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熱烈祝賀我院張伯禮、黃文政、武連仲榮獲首屆“全國名中醫”榮譽稱號

6月29日,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北京京西賓館聯合舉辦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表彰大會, 表彰第三屆國醫大師和首屆全國名中醫, 授予王世民等30位同志國醫大師榮譽稱號;授予包括我院張伯禮、黃文政、武連仲在內的99位同志全國名中醫榮譽稱號, 追授高上林同志全國名中醫榮譽稱號。

第三屆國醫大師、首屆全國名中醫合影

會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親切接見國醫大師和全國名中醫並合影, 召開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書記、主任李斌, 國務院辦公廳副秘書長江小涓,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傅興國,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于文明、馬建中、王志勇, 中共中央組織部人才工作局副局長唐永剛出席座談會。

天津市四位首屆“全國名中醫”合影(左一黃文政, 左二張伯禮, 右一武連仲)

國醫大師評選表彰已開展三屆, 共評選表彰了90名國醫大師, 全國名中醫評選表彰是首次開展, 標誌著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省級名中醫等不同層級相互銜接的中醫藥人才褒獎機制初步形成。

2014年, 著名心血管病專家阮士怡,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針灸學家石學敏當選全國第二屆“國醫大師”。 目前, 我院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 中國國醫大師2名, 全國名中醫3名。 多年來, 他們開創和攻克了多項醫學科技難題, 以高尚的醫德、高超的醫術和深厚的醫學造詣為人民解除病痛, 在國內外廣受讚譽。

2014年第二屆國醫大師表彰大會回顧:

首屆“全國名中醫”張伯禮院士事蹟介紹

張伯禮, 中國工程院院士, 博士生導師、教授、主任醫師,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 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 全國先進工作者 ,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 國家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全國名中醫。

張伯禮院士是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科帶頭人, 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名譽會長,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 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家“重大新藥創制”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

國務院醫改諮詢專家委員會委員。 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他從事中醫臨床、教育、科研工作40餘年, 在中醫藥防治冠心病、中風、癡呆等重大疾病方面有豐富經驗, 臨床療效顯著, 深受廣大患者愛戴。 主持血管性癡呆(VD)系統研究, 首次制定了血管性癡呆證類分型標準和按平臺、波動、下滑三期證治方案,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明確了中風病中醫證候和先兆症動態演變規律, 建立了綜合治療方案,提高了臨床療效。 任天津市中醫治療SARS總指揮, 組建中醫醫療隊, 開闢中醫病區, 所總結的SARS發病特點和證候特徵、病機及治療方案, 被WHO頒佈的《SARS中醫治療方案》收錄。 主持開展了全國第一個中醫藥對心肌梗死二級預防的循證研究, 建立了中醫藥循證評價系列方法和關鍵技術,促進了中醫藥臨床研究品質的整體提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開拓中藥二次開發領域,建立了系列關鍵技術,培育了中藥大品種群,推動中藥製藥技術升級換代,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張伯禮教授積極推進中藥現代化研究參加中醫藥現代化頂層設計,參加起草了《中醫現代化科技發展戰略》、《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國家《重大新藥創制規劃》等檔。多次參加中醫藥立法調研和全國審議,推動了《中醫藥法》頒佈實施。

張伯禮教授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學風嚴謹,富於創新,多年來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專案40余項,共獲國家級科技獎勵7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0余項。培養出站博士後、畢業博、碩士研究生160余名。曾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何梁何利基金獎、國家科技計畫組織管理突出貢獻獎、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

首屆“全國名中醫”黃文政教授事蹟介紹

黃文政,男,1941年8月出生,漢族,天津市人。1962年畢業于天津中醫學院,同年分配到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工作,至今行醫已54年,仍在堅持臨床工作。歷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和博士生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傳承方向博士後合作導師。黃文政教授于2008年被評為“天津市名中醫”;並為第二批、第四批和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教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優秀臨床人才研修專案”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任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內科主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腎病專業委員會會長、名譽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等職務。黃文政教授為我院腎病科學科奠基者之一和學術帶頭人,在他的帶領下,我院腎病科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教育部重點學科。

