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CAD都玩不溜,還好意思說自己搞工程的?

一點嘮叨

作圖方法因人而異, 這是由於大家對軟體的掌握程度不同, 認識的深度也不一樣, 同時習慣和愛好甚至性格、特點迥異, 由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圖方法。

從最終結果來看, 不能說哪種方法就一定高明, 笨方法甚至是某些錯誤的繪圖方法不一定畫不出好圖來, 這全看個人的功力了, 但從過程和認識上來看, 我覺得還是有優劣之分的。

本文的內容僅是我的一點方法, 並不局限于具體的應用過程或者使用方法。 不論採取怎樣的作圖方法, 養成良好的作圖習慣都是很重要的, 這有助於提高效率。

當然, 並沒有強求的意思, 眾口難調, 這裡只是一點點建議。 以下以AutoCAD2006為准, 且以佈局出圖為出發點。

一、模版文件

1、建立自己的範本檔, 這樣可以以自己的喜好進行設置, 形成自己的風格。

2、在範本檔中一般應做好以下設置:

單位、精度、圖層(顏色、線型、線寬)、文字樣式、標注樣式、複合線樣式、預設線寬、預設字體及預設字高、捕捉類型。

3、命名:按圖幅大小命名, 例如A3.dwt, A2.dwt等。

4、位置:範本檔建議放在AutoCAD安裝目錄下, 便於查找, 可以在選項對話方塊裡進行更改。

見下圖。

注:有的人不使用範本檔, 要作圖就在原來的圖上拷一個圖框,

也就是利用原來畫過的老圖, 這種情況一般是使用模型空間出圖, 因為不需要精確對位元, 隨便放就行了, 而在佈局(圖紙空間)時則需考慮與圖紙的匹配, 當然, 有的人在佈局裡也是放置很多張圖紙, 沒什麼好說的, 看個人喜歡了。

這是我在模型空間裡的工作介面:

二、圖層的使用

1、圖層命名最好用英文縮寫, 少用漢字。

2、根據自己的專業需求合理設置圖層數量, 且宜少不宜多。

3、物件屬性(顏色、線型、線寬)一律隨層, 便於修改對象。

三、文字與文字樣式

記住幾個原則:

1、儘量少用字體, 一般三、四種足矣。

而且儘量使用SHX字體, 少用TTF字體。

2、SHX我用的是gbcbig.shx+gbenor.shx組合, 這兩種字體在2000版以上的CAD中都有, 方便圖形交換, 用於標注字體、引線標注字體、一般性注釋、說明。

3、TTF我用的是宋體和黑體兩種, 沒什麼好說的, Windows自帶的, 用於寫圖名、索引和詳圖符號裡的字母與數位、房間名等需要醒目的地方。

4、文字樣式名稱最好用大字體本身的檔案名, 便於識別, 例如:文字樣式gbcbig, 表示gbcbig.shx+gbenor.sh, simsun表示simsun.ttf, simhei表示simhei.ttf。

5、關於文字預先使用textsize命令設好默認字高, 這樣就不用每次都調整了。

注:堅決反對使用生僻的字體, AutoCAD中沒有的堅決不用, Windows中沒有的堅決不用。 我不認為AutoCAD本身提供的字體不好看, 也不認為AutoCAD本身提供的字體滿足不了要求, 呵呵, 話說大了, 做結構的很多鋼筋符號什麼的沒有怎麼辦, 別人做好的字體為何不可以拿來一用,沒什麼好說的,想用就用吧。

四、標注及標注樣式

1、使用佈局(圖紙空間)出圖的情況,標注樣式只設一種就行了。

見下圖:

這裡的關鍵是設全域比例Dimscale=0,在標注樣式中表示為:“將標注縮放到佈局”,即勾選此項。

見下圖:

2、使用模型空間出圖的情況,沒辦法,要麼預先把所有的或經常用的標注樣式設置好,或者隨用隨設,依個人喜好,總之很繁瑣,鑒於標注是CAD裡很關鍵的一點,建議作圖方式使用佈局。

3、標注樣式中的各種數量(指箭頭大小、基線間距、文字高度等)設置,無論是佈局(圖紙空間)出圖,還是模型空間出圖,均採用實際圖紙(指列印出來的A2、A3圖紙)中的大小。比方說實際圖紙中文字高3.5mm,那就設3.5。

我的習慣設置,見以下連續貼圖:

注:

關於標注樣式的設置,我建議只設一種,一是簡單,只有一個標注樣式,就基本上可以解決所有的標注情況,一勞永逸,二是不需要換算那討厭人的比例,不容易出錯。

有的人喜歡把這裡設置成按比例換算後的大小,例如實際圖紙中3mm的字高設成300mm,堅決不是一種好習慣。對於模型空間,字高應該使用全域比例來調整,對於佈局,直接設置成實際大小。

關於標注的方式,我建議在圖紙空間中標注(包括引線標注、其它注釋文字等),其實這也是AutoCAD公司使用圖紙空間的本意。大家可以看看AutoCAD2006幫助裡關於圖紙空間的解釋:“圖紙空間是圖紙佈局環境,可以在這裡指定圖紙大小、添加標題列、顯示模型的多個視圖以及創建圖形標注和注釋”。當然這裡並沒有強制規定。

另外,在圖紙空間標注時可以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啟動的視口裡標注,一種是在圖紙空間中標注。在啟動的視口裡標注,實際上就是在模型空間裡標注,其結果自然是標注本身位於模型空間,不用說在圖紙空間中標注的結果是,標注本身就位於圖紙空間。

要注意的是,在啟動的視口裡標注,全域比例必須設成Dimscale=0,而不能設成Dimscale=1,或者你預先查詢一下視口比例,再設Dimscale=視口比例也是可以的,儘管在Dimscale=1的情況下,直接在圖紙空間中標注也是正確的,不過,何必呢?統一設成Dimscale=0不就啥事都沒了嗎?

我的習慣是,文字、尺寸標注及各種符號等均在圖紙空間。現在習慣了,覺得文字、尺寸標注、符號等就應該放在圖紙空間裡,如果你不喜歡這樣,可以隨時用“Chspace”命令把文字、尺寸標注及符號等轉換到模型空間中去。

五、關於比例

比例的問題論壇上說的多了,卻是越說越糊塗,但不說還不行,那就簡單點,重在體會與領悟。

1、如果你用佈局出圖,基本上不用關心比例的問題。意思是說,你可以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所以,強烈推薦使用佈局出圖。

2、如果你用模型空間出圖,則不得不考慮比例換算,你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3、全域比例:全域比例是一個顯示比例,等於列印比例,即與物件的實際尺寸值無關。

4、測量比例:測量比例是一個縮放比例,與物件的實際尺寸值有關。在模型空間中出圖,當縮放圖形時要用到測量比例,在佈局中出圖,測量比例始終等於1,亦即不考慮測量比例的存在。

5、列印比例:模型空間的列印比例等於全域比例,佈局的列印比例始終等於1:1。

6、視口比例:物件在圖紙空間中的大小相對於模型空間中的大小的縮放比例,因圖紙大小、視口數量而定。

7、填充比例:不知道說什麼,慢慢試吧。

8、線形比例:只針對虛線、點劃線的顯示,對實線不起作用(好像是廢話)。

注:顯示比例的意思是只影響標注的數位與圖形本身的相對比例,不影響具體的數字的大小,縮放比例正相反,不影響標注的數位與圖形本身的相對比例,只影響具體的數字的大小。

參考貼圖:

六、佈局和模型空間

1、圖紙空間和模型空間

圖紙空間和模型空間一樣都是一種載體,模型空間承載幾何物件構成的圖形,圖紙空間承載視圖、標注、注釋以及圖框,還包括頁面設置。

2、佈局和圖紙空間

視圖、標注和注釋以及頁面設置在圖紙空間裡調整、安排的過程稱為佈局,同時佈局也指這種調整、安排的結果。

注:

以上僅是我的一點理解,注重對佈局(圖紙空間)和模型空間概念的感性認識,僅此而已,其他的就沒說的了。

呵呵,實際上我也沒想出什麼更好的解釋來。

七、圖框及頁面設置

1、先按圖紙的實際大小畫好圖框

注:

例如A3的圖紙大小為420*297mm,就按這個尺寸畫好,同理A2圖紙大小為594*420mm,也按這個尺寸畫好。式樣各個公司、單位都有自己的標準格式,比葫蘆畫瓢就可以了,如果別人的不錯借用一個加工一下也無妨。

圖框中的文字字高按實際大小,3.5 mm就按3.5 mm,2.5 mm就按2.5 mm。

注意不需要縮放圖框。

另外,建議在模型空間中繪製,並使用外部參照命令引用到佈局中,好處慢慢體會吧。

2、在佈局中插入圖框

用“Insert” 命令插入,插入點位於“0,0,0”,用“Pagesetup” 命令打開頁面設置,選擇印表機,點“特性”後選擇“修改標準圖紙尺寸(可列印範圍)”,再選擇紙張,把上下左右邊距全改為0,保存退出。

