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孫武的成功秘訣是念好了走、友、退“三字經”

孫武與孔子被後人尊稱為“武星” 和“文星”。 他所撰的《孫子兵法》, 闡述了如何克敵制勝的戰略戰術, 是國內外公認的世界第一部軍事學名著, 稱為“兵學聖典”;他的軍事思想得到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主席的高度評價:“知彼知己, 百戰不殆, 仍是科學的真理。 ”

孫武能夠建功立業, 名垂千古, 他成功的秘訣就是念好了“走、友、退”“三字經”。

走:建功立業, 找准吳國平臺

孫武(約西元前535年——?)出生在齊國一個精通軍事的世襲貴族家庭裡, 其曾祖父、祖父都是齊國名將。 因此, 孫武自小就閱讀了許多古代軍事典籍, 從中瞭解了黃帝戰勝四帝的作戰經驗,

以及古代名相伊尹、姜尚、管仲的用兵策略。

由於當時齊國的政治生態一團糟。 田、鮑、欒、高四大家族之間爭權奪利, 相互傾軋。

孫武對這種“窩裡鬥”極其反感, 萌發了遠奔他鄉, 另謀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頭。 當時南方的吳國自壽夢稱王以來, 國勢強盛, 很有新興氣象, 孫武認定吳國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實現抱負的地方,

大約在齊景公三十一年(西元前517年)左右, 正值18歲青春年華的孫武, 毅然離開生於斯、長於斯的齊國樂安, 山一程, 水一程投奔吳國而來。

在那個“父母在不遠遊”的年代, 孫武放棄十分優越的生活條件, 來到舉目無親, 孤苦無依的異國他鄉。

這一走, 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和痛苦?

歷史已經證明:正是這一走, 奠定了孫武的功業基礎, 找到了實現人生價值的大平臺。

來到吳國的孫武, 以《兵法十三經》作為“敲門磚”, 受到吳王賞識。 但是吳王覺得《兵法十三經》都是些大道理, 不知孫武會不會練兵?於是, 吳王有意出了一道難題:將宮中180美女交給孫武去訓練。 因而, 歷史上也就有了“嬌娘習武, 佳話流傳”。

不承想, 孫武假兵真練, 令行禁止, 把吳王兩個不聽軍令的寵姬斬首。 孫武“斬美人”的“開篇之作”, 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站穩了腳跟。

不久, 吳王闔閭就拜請孫武為將軍, 尊為國師, 參與朝政。

孫武為感謝吳王闔閭的知遇之恩, 擼起袖子加油幹, 為吳王“南征北戰”。 先是突襲鐘吾, 活捉了鐘吾的國君;後移兵伐徐,

滅了徐國;不久又襲擊養城, 殺死了吳國公子掩余和公子燭庸;他以三萬軍隊, 大敗楚國的二十萬大軍, 創造了歷史上以少勝多, 以弱勝強的突出戰例;他幫吳王夫差報了勾踐殺父之仇;他對吳王夫差建立霸業功不可沒。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也將孫武的戰績概括為“西破彊楚, 入郢, 北威齊晉, 顯名諸侯, 孫子與有力焉”。

友:官鮑之交, 共進未能同退

一個偶然的機會, 孫武結識了因父兄被楚平王所殺, 為報仇雪恨, 被迫出逃吳國的伍子胥(伍員)。

雖然兩人素昧平生, 但共同的理想和抱負, 使他們惺惺相惜, 成了“管鮑之交”。 後來兩人攜手共進, 成為吳王闔閭的左膀右臂, 參與朝政, 出謀劃策。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 出門靠朋友。 伍子胥在推薦孫武時使出了“洪荒之力”,

他一共向吳王闔閭推薦了七次, 稱讚孫武是個文能安邦, 武能定國的蓋世奇才。

毋庸置疑, 如果沒有伍子胥這位朋友的引薦, 孫武很難進入吳王闔閭的法眼, 最終宏圖大展, 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青史留名!

不過, 伍子胥結交孫武, 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他認為孫武是位兵學造詣很深的人, 也是一位可以幫助他報仇雪恨和成就吳國霸業的將才。

後來, 孫武果然幫伍子胥了卻了這樁報殺父兄之仇的心願。 在孫武攻破楚國城池時, 伍子胥把楚平王屍體挖了出來, 用鞭子抽打解恨, 一直抽了三百下, 這也是“鞭屍三百”典故的由來。 這件事也成了伍子胥受後人詬病的地方。

孫武急流勇退時,曾與伍子胥 “圍爐夜話”:“你知道自然運行的規律嗎?自古署往則寒來,

春還則秋至。 吳王夫差現在自持強盛, 四境無虞, 以至侈無度, 荒廢朝政。 如果我們功成名就不懂得隱退, 哪將來必定會有後患的……”

