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孫臏與龐涓

在易州大地上, 流傳著許多關於孫臏的傳說。 直到現在, 雲蒙山上還有“雨水洞”“掌印”“足印”等孫臏留下的聖跡。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 雲蒙山都有盛大集會, 附近的村民紛紛前去參加, 以借機瞻仰這位易州名士。

相傳, 孫臏乃戰國時期齊國人氏, 其父孫操當時是齊國的大將。 孫臏的祖上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 孫臏天資聰明, 勤奮好學, 幼年曾拜雲蒙山雨水洞仙人“鬼穀子”為師, 潛心學習治國之略及修身之術, 成為戰國七雄爭霸天下時著名的軍事家和戰略家。

孫臏的老師“鬼穀子”是位德行高深的隱士,

常年隱居于雲蒙山中, 有通天徹地之才。 他精通數學, 日星象緯, 占往察來, 言無不驗;又廣記多聞, 明理審勢, 出詞吐辯, 莫口難當;還精通出世學, 修真養性, 服食導引, 祛病延年;尤其精通兵學, 六韜、三略, 變化無窮, 佈陣列兵, 鬼神莫測。 鬼穀子一生共有四位得意門生:齊人孫臏, 魏人龐涓、張儀, 洛陽人蘇秦。 孫臏與龐涓結為兄弟, 同學兵法;蘇秦與張儀結為兄弟, 同學遊說。 因此, 與孫臏傳奇人生緊緊相連的一個人物, 就是龐涓。

龐涓為魏國人氏, 其祖上也是位了不起的將軍。 但到龐涓一代, 家境敗落, 龐涓淪落市井, 與寡母相依為命。

我們的故事, 就從龐涓離家拜師說起。

龐涓闖禍

有一年冬天, 天降大雪。 一天早晨, 龐涓的母親起床後就去漿洗衣物。

龐涓孝敬母親, 便為其取水倒水。 但他又懶於冬雪過後的寒冷, 就將洗滌過衣物的污水, 順著大門潑到了門前的大街上。 嚴冬時節, 水落成冰, 結了厚厚的一層。 恰巧一位騎馬的官員帶隨從十來人打此路過, 馬失前蹄, 一個趔趄, 官員從馬背上摔了下來, 重重地跌在雪地上, 官服袍子被雪泥污水沾染了一身。 官員大怒, 命隨從打門, 問在門口潑水結冰的是哪家。 龐涓出來, 被隨從一把揪住脖領, 帶到了官員面前。 官員見是一懵懂少年, 長得面色暗

黑, 身材五大三粗, 氣更不打一處來, 揚起手中馬鞭就是一鞭!

龐涓見馬鞭快抽到自己, 下意識地用手一抓, 便將馬鞭牢牢攥在了手中。 他心裡還不知怎麼回事, 被揪住就是一鞭,

頓時一陣急躁, 用手將鞭往懷裡一帶, 大喊一聲, 你給我過來!吧唧, 哎喲!可倒好, 這官員不妨少年還手, 一個沒留神, 向前一悶, 來了個狗啃屎!

這下, 兵丁大亂, 有的扶官員, 有的上來圍住龐涓就要動手, 還有的一路小跑回府報告。 龐涓渾然不怕, 紮開馬步, 張開大手, 十個指頭好像鋼打鐵鑄一般!一揮手, 一蹬腿, 一閃身, 一頂肩, 一回肘, 幾下工夫, 把兵丁打得四下倒地, 哎喲哎喲不絕於耳。

這官員一見, 嚇得兩腿打戰, 還沒來得及邁腿逃走, 就被龐涓大手一把擒住, 雙手舉過頭頂, 用力向地下一擲, 口中叫道:“叫你打我!讓你見見爺爺的厲害!還敢不敢打我!”可憐這一官員, 連驚帶嚇, 加上這一猛摔, 頓時昏了過去。

兵丁見狀, 哪個還敢上手,

便互相攙扶爬起來, 架起官員, 一路逃去了。

龐涓母親在家中只聽見門外人聲喧嘩, 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許久不見兒子回來, 放心不下, 便出門來瞧。 正看見龐涓將官員擲地摔昏!又見街上圍觀百姓紛紛指指點點, 知道兒子闖了大禍, 連忙拉住兒子回到家中。

看見母親坐在那裡長籲短歎, 龐涓這才感到事態嚴重, 自己一時性起, 惹下了大禍。 這龐涓, 一不做二不休, 跪倒在母親面前, 說道:“母親, 孩兒知道今天闖了大禍, 連累母親跟我受苦。 請母親明日鎖門暫避親友家中。 孩兒決定離家去尋訪名師, 拜師學藝, 做一番大事業!可憐母親十幾年來養育之恩, 暫不能報, 等孩兒飛黃騰達, 再回來接母親。 孩兒今天就要遠行, 這裡給娘磕頭了!”說完,

“梆梆梆”磕了三個響頭。 磕罷, 起身收拾行囊, 在老母親含淚遠眺中, 離家而去。

孫龐初會

龐涓離開家後, 擔心兵丁追趕, 不敢怠慢, 曉行夜宿, 饑餐渴飲, 少歇多行, 一直馬不停蹄, 來到了楚國邊界。 眼見追兵沒有追來, 才放慢了腳步。 這才發現自己連日來只顧埋頭趕路, 還沒有真正想過要到哪裡去。 這時, 龐涓忽然想起, 早些年曾聽說燕國有一座雲蒙山, 山上隱居一位得道仙人“鬼穀子”, 博古通今, 上知天文, 下曉地理, 且精通用兵治國之道!對, 就去投奔雲蒙山鬼谷仙師。 打定主意, 龐涓辨准了方向, 便向雲蒙山一路行去。

又過數月, 忽一日, 來到一座大山之下。 龐涓舉目遠眺, 只見這山, 連綿數千里, 崇山峻嶺, 峰巒疊翠, 雲霧繚繞, 氣勢雄偉。遠望山上,蒼松翠柏,鬱鬱蔥蔥。他一打聽,已經到千里奔尋的雲蒙山山腳下。龐涓心中大喜,不顧疲勞,趕忙進山。進得山來,才發現這真是一處人間仙境。

正行間,忽聽遠處有人問話:“仁兄,可是來投‘鬼谷仙師’拜師學藝的麼?”龐涓連忙抬頭望去,離不遠處,站著一位體態頎長、面容清秀的書生。他趕忙上前,當胸抱拳,答道:“正是。敢問先生是哪位?”書生笑道:“我也是聞名而來,拜師學藝。既然如此,咱們就結伴而行。”這書生便是孫臏。