見下圖:

這是頁面設置好後的介面:

這是頁面設置好後的佈局介面:

注:

我這裡的圖框插入沒有作成塊,因為是屬於一個檔一張圖紙的情況,作成塊根本沒用,反正如果要修改圖框中文字的話總要編輯一次,是不是塊都無所謂,如果做成也塊的話編輯時調用的是“在位編輯”命令,反而不如直接編輯來得方便。

設好的佈局裡沒有視口,用的時候再建,很靈活。

另外,如果你沒有印表機,就隨便找一個印表機驅動程式裝上去,到列印時再替換,沒關係的。

你還可以預先把你可能用到的幾種印表機都按上面的設置過程進行設置,存成不同的.pc3檔,在列印時按需選擇。

八、利用佈局出圖

步驟:

1、首先在模型空間裡繪製圖形

舉例圖形,已經全部畫好了,實際上不必如此,後面有說明。

這是模型空間裡的圖形:

2、切換到圖紙空間

(別問我怎麼切換啊)

這裡要說明一下,首先你自己要確定好在一個佈局中放幾個圖形,這裡我計畫放三個主圖形,兩個是大樣圖,主圖在什麼位置,大樣圖在什麼位置,以及它們大概的區域,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要考慮文字、尺寸標注及符號的位置。

這是規劃好的區域:

3、用“Mview”命令建視口

先建主圖——立面圖的視口,拉出視口邊框,按兩下視口內部啟動,使用縮放命令或滑鼠滾輪調整視口內圖形為立面圖,使之充滿視口,從而確定圖形的大小是我所要的(可以利用視口本身的邊框來構圖),然後用Vpscale命令點選視口邊框查看此時視口比例,接近1:X,一般比例要取整,所以我們設為1:X,可以點選視口邊框,按Ctrl+1打開特性工具列,在“自訂比例”中輸入1:25。

見下圖:

4、同樣,建立主圖——剖面圖及平面圖的視口,並調整各自視口內圖形為相應的平面圖、立面圖。

見下圖:

5、建大樣圖的視口

同理,建大樣圖的視口,按前述方法調整視口比例為1:5。

大樣圖直接利用原剖面圖生成,不需要另外畫出或從剖面圖拷出放到一邊,這樣修改剖面圖時其結果就可以直接在大樣圖中反映出來。

大樣圖的圓形視口,是利用“Mview”命令中的“物件”選項將預先畫出的圓轉化而成的。

見下圖:

6、標注尺寸及注釋,添加符號等,完成圖紙。

完成的圖紙見下圖:

注:

首先,強調一點,實際操作時以上步驟是相互穿插進行的,也就是邊畫圖邊建視口邊調整邊標注,可以很隨意,不要太機械。

建立視口遵循從主圖到副圖及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原則。

關於視口在佈局中的大小,亦即視口邊框的大小,雖然可以靈活設置,想開多大就開多大,但比較好的方式則是通過視口邊框來構圖,以起到邊界和限制的作用,達到任意裁減和拼接圖形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視口邊框的大小就不能隨意了,要正好包容你想要的那部分圖形,使不想要的圖形不顯示,而不論圖形本身是一個整體還是各自獨立的。關於這一點,還可參看一下後面視口的應用一段。

視口層應單獨設置,我這裡放置在“DefPoints”圖層,這是AutoCAD自帶的,具有不列印功能,正好利用,你也可以放置在任何其它的層中,隨便了。

對於AutoCAD2006,常用比例可以預先設好,用的時候直接選就可以了,十分方便,見下圖:

九、在佈局中批量列印

步驟:

1、鍵入Publish命令,打開發佈對話方塊。

見下圖,注意“發佈到”選擇“頁面設置中指定的繪圖器”,且“添加圖紙包含”選擇“佈局選項卡”。預設“模型選項卡”也是打鉤的,我們這裡是列印佈局,不是列印模型,所以取消它。

