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皇太極改國號“大清”的傳說

清太宗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申時-1643年9月21日亥時), 滿族, 又譯“黃台吉”、“洪太主”、“紅歹是”, 乾隆年間改用現譯, 沿用至今。 他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 努爾哈赤去世後, 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 西元1636年, 皇太極被漠南蒙古部落奉為“柏格達·徹辰汗”, 又稱天聰汗, 同年改女真族名為滿洲, 在瀋陽稱帝, 建國號大清。 皇太極前後在位17年。 在位期間, 發展生產, 增強兵力, 不斷對明朝作戰, 為下階段清王朝迅速擴展入主中原,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廟號太宗, 諡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皇太極做了兩件大事, 影響千古, 史冊永存。 一件是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另一件就是改國號大金為大清。

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十日, 皇太極在瀋陽皇宮大政殿舉行即皇帝位的典禮, 改國號“大金”為“大清”。 皇太極為什麼改國號為大清”呢?原來, 傳說努爾哈赤早年逃難時騎著一匹大青馬, 慌忙趕路, 馬被累死。 努爾哈赤難過地說:大青啊, 大青, 將來我得了天下, 國號就叫大清”於是“大金”就改叫“大清”了。 當然皇太極改國號, 稱皇帝意在表明:自己不僅是滿洲的大汗, 而且是蒙古人、漢人以及所有人的大汗,

是大清國臣民的皇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