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個湖北人親歷鄧小平與柴契爾夫人交鋒 香港回歸前談判有她一份功勞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文藝晚會

今天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 20年間, “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 就像一棵幼苗, 在風雨中茁壯成長,

結出了累累碩果。 20年來, 在祖國的支持和幫助下, 香港愈加繁榮。 香港回歸前, 中英雙方就香港問題開展了兩年22輪談判, 十堰籍著名外交官張幼雲女士全程參與並擔任主翻譯官, 見證了香港回歸的歷程。

2016年6月, 十堰市檔案局(館)有關負責人赴京向張幼雲女士徵集檔案, 她將重要文本、照片、證件、翻譯手稿等800多件實物全部移交。

中南六省高考狀元

張幼雲1940年出生在鄖縣(現十堰市鄖陽區)。 兩歲時, 父親去世, 母親帶著她們姐妹三人來到武漢。 1951年張幼雲小學畢業, 進入省三女中(現武漢市25中)學習。

張幼雲女士介紹珍貴檔案資料背後的故事 (左二)

能歌善舞的她想當舞蹈家。 14歲那年, 得知北京舞蹈學校招生, 她隻身一人坐火車前往。

考試順利通過, 但武漢發生了一場大洪水, 導致她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 張幼雲得知此情, 已是30餘年後, 她在中國駐英國使館任參贊, 巧遇當年考友、後來成為舞劇《紅色娘子軍》女主角的鐘潤良, 方知昔日遺憾全是一場天災所致。

中學時, 張幼雲酷愛化學, 高考第一志願是北大化學系。 教外語的班主任對張幼雲十分賞識, 動員她報考外語學院。 最後, 她以中南六省第一名的高考成績被北京外國語大學錄取。 大三剛結束, 學校急需一批英語老師, 張幼雲被安排留校工作。 兩年後, 她去英國進修。 進修結束回國一到火車站, 就有工作人員接她:“你先回去休息兩周, 然後到外交部報到。 ”從此, 張幼雲走上了外交舞臺。

親歷22輪中英談判

此次檔案徵集中, 張幼雲將一本有鄧小平等領導人親筆簽名的《中英聯合聲明》(草簽文本)原件予以移交。 “這是一件非常珍貴的檔案, 全國僅此一件”, 十堰市檔案局有關負責人說。

張幼雲介紹, 1984年12月19日, 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聯合聲明簽字儀式上, 她站在鄧小平同志身後。 當時, 她手上有一本《中英聯合聲明》的草簽文本, 她鼓足勇氣, 將文本扉頁放到鄧小平面前:“請您簽名。 ”鄧小平欣然命筆, 接著李先念、吳學謙、姬鵬飛等一一留名。 張幼雲又請英方首腦簽名, 柴契爾夫人等也樂意揮毫。 這成為見證歷史一本極珍貴的冊子。

1982年鄧小平與柴契爾夫人會談, 左二為張幼雲

1982年9月24日, 柴契爾夫人作為在任的英國首相, 第一次與中國領導人就香港問題展開會談。 張幼雲記憶猶新, “鐵娘子”的“硬氣”在會談中展露無遺, 鄧小平更立場堅定, “如果說中國宣佈要收回香港會像夫人說的‘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那麼我們會重新考慮收回的時間和方式。 ”“雖然充滿鬥爭和博弈, 但可以看出, 雙方有一個共識,

要繼續維持香港繁榮穩定”, 張幼雲說。

22輪談判的前8輪, 張幼雲都親自上陣。 這樣的談判,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任何一點差池都可能帶來很大麻煩。 為了不出紕漏, 每次談判前, 張幼雲都查閱大量資料。 後來, 外交部給她安排了一位助手。 助手每天連夜準備第二天的材料, 淩晨4點放在冰箱上, 張幼雲在這個時候起床閱讀材料並修改。 修改完畢, 再送領導審核。

1984年7月,英國外交大臣傑佛瑞·豪訪問中國,張幼雲(右一)擔任翻譯

在翻譯工作中,張幼雲十分重視創造會見雙方的對話氣氛,讓自己“進入角色”,她總是交替地表達各自的情感,以造成雙方直接對話的氛圍和場景。一位多年與中國打交道的英國官員這樣評價:“張女士翻譯的特點在於她不僅僅是翻譯,她善於溝通。”為了達到這一點,張幼雲在會見過程中一直隨時掌握和瞭解雙方的意圖和情緒。

