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好吃不貴還人均幾百,沒有這點心機怎麼做生意?

民以食為天, 在中國這片吃貨遍地的土地上, “美食”更是一項普遍的追求。 無論是滿足舌頭, 還是填飽肚子, 餐飲在市場中的地位始終居高不下。 寶寶經常會根據不同場景給朋友推薦不同的餐廳, 但“好吃不貴”始終是不變的主題。

怎麼把食物做得好吃各位老闆肯定很熟練, 寶寶就找來了一些“讓顧客感覺不貴”的小心機告訴大家。

感覺好便宜

其實, 顧客覺得價格貴原因就這三點:

1、他知道更便宜的同類商品;

2、他覺得商品的價格應該更便宜;

3、他覺得不能接受商品的價格;

總之, 客戶覺得貴了, 可能不是因為你的產品不值,

而是你沒讓他覺得值。

根據這些, 我們來看看解決辦法。

功能表的小秘密

一道菜到底值多少錢, 多數顧客都不可能根據原料的成本或者經營成本來計算。 那麼他們憑什麼覺得貴了呢?答案兩個字“比較”!

相信不少人有這樣的經歷:坐在一輛車上, 如果邊上有一輛車“呼”地超了過去, 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坐的車慢了……對價格的認知也是一樣, 我們可以通過製造對比, 讓顧客覺得更划算。

舉個例子, 一家火鍋店, 服務員經常回饋說:“老闆, 很多客人說, 我們家的牛肉好貴”, 這個價格能不能再便宜一點。

其實通過調整功能表就可以解決, 方法就是在功能表上再加兩個產品, 改完之後是:

普通肥牛28元, 雪花肥牛35元, 極品肥牛40元。

結果後來發現再也沒有客人反映牛肉貴了, 並且營業額也有了提升, 因為客人點菜時, 不會點最差的, 也不常點最貴的, 大部分人都點的35元的雪花肥牛。 這樣, 看起來就比“肥牛35元”看起來便宜多了。

下面的方法, 很適合烤串、麻辣燙這類由很多單品組成菜品的餐廳。

燒烤店的菜單▼

這是一家牛掰到天天排隊的燒烤店的菜單, 看似普通, 而且有些破舊。 一眼看去, 各種串都是個位數, 似乎不怎麼賺錢。 但是往往結帳一看, 人均超過一百……

怎麼回事呢?

一來, 多數菜品都是個位數的價格, 看起來很便宜,

大家不自覺地就會多點幾串;

二來, 仔細看看功能表燒烤這一欄, 價格基本上是把單價較低的菜品放在頭尾, 價格高的藏在中間, 人多口雜, 不細看很容易就把這些貴的也當便宜的點上好幾串。

另外, 大概是為了方便顧客(方便多賺顧客的錢)這家店在紙巾盒上也貼了功能表, 而且內容不同!店裡毛利高的菜, 老闆都給標了紅色……

價值的塑造法

商品的價值取決於顧客感受到的價值, 而非實際價值。 沒錯, 他們就是那種為包裝和品牌買單的生物!所以, 我們要為我們所有的產品塑造價值。

1、贈品也要看起來很貴!

如果你不塑造, 那麼對於顧客來說一文不值。 你需要讓顧客覺得贈品很貴, 比如新店開業到店消費免費品嘗價值30元的哈根達斯霜淇淋球。 比如外賣, 預定即送價值12元的酸梅湯一杯。

2、師出有名、限時限量、優惠活動

先說明下促銷背後的邏輯。 我們去商場看到一張桌子, 原價100元, 現在打8折賣80元。 如果商家就標著80元, 那麼我們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張桌子值80元, 而如果商家寫的是“店面重新裝修, 原價100元桌子,8折出售,僅剩3張!”這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我們可能也沒那麼急買桌子的,但因為感覺賺了20元,會趕緊就買回家。

師出有名、限時/限量、優惠活動,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六要素創始人陳勇是這樣解釋的:

師出有名:客戶需要一個優惠的理由,不然好端端的商品為什麼要優惠?他們就會擔心這批優惠的商品是不是次品或尾貨,因此做活動必須出師有名。

周年慶、獲獎、周/月銷量達到新高、客戶轉介紹達到新高等等,其中銷量、轉介紹達到新高這個藉口比周年慶、獲獎對促進客戶下單作用更大。因為銷量高、轉介紹高,其實潛臺詞就是大家都在買我,你還不趕緊下單!

