醫生, 需要像買六合彩那樣的運氣, 真是整個醫療行業的可悲之處。 縱然我們都要經歷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 可站在同樣起點出發的人, 有的人年輕有為, 有的人卻碌碌無為。 如果你要把醫術不精完全歸咎於年輕, 那麼在我看來只不過是藉口。 縱然我們都需要用經驗去成就精湛的醫術, 但我們也需要淵博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石, 忙碌從來都不是不充實自己的理由, 不只是你忙到焦頭爛額, 只是你不願意承認自己不上進。

謝謝我之所見使我對仁術的追求更為堅決, 謝謝我之所見又使我對知識有了強烈的渴求。

既然有仁術, 那就該有仁心。

最近, 遇到的患者多是從鄉下過來的, 他們共有的特徵是皮膚黝黑, 有的甚至骨瘦如柴、乾癟地就像一個枯萎了的果實。 如我所見, 不難想像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時的情景。 醫生很偉大, 因為救死扶傷;醫生也很平凡, 因為這只是一個謀生的職業。人心肉長,我們看見觸動人心的事蹟會感動流淚,我們看見不孝的人時會義憤填膺,我們可能也會毫不吝嗇地為流浪漢付一次飯錢。我們不會不悲天憫人,但醫院不是慈善機構,無規矩不成方圓,有工作的地方就有條條框框的規矩。醫生也是為別人出賣勞動力,就像你為你的上司效勞一樣。哪怕醫生同情一個患者,也不可能任由自己在經濟上為他提供很大的幫助。醫生的本職是為病人診療,希望有一天能有一個良好的環境讓醫生安心治病,患者也能輕輕鬆松配合醫生的治療。

有人雲:“醫仁術也,仁人君子,必篤於情。篤於情,則視人猶己,問其所苦,自無不到之處 。”醫生能為患者省的錢雖然是有限的,但能給多少愛,全由自己決定。迄今,我遇到過最具仁心的醫生,是三年前我在骨科實習時的老師。我感受到的他對患者的體貼都似出於本能,那種由內而外散發的人文關懷,有別於“你要求我要有仁心,那我就把仁心掏給你看”。

前幾日有一個患者,住院第一天就跑回家去了,檢查沒做成、藥也沒用上,三更半夜又跑回來。一方面,因為她的不配合給醫務人員的工作造成了麻煩;另一方面,這樣的行為又是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第二天,她就被管床醫生訓斥了一頓,訓到後來她把頭偏向一側一聲不吭,看起來好似有苦衷卻又全憋回去了的樣子。我不認為醫生的訓斥有錯,溫和的態度不一定都適用于所有患者。出於一個安慰她的心態,查完房之後我又回去病房跟她溝通,問起她回家的原因,她對我說:“家裡都是男人,不會洗衣服。”有人取笑她是蠢女人,我暫時也沒想出一個恰當的詞來形容這種女性,也許是“愚昧”。我猜她可能還是一個順從且任勞任怨的女人,又或者是過分讓家人依賴的女人。儘管讓人覺得無奈,我們也應該瞭解她的內心。

同一個患者,不同的醫生去與之接觸,醫生的態度和溝通方式也不盡相同。學習別人的方式的同時,我又希望保留自己的習慣。我更願意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他的某種行為產生的原因,當然,其他任何無理取鬧的行為,讓我先斟酌斟酌。雖然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但我認為年輕醫生與資歷深的醫生的差別就是,資歷深的醫生更有耐心去跟患者解釋、更不容易因為患者的急躁而急躁、溝通時更能換位思考去理解患者沒說出口的恐懼、苦衷和期望,也更具有安撫人心的能力。這一切都歸於仁心。正應了“ 醫仁術也,仁人君子,必篤于情篤於情,則視人猶己,問其所苦,自無不到之處 ”。