孫臏年幼時,生活孤苦,加之天下連年征戰,使他深感百姓生於水深火熱之中。戰爭,與國家的安危、人民的生活、個人的命運都息息相關,因而孫臏立志學兵,準備在這崢嶸歲月裡成就一番事業,拯救黎民於水火。他聞雲蒙山鬼穀子道行高深,是位奇才,故前來投拜名師。

孫龐二人經過千難萬險,終於得見鬼穀子。二人雙雙跪拜在鬼穀子面前,口稱“仙師”。鬼穀子道骨仙風,手撚長髯,點頭頷首微微笑,讓童子先領二人下去用齋。

來到齋房,童子手捧五張餅來,放到桌上。二人感到腹中饑餓,孫臏順手拿起一張餅來便吃。龐涓心想,今天得見仙師,定要顯顯我的手段,讓仙師高看一眼才是。於是,他將兩家餅卷在一起,笑著對孫臏說,今天吃一個“同心餅”。說罷大吃起來。孫臏見狀,笑而不答,但心裡已知龐涓有意賽過他。於是不露聲色三下兩下將手中餅吃完,將剩下的兩張餅一起拿來,說道,我也學學仁兄,吃個“同心餅”。這下,合計著孫臏吃了三張餅,龐涓敗了。

鬼穀子於是立孫臏為師兄,龐涓為師弟。龐涓心懷不滿,但無可奈何。

之後,孫龐二人開始從師學藝。鬼谷仙師將二人分開來教,每人一日。龐涓心胸狹窄,氣量不足,對師父鬼穀子傳授的技藝,牢記於心,卻不肯對孫臏講。一日下來,孫臏問龐涓,今日師父教些什麼?龐答:今日師父好友來訪,我侍奉師父兩人茶水餐飲,未曾學習什麼。而孫臏卻胸懷大度,學的什麼,龐涓只要問,他便如實相告。但龐涓仍覺藝不如他,大概是不用心鑽研吧。天長日久,鬼谷仙師逐漸洞悉二人秉性,便分而教之。

孫龐下山

時光如梭,轉眼已三年,孫龐二人學藝頗深。

龐涓自覺本領已成,今非昔比,想起世間繁華熱鬧,何苦還守在這深山孤穀,於是想辭別師父下雲蒙山求取榮華富貴。但師父尚未開口,又不好意思明說。這天,在茶餘飯後,他與師父、師兄閒談時,試探地談及天下大事,暗示男兒當有一番作為,豈能終老此山中。鬼穀子是何等人物,很快就有察覺,微微掐指,暗想天數如此,龐涓已不可留。

有一天功課做完後,鬼穀子叫來孫臏、龐涓,對龐涓說:“徒兒,你時運已至,何不下山去求取富貴?”龐涓連忙跪下:“弟子正有此意,但不知下山後當往何處?還望仙師指點一二。”鬼穀子說:“你去摘枝山花,我為你占卜一下。”於是,龐涓趕緊下山去尋花。

鬼穀子見龐涓下山尋花去了,轉來對孫臏說:“徒兒,你可願意下山?”孫臏趕緊跪倒地下,對老師叩頭說:“近日來,徒兒聽見行路人說魏國重金招納賢士,訪求將相。自古男兒志在四方,我有意隨師弟一同下山,不知師父有何指教?”

鬼穀子微微一笑,沒作回答,只讓孫臏站立一旁。

再說龐涓。這時正是六月天氣,百花剛剛開過。龐涓找了半天,只找著一株草花。他想,這花貌不驚人,身微份輕,實在不配拿去。可是再找,又實在沒有花,只好揪下這株草花,藏在衣服裡,然後回復師父去了。

拜見師父後,他試探著對師父說:“師父,弟子遍尋山野,時節已過,實在沒有花了。”鬼穀子微笑著說:“既沒有花,你懷中是什麼東西?”龐涓只好拿出草花,雙手奉上。這花離土多時,已經蔫了。

鬼穀子說:“你知這花的名字麼?這叫馬兜鈴,一開十二朵,這預兆著你得取榮華富貴的年數呵。花采于鬼穀,見日而萎——鬼旁加委,看來,你當往魏國去啊!”龐涓心中暗暗稱奇。只聽師父又說道:“但你不該藏花騙人,他日必以騙人之事,還被人騙,不可不戒!我送你八個字,當牢牢記住:‘遇羊而榮,遇馬而瘁’。你下山去吧!”當時龐涓不明白師父所言的含義,只好牢牢記住“八字真言”。

鬼穀子說完,轉向孫臏說道:“既然你願意陪同師弟前往,可收拾行囊,一同下山吧!”

孫臏、龐涓紛紛跪倒,給師父叩頭,拜別恩師。

龐涓走在下山的林間小路上,心情無比喜悅,心想,如今學藝已成,下山後一定大有作為,那時享盡世間榮華,也不枉我三年來修行。

孫臏走在路上,心中卻忐忑不安,不明白老師為何對自己隻字未提,便准許下山,也不知此行吉凶禍福。

兩人轉眼行至奇峰山中,忽聽見“嘿喲,嘿喲……”的號子聲,於是停住腳步,定睛望去。只見一大漢,手擎一柄開山大斧,正在用力劈山。大斧帶著呼呼風聲,劈在山壁上,火光四迸,“叮噹”之聲震耳欲聾,回繞於山梁之間。再看那石壁,只留有一道道白跡,卻紋絲不動,只有不少山石隨著大斧的飛騰閃剁,不斷滾落下來。但大漢卻仍在不停地劈著。

對此,兩人很是納悶。龐涓笑道說:“這真是一個癡漢!妄想劈山,豈不是螻蟻撼樹,白費力氣嗎?”孫臏上前,拱手相問道:“敢問這位大哥,你為何劈山呀?”

大漢見有人來,暫停下大斧,答道:“我見這大山攔路,不便出行,只為劈出山路來,為附近山民謀求一條出路。”

龐涓笑了起來,說道:“你真是個癡漢,看來你空有蠻力卻無有智慧!他人不曾管這等閒事,只憑你又幾時能夠打開山路啊?”

“嘿,只要我一直去劈,鍥而不捨,怕它什麼樣的大山能擋住我?”說罷,又用力掄起大斧。

孫臏心中忽然若有所思。

孫龐二人繼續走。將到山下,經過易水邊,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坐在河邊,雙手緊緊握住一根渾鐵擀麵杖,正在河邊大

石上蘸水用力磨。

兩人又是納悶。孫臏上前去,問道:“老媽媽,你為何磨這鐵棒啊?”老婆婆抬頭看看,說道:“老身我住在山下,附近的大姑娘小媳婦做針線活沒有繡花針,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

龐涓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孫臏歎道:“像這樣大的鐵棒,什麼時候才能磨成繡花針啊?”