張幼雲說:“翻譯的責任實在太大了。”她的認真有時也使她感到緊張,一次翻譯前她找隨團醫生要安定片,事後才知道醫生給她的是一片維生素C。張幼雲感慨地說:“參加談判就等於上了一個大學,學到很多知識。談判期間,完全沒有正常的休息、吃飯時間。不過這也值得,因為我們做的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柴契爾夫人給張幼雲寫信

1987年12月,《泰晤士報》刊登張幼雲的照片

張幼雲出色的翻譯贏得柴契爾夫人的多次讚揚。

1985年,張幼雲赴倫敦就任中國駐英大使館的政務參贊。1987年,英國巴斯大學授予張幼雲榮譽碩士學位,以表彰她為中英友好關係做出的努力。授予學位的第二天,張幼雲的照片登在了《泰晤士報》上。

1987年12月,柴契爾夫人給張幼雲的賀信

這年耶誕節前夕,張幼雲收到一份從倫敦寄出的特殊“禮物”,打開一看,竟然是柴契爾夫人寫給她的一封信。柴契爾夫人在信中說:“親愛的張女士,我在《泰晤士報》上看到你的照片很高興,向你表示祝賀……這使我想起了在中國訪問的愉快時光。”

1990年,張幼雲從中國駐英國使館卸任回國時,伊莉莎白女王還通過秘書寫信表示遺憾和真誠問候。

英國大使在給張幼雲的一封信中寫道:“每一次談判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同翻譯的出色工作有關。你獨立的人格,你的尊嚴,你為國家的利益而戰鬥,令我印象深刻,我們兩國政府都應該感謝你。”

上世紀90年代,張幼雲離開外交崗位,“轉行”進入中國勞動部國際合作司工作。2004年退休後,張幼雲擔任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

1984年7月,英國外交大臣傑佛瑞·豪訪問中國,張幼雲(右一)擔任翻譯

在翻譯工作中,張幼雲十分重視創造會見雙方的對話氣氛,讓自己“進入角色”,她總是交替地表達各自的情感,以造成雙方直接對話的氛圍和場景。一位多年與中國打交道的英國官員這樣評價:“張女士翻譯的特點在於她不僅僅是翻譯,她善於溝通。”為了達到這一點,張幼雲在會見過程中一直隨時掌握和瞭解雙方的意圖和情緒。

張幼雲說:“翻譯的責任實在太大了。”她的認真有時也使她感到緊張,一次翻譯前她找隨團醫生要安定片,事後才知道醫生給她的是一片維生素C。張幼雲感慨地說:“參加談判就等於上了一個大學,學到很多知識。談判期間,完全沒有正常的休息、吃飯時間。不過這也值得,因為我們做的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柴契爾夫人給張幼雲寫信

1987年12月,《泰晤士報》刊登張幼雲的照片

張幼雲出色的翻譯贏得柴契爾夫人的多次讚揚。

1985年,張幼雲赴倫敦就任中國駐英大使館的政務參贊。1987年,英國巴斯大學授予張幼雲榮譽碩士學位,以表彰她為中英友好關係做出的努力。授予學位的第二天,張幼雲的照片登在了《泰晤士報》上。

1987年12月,柴契爾夫人給張幼雲的賀信

這年耶誕節前夕,張幼雲收到一份從倫敦寄出的特殊“禮物”,打開一看,竟然是柴契爾夫人寫給她的一封信。柴契爾夫人在信中說:“親愛的張女士,我在《泰晤士報》上看到你的照片很高興,向你表示祝賀……這使我想起了在中國訪問的愉快時光。”

1990年,張幼雲從中國駐英國使館卸任回國時,伊莉莎白女王還通過秘書寫信表示遺憾和真誠問候。

英國大使在給張幼雲的一封信中寫道:“每一次談判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同翻譯的出色工作有關。你獨立的人格,你的尊嚴,你為國家的利益而戰鬥,令我印象深刻,我們兩國政府都應該感謝你。”

上世紀90年代,張幼雲離開外交崗位,“轉行”進入中國勞動部國際合作司工作。2004年退休後,張幼雲擔任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