優惠活動:不誇張地說,佔便宜和吃飯喝水一樣是人的剛需。兩家店面,商品差不多,一家外面掛著個周年店慶,一家沒有,你知道自己會去哪家店的。

對優惠最膚淺的理解才是降價、打折、送附加產品,其實包郵、預留前排座位,預留名額之類的“特權”也是優惠。還有更多形式,外出消費的時候可以多加留意。

限時/限量:做活動一定要限時/限量,不然想讓客戶下單會很困難,因為不限時/限量的話,意味著這個優惠是長期的。

長期優惠的話,客戶沒有現在下單的理由。為什麼要今天買呢?明天買也一樣啊!就像很多人雙11那天零晨不睡覺,搶著下單,是因為只有雙11才有這種優惠力度。不趕快搶,就沒有貨了。於是大家就買買買買,然後搶到了難搶的還會發朋友圈曬。

限時限量的目的是為了製造緊迫感,因此一定要控制好。絕對不能因為感覺很賺就有事沒事做,經常做。單次時間長樂,或者活動頻率搞了,客戶對於活動的刺激容易麻木,對於優惠就無感了。截止日期一定要離活動開始的時間短,要是可以的話,玩限時秒殺也是可以的。

換季小秘密

這講的是個不太一樣的事兒:每年的9月-11月,或者根據該年過年的時間,價格可以定高點,因為馬上要過年了,辛苦了一年,大家會覺得應該要吃點好的,貴一點也無所謂。而每年3-9月,或者根據當地氣候,天氣熱,大家比較浮躁,也沒什麼胃口,貴了沒人吃。”

圖片的大作用

這是薩莉亞餐廳的功能表,特點就是“好吃不貴”。

其實在同行裡,一份烤飯16元,披薩20元左右,簡直便宜得有點驚人,但他們的功能表很心機地進一步突出了自家的實惠。

每張菜品的圖片都撐滿整個畫面的,會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很滿=份量很足”的感覺,這樣一來就更容易讓人感受到它的“便宜”。

實際上端上來的盤子並沒有功能表上看起來那麼大,但是便宜,也不會讓人覺得不滿,反而會不自覺地多點幾份。這一點,被很多“減少份量壓低價格”的商家忽略了。

再看這暢飲的圖,更是滿滿的心機。“一份暢飲,只限一人享用,8元”

八塊錢想喝多少喝多少,是不是感覺很划算呢?圖片裡放上12杯飲料,一方面突出了店裡飲料品類豐富,另外一方面是在暗示顧客,這個8元可以喝這麼多杯,絕對值得。

但是,誰能喝那麼多?經過個人實際體驗,即使是夏天,一餐下來,基本上一人只能喝上1-2杯,多的3-4杯,不到圖上杯子的三分之一。即使坐上一整天,喝遍所有品種,其實也不值8元啊!這些飲料又基本是沖泡飲料,這其中的利潤,老闆們一定很清楚。

深層秘密

薩莉亞菜單上的“小心機”大家都看得見,但是想要長期支撐優質低價,背後有著一整套的體系在良好運轉的。

為了提高效率,薩莉亞在考核上講究“人時營業額”

“人時營業額”是指一人一小時實現的營業額。每名員工應對的顧客數增加,可以做到以較少的人力維持經營。

如何提升“人時營業額”呢?當然不是想盡辦法讓顧客趕快吃完趕快走。而是提高效率,注重前置作業。

以日本本土為例,薩利亞在埼玉、神奈川、兵庫各縣都有集中烹飪的中央廚房,分店一般不進行烹調作業。通心粉是預先在工廠煮開,然後按一人份裝袋;生菜也是加工好與切細的胡蘿蔔拌勻後送到各分店備用。

並且為了消除浪費,定期提出改革舉措。

薩利亞認為最大的浪費是人工的浪費。為了降低人工成本,他們曾經發起過一個“生產物流革新項目”。將所有的業務梳理一遍,細分析整個作業工序,弄清是不是真正實現了高效運作,即使認定某一道工序已是效率化了,還要查明在其前後道工序上會不會出現浪費。

附加題

低價與盈利的辯證關係圖 (如下)

所有指標降低10%:餐廳盈利能力=0.9(效率降低10%)X0.9(服務成本提升10%)X0.9(回頭客減少10%)=72.9%

所有指標提升10%:餐廳盈利能力=1.1(效率提升10%)X1.1(服務成本降低10%)X1.1(回頭客增加10%)=133.1%.

從上述公式裡可以看出,指標降低或提升10%,盈利的波動都在三成左右,這相當於一個效益好的餐廳的盈利了。

原價100元桌子,8折出售,僅剩3張!”這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我們可能也沒那麼急買桌子的,但因為感覺賺了20元,會趕緊就買回家。

師出有名、限時/限量、優惠活動,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六要素創始人陳勇是這樣解釋的:

師出有名:客戶需要一個優惠的理由,不然好端端的商品為什麼要優惠?他們就會擔心這批優惠的商品是不是次品或尾貨,因此做活動必須出師有名。

周年慶、獲獎、周/月銷量達到新高、客戶轉介紹達到新高等等,其中銷量、轉介紹達到新高這個藉口比周年慶、獲獎對促進客戶下單作用更大。因為銷量高、轉介紹高,其實潛臺詞就是大家都在買我,你還不趕緊下單!