老婆婆說:“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天長日久,一定能成功。”

孫臏忽然恍然大悟:學藝不可以只為自己榮華富貴,還應為百姓黎民著想;藝無止境,只有勤學苦練、堅持不懈才能真正取得高超的技藝。看來我驕傲了,我還得回去拜見師父,繼續修行啊!

想到這兒,孫臏對龐涓說:“師弟,你且先行一步下山,我心裡尚有未完之事,還需要回山一段時間。”

龐涓正在繁華富貴夢的興頭上,哪裡還考慮許多,便滿口答應了。於是,倆兄弟分道揚鑣,孫臏回去見師父,龐涓則晝夜兼程,去了魏國。

孫臏救猿

花開兩枝,不能全表,單說孫臏。

龐涓走後,孫臏回到山中,見到老師,方知道劈山大漢、磨棒老婆婆均是師父點化,於是安下心來繼續同老師鬼穀子潛心修行。

一日,鬼谷仙師叫來孫臏,說:“後山桃園果子已成熟,近幾日來老有丟失,你前去看守園子,有事報我。”孫臏領命後,到後山看桃園去了。

看房在桃林中,孫臏每晚秉燭夜讀,累了就到園中轉轉。開始的幾個晚上,平安無事。到第五天晚上,孫臏正在讀書,忽然聽到一陣窸窸窣窣,聲音從林中傳來。孫臏提高了警覺,就悄悄出來,向聲音走去。接近了,他便將身子隱在一棵大桃樹後,想看個究竟。只見一白猿,一邊鬼鬼祟祟東張西望,一邊迅速地扳住一條桃枝,伸手去摘枝上的大桃。

孫臏看得真切,突然將身子現在了白猿面前。白猿未曾防備,嚇了一跳,丟掉桃子,就要逃跑。

孫臏厲聲斷喝:“吠!你這畜生,哪裡走!”說著,用手一指,那白猿雙腳競不能邁步了。白猿急得一個勁點頭,以爪作揖,竟然口說人言:“求師父饒命!求師父饒命!”叫得兩眼淚汪汪。

孫臏本有好生之德,見其這樣,心想必有因緣,於是一拂袖,收了法術,那白猿便能動彈了。

白猿跪在地上,朝孫臏連連叩頭。

孫臏問道:“你這畜生,如何能說人言?又為何來偷仙桃?”

白猿道:“師父容稟!我本是後山一山猴,因終年偷聽鬼谷仙師講經論道,年深日久,便修有靈性,故能說人言。前一時,我母親年老體衰,身染大病,需要七顆仙桃作藥引。因此我夜夜前來盜桃救母。如今尚差一顆,沒想到被師父拿住,求師父饒命!”

孫臏聽完,慨歎這畜生竟有孝母之心,便說:“既然如此,我稟報師父,今天我送你一顆,救你母親去吧。切記千萬不要再來了!”白猿連連叩頭謝恩。

第二天回來後,孫臏就把白猿之事向師父稟報了,鬼穀子也沒有說什麼。

孫臏躲難

孫臏舍桃救猿這件事過去了約七八天的一天晚上,孫臏正在房中看書,忽然屋門開了,一道白光閃了進來,屋門又自然關上了。孫臏渾然不怕,定睛瞧看,原來是前時偷桃的白猿。

只見白猿近前來,拜倒在地,手捧一卷書,開口說道:“多謝師父贈桃之恩!現在我母親已經康健如初,今天特來答謝師父。這是我從鬼谷仙師那裡偷來的《天書》,請師父收下!”

孫臏聽完,一陣猶豫。師父對自己很器重,自己怎麼能收受白猿偷來的師父的《天書》呢?可自己學道已近五載,聽聞師弟龐涓已經成了魏國的大將,現在自己仍在山中,而安天下、救蒼生的少年壯志不知何日才能實現。

白猿見狀,沒再說什麼,將《天書》往地上一放,說了聲“師父保重!”還像剛才來的那樣,打開房門,一道白光就無影無蹤了。

孫臏只好彎腰將《天書》拾起,回到桌前坐下。他曾聽師父 講過,《天書》乃是一位得道高人所留,學透《天書》就可知曉天下大事,明白世間無常,指揮千軍萬馬如同擲石玩戲一般。到底《天書》裡記載著些什麼呢?他想著,不禁拿起來,掀開一頁看了起來。只看了一頁,已愛不釋手,再也不肯放下。他一直看到了天明雞叫。

這樣,白天孫臏隨師父修行論道,晚上便偷偷翻看《天書》,從而,他的技藝不斷提高。這年中秋節,月朗星稀,夜色靜謐,只有遠遠近近遍山的蟈蟈、蛐蛐在鳴唱。後半夜,孫臏正看到《天書》末一頁,忽然傳來叩門聲,隨即就聽見師父在門外叫道:“孫臏徒兒,開門啊,為師來了。”

啊!孫臏萬沒想到師父會在這時突然來訪,只覺後背發涼,頭皮發麻。這,這如何是好?眼看師父就要推門而入,情急之下,他順手將書放到地上,用雙腳踩了個嚴實。這時,鬼穀子也推開門走了進來。

鬼穀子見狀,長歎了一聲,說道:“徒兒,你錯了。來來來,將書拾起,聽為師道來。”

孫臏見瞞不住,只好滿面羞愧,赤著臉,將腳移開,把書拿起來拂去塵土,放在了桌子上,跪倒一邊,聽候師父訓話。

鬼穀子坐定,眼望著孫臏,點點頭,又搖搖頭,不住地唉聲歎氣。孫臏只得小心翼翼地將《天書》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向師父講了。

鬼穀子等他說完,開口說道:“徒兒,你偷看《天書》,其實為師早已知道。這本《天書》本是你祖上孫武將軍所留,內含兵家玄機奧妙,變化無窮。為不招致紛爭,一直都密而不傳。今看你天資聰明,勤奮好學,又胸有大志,故暗中相傳。為師本想今日你看完,特來收回,卻萬沒有想到,你竟然腳踩《天書》,你可知道你已犯天條,大禍將至啊!”

孫臏聞言,大吃一驚,急忙叩頭,請師父救難。

鬼穀子繼續說:“腳踩天書,百日之內當有臏刑之災。若避此難,你必須按為師說的去做。你若躲過百日,便可災消解難,平安無事。若是不依為師,恐怕……”

孫臏急忙磕頭,“一定謹遵師命!”