2、點“添加圖紙”按鈕,輸入需要列印的圖紙。

3、查看(此步驟不是必需,只是為了說的清楚些)。

見下圖,可以看到,原圖(全部)已包含頁面設置,但不是命名頁面設置,所以顯示“預設:無”,不過照

樣可以打,如果是命名頁面設置,則顯示頁面設置名稱。

4、至此,點擊“發佈”按鈕,大功告成,可以一邊吹牛去了。

要說的是,這種情況適用於你有一台固定的印表機,比如說在單位裡,你的圖紙可以預先都設置好。

習慣不一樣,假如你每一次的新圖都是從範本檔開始,就在範本檔中設置好,當然也可以像我一樣,現在已不用範本(dwt)檔了,反正從以前的圖紙隨便拷一張過來設置一下,餘下的就以這一張為准另存新圖紙。

如果你需要去外邊列印,可能要變更印表機,那麼就再費點事吧,進行下面一步。

5、變更印表機。

見下圖,全選圖紙,預設第一張圖紙顯示背景色等待你操作,這裡點擊中間“頁面設置”右側的下拉箭頭出現“輸入…”,點擊它找到硬碟上你已保存的頁面設置檔(dwg檔)輸入就可以了。

這是輸入後顯示“已輸入”新印表機的圖紙清單,注意需要你再次點擊已輸入的頁面設置。

見下圖:

6、剩下的,不用我說了,還是點“發佈”,完了就繼續吹牛去,呵呵。

注:

我的習慣是,一張圖紙中僅一個佈局,也即一張圖紙對應電腦中的一個檔。當然,個人習慣不一樣,一張圖紙中有多個佈局時,也是可以按以上方法操作的,但對於一個佈局中有多張圖紙的情況就無能為力了,這個需要大家注意。

以上操作顯然也不適用於模型空間批量列印,對此本人也沒有研究過。

對於頁面設置,既可以在設置好後存成一個空白的CAD檔(可以包含多個印表機的設置),例如命名為A3(canon頁面設置).dwg,在電腦中一看便知;也可以利用正式的圖紙中已命名的頁面設置,像上圖中“A3(A4視窗列印)”,這是頁面設置名,都可以,看個人的習慣了。前者相對而言要整潔規矩些。

不論何種情況,設置好後最好先列印一張試試,確認沒有問題再批量列印,尤其是去外邊列印的時候,總之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十、視口的應用

以下應用有些談不上正規,也許不算什麼,只是找點感覺。

1、作放大圖

可以說,這是利用佈局出圖最實用的一個功能。上面的例子中已經包含了做大樣圖的內容,強調一下,大樣圖應利用原圖通過視口邊界直接生成,否則就體現不了視口的功能了,換句話說用佈局出圖就沒什麼意思了

2、隱藏物件

這是利用圖層工具列中的“在當前視口中凍結”的功能,達到隱藏物件的目的。當然,首先你要啟動欲凍結物件的視口,然後選擇欲凍結物件,再點擊“在當前視口中凍結”。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比如可以利用此功能將平面佈置圖及頂棚平面圖中的物件畫在一個房間平面內,然後在佈局中開兩個視口(當然不在一個佈局中也可以),分別顯示平面佈置圖而隱藏頂棚平面圖的物件(如燈具)和頂棚平面圖而隱藏平面佈置圖的物件(如傢俱),以達到各取所需的目的。

見下圖:

3、旋轉圖形

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UCS+Plan

第二種、Mvsetup

說一下Mvsetup命令,該命令旋轉的是視口內的視圖,這一點與Rotate命令是不同的,Rotate命令旋轉的是模型空間裡的物件,將影響所有的視口,而Mvsetup命令不影響模型空間,同時也不影響其它視口。

另外,視口是不能被Rotate的,亦即對視口這個物件應用Rotate命令無效。

注意在使用這兩種方法時時視口都不能被鎖定。

還有一點,Mvsetup命令很不好用,有點神經。第一種方法雖說簡單些,操作完後卻變成縮放全圖,視口比例發生變化,也是非常不爽。

所以,這兩種方法我是基本沒用過,所以具體操作就免了。

當然,也可能是沒玩轉,反正需要實現類似目的的時候,我都是採用移動、拉伸、對齊或者作輔助線等等笨辦法完成的。

4、裁減物件

關於這一點,屬於個人理解,可以參看上面九-1模型空間裡的圖形那一張圖片,在模型空間裡,地麵線、樓板線及頂棚線拉的很長,根本沒考慮整齊,其實這張還規矩些,再後來我的圖有些在模型空間裡看,簡直是“慘不忍睹”,當然佈局裡絕對是沒得說,呵呵。

