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馬匹作為戰爭物資這麼重要,為什麼明朝的馬卻越養越少?

古代有個官名叫“洗馬”, 原名可能是“先馬”, 是太子的侍從官, 因在太子出行時騎馬在前而得名, 這個官在漢代俸祿是六百石, 在古代已經算是中級官員, 更何況是跟著下任領導人的屬官, 前途無量。

但由於這個官職在後世跟馬就沒啥關係了, 因為不太常見, 所以不瞭解的人往往因為洗馬這個名字產生誤解。

明朝成化年間, 洗馬楊守陳有次請假回家, 住驛站時驛丞看到他的關牒, 以為洗馬是不入流的養馬官, 接待楊守陳時態度比較怠慢, 大大咧咧問楊守陳:“你乾洗馬這活, 一天能洗幾匹馬呢?”楊守陳隨口答道:“如果勤快就可以多洗,

如果懶惰就少洗, 沒有定數。 ”

過了一會兒有人報告說有個禦史馬上要到, 驛丞就趕忙催促楊守陳讓位, 楊守陳說:“等他來了我再讓也不遲。 ”結果禦史正是楊的門生, 見到楊就長跪問安。 驛丞嚇得趕忙匍匐在臺階請罪。

從這個故事裡可以看出來, 至少在明朝中期, 負責養馬工作的官員, 在官場中地位並不是很高。

誰都知道, 中世紀技術條件下馬匹的重要性, 北宋面對的兩個對手遼和西夏都有大量馬匹可供官府調度, 西夏擁有可供騎乘的馬超過50萬匹, 而鼎盛期的遼國則擁有馬匹超過百萬。 而北宋在這方面弱得可憐, 最多時只有20多萬匹, 其中能符合戰馬標準的更少, 澶淵之盟後宋朝武備衰落,

馬匹保有量更是大量下降, 到最後成為北宋軍事短板之一。 相比之下唐朝僅官馬在貞觀時期就保持在70萬匹以上。

朱元璋和朱棣都是戎馬一生, 非常重視養馬, 朱元璋曾說:“過去的人衡量一個國家實力是否強大, 為何要用馬匹保有數量來計算?因為國家強大必定軍事強大, 馬載著甲士, 能代步, 能防禦入侵, 功勞如此之大怎麼能不愛惜?所以古人甚至把馬匹看得比錢糧更重要, 以此來衡量國家的強弱。 ”

常人的一個誤解是南方沒法養馬, 其實蒙古人征服宋朝以後, 在中原各地乃至江南, 都建立了養馬牧場, 也許南方養出的馬適合當作戰馬, 但除此之外, 運輸耕田等同樣需要大量馬匹。 不過南方的官吏和地主們更願意把土地轉為農田來吃租,

如果沒有政府的強力干預, 南方幾乎沒人願意養馬。

明朝初期的馬匹保有數量其實非常可憐, 朱元璋起家靠大量搶奪元朝牧場馬匹組織了一支在中原地帶勉強夠用的騎兵部隊, 洪武五年時明朝第二次北伐, 甚至出動三路各擁有“五萬騎”的北伐大軍。 但戰爭對馬匹損耗非常大, 到洪武二十三年時清點全國兵馬數, 發現馬匹擁有量下降到一個讓人擔憂的水準:官兵1204923人, 馬卻只有45080匹。

也許就是因為戰爭對馬匹的需求太大, 明朝將唐宋以來的養馬制度匯合起來, 創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馬政制度, 但同時也是對民力耗費最大的一種。

明朝馬政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一、官牧:比如禦馬監, 苑馬寺這些機構使用衛所軍人養馬。

二、民牧:由兩京的太僕寺所屬的官馬, 給予屬地的民戶家養, 同時給予一定補償。 比如洪武年間, 北方每戶養一匹馬, 南方則每11戶養一匹馬, 養馬戶如果每年能生育一匹小馬駒, 則可免去服官府差役之苦。 明中期以後則推行免糧養馬, 每50畝田地領養公馬一匹, 以此免去國家公糧交納。