謝謝我之所見使我告誡自己要給患者多一點耐心和忍耐、要學會心平氣和去應對患者的急躁和誤解、要處身設地去思考患者的心裡所想。

“仁心仁術”,人們通常不會拆開來說。在我看來,將“心”與“術”糅成一體,才能促成一位仁醫的誕生,缺其之一,醫者便不可敬。無心,則像空虛的軀殼;無術,便是輕視生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心”與“術”闡述的其實又是一件事。無仁心而醫術高明,無醫術而有仁心,都屬不仁。

仁心與仁術,二者不可或缺。

因為這只是一個謀生的職業。人心肉長,我們看見觸動人心的事蹟會感動流淚,我們看見不孝的人時會義憤填膺,我們可能也會毫不吝嗇地為流浪漢付一次飯錢。我們不會不悲天憫人,但醫院不是慈善機構,無規矩不成方圓,有工作的地方就有條條框框的規矩。醫生也是為別人出賣勞動力,就像你為你的上司效勞一樣。哪怕醫生同情一個患者,也不可能任由自己在經濟上為他提供很大的幫助。醫生的本職是為病人診療,希望有一天能有一個良好的環境讓醫生安心治病,患者也能輕輕鬆松配合醫生的治療。

有人雲:“醫仁術也,仁人君子,必篤於情。篤於情,則視人猶己,問其所苦,自無不到之處 。”醫生能為患者省的錢雖然是有限的,但能給多少愛,全由自己決定。迄今,我遇到過最具仁心的醫生,是三年前我在骨科實習時的老師。我感受到的他對患者的體貼都似出於本能,那種由內而外散發的人文關懷,有別於“你要求我要有仁心,那我就把仁心掏給你看”。

前幾日有一個患者,住院第一天就跑回家去了,檢查沒做成、藥也沒用上,三更半夜又跑回來。一方面,因為她的不配合給醫務人員的工作造成了麻煩;另一方面,這樣的行為又是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第二天,她就被管床醫生訓斥了一頓,訓到後來她把頭偏向一側一聲不吭,看起來好似有苦衷卻又全憋回去了的樣子。我不認為醫生的訓斥有錯,溫和的態度不一定都適用于所有患者。出於一個安慰她的心態,查完房之後我又回去病房跟她溝通,問起她回家的原因,她對我說:“家裡都是男人,不會洗衣服。”有人取笑她是蠢女人,我暫時也沒想出一個恰當的詞來形容這種女性,也許是“愚昧”。我猜她可能還是一個順從且任勞任怨的女人,又或者是過分讓家人依賴的女人。儘管讓人覺得無奈,我們也應該瞭解她的內心。

同一個患者,不同的醫生去與之接觸,醫生的態度和溝通方式也不盡相同。學習別人的方式的同時,我又希望保留自己的習慣。我更願意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他的某種行為產生的原因,當然,其他任何無理取鬧的行為,讓我先斟酌斟酌。雖然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但我認為年輕醫生與資歷深的醫生的差別就是,資歷深的醫生更有耐心去跟患者解釋、更不容易因為患者的急躁而急躁、溝通時更能換位思考去理解患者沒說出口的恐懼、苦衷和期望,也更具有安撫人心的能力。這一切都歸於仁心。正應了“ 醫仁術也,仁人君子,必篤于情篤於情,則視人猶己,問其所苦,自無不到之處 ”。

謝謝我之所見使我告誡自己要給患者多一點耐心和忍耐、要學會心平氣和去應對患者的急躁和誤解、要處身設地去思考患者的心裡所想。

“仁心仁術”,人們通常不會拆開來說。在我看來,將“心”與“術”糅成一體,才能促成一位仁醫的誕生,缺其之一,醫者便不可敬。無心,則像空虛的軀殼;無術,便是輕視生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心”與“術”闡述的其實又是一件事。無仁心而醫術高明,無醫術而有仁心,都屬不仁。

仁心與仁術,二者不可或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