第二天,鬼穀子命童子在後山桃園之中,立起一座空墳,要孫臏躺進去,每日自有童子送茶水餐飯。鬼穀子叮囑孫臏,百日內無論外邊發生什麼,切不可出來。

孫臏遵師命,躺進了空墳裡。

躺進去第一天,無事。第二天,無事。第三天,雲蒙山下來了一隊人馬,為首的騎一匹高頭大馬,威風凜凜,官袍束帶,燕翅環鈴,浩浩蕩蕩,直奔雲蒙山而來。上得山來,這隊人員徑直到鬼穀子修行的山谷停住。帶隊的官員,下馬整理衣冠,上前施禮,請見鬼谷仙師。

童子進去傳報仙師,不一會兒折返回來,說道:“仙師請大人裡邊請。”來人讓兵馬穀外聽候調遣,自己獨自一人進谷拜見鬼谷仙師去了。

來的是什麼人呢?來的是魏國使者。幹什麼來了呢?請孫臏出山來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這還得從龐涓下山說起。

龐涓離開雲蒙山后,徑直投奔魏國而去。來到魏國,正值魏惠王效仿秦孝公,張榜天下,遍尋一個商鞅式的人才。龐涓經過百轉千折,終於經人舉薦,見了魏國國君一面。

在金殿之上,文武百官分列兩旁。龐涓上得殿來時,魏惠王正在吃蒸羊肉。龐涓施禮後,向他講了些富國強兵的道理。魏惠王聽了挺高興,就拜龐涓為大將。龐涓真的應驗了鬼穀子說的“遇羊而榮”了。

龐涓真有點本領。他天天操練兵馬,先從附近幾個小國下手,一連打了幾個勝仗,後來連齊國也被他打敗了。打那時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了龐涓。

龐涓也漸漸驕傲起來,但他始終有一塊心病,就是他深知師兄孫臏的才能在自己之上,擔心有朝一日,孫臏下山來,狹路相逢,勢必成為自己的勁敵。龐涓心想,不如奏請魏王,千方百計將師兄請到魏國,共同謀事,這樣就不會再生事端了。

於是他奏明魏王,並極力推薦師兄孫臏。魏王求賢若渴,急忙招來使者,備上豐厚禮品,前往雲蒙山求請孫臏下山。

孫臏下山

使者向鬼穀子說明來意,奉上禮品,懇求鬼穀子能讓孫臏出來相見,一同下山前往魏國。

鬼穀子聞言,手撚鬍鬚,半晌未做回答。使者再行禮,問可否請孫先生一同下山。

鬼穀子這才長歎一聲,對使者說:“唉,您來晚了一步,也是我這孫臏徒兒無福短壽,前些日子,他偶感風寒,調理不及時,已經故去多時了。”

啊?使者一聽,這下沒詞了。人死不能複生,得了,回去吧。

使者回到魏國,如實稟報魏王。魏王也是一陣唏噓。

這時,站在旁邊的龐涓,眼珠一轉,心想離別山谷時,曾觀師兄面貌,不像短命之人,如今卻一命嗚呼,實在蹊蹺。於是走上前來,問使者:“你可曾見到我師兄的墳墓?”使者答:“不曾看見。”“這便是了。”龐涓對魏王施禮後說:“啟稟我王,我想可能是家師不願讓師兄下山,故而稱其已故,不如再派人去一次,禮物再加一籌,想必能請得到師兄前來。”

魏王聞言孫臏未死,大喜過望,立即命使者帶上三倍禮品再去,並指示一定要見到孫先生。

使者領命,再上雲蒙山。

這次,使者講明來意,請鬼穀子讓他見見孫臏的墳墓。鬼穀子便領使者來到後山桃園中,使者見園中果然佇立著一座墳墓,碑上刻著“愛徒孫臏之墓”,下麵列著生卒年月。再望四周,墳墓雜草叢生,似乎已故去很久。

使者這下相信孫臏確實是死了,於是拜別鬼穀子,再次回到魏國向君王稟報。

魏王轉向龐涓,問:“你看如何?”

龐涓一聽,問那使者:“你可看見屍骨?”

使者眉頭一皺,開口道:“啟稟將軍,不曾看到!”心中卻想:哪有讓人開墳看屍的?

龐涓聞言,對魏王說道:“既未見屍骨,我師兄定然未死,不如再請。”

魏王無可奈何地說:“兩次前去都沒有結果,這次又能有什麼效果呢?”

龐涓眼珠一轉,答道:“兩次前去都未請到,定是使者不用心!不如這次扣他家眷,如若再請不到,滿門問斬!”

使者一聽,嚇得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求魏王饒命。

魏王聽信龐涓之言,厲聲說道:“就這樣!你速去請,如若再請不到,小心全家性命!”說完,拂袖散了朝。

使者恨透了龐涓這個小人,可家眷被扣,不得不去,只好第三次來到雲蒙山。

這次,一見到鬼穀子,使者便撲通跪倒在地,懇求仙師讓他再見一見孫臏墳墓。

來到墳前,使者手扶墓碑,想到孫臏既死,不能請下山。這次請不到孫臏,回去全家就要問斬,傷心處不能自抑,便放聲將以往

事由一一哭訴了出來。

孫臏本沒死,在墓中聽得真切。哎呀,要是我真不去,不知要死多少人?可憐使者三番五次前來,最後卻要為我落得個滿門抄斬,實在可悲!又想自己修行數載,寸功未立,先要害人於前,豈是大丈夫所為!想到此,孫臏用力一蹬棺材,墳開墓起,一身素服,走了出來。

使者正在哭訴,突然見墳墓自開,一個白衣人走了出來,嚇得癱在那裡,半晌不能動彈。孫臏走過來雙手攙扶起使者,道明身份,使者這才轉驚為喜。

鬼穀子在旁,長歎一聲,說道: “徒兒,未到百日,你便出來,看來這臏骨之災是難躲過去了。”

孫臏倒地,口稱仙師,說道:“不是徒兒不遵師命。徒兒眼見他人為我遇難,實不落忍!故而開棺出來。既然魏王三番五次相邀,不如就此下山走一遭。待壯志得現,再歸來山谷侍奉恩師。”

鬼穀子聽後,見已如此,只好忍痛應允。臨行時,他又以一枚錦囊相贈,並叮囑孫臏說:“如遇至急之地方可打開一看。,,

孫臏聽後連忙叩謝,然後拜別恩師,隨使者下山去了魏國。

孫龐結局

孫臏到了魏國,龐涓見到孫臏後,假意歡迎,盛情款待。不久,龐涓便偽造書信,在魏惠王面前陷害孫臏,說其私通齊國。惠王一氣之下,要處死孫臏。龐涓為了騙取孫臏所學的兵法,又假惺惺地向魏王求情,把死刑變成了臏刑,挖去了孫臏的雙膝蓋骨,又用針刺面“私通齊國”。孫臏果然應驗了“腳踩天書,臏刑之難”。