因為用不著那麼謹小慎微,這樣一樣,畫的時候可以很隨意,到圖紙空間裡的時候,就用視口邊界進行裁減,反正視口外的圖形是看不見的,由此在模型空間畫圖完全可以不那麼規矩,可以自由自在地發揮。

5、排列圖形

下面的圖中,在模型空間是一個整體,在圖紙空間中該圖形被幾個並列的視口處理,以便適合佈局。

此功能起到放大圖形的作用。

見下圖:

模型空間圖形——整個剖面是一個完整的圖形:

圖紙空間圖形——其中的紫紅色為視口邊界,顯示局部拼接的效果:

6、拼接圖形

上面的處理僅僅是在視口中對視圖進行簡單的平移,只顯示需要的部位,不需要的部分被擋在視口之外,並不要求完整和精確,如果要求完整和精確對位的話,則要使用下面的命令。

可以利用同步調整視口命令——“Vpsync”,以一個視口為主視口,調整其它視口,使其它視口中的圖形與主視口中的圖形完美地對接起來,這對於諸如加長圖分開列印、地形圖的銜接等等非常有用,效果好極了。

(小心翼翼地承認一下,加長圖分開列印、地形圖的銜接這樣的活兒我是沒實際操作過。不要怪我,因為沒機會,呵呵)。

見下圖:

實際上,這個命令的操作結果是使不同視口中的視圖位置重合在一起、且比例相同(如果不同的話),相當於是同一個視圖。

正因為如此,所以要求相鄰視口的邊框是重合的,否則的話,相鄰視口之間的圖形還是會被視口遮擋的。

見下圖:

以上,如果能給生手一點小小的幫助,使老手溫故而知新,給高手一個批判的舞臺,就算沒白費心思了。

別人做好的字體為何不可以拿來一用,沒什麼好說的,想用就用吧。

四、標注及標注樣式

1、使用佈局(圖紙空間)出圖的情況,標注樣式只設一種就行了。

見下圖:

這裡的關鍵是設全域比例Dimscale=0,在標注樣式中表示為:“將標注縮放到佈局”,即勾選此項。

見下圖:

2、使用模型空間出圖的情況,沒辦法,要麼預先把所有的或經常用的標注樣式設置好,或者隨用隨設,依個人喜好,總之很繁瑣,鑒於標注是CAD裡很關鍵的一點,建議作圖方式使用佈局。

3、標注樣式中的各種數量(指箭頭大小、基線間距、文字高度等)設置,無論是佈局(圖紙空間)出圖,還是模型空間出圖,均採用實際圖紙(指列印出來的A2、A3圖紙)中的大小。比方說實際圖紙中文字高3.5mm,那就設3.5。

我的習慣設置,見以下連續貼圖:

注:

關於標注樣式的設置,我建議只設一種,一是簡單,只有一個標注樣式,就基本上可以解決所有的標注情況,一勞永逸,二是不需要換算那討厭人的比例,不容易出錯。

有的人喜歡把這裡設置成按比例換算後的大小,例如實際圖紙中3mm的字高設成300mm,堅決不是一種好習慣。對於模型空間,字高應該使用全域比例來調整,對於佈局,直接設置成實際大小。

關於標注的方式,我建議在圖紙空間中標注(包括引線標注、其它注釋文字等),其實這也是AutoCAD公司使用圖紙空間的本意。大家可以看看AutoCAD2006幫助裡關於圖紙空間的解釋:“圖紙空間是圖紙佈局環境,可以在這裡指定圖紙大小、添加標題列、顯示模型的多個視圖以及創建圖形標注和注釋”。當然這裡並沒有強制規定。

另外,在圖紙空間標注時可以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啟動的視口裡標注,一種是在圖紙空間中標注。在啟動的視口裡標注,實際上就是在模型空間裡標注,其結果自然是標注本身位於模型空間,不用說在圖紙空間中標注的結果是,標注本身就位於圖紙空間。

要注意的是,在啟動的視口裡標注,全域比例必須設成Dimscale=0,而不能設成Dimscale=1,或者你預先查詢一下視口比例,再設Dimscale=視口比例也是可以的,儘管在Dimscale=1的情況下,直接在圖紙空間中標注也是正確的,不過,何必呢?統一設成Dimscale=0不就啥事都沒了嗎?