黃文政教授早年曾師從老一輩名老中醫哈荔田、董曉初、柴彭年等,而柴老作為其上級大夫,對他影響最深。黃文政教授勤奮好學,虛心向眾多中醫內科名家學習,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鑽研,加之精勤不懈的臨床實踐積累,最終學有所成,成為當代著名中醫腎病學家。他多年來始終工作在臨床第一線,尤其在中醫藥治療腎病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他總結多年臨床所得,深入研究探討三焦理論,認為三焦為一膜狀組織器官。在皮膚、肌肉、臟腑間隙無處不到,它囊括著各個臟腑,是各臟腑經絡的物質輸送與功能調節的主要通路,是遍佈於全身的一個龐大複雜的網路系統。三焦與腎密切相關。因而在國內率先提出“少陽三焦樞機不利為慢性腎炎的病機關鍵”,創立了“疏利少陽,標本兼治。”的治療原則,研製了腎康寧、腎疏寧、腎絡甯等系列方藥,臨床治療496例慢性腎炎取得了總要效率87%,完全緩解率34%的顯著療效。並從大體、分子、基因水準進行了實驗研究和機理探討。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7項。根據鄒澍“腎固藏精瀉濁之總匯。”的論述,打破了“腎主補無瀉”的舊說,提出了“腎主藏精又主泄濁”的學術觀點,據此確立了“扶腎瀉濁”法治療慢性腎衰,研究出扶腎液1號和2號系列方藥,治療120例慢性腎衰取得有效率86%的良好療效,並首創98例肌酐倒數斜率評價體系,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此外,在分期治療複雜性泌尿系感染、蟲類藥治療頑固性複雜性腎臟病(如膜性腎病、腎澱粉樣變等)均取得良好臨床療效。

黃文政教授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專案8項,其中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7項,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發表學術論文146篇,參編著作6部,其中1部為副主編。黃文政教授重視對學術思想繼承人的培養與學術傳承工作,他教書育人,碩果累累。先後共培養碩士研究生18名,博士研究生15名;作為第二批、第四批、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和院級師帶徒專案的指導老師,共培養徒弟6名,其中1名獲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優秀繼承人”稱號;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優秀臨床人才研修項目”指導老師,培養了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20名,其中5名獲省市級名中醫稱號,12名成為博士生導師,10多人擔任國家級學會主委和副主委。

黃文政教授任職副院長期間,為醫院科研教學工作獻計獻策,積極提高我院科研及教學水準,為我院成為全國省級示範醫院做出貢獻;並長期指導我院腎病科的學科建設,提出許多寶貴建議,並積極指導學會工作,促進了學會的學術發展。

黃文政教授早年先後參加援外醫療隊,並曾先後赴剛果、加蓬、法國、緬甸、日本及我國臺灣省進行醫療、講學和學術交流。曾為加蓬前總統邦戈、緬甸前總理吳貌貌卡夫人及兩國政府高級官員進行醫療保健,獲得讚譽。

黃文政教授50多年始終以“病人至上”為服務宗旨,務實求真,勤勉敬業,深受患者愛戴。

首屆“全國名中醫”武連仲教授事蹟介紹

武連仲,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部主任醫師、教授,1941年12月生,1968年9月開始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從事中醫藥工作48年,至今仍堅持臨床工作。1966年7月天津中醫學院中醫專業畢業,大學本科學歷,2011年被評為天津市名中醫,2014年榮獲“武連仲教授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