隨後龐涓將孫臏接養在自己府中,騙孫臏背寫《孫子兵法》。正值孫臏將近完成時,偶然得知事情原委,這才恍然大悟,看清了龐涓的真面目,追悔莫及。但被龐涓控制著,膝蓋已去,兩腿無力行走,好不淒慘。這時,孫臏突然想起下山時師父鬼穀子贈送的錦囊,打開一看,上面寫著“病瘋魔”。於是孫臏突然變瘋了,他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叫鬧個不停,還將幾近完成的兵法投入火中燒了。送飯的人拿來吃的,他竟連碗帶飯扔出好遠。龐涓聽說了並不相信,便叫人把他扔到豬圈裡。孫臏披頭散髮地倒在豬圈裡,弄得滿身是豬糞,甚至把糞塞到嘴裡大嚼起來。龐涓這才信以為真。

後來,齊國大將田忌出使魏國,借機將孫臏藏在車下夾層中,偷回齊國,奉為上賓。在孫臏的幫助下,才有了後世傳頌的“田忌賽馬”“圍魏救趙”“桂陵之戰”等人人皆知的典故。

直到西元前341年,龐涓領兵攻打韓國。齊威王派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兵五萬前去解救。雙軍交鋒,孫臏採取迫兵減灶的辦法誘敵深入。龐涓揮師緊緊追趕不放,一直追到馬陵(今河北大名東南)。馬陵道在兩座山的中間,旁邊是山澗。這時候正是十月底,晚上沒有月亮。龐涓吩咐大軍頂著星星趕,趕不多久,前面的山路被木頭堵住了。龐涓指揮兵將把木頭搬開,看見路旁的樹木全部砍倒了,只留著一棵最大的樹沒砍。走近一瞧,那棵樹一面刮去了樹皮,露出一條又光又白的樹瓤來,上面影影綽綽好像有

字,看不清楚,龐涓就叫士兵拿火來照。火光之下,看到上面寫的是:“龐涓死在此樹下!”

龐涓心裡一急,連忙說:“哎呀!上了瘸子的當了!”回頭對將士們說:“快退!快……”第二個“退”字還沒說出,千萬隻弩箭好似傾盆大雨一般沖他們射來。

原來孫臏故意天天減少爐灶的數目,引誘龐涓追上來,早就算准了龐涓到這兒的時辰,于馬陵道左右山上埋伏著五百名弓箭手,吩咐他們說:“一見樹下起了火光,就一齊放箭。”

猝不及防的魏軍死傷無數,亂成一團。龐涓身負重 傷,知道敗局已定,拔劍自刎。這也正應驗了龐涓下山時,鬼谷仙師說的“遇馬而瘁”的真言了。

講 述:趙振英

記 錄:趙久

氣勢雄偉。遠望山上,蒼松翠柏,鬱鬱蔥蔥。他一打聽,已經到千里奔尋的雲蒙山山腳下。龐涓心中大喜,不顧疲勞,趕忙進山。進得山來,才發現這真是一處人間仙境。

正行間,忽聽遠處有人問話:“仁兄,可是來投‘鬼谷仙師’拜師學藝的麼?”龐涓連忙抬頭望去,離不遠處,站著一位體態頎長、面容清秀的書生。他趕忙上前,當胸抱拳,答道:“正是。敢問先生是哪位?”書生笑道:“我也是聞名而來,拜師學藝。既然如此,咱們就結伴而行。”這書生便是孫臏。

孫臏年幼時,生活孤苦,加之天下連年征戰,使他深感百姓生於水深火熱之中。戰爭,與國家的安危、人民的生活、個人的命運都息息相關,因而孫臏立志學兵,準備在這崢嶸歲月裡成就一番事業,拯救黎民於水火。他聞雲蒙山鬼穀子道行高深,是位奇才,故前來投拜名師。

孫龐二人經過千難萬險,終於得見鬼穀子。二人雙雙跪拜在鬼穀子面前,口稱“仙師”。鬼穀子道骨仙風,手撚長髯,點頭頷首微微笑,讓童子先領二人下去用齋。

來到齋房,童子手捧五張餅來,放到桌上。二人感到腹中饑餓,孫臏順手拿起一張餅來便吃。龐涓心想,今天得見仙師,定要顯顯我的手段,讓仙師高看一眼才是。於是,他將兩家餅卷在一起,笑著對孫臏說,今天吃一個“同心餅”。說罷大吃起來。孫臏見狀,笑而不答,但心裡已知龐涓有意賽過他。於是不露聲色三下兩下將手中餅吃完,將剩下的兩張餅一起拿來,說道,我也學學仁兄,吃個“同心餅”。這下,合計著孫臏吃了三張餅,龐涓敗了。

鬼穀子於是立孫臏為師兄,龐涓為師弟。龐涓心懷不滿,但無可奈何。

之後,孫龐二人開始從師學藝。鬼谷仙師將二人分開來教,每人一日。龐涓心胸狹窄,氣量不足,對師父鬼穀子傳授的技藝,牢記於心,卻不肯對孫臏講。一日下來,孫臏問龐涓,今日師父教些什麼?龐答:今日師父好友來訪,我侍奉師父兩人茶水餐飲,未曾學習什麼。而孫臏卻胸懷大度,學的什麼,龐涓只要問,他便如實相告。但龐涓仍覺藝不如他,大概是不用心鑽研吧。天長日久,鬼谷仙師逐漸洞悉二人秉性,便分而教之。

孫龐下山

時光如梭,轉眼已三年,孫龐二人學藝頗深。

龐涓自覺本領已成,今非昔比,想起世間繁華熱鬧,何苦還守在這深山孤穀,於是想辭別師父下雲蒙山求取榮華富貴。但師父尚未開口,又不好意思明說。這天,在茶餘飯後,他與師父、師兄閒談時,試探地談及天下大事,暗示男兒當有一番作為,豈能終老此山中。鬼穀子是何等人物,很快就有察覺,微微掐指,暗想天數如此,龐涓已不可留。

有一天功課做完後,鬼穀子叫來孫臏、龐涓,對龐涓說:“徒兒,你時運已至,何不下山去求取富貴?”龐涓連忙跪下:“弟子正有此意,但不知下山後當往何處?還望仙師指點一二。”鬼穀子說:“你去摘枝山花,我為你占卜一下。”於是,龐涓趕緊下山去尋花。

鬼穀子見龐涓下山尋花去了,轉來對孫臏說:“徒兒,你可願意下山?”孫臏趕緊跪倒地下,對老師叩頭說:“近日來,徒兒聽見行路人說魏國重金招納賢士,訪求將相。自古男兒志在四方,我有意隨師弟一同下山,不知師父有何指教?”

