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隱蕃靠口才征服孫權,做了廷尉監;潘浚憑識人的眼光救了兒子潘翥的性命

《兒子畢竟沒有老子吃鹽多》

武陵郡人潘浚, 是蜀漢大司馬蔣琬的表弟。 當初被劉備任命為荊州治中, 跟他表哥一起效命于劉備。 後來, 孫權奪了荊州, 潘浚不知為何投了吳國, 拜為輔軍中郎將, 帶兵打仗。 因有戰功, 又遷奮威將軍, 封常遷亭侯。

看來這個人是有點眼光的, 若在蜀漢, 還真不一定能混上一個“侯。 ”

潘浚一向奉公守法, 不愛說話, 但很有主見。 善於觀人於細微之處。 因這個過人優點, 救了他兒子一命。

青州人隱蕃, 能言善辯, 口才呱呱叫, 並且喜歡結交英雄豪傑, 與朝廷的大小官吏相處融洽。 因為這些長處, 魏明帝曹睿秘密召見他, 命令他詐降入吳, 並且一定要想辦法在吳國得到廷尉一職, 找機會陷害和離間大臣, 挑起東吳內鬥。

於是, 二十二歲的年輕帥哥隱蕃, 根據上級安排, 一路輾轉, 從曹魏投奔吳國。

隱蕃到了東吳, 稍作休息, 便上書孫權, 希望能召見他。

孫權於是招隱蕃入宮見面, 初一見面, 就給孫權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隱蕃年輕瀟灑, 儀態從容, 侃侃而談, 口才確實頂呱呱。

聽完了隱蕃的滔滔表白, 孫權按捺著激動, 故意問在場的侍中右領軍胡綜:你對隱蕃印象如何?我能給他一個什麼官做?你說說。

胡綜說:從隱蕃的奏章來看, 語氣很大, 像東方朔;善於詭辯, 乖巧敏捷, 又像禰衡, 但是我認為, 他的真實才能比不上前面兩位。 胡綜又說, 不能讓他管理人民, 可以試著讓他做京都的低等官員。

但是孫權聽隱蕃說了很多關於刑獄的事情, 又因為第一印象極好, 便讓他當了廷尉監。

從此以後, 隱蕃門前便車水馬龍, 賓客滿堂, 一大幫官員都傾心與其交往。 左將軍朱據, 廷尉郝普還常常惋惜說:隱蕃哪,

你有輔佐君王的才幹, 只做了廷尉監, 真是屈才啊!

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潘浚, 他兒子潘翥(zhu), 聽說隱蕃風流倜儻、年輕有才, 也很豔羨, 就經常跟隱蕃在一起混, 動不動總還贈送隱蕃一些財物, 以表明交往之誠心。

當時潘浚在外駐軍,

聽到這件事後, 非常憤怒, 立即給潘翥寫信說:

我受國家厚恩, 志在以命相報, 你倒好, 在京城與一個投降分子稱兄道弟, 你不好好想想他是什麼樣的人?還拿糧食贈送他!我聽到這件事, 心裡不安, 臉上發熱, 惆悵了很長時間!

你小子收到信後, 你趕緊到郵差那裡接受100杖的懲罰, 並立即把送他的禮物給我要回來!

當時潘浚說這話, 人們都很奇怪, 想著打100杖就算了, 還把送給人家的禮物要回來, 你說潘翥也老大不小了, 讓他的臉往哪個啊!你這個老糊塗?真是沒事兒找事兒的老頑固!

可是沒過多久, 隱蕃與人密謀策劃叛亂, 事情敗露逃走, 又被抓回來處死。

孫權狠狠地斥責了郝普, 沒想要殺他, 但他越想越害怕, 自殺了。 朱據被關了很長一段時間,

後來被放了。

潘翥因為他爹的及時阻攔, 沒有繼續與隱蕃來往, 逃過了一劫。

人們此時才恍然大悟, 佩服潘浚有識人的先見之明。

對於我們來說, 要看清一件事情的真相很不容易, 看清一個人, 更不容易。

潘浚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敏銳的洞察力, 他憑著自己的做人準則和人格修養,對兒子不加明辨亂交朋友的行為極為憤怒,不失時機地阻止兒子,從而避免了一場殺身之禍。

長輩們常說:“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此言非虛。有時候,多聽聽“老人言,”的確可以讓年輕人少走彎路、少摔跟頭。可是,年輕時候我們又有幾個人能聽得進去?

他憑著自己的做人準則和人格修養,對兒子不加明辨亂交朋友的行為極為憤怒,不失時機地阻止兒子,從而避免了一場殺身之禍。

長輩們常說:“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此言非虛。有時候,多聽聽“老人言,”的確可以讓年輕人少走彎路、少摔跟頭。可是,年輕時候我們又有幾個人能聽得進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