業醫48年,1960年考入天津中醫學院本科學習,是我國首屆六年制中醫大學本科畢業生。1968年參加工作,1972年調入新醫科,自1974年1月調入天津中醫學院一附院針灸科工作,受到著名針灸專家石學敏教授的親自指導和培養,進行針灸臨床醫療、教學與科研等工作。曾擔任針灸科教學秘書、中風病治療組兼科研組組長、中醫病歷籌建組副組長、急症組副組長等工作。1975年總結出“神的生理病理”、“中風病機關鍵”等理論,並擔任針灸科教學秘書,後又任針灸臨床教研室主任,長期肩負院內外、國內外從職大到研究生的課堂教學、臨床帶教及日常管理工作,所在科室多次被評為“模範教學集體”,他本人也多次被評為“為人師表先進個人”。1979年至1987年先後承擔天津市7所職大、針灸骨幹醫生脫產培訓班、連續四屆二年制專修班、第四期西學中班、“日本醫師研修班”(共三屆)的針灸臨床教學任務。1988年赴非洲任中國一加蓬友誼針灸按摩診所所長,通過艱苦努力,不僅促進了中加友誼,還使診所扭虧為盈,為中方獲取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該診所還被評為“天津市知名外企”。1992年被選派為“中蘇友協中醫專家代表團”的針灸專家,赴前蘇聯訪問講學,獲得轟動效果,《人民日報》曾載文報導。此後曾赴德國、法國等地醫療講學,均獲得好評,載譽而歸。1993年以後年門診量三次居全院第一位,據統計個人全年門診量曾連續9年超萬人,屢次獲表彰、嘉獎,被評為市級“九五”立功先進個人。

科研意識強,能獨立完成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及組織實施。作為主研人之一的“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腦梗塞)的臨床試驗研究”獲1981年度天津市科技成果二等獎。作為主研者之一的“開闢教學新途徑,培養針灸新人材”,榮獲1992年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一等獎。作為主研者之一的“針刺治療瘖痱、類噎嗝325例臨床及試驗研究”獲部級二等獎。作為參研人之一的“針刺治療中風的臨床及試驗研究”獲199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大科技進步二等獎,作為國家“八五”攻關課題的負責人,完成的“針刺鎮痛的臨床及外周機制研究”通過驗收。1991年出版近200萬字的針灸巨著《漢英雙解針灸大詞典》,任副主編、副主委。近年來,主編《針灸新悟》《中國針灸妙論技法-針灸大師武連仲教授學術思想及臨床特色》等,參加編寫了《針灸治療學》《實用針灸學》《石學敏針灸臨床集驗》等20餘部學術著作,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崇尚傳統針灸學,強調辨證論治、匯通中西,擴展中醫思維邏輯、推陳悟新、發展中醫理論和臨床。對“腦、神”的生理、病理總結出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參與了“石氏醒腦開竅針刺法”的研發,提出中風病機關鍵在於“竅閉神匿”,對醒腦開竅針刺法的創立在理論總結和臨床實踐方面均有建樹,對中醫腦病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其“理、法、方、穴、術”與辨證論治思想堪稱經典,提出了“神-腦-心-腎-督軸論”、“腦—督脈一腎一血一心,五位一體”等理論,臨床重視調“神”,尤其重視腦神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根據“神氣”在各種疾病及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的表現,運用不同的調神方法。總結了“神的生理病理”“中風病機關鍵”等理論。潛心鑽研,不斷創新,對中風、癔病、痛症、周圍神經損傷、假性球麻痹、小兒抽動症等神經系統諸病,痙攣性斜頸等症均有獨到的見解。獨創“開竅順筋”針刺法,採用“五心穴”為主結合舌針治療痙攣性斜頸,並“調神針法”治療疼痛,臨床療效顯著。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贊↓↓

建立了中醫藥循證評價系列方法和關鍵技術,促進了中醫藥臨床研究品質的整體提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開拓中藥二次開發領域,建立了系列關鍵技術,培育了中藥大品種群,推動中藥製藥技術升級換代,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張伯禮教授積極推進中藥現代化研究參加中醫藥現代化頂層設計,參加起草了《中醫現代化科技發展戰略》、《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國家《重大新藥創制規劃》等檔。多次參加中醫藥立法調研和全國審議,推動了《中醫藥法》頒佈實施。