鬼穀子微微一笑,沒作回答,只讓孫臏站立一旁。

再說龐涓。這時正是六月天氣,百花剛剛開過。龐涓找了半天,只找著一株草花。他想,這花貌不驚人,身微份輕,實在不配拿去。可是再找,又實在沒有花,只好揪下這株草花,藏在衣服裡,然後回復師父去了。

拜見師父後,他試探著對師父說:“師父,弟子遍尋山野,時節已過,實在沒有花了。”鬼穀子微笑著說:“既沒有花,你懷中是什麼東西?”龐涓只好拿出草花,雙手奉上。這花離土多時,已經蔫了。

鬼穀子說:“你知這花的名字麼?這叫馬兜鈴,一開十二朵,這預兆著你得取榮華富貴的年數呵。花采于鬼穀,見日而萎——鬼旁加委,看來,你當往魏國去啊!”龐涓心中暗暗稱奇。只聽師父又說道:“但你不該藏花騙人,他日必以騙人之事,還被人騙,不可不戒!我送你八個字,當牢牢記住:‘遇羊而榮,遇馬而瘁’。你下山去吧!”當時龐涓不明白師父所言的含義,只好牢牢記住“八字真言”。

鬼穀子說完,轉向孫臏說道:“既然你願意陪同師弟前往,可收拾行囊,一同下山吧!”

孫臏、龐涓紛紛跪倒,給師父叩頭,拜別恩師。

龐涓走在下山的林間小路上,心情無比喜悅,心想,如今學藝已成,下山後一定大有作為,那時享盡世間榮華,也不枉我三年來修行。

孫臏走在路上,心中卻忐忑不安,不明白老師為何對自己隻字未提,便准許下山,也不知此行吉凶禍福。

兩人轉眼行至奇峰山中,忽聽見“嘿喲,嘿喲……”的號子聲,於是停住腳步,定睛望去。只見一大漢,手擎一柄開山大斧,正在用力劈山。大斧帶著呼呼風聲,劈在山壁上,火光四迸,“叮噹”之聲震耳欲聾,回繞於山梁之間。再看那石壁,只留有一道道白跡,卻紋絲不動,只有不少山石隨著大斧的飛騰閃剁,不斷滾落下來。但大漢卻仍在不停地劈著。

對此,兩人很是納悶。龐涓笑道說:“這真是一個癡漢!妄想劈山,豈不是螻蟻撼樹,白費力氣嗎?”孫臏上前,拱手相問道:“敢問這位大哥,你為何劈山呀?”

大漢見有人來,暫停下大斧,答道:“我見這大山攔路,不便出行,只為劈出山路來,為附近山民謀求一條出路。”

龐涓笑了起來,說道:“你真是個癡漢,看來你空有蠻力卻無有智慧!他人不曾管這等閒事,只憑你又幾時能夠打開山路啊?”

“嘿,只要我一直去劈,鍥而不捨,怕它什麼樣的大山能擋住我?”說罷,又用力掄起大斧。

孫臏心中忽然若有所思。

孫龐二人繼續走。將到山下,經過易水邊,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坐在河邊,雙手緊緊握住一根渾鐵擀麵杖,正在河邊大

石上蘸水用力磨。

兩人又是納悶。孫臏上前去,問道:“老媽媽,你為何磨這鐵棒啊?”老婆婆抬頭看看,說道:“老身我住在山下,附近的大姑娘小媳婦做針線活沒有繡花針,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

龐涓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孫臏歎道:“像這樣大的鐵棒,什麼時候才能磨成繡花針啊?”

老婆婆說:“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天長日久,一定能成功。”

孫臏忽然恍然大悟:學藝不可以只為自己榮華富貴,還應為百姓黎民著想;藝無止境,只有勤學苦練、堅持不懈才能真正取得高超的技藝。看來我驕傲了,我還得回去拜見師父,繼續修行啊!

想到這兒,孫臏對龐涓說:“師弟,你且先行一步下山,我心裡尚有未完之事,還需要回山一段時間。”

龐涓正在繁華富貴夢的興頭上,哪裡還考慮許多,便滿口答應了。於是,倆兄弟分道揚鑣,孫臏回去見師父,龐涓則晝夜兼程,去了魏國。

孫臏救猿

花開兩枝,不能全表,單說孫臏。

龐涓走後,孫臏回到山中,見到老師,方知道劈山大漢、磨棒老婆婆均是師父點化,於是安下心來繼續同老師鬼穀子潛心修行。

一日,鬼谷仙師叫來孫臏,說:“後山桃園果子已成熟,近幾日來老有丟失,你前去看守園子,有事報我。”孫臏領命後,到後山看桃園去了。

看房在桃林中,孫臏每晚秉燭夜讀,累了就到園中轉轉。開始的幾個晚上,平安無事。到第五天晚上,孫臏正在讀書,忽然聽到一陣窸窸窣窣,聲音從林中傳來。孫臏提高了警覺,就悄悄出來,向聲音走去。接近了,他便將身子隱在一棵大桃樹後,想看個究竟。只見一白猿,一邊鬼鬼祟祟東張西望,一邊迅速地扳住一條桃枝,伸手去摘枝上的大桃。

孫臏看得真切,突然將身子現在了白猿面前。白猿未曾防備,嚇了一跳,丟掉桃子,就要逃跑。

孫臏厲聲斷喝:“吠!你這畜生,哪裡走!”說著,用手一指,那白猿雙腳競不能邁步了。白猿急得一個勁點頭,以爪作揖,竟然口說人言:“求師父饒命!求師父饒命!”叫得兩眼淚汪汪。

孫臏本有好生之德,見其這樣,心想必有因緣,於是一拂袖,收了法術,那白猿便能動彈了。

白猿跪在地上,朝孫臏連連叩頭。

孫臏問道:“你這畜生,如何能說人言?又為何來偷仙桃?”

白猿道:“師父容稟!我本是後山一山猴,因終年偷聽鬼谷仙師講經論道,年深日久,便修有靈性,故能說人言。前一時,我母親年老體衰,身染大病,需要七顆仙桃作藥引。因此我夜夜前來盜桃救母。如今尚差一顆,沒想到被師父拿住,求師父饒命!”