遺憾的是, 伍子胥對孫武勸他隱退的“臨別贈言”置若罔聞, 仍然“不忘初心”, 在越國的問題上一而再, 再而三地向夫差進諫:“勾踐被迫求和, 一定還會想辦法報復, 故必須徹底滅掉越國, 絕不能姑息養奸, 留下後患。 ”

可是, 夫差根本聽不進去, 而且厭惡, 反感, 疏遠, 咒駡他。 後來, 伯嚭在夫差面前進讒言, 說伍子胥是個“裸官”, 他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了齊國大夫鮑牧, 懷有二心, 是對吳王不忠。 於是,夫差派人送屬鏤之劍(屬鏤是劍名, 後來, 越王勾踐也用這把劍賜夫差和文種自盡)賜伍子胥自刎。

孫武與伍子胥都是後人稱讚千年的英雄;是“管鮑之交”的知己,攜手共進,但未能同退,人生結局也迥然不同,為什麼?

因為孫武寵辱不驚,淡泊名利,能夠在功成名就後不為官祿所動心,急流勇退,留得一世清名。而引薦他的伍子胥卻因為居功自傲,未抵得住權位、功名的誘惑,見好就收,未能規避“敵國滅,謀臣亡”的悲劇。

退:急流勇退,完善《孫子兵法》

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這句話的大意是,人在成功後要不居功自傲,不貪天之功,應當急流勇退,這才是天道!

孫武領悟了其中的真諦。是啊!凡做大事者,易於善始,難於善終。

隨著吳國霸業的蒸蒸日上,吳王夫差紙醉金迷,歌舞昇平。治國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勵精圖治,領導作風則變得獨斷專橫,不納忠言。對孫武、伍子胥這些功臣日漸疏遠,反而信任奸臣伯嚭。而伯嚭則仗著吳王夫差的信任,離間夫差和孫武、伍子胥等忠臣賢士的關係,並收受越國的巨額賄賂,讓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和范蠡平安回國,為吳王埋下了“殺身之禍”。

“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孫武鶴怨猿驚,向夫差提出了自己不願為官,急流勇退的要求。

夫差讓伍子胥再三挽留孫武,但孫武此時巳是去意巳決,不可動搖。並將夫差贈送的金帛數車沿路全部散發給了貧困百姓,以示其全心歸隱。

孫武退隱後,繼續修訂他的《孫子兵法》,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1974年6月7日,《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在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

2013年1月1日,《國家人文歷史》隆重推出《孫子兵法》竹簡為:九大鎮國之寶。

13篇5000字的《孫子兵法》,體現了孫武完整的軍事思想體系。它代表著炎黃子孫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幾千年中華文明的源泉和結晶。(作者:萌芽)

孫武與伍子胥都是後人稱讚千年的英雄;是“管鮑之交”的知己,攜手共進,但未能同退,人生結局也迥然不同,為什麼?

因為孫武寵辱不驚,淡泊名利,能夠在功成名就後不為官祿所動心,急流勇退,留得一世清名。而引薦他的伍子胥卻因為居功自傲,未抵得住權位、功名的誘惑,見好就收,未能規避“敵國滅,謀臣亡”的悲劇。

退:急流勇退,完善《孫子兵法》

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這句話的大意是,人在成功後要不居功自傲,不貪天之功,應當急流勇退,這才是天道!

孫武領悟了其中的真諦。是啊!凡做大事者,易於善始,難於善終。

隨著吳國霸業的蒸蒸日上,吳王夫差紙醉金迷,歌舞昇平。治國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勵精圖治,領導作風則變得獨斷專橫,不納忠言。對孫武、伍子胥這些功臣日漸疏遠,反而信任奸臣伯嚭。而伯嚭則仗著吳王夫差的信任,離間夫差和孫武、伍子胥等忠臣賢士的關係,並收受越國的巨額賄賂,讓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和范蠡平安回國,為吳王埋下了“殺身之禍”。

“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孫武鶴怨猿驚,向夫差提出了自己不願為官,急流勇退的要求。

夫差讓伍子胥再三挽留孫武,但孫武此時巳是去意巳決,不可動搖。並將夫差贈送的金帛數車沿路全部散發給了貧困百姓,以示其全心歸隱。

孫武退隱後,繼續修訂他的《孫子兵法》,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1974年6月7日,《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在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

2013年1月1日,《國家人文歷史》隆重推出《孫子兵法》竹簡為:九大鎮國之寶。

13篇5000字的《孫子兵法》,體現了孫武完整的軍事思想體系。它代表著炎黃子孫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幾千年中華文明的源泉和結晶。(作者:萌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