張伯禮教授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學風嚴謹,富於創新,多年來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專案40余項,共獲國家級科技獎勵7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0余項。培養出站博士後、畢業博、碩士研究生160余名。曾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何梁何利基金獎、國家科技計畫組織管理突出貢獻獎、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

首屆“全國名中醫”黃文政教授事蹟介紹

黃文政,男,1941年8月出生,漢族,天津市人。1962年畢業于天津中醫學院,同年分配到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工作,至今行醫已54年,仍在堅持臨床工作。歷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和博士生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傳承方向博士後合作導師。黃文政教授于2008年被評為“天津市名中醫”;並為第二批、第四批和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教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優秀臨床人才研修專案”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任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內科主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腎病專業委員會會長、名譽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等職務。黃文政教授為我院腎病科學科奠基者之一和學術帶頭人,在他的帶領下,我院腎病科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教育部重點學科。

黃文政教授早年曾師從老一輩名老中醫哈荔田、董曉初、柴彭年等,而柴老作為其上級大夫,對他影響最深。黃文政教授勤奮好學,虛心向眾多中醫內科名家學習,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鑽研,加之精勤不懈的臨床實踐積累,最終學有所成,成為當代著名中醫腎病學家。他多年來始終工作在臨床第一線,尤其在中醫藥治療腎病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他總結多年臨床所得,深入研究探討三焦理論,認為三焦為一膜狀組織器官。在皮膚、肌肉、臟腑間隙無處不到,它囊括著各個臟腑,是各臟腑經絡的物質輸送與功能調節的主要通路,是遍佈於全身的一個龐大複雜的網路系統。三焦與腎密切相關。因而在國內率先提出“少陽三焦樞機不利為慢性腎炎的病機關鍵”,創立了“疏利少陽,標本兼治。”的治療原則,研製了腎康寧、腎疏寧、腎絡甯等系列方藥,臨床治療496例慢性腎炎取得了總要效率87%,完全緩解率34%的顯著療效。並從大體、分子、基因水準進行了實驗研究和機理探討。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7項。根據鄒澍“腎固藏精瀉濁之總匯。”的論述,打破了“腎主補無瀉”的舊說,提出了“腎主藏精又主泄濁”的學術觀點,據此確立了“扶腎瀉濁”法治療慢性腎衰,研究出扶腎液1號和2號系列方藥,治療120例慢性腎衰取得有效率86%的良好療效,並首創98例肌酐倒數斜率評價體系,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此外,在分期治療複雜性泌尿系感染、蟲類藥治療頑固性複雜性腎臟病(如膜性腎病、腎澱粉樣變等)均取得良好臨床療效。

黃文政教授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專案8項,其中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7項,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發表學術論文146篇,參編著作6部,其中1部為副主編。黃文政教授重視對學術思想繼承人的培養與學術傳承工作,他教書育人,碩果累累。先後共培養碩士研究生18名,博士研究生15名;作為第二批、第四批、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和院級師帶徒專案的指導老師,共培養徒弟6名,其中1名獲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優秀繼承人”稱號;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優秀臨床人才研修項目”指導老師,培養了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20名,其中5名獲省市級名中醫稱號,12名成為博士生導師,10多人擔任國家級學會主委和副主委。

黃文政教授任職副院長期間,為醫院科研教學工作獻計獻策,積極提高我院科研及教學水準,為我院成為全國省級示範醫院做出貢獻;並長期指導我院腎病科的學科建設,提出許多寶貴建議,並積極指導學會工作,促進了學會的學術發展。

黃文政教授早年先後參加援外醫療隊,並曾先後赴剛果、加蓬、法國、緬甸、日本及我國臺灣省進行醫療、講學和學術交流。曾為加蓬前總統邦戈、緬甸前總理吳貌貌卡夫人及兩國政府高級官員進行醫療保健,獲得讚譽。

黃文政教授50多年始終以“病人至上”為服務宗旨,務實求真,勤勉敬業,深受患者愛戴。

首屆“全國名中醫”武連仲教授事蹟介紹

武連仲,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部主任醫師、教授,1941年12月生,1968年9月開始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從事中醫藥工作48年,至今仍堅持臨床工作。1966年7月天津中醫學院中醫專業畢業,大學本科學歷,2011年被評為天津市名中醫,2014年榮獲“武連仲教授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