孫臏聽完,慨歎這畜生竟有孝母之心,便說:“既然如此,我稟報師父,今天我送你一顆,救你母親去吧。切記千萬不要再來了!”白猿連連叩頭謝恩。

第二天回來後,孫臏就把白猿之事向師父稟報了,鬼穀子也沒有說什麼。

孫臏躲難

孫臏舍桃救猿這件事過去了約七八天的一天晚上,孫臏正在房中看書,忽然屋門開了,一道白光閃了進來,屋門又自然關上了。孫臏渾然不怕,定睛瞧看,原來是前時偷桃的白猿。

只見白猿近前來,拜倒在地,手捧一卷書,開口說道:“多謝師父贈桃之恩!現在我母親已經康健如初,今天特來答謝師父。這是我從鬼谷仙師那裡偷來的《天書》,請師父收下!”

孫臏聽完,一陣猶豫。師父對自己很器重,自己怎麼能收受白猿偷來的師父的《天書》呢?可自己學道已近五載,聽聞師弟龐涓已經成了魏國的大將,現在自己仍在山中,而安天下、救蒼生的少年壯志不知何日才能實現。

白猿見狀,沒再說什麼,將《天書》往地上一放,說了聲“師父保重!”還像剛才來的那樣,打開房門,一道白光就無影無蹤了。

孫臏只好彎腰將《天書》拾起,回到桌前坐下。他曾聽師父 講過,《天書》乃是一位得道高人所留,學透《天書》就可知曉天下大事,明白世間無常,指揮千軍萬馬如同擲石玩戲一般。到底《天書》裡記載著些什麼呢?他想著,不禁拿起來,掀開一頁看了起來。只看了一頁,已愛不釋手,再也不肯放下。他一直看到了天明雞叫。

這樣,白天孫臏隨師父修行論道,晚上便偷偷翻看《天書》,從而,他的技藝不斷提高。這年中秋節,月朗星稀,夜色靜謐,只有遠遠近近遍山的蟈蟈、蛐蛐在鳴唱。後半夜,孫臏正看到《天書》末一頁,忽然傳來叩門聲,隨即就聽見師父在門外叫道:“孫臏徒兒,開門啊,為師來了。”

啊!孫臏萬沒想到師父會在這時突然來訪,只覺後背發涼,頭皮發麻。這,這如何是好?眼看師父就要推門而入,情急之下,他順手將書放到地上,用雙腳踩了個嚴實。這時,鬼穀子也推開門走了進來。

鬼穀子見狀,長歎了一聲,說道:“徒兒,你錯了。來來來,將書拾起,聽為師道來。”

孫臏見瞞不住,只好滿面羞愧,赤著臉,將腳移開,把書拿起來拂去塵土,放在了桌子上,跪倒一邊,聽候師父訓話。

鬼穀子坐定,眼望著孫臏,點點頭,又搖搖頭,不住地唉聲歎氣。孫臏只得小心翼翼地將《天書》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向師父講了。

鬼穀子等他說完,開口說道:“徒兒,你偷看《天書》,其實為師早已知道。這本《天書》本是你祖上孫武將軍所留,內含兵家玄機奧妙,變化無窮。為不招致紛爭,一直都密而不傳。今看你天資聰明,勤奮好學,又胸有大志,故暗中相傳。為師本想今日你看完,特來收回,卻萬沒有想到,你竟然腳踩《天書》,你可知道你已犯天條,大禍將至啊!”

孫臏聞言,大吃一驚,急忙叩頭,請師父救難。

鬼穀子繼續說:“腳踩天書,百日之內當有臏刑之災。若避此難,你必須按為師說的去做。你若躲過百日,便可災消解難,平安無事。若是不依為師,恐怕……”

孫臏急忙磕頭,“一定謹遵師命!”

第二天,鬼穀子命童子在後山桃園之中,立起一座空墳,要孫臏躺進去,每日自有童子送茶水餐飯。鬼穀子叮囑孫臏,百日內無論外邊發生什麼,切不可出來。

孫臏遵師命,躺進了空墳裡。

躺進去第一天,無事。第二天,無事。第三天,雲蒙山下來了一隊人馬,為首的騎一匹高頭大馬,威風凜凜,官袍束帶,燕翅環鈴,浩浩蕩蕩,直奔雲蒙山而來。上得山來,這隊人員徑直到鬼穀子修行的山谷停住。帶隊的官員,下馬整理衣冠,上前施禮,請見鬼谷仙師。

童子進去傳報仙師,不一會兒折返回來,說道:“仙師請大人裡邊請。”來人讓兵馬穀外聽候調遣,自己獨自一人進谷拜見鬼谷仙師去了。

來的是什麼人呢?來的是魏國使者。幹什麼來了呢?請孫臏出山來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這還得從龐涓下山說起。

龐涓離開雲蒙山后,徑直投奔魏國而去。來到魏國,正值魏惠王效仿秦孝公,張榜天下,遍尋一個商鞅式的人才。龐涓經過百轉千折,終於經人舉薦,見了魏國國君一面。

在金殿之上,文武百官分列兩旁。龐涓上得殿來時,魏惠王正在吃蒸羊肉。龐涓施禮後,向他講了些富國強兵的道理。魏惠王聽了挺高興,就拜龐涓為大將。龐涓真的應驗了鬼穀子說的“遇羊而榮”了。

龐涓真有點本領。他天天操練兵馬,先從附近幾個小國下手,一連打了幾個勝仗,後來連齊國也被他打敗了。打那時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了龐涓。

龐涓也漸漸驕傲起來,但他始終有一塊心病,就是他深知師兄孫臏的才能在自己之上,擔心有朝一日,孫臏下山來,狹路相逢,勢必成為自己的勁敵。龐涓心想,不如奏請魏王,千方百計將師兄請到魏國,共同謀事,這樣就不會再生事端了。

於是他奏明魏王,並極力推薦師兄孫臏。魏王求賢若渴,急忙招來使者,備上豐厚禮品,前往雲蒙山求請孫臏下山。

孫臏下山

使者向鬼穀子說明來意,奉上禮品,懇求鬼穀子能讓孫臏出來相見,一同下山前往魏國。

鬼穀子聞言,手撚鬍鬚,半晌未做回答。使者再行禮,問可否請孫先生一同下山。

鬼穀子這才長歎一聲,對使者說:“唉,您來晚了一步,也是我這孫臏徒兒無福短壽,前些日子,他偶感風寒,調理不及時,已經故去多時了。”

啊?使者一聽,這下沒詞了。人死不能複生,得了,回去吧。

使者回到魏國,如實稟報魏王。魏王也是一陣唏噓。

這時,站在旁邊的龐涓,眼珠一轉,心想離別山谷時,曾觀師兄面貌,不像短命之人,如今卻一命嗚呼,實在蹊蹺。於是走上前來,問使者:“你可曾見到我師兄的墳墓?”使者答:“不曾看見。”“這便是了。”龐涓對魏王施禮後說:“啟稟我王,我想可能是家師不願讓師兄下山,故而稱其已故,不如再派人去一次,禮物再加一籌,想必能請得到師兄前來。”

魏王聞言孫臏未死,大喜過望,立即命使者帶上三倍禮品再去,並指示一定要見到孫先生。

使者領命,再上雲蒙山。

這次,使者講明來意,請鬼穀子讓他見見孫臏的墳墓。鬼穀子便領使者來到後山桃園中,使者見園中果然佇立著一座墳墓,碑上刻著“愛徒孫臏之墓”,下麵列著生卒年月。再望四周,墳墓雜草叢生,似乎已故去很久。

使者這下相信孫臏確實是死了,於是拜別鬼穀子,再次回到魏國向君王稟報。

魏王轉向龐涓,問:“你看如何?”