我的習慣是,文字、尺寸標注及各種符號等均在圖紙空間。現在習慣了,覺得文字、尺寸標注、符號等就應該放在圖紙空間裡,如果你不喜歡這樣,可以隨時用“Chspace”命令把文字、尺寸標注及符號等轉換到模型空間中去。

五、關於比例

比例的問題論壇上說的多了,卻是越說越糊塗,但不說還不行,那就簡單點,重在體會與領悟。

1、如果你用佈局出圖,基本上不用關心比例的問題。意思是說,你可以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所以,強烈推薦使用佈局出圖。

2、如果你用模型空間出圖,則不得不考慮比例換算,你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3、全域比例:全域比例是一個顯示比例,等於列印比例,即與物件的實際尺寸值無關。

4、測量比例:測量比例是一個縮放比例,與物件的實際尺寸值有關。在模型空間中出圖,當縮放圖形時要用到測量比例,在佈局中出圖,測量比例始終等於1,亦即不考慮測量比例的存在。

5、列印比例:模型空間的列印比例等於全域比例,佈局的列印比例始終等於1:1。

6、視口比例:物件在圖紙空間中的大小相對於模型空間中的大小的縮放比例,因圖紙大小、視口數量而定。

7、填充比例:不知道說什麼,慢慢試吧。

8、線形比例:只針對虛線、點劃線的顯示,對實線不起作用(好像是廢話)。

注:顯示比例的意思是只影響標注的數位與圖形本身的相對比例,不影響具體的數字的大小,縮放比例正相反,不影響標注的數位與圖形本身的相對比例,只影響具體的數字的大小。

參考貼圖:

六、佈局和模型空間

1、圖紙空間和模型空間

圖紙空間和模型空間一樣都是一種載體,模型空間承載幾何物件構成的圖形,圖紙空間承載視圖、標注、注釋以及圖框,還包括頁面設置。

2、佈局和圖紙空間

視圖、標注和注釋以及頁面設置在圖紙空間裡調整、安排的過程稱為佈局,同時佈局也指這種調整、安排的結果。

注:

以上僅是我的一點理解,注重對佈局(圖紙空間)和模型空間概念的感性認識,僅此而已,其他的就沒說的了。

呵呵,實際上我也沒想出什麼更好的解釋來。

七、圖框及頁面設置

1、先按圖紙的實際大小畫好圖框

注:

例如A3的圖紙大小為420*297mm,就按這個尺寸畫好,同理A2圖紙大小為594*420mm,也按這個尺寸畫好。式樣各個公司、單位都有自己的標準格式,比葫蘆畫瓢就可以了,如果別人的不錯借用一個加工一下也無妨。

圖框中的文字字高按實際大小,3.5 mm就按3.5 mm,2.5 mm就按2.5 mm。

注意不需要縮放圖框。

另外,建議在模型空間中繪製,並使用外部參照命令引用到佈局中,好處慢慢體會吧。

2、在佈局中插入圖框

用“Insert” 命令插入,插入點位於“0,0,0”,用“Pagesetup” 命令打開頁面設置,選擇印表機,點“特性”後選擇“修改標準圖紙尺寸(可列印範圍)”,再選擇紙張,把上下左右邊距全改為0,保存退出。

見下圖:

這是頁面設置好後的介面:

這是頁面設置好後的佈局介面:

注:

我這裡的圖框插入沒有作成塊,因為是屬於一個檔一張圖紙的情況,作成塊根本沒用,反正如果要修改圖框中文字的話總要編輯一次,是不是塊都無所謂,如果做成也塊的話編輯時調用的是“在位編輯”命令,反而不如直接編輯來得方便。

設好的佈局裡沒有視口,用的時候再建,很靈活。

另外,如果你沒有印表機,就隨便找一個印表機驅動程式裝上去,到列印時再替換,沒關係的。

你還可以預先把你可能用到的幾種印表機都按上面的設置過程進行設置,存成不同的.pc3檔,在列印時按需選擇。

八、利用佈局出圖

步驟:

1、首先在模型空間裡繪製圖形

舉例圖形,已經全部畫好了,實際上不必如此,後面有說明。

這是模型空間裡的圖形:

2、切換到圖紙空間

(別問我怎麼切換啊)

這裡要說明一下,首先你自己要確定好在一個佈局中放幾個圖形,這裡我計畫放三個主圖形,兩個是大樣圖,主圖在什麼位置,大樣圖在什麼位置,以及它們大概的區域,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要考慮文字、尺寸標注及符號的位置。

這是規劃好的區域:

3、用“Mview”命令建視口

先建主圖——立面圖的視口,拉出視口邊框,按兩下視口內部啟動,使用縮放命令或滑鼠滾輪調整視口內圖形為立面圖,使之充滿視口,從而確定圖形的大小是我所要的(可以利用視口本身的邊框來構圖),然後用Vpscale命令點選視口邊框查看此時視口比例,接近1:X,一般比例要取整,所以我們設為1:X,可以點選視口邊框,按Ctrl+1打開特性工具列,在“自訂比例”中輸入1:25。

見下圖:

4、同樣,建立主圖——剖面圖及平面圖的視口,並調整各自視口內圖形為相應的平面圖、立面圖。

見下圖:

5、建大樣圖的視口

同理,建大樣圖的視口,按前述方法調整視口比例為1:5。

大樣圖直接利用原剖面圖生成,不需要另外畫出或從剖面圖拷出放到一邊,這樣修改剖面圖時其結果就可以直接在大樣圖中反映出來。

大樣圖的圓形視口,是利用“Mview”命令中的“物件”選項將預先畫出的圓轉化而成的。

見下圖:

6、標注尺寸及注釋,添加符號等,完成圖紙。

完成的圖紙見下圖:

注:

首先,強調一點,實際操作時以上步驟是相互穿插進行的,也就是邊畫圖邊建視口邊調整邊標注,可以很隨意,不要太機械。

建立視口遵循從主圖到副圖及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原則。

關於視口在佈局中的大小,亦即視口邊框的大小,雖然可以靈活設置,想開多大就開多大,但比較好的方式則是通過視口邊框來構圖,以起到邊界和限制的作用,達到任意裁減和拼接圖形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視口邊框的大小就不能隨意了,要正好包容你想要的那部分圖形,使不想要的圖形不顯示,而不論圖形本身是一個整體還是各自獨立的。關於這一點,還可參看一下後面視口的應用一段。

視口層應單獨設置,我這裡放置在“DefPoints”圖層,這是AutoCAD自帶的,具有不列印功能,正好利用,你也可以放置在任何其它的層中,隨便了。

對於AutoCAD2006,常用比例可以預先設好,用的時候直接選就可以了,十分方便,見下圖:

九、在佈局中批量列印

步驟:

1、鍵入Publish命令,打開發佈對話方塊。

見下圖,注意“發佈到”選擇“頁面設置中指定的繪圖器”,且“添加圖紙包含”選擇“佈局選項卡”。預設“模型選項卡”也是打鉤的,我們這裡是列印佈局,不是列印模型,所以取消它。

2、點“添加圖紙”按鈕,輸入需要列印的圖紙。

3、查看(此步驟不是必需,只是為了說的清楚些)。

見下圖,可以看到,原圖(全部)已包含頁面設置,但不是命名頁面設置,所以顯示“預設:無”,不過照

樣可以打,如果是命名頁面設置,則顯示頁面設置名稱。

4、至此,點擊“發佈”按鈕,大功告成,可以一邊吹牛去了。

要說的是,這種情況適用於你有一台固定的印表機,比如說在單位裡,你的圖紙可以預先都設置好。

習慣不一樣,假如你每一次的新圖都是從範本檔開始,就在範本檔中設置好,當然也可以像我一樣,現在已不用範本(dwt)檔了,反正從以前的圖紙隨便拷一張過來設置一下,餘下的就以這一張為准另存新圖紙。

如果你需要去外邊列印,可能要變更印表機,那麼就再費點事吧,進行下面一步。

5、變更印表機。

見下圖,全選圖紙,預設第一張圖紙顯示背景色等待你操作,這裡點擊中間“頁面設置”右側的下拉箭頭出現“輸入…”,點擊它找到硬碟上你已保存的頁面設置檔(dwg檔)輸入就可以了。

這是輸入後顯示“已輸入”新印表機的圖紙清單,注意需要你再次點擊已輸入的頁面設置。

見下圖:

6、剩下的,不用我說了,還是點“發佈”,完了就繼續吹牛去,呵呵。

注:

我的習慣是,一張圖紙中僅一個佈局,也即一張圖紙對應電腦中的一個檔。當然,個人習慣不一樣,一張圖紙中有多個佈局時,也是可以按以上方法操作的,但對於一個佈局中有多張圖紙的情況就無能為力了,這個需要大家注意。