優惠活動:不誇張地說,佔便宜和吃飯喝水一樣是人的剛需。兩家店面,商品差不多,一家外面掛著個周年店慶,一家沒有,你知道自己會去哪家店的。

對優惠最膚淺的理解才是降價、打折、送附加產品,其實包郵、預留前排座位,預留名額之類的“特權”也是優惠。還有更多形式,外出消費的時候可以多加留意。

限時/限量:做活動一定要限時/限量,不然想讓客戶下單會很困難,因為不限時/限量的話,意味著這個優惠是長期的。

長期優惠的話,客戶沒有現在下單的理由。為什麼要今天買呢?明天買也一樣啊!就像很多人雙11那天零晨不睡覺,搶著下單,是因為只有雙11才有這種優惠力度。不趕快搶,就沒有貨了。於是大家就買買買買,然後搶到了難搶的還會發朋友圈曬。

限時限量的目的是為了製造緊迫感,因此一定要控制好。絕對不能因為感覺很賺就有事沒事做,經常做。單次時間長樂,或者活動頻率搞了,客戶對於活動的刺激容易麻木,對於優惠就無感了。截止日期一定要離活動開始的時間短,要是可以的話,玩限時秒殺也是可以的。

換季小秘密

這講的是個不太一樣的事兒:每年的9月-11月,或者根據該年過年的時間,價格可以定高點,因為馬上要過年了,辛苦了一年,大家會覺得應該要吃點好的,貴一點也無所謂。而每年3-9月,或者根據當地氣候,天氣熱,大家比較浮躁,也沒什麼胃口,貴了沒人吃。”

圖片的大作用

這是薩莉亞餐廳的功能表,特點就是“好吃不貴”。

其實在同行裡,一份烤飯16元,披薩20元左右,簡直便宜得有點驚人,但他們的功能表很心機地進一步突出了自家的實惠。

每張菜品的圖片都撐滿整個畫面的,會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很滿=份量很足”的感覺,這樣一來就更容易讓人感受到它的“便宜”。

實際上端上來的盤子並沒有功能表上看起來那麼大,但是便宜,也不會讓人覺得不滿,反而會不自覺地多點幾份。這一點,被很多“減少份量壓低價格”的商家忽略了。

再看這暢飲的圖,更是滿滿的心機。“一份暢飲,只限一人享用,8元”

八塊錢想喝多少喝多少,是不是感覺很划算呢?圖片裡放上12杯飲料,一方面突出了店裡飲料品類豐富,另外一方面是在暗示顧客,這個8元可以喝這麼多杯,絕對值得。

但是,誰能喝那麼多?經過個人實際體驗,即使是夏天,一餐下來,基本上一人只能喝上1-2杯,多的3-4杯,不到圖上杯子的三分之一。即使坐上一整天,喝遍所有品種,其實也不值8元啊!這些飲料又基本是沖泡飲料,這其中的利潤,老闆們一定很清楚。

深層秘密

薩莉亞菜單上的“小心機”大家都看得見,但是想要長期支撐優質低價,背後有著一整套的體系在良好運轉的。

為了提高效率,薩莉亞在考核上講究“人時營業額”

“人時營業額”是指一人一小時實現的營業額。每名員工應對的顧客數增加,可以做到以較少的人力維持經營。

如何提升“人時營業額”呢?當然不是想盡辦法讓顧客趕快吃完趕快走。而是提高效率,注重前置作業。

以日本本土為例,薩利亞在埼玉、神奈川、兵庫各縣都有集中烹飪的中央廚房,分店一般不進行烹調作業。通心粉是預先在工廠煮開,然後按一人份裝袋;生菜也是加工好與切細的胡蘿蔔拌勻後送到各分店備用。

並且為了消除浪費,定期提出改革舉措。

薩利亞認為最大的浪費是人工的浪費。為了降低人工成本,他們曾經發起過一個“生產物流革新項目”。將所有的業務梳理一遍,細分析整個作業工序,弄清是不是真正實現了高效運作,即使認定某一道工序已是效率化了,還要查明在其前後道工序上會不會出現浪費。

附加題

低價與盈利的辯證關係圖 (如下)

所有指標降低10%:餐廳盈利能力=0.9(效率降低10%)X0.9(服務成本提升10%)X0.9(回頭客減少10%)=72.9%

所有指標提升10%:餐廳盈利能力=1.1(效率提升10%)X1.1(服務成本降低10%)X1.1(回頭客增加10%)=133.1%.

從上述公式裡可以看出,指標降低或提升10%,盈利的波動都在三成左右,這相當於一個效益好的餐廳的盈利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