龐涓一聽,問那使者:“你可看見屍骨?”

使者眉頭一皺,開口道:“啟稟將軍,不曾看到!”心中卻想:哪有讓人開墳看屍的?

龐涓聞言,對魏王說道:“既未見屍骨,我師兄定然未死,不如再請。”

魏王無可奈何地說:“兩次前去都沒有結果,這次又能有什麼效果呢?”

龐涓眼珠一轉,答道:“兩次前去都未請到,定是使者不用心!不如這次扣他家眷,如若再請不到,滿門問斬!”

使者一聽,嚇得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求魏王饒命。

魏王聽信龐涓之言,厲聲說道:“就這樣!你速去請,如若再請不到,小心全家性命!”說完,拂袖散了朝。

使者恨透了龐涓這個小人,可家眷被扣,不得不去,只好第三次來到雲蒙山。

這次,一見到鬼穀子,使者便撲通跪倒在地,懇求仙師讓他再見一見孫臏墳墓。

來到墳前,使者手扶墓碑,想到孫臏既死,不能請下山。這次請不到孫臏,回去全家就要問斬,傷心處不能自抑,便放聲將以往

事由一一哭訴了出來。

孫臏本沒死,在墓中聽得真切。哎呀,要是我真不去,不知要死多少人?可憐使者三番五次前來,最後卻要為我落得個滿門抄斬,實在可悲!又想自己修行數載,寸功未立,先要害人於前,豈是大丈夫所為!想到此,孫臏用力一蹬棺材,墳開墓起,一身素服,走了出來。

使者正在哭訴,突然見墳墓自開,一個白衣人走了出來,嚇得癱在那裡,半晌不能動彈。孫臏走過來雙手攙扶起使者,道明身份,使者這才轉驚為喜。

鬼穀子在旁,長歎一聲,說道: “徒兒,未到百日,你便出來,看來這臏骨之災是難躲過去了。”

孫臏倒地,口稱仙師,說道:“不是徒兒不遵師命。徒兒眼見他人為我遇難,實不落忍!故而開棺出來。既然魏王三番五次相邀,不如就此下山走一遭。待壯志得現,再歸來山谷侍奉恩師。”

鬼穀子聽後,見已如此,只好忍痛應允。臨行時,他又以一枚錦囊相贈,並叮囑孫臏說:“如遇至急之地方可打開一看。,,

孫臏聽後連忙叩謝,然後拜別恩師,隨使者下山去了魏國。

孫龐結局

孫臏到了魏國,龐涓見到孫臏後,假意歡迎,盛情款待。不久,龐涓便偽造書信,在魏惠王面前陷害孫臏,說其私通齊國。惠王一氣之下,要處死孫臏。龐涓為了騙取孫臏所學的兵法,又假惺惺地向魏王求情,把死刑變成了臏刑,挖去了孫臏的雙膝蓋骨,又用針刺面“私通齊國”。孫臏果然應驗了“腳踩天書,臏刑之難”。

隨後龐涓將孫臏接養在自己府中,騙孫臏背寫《孫子兵法》。正值孫臏將近完成時,偶然得知事情原委,這才恍然大悟,看清了龐涓的真面目,追悔莫及。但被龐涓控制著,膝蓋已去,兩腿無力行走,好不淒慘。這時,孫臏突然想起下山時師父鬼穀子贈送的錦囊,打開一看,上面寫著“病瘋魔”。於是孫臏突然變瘋了,他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叫鬧個不停,還將幾近完成的兵法投入火中燒了。送飯的人拿來吃的,他竟連碗帶飯扔出好遠。龐涓聽說了並不相信,便叫人把他扔到豬圈裡。孫臏披頭散髮地倒在豬圈裡,弄得滿身是豬糞,甚至把糞塞到嘴裡大嚼起來。龐涓這才信以為真。

後來,齊國大將田忌出使魏國,借機將孫臏藏在車下夾層中,偷回齊國,奉為上賓。在孫臏的幫助下,才有了後世傳頌的“田忌賽馬”“圍魏救趙”“桂陵之戰”等人人皆知的典故。

直到西元前341年,龐涓領兵攻打韓國。齊威王派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兵五萬前去解救。雙軍交鋒,孫臏採取迫兵減灶的辦法誘敵深入。龐涓揮師緊緊追趕不放,一直追到馬陵(今河北大名東南)。馬陵道在兩座山的中間,旁邊是山澗。這時候正是十月底,晚上沒有月亮。龐涓吩咐大軍頂著星星趕,趕不多久,前面的山路被木頭堵住了。龐涓指揮兵將把木頭搬開,看見路旁的樹木全部砍倒了,只留著一棵最大的樹沒砍。走近一瞧,那棵樹一面刮去了樹皮,露出一條又光又白的樹瓤來,上面影影綽綽好像有

字,看不清楚,龐涓就叫士兵拿火來照。火光之下,看到上面寫的是:“龐涓死在此樹下!”

龐涓心裡一急,連忙說:“哎呀!上了瘸子的當了!”回頭對將士們說:“快退!快……”第二個“退”字還沒說出,千萬隻弩箭好似傾盆大雨一般沖他們射來。

原來孫臏故意天天減少爐灶的數目,引誘龐涓追上來,早就算准了龐涓到這兒的時辰,于馬陵道左右山上埋伏著五百名弓箭手,吩咐他們說:“一見樹下起了火光,就一齊放箭。”

猝不及防的魏軍死傷無數,亂成一團。龐涓身負重 傷,知道敗局已定,拔劍自刎。這也正應驗了龐涓下山時,鬼谷仙師說的“遇馬而瘁”的真言了。

講 述:趙振英

記 錄:趙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