以上操作顯然也不適用於模型空間批量列印,對此本人也沒有研究過。

對於頁面設置,既可以在設置好後存成一個空白的CAD檔(可以包含多個印表機的設置),例如命名為A3(canon頁面設置).dwg,在電腦中一看便知;也可以利用正式的圖紙中已命名的頁面設置,像上圖中“A3(A4視窗列印)”,這是頁面設置名,都可以,看個人的習慣了。前者相對而言要整潔規矩些。

不論何種情況,設置好後最好先列印一張試試,確認沒有問題再批量列印,尤其是去外邊列印的時候,總之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十、視口的應用

以下應用有些談不上正規,也許不算什麼,只是找點感覺。

1、作放大圖

可以說,這是利用佈局出圖最實用的一個功能。上面的例子中已經包含了做大樣圖的內容,強調一下,大樣圖應利用原圖通過視口邊界直接生成,否則就體現不了視口的功能了,換句話說用佈局出圖就沒什麼意思了

2、隱藏物件

這是利用圖層工具列中的“在當前視口中凍結”的功能,達到隱藏物件的目的。當然,首先你要啟動欲凍結物件的視口,然後選擇欲凍結物件,再點擊“在當前視口中凍結”。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比如可以利用此功能將平面佈置圖及頂棚平面圖中的物件畫在一個房間平面內,然後在佈局中開兩個視口(當然不在一個佈局中也可以),分別顯示平面佈置圖而隱藏頂棚平面圖的物件(如燈具)和頂棚平面圖而隱藏平面佈置圖的物件(如傢俱),以達到各取所需的目的。

見下圖:

3、旋轉圖形

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UCS+Plan

第二種、Mvsetup

說一下Mvsetup命令,該命令旋轉的是視口內的視圖,這一點與Rotate命令是不同的,Rotate命令旋轉的是模型空間裡的物件,將影響所有的視口,而Mvsetup命令不影響模型空間,同時也不影響其它視口。

另外,視口是不能被Rotate的,亦即對視口這個物件應用Rotate命令無效。

注意在使用這兩種方法時時視口都不能被鎖定。

還有一點,Mvsetup命令很不好用,有點神經。第一種方法雖說簡單些,操作完後卻變成縮放全圖,視口比例發生變化,也是非常不爽。

所以,這兩種方法我是基本沒用過,所以具體操作就免了。

當然,也可能是沒玩轉,反正需要實現類似目的的時候,我都是採用移動、拉伸、對齊或者作輔助線等等笨辦法完成的。

4、裁減物件

關於這一點,屬於個人理解,可以參看上面九-1模型空間裡的圖形那一張圖片,在模型空間裡,地麵線、樓板線及頂棚線拉的很長,根本沒考慮整齊,其實這張還規矩些,再後來我的圖有些在模型空間裡看,簡直是“慘不忍睹”,當然佈局裡絕對是沒得說,呵呵。

因為用不著那麼謹小慎微,這樣一樣,畫的時候可以很隨意,到圖紙空間裡的時候,就用視口邊界進行裁減,反正視口外的圖形是看不見的,由此在模型空間畫圖完全可以不那麼規矩,可以自由自在地發揮。

5、排列圖形

下面的圖中,在模型空間是一個整體,在圖紙空間中該圖形被幾個並列的視口處理,以便適合佈局。

此功能起到放大圖形的作用。

見下圖:

模型空間圖形——整個剖面是一個完整的圖形:

圖紙空間圖形——其中的紫紅色為視口邊界,顯示局部拼接的效果:

6、拼接圖形

上面的處理僅僅是在視口中對視圖進行簡單的平移,只顯示需要的部位,不需要的部分被擋在視口之外,並不要求完整和精確,如果要求完整和精確對位的話,則要使用下面的命令。

可以利用同步調整視口命令——“Vpsync”,以一個視口為主視口,調整其它視口,使其它視口中的圖形與主視口中的圖形完美地對接起來,這對於諸如加長圖分開列印、地形圖的銜接等等非常有用,效果好極了。

(小心翼翼地承認一下,加長圖分開列印、地形圖的銜接這樣的活兒我是沒實際操作過。不要怪我,因為沒機會,呵呵)。

見下圖:

實際上,這個命令的操作結果是使不同視口中的視圖位置重合在一起、且比例相同(如果不同的話),相當於是同一個視圖。

正因為如此,所以要求相鄰視口的邊框是重合的,否則的話,相鄰視口之間的圖形還是會被視口遮擋的。

見下圖:

以上,如果能給生手一點小小的幫助,使老手溫故而知新,給高手一個批判的舞臺,就算沒白費心思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