三、在邊境定期開馬市, 和遊牧民族以茶換馬:明朝洪武末年, 曾經有一年交易獲得13500匹馬的記錄。

這套制度一度使得明朝初年的官馬保有數增加到不亞於唐朝的水準:根據明末清初的學者傅維麟推測, 明朝全盛時期邊鎮軍馬約40萬, 京師駐軍則有馬16萬, 官督民牧馬匹20萬, 驛馬8萬, 官馬總數就有90萬。

但從朱棣以後,

明朝的馬政開始衰落。 究其原因, 是因為明朝初期的馬政是為了戰爭需要而建立的, 但在朱棣以後, 明朝的軍事行動越來越少, 對馬匹的需求也減小, 官方的重視程度就逐漸降低。 再加上鑽政制度漏洞的人也多了起來, 民間或許仍然保有大量馬匹, 但官府和軍隊所得的馬匹數量卻大幅降低。

比如說洪武年間, 從周邊民族買馬價格一度均價是36斤茶葉換一匹馬。 而到幾十年後, 四川碉馬茶馬司有一年換馬70匹, 均價居然是1186斤茶葉一匹馬!馬價相對茶葉居然上漲了32倍!

為什麼馬價上升得這麼厲害?因為朱元璋時期對茶馬貿易是搞完全的國家壟斷的, 而且拿茶葉貿易當成政治工具, 如果關係不好, 寧可不交易。

可時間一長, 不少人看出這個制度的漏洞來,於是大量勳貴參與走私,搶先在官府之前向番族買走了大量馬匹,等到官方的馬市開場,自然要麼收不到馬匹,要麼收到的都是劣馬,價格還非常貴。

馬市換不到好馬,官牧和民牧也完了。因為大量原來養馬的牧場被有權勢的藩王霸佔,養馬的軍戶逃散,從明朝中期成化年間開始,太僕寺甚至開始和北宋一樣變賣種馬。官牧在明朝中期以後基本喪失了養馬的能力。

民牧則是由於負擔太重,造成大量地區抵制養馬,甚至大批民眾逃離有養馬義務的地區,然後馬的保有量也逐年下降。

馬匹保有的下降直接造成了軍事力量的衰落,比如說明初時期陝西邊鎮,歷史記載幾乎是全員騎兵,根據記載寧夏鎮和固原鎮兵額大約3萬人,卻分別擁有軍馬22182匹,和馬匹32256匹。

而到了明末,寧夏鎮的馬騾合計加起來只有4180匹,固原鎮則只有8673匹,從數量上下降到明初的1/5到1/4。

這還是邊防壓力重大的邊鎮軍馬的情況,就內地官馬的情況來說恐怕會更糟糕。據推測,明朝末期的全國官馬擁有量,已經下滑到強盛時期的1/5以下了。

不少人看出這個制度的漏洞來,於是大量勳貴參與走私,搶先在官府之前向番族買走了大量馬匹,等到官方的馬市開場,自然要麼收不到馬匹,要麼收到的都是劣馬,價格還非常貴。

馬市換不到好馬,官牧和民牧也完了。因為大量原來養馬的牧場被有權勢的藩王霸佔,養馬的軍戶逃散,從明朝中期成化年間開始,太僕寺甚至開始和北宋一樣變賣種馬。官牧在明朝中期以後基本喪失了養馬的能力。

民牧則是由於負擔太重,造成大量地區抵制養馬,甚至大批民眾逃離有養馬義務的地區,然後馬的保有量也逐年下降。

馬匹保有的下降直接造成了軍事力量的衰落,比如說明初時期陝西邊鎮,歷史記載幾乎是全員騎兵,根據記載寧夏鎮和固原鎮兵額大約3萬人,卻分別擁有軍馬22182匹,和馬匹32256匹。

而到了明末,寧夏鎮的馬騾合計加起來只有4180匹,固原鎮則只有8673匹,從數量上下降到明初的1/5到1/4。

這還是邊防壓力重大的邊鎮軍馬的情況,就內地官馬的情況來說恐怕會更糟糕。據推測,明朝末期的全國官馬擁有量,已經下滑到強盛時期的1/5以下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