業醫48年,1960年考入天津中醫學院本科學習,是我國首屆六年制中醫大學本科畢業生。1968年參加工作,1972年調入新醫科,自1974年1月調入天津中醫學院一附院針灸科工作,受到著名針灸專家石學敏教授的親自指導和培養,進行針灸臨床醫療、教學與科研等工作。曾擔任針灸科教學秘書、中風病治療組兼科研組組長、中醫病歷籌建組副組長、急症組副組長等工作。1975年總結出“神的生理病理”、“中風病機關鍵”等理論,並擔任針灸科教學秘書,後又任針灸臨床教研室主任,長期肩負院內外、國內外從職大到研究生的課堂教學、臨床帶教及日常管理工作,所在科室多次被評為“模範教學集體”,他本人也多次被評為“為人師表先進個人”。1979年至1987年先後承擔天津市7所職大、針灸骨幹醫生脫產培訓班、連續四屆二年制專修班、第四期西學中班、“日本醫師研修班”(共三屆)的針灸臨床教學任務。1988年赴非洲任中國一加蓬友誼針灸按摩診所所長,通過艱苦努力,不僅促進了中加友誼,還使診所扭虧為盈,為中方獲取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該診所還被評為“天津市知名外企”。1992年被選派為“中蘇友協中醫專家代表團”的針灸專家,赴前蘇聯訪問講學,獲得轟動效果,《人民日報》曾載文報導。此後曾赴德國、法國等地醫療講學,均獲得好評,載譽而歸。1993年以後年門診量三次居全院第一位,據統計個人全年門診量曾連續9年超萬人,屢次獲表彰、嘉獎,被評為市級“九五”立功先進個人。

科研意識強,能獨立完成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及組織實施。作為主研人之一的“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腦梗塞)的臨床試驗研究”獲1981年度天津市科技成果二等獎。作為主研者之一的“開闢教學新途徑,培養針灸新人材”,榮獲1992年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一等獎。作為主研者之一的“針刺治療瘖痱、類噎嗝325例臨床及試驗研究”獲部級二等獎。作為參研人之一的“針刺治療中風的臨床及試驗研究”獲199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大科技進步二等獎,作為國家“八五”攻關課題的負責人,完成的“針刺鎮痛的臨床及外周機制研究”通過驗收。1991年出版近200萬字的針灸巨著《漢英雙解針灸大詞典》,任副主編、副主委。近年來,主編《針灸新悟》《中國針灸妙論技法-針灸大師武連仲教授學術思想及臨床特色》等,參加編寫了《針灸治療學》《實用針灸學》《石學敏針灸臨床集驗》等20餘部學術著作,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崇尚傳統針灸學,強調辨證論治、匯通中西,擴展中醫思維邏輯、推陳悟新、發展中醫理論和臨床。對“腦、神”的生理、病理總結出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參與了“石氏醒腦開竅針刺法”的研發,提出中風病機關鍵在於“竅閉神匿”,對醒腦開竅針刺法的創立在理論總結和臨床實踐方面均有建樹,對中醫腦病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其“理、法、方、穴、術”與辨證論治思想堪稱經典,提出了“神-腦-心-腎-督軸論”、“腦—督脈一腎一血一心,五位一體”等理論,臨床重視調“神”,尤其重視腦神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根據“神氣”在各種疾病及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的表現,運用不同的調神方法。總結了“神的生理病理”“中風病機關鍵”等理論。潛心鑽研,不斷創新,對中風、癔病、痛症、周圍神經損傷、假性球麻痹、小兒抽動症等神經系統諸病,痙攣性斜頸等症均有獨到的見解。獨創“開竅順筋”針刺法,採用“五心穴”為主結合舌針治療痙攣性斜頸,並“調神針法”治療疼痛,臨床療效顯著。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