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丙察公路|在西藏最美的季節,走最危險的進藏之路

撰文、攝影:杜艱

去年十月, 秋高氣爽時節, 途經新疆烏市, 過喀什, 沿南疆綠洲抵葉城, 繞行219國道, 從西藏最西端, 徑直向東到然烏,

此時, 離開重慶已20天。

一路飽覽西北邊陲壯美山川、大漠氣象。 天公不作美, 然烏烏雲密佈, 時晴時雨。 身被倦乏, 仍滿懷喜悅, 因為再向南到察隅, 從西藏入雲南, 將重走丙察路。 上回是初夏, 此番是初秋, 此行會不會帶來更多的驚喜呢?

來古秋色

來古歇二日,

一時大意, 錯過察隅班車, 天色暗淡, 不得已攔下一輛郵政貨車。 好心的師傅願意捎帶, 不過身體卻要吃苦頭。 駕駛室堆滿了貨物, 身體如同蝸牛, 蜷縮成團, 伴隨著馬達的轟鳴聲, 車子吃力地向察隅進發。

之前從色季拉山開始, 紅黃相間的霜葉, 宛若一塊塊繡毯, 遍鋪山巒, 河谷水源充足之地, 色彩更加絢麗。 剛翻過德姆拉山口, 察隅河上游支流那瑪曲岸邊, 秋風暗換年華, 霜葉陣陣, 層林盡染, 春夏滿山蒼翠突然穿上五彩秋裝, 給倉促不安的心, 服下一隻鎮靜劑。 抵達察隅已夜深。

德母拉山那瑪曲河谷

瀝瀝細雨, 讓人感到有些寒意, 遠方的山嶽雲霧蒸騰, 迷漫無際。 察隅只是一個普通的小縣城, 引人注目的東西不多, 不過, 距離縣城十來公里的下察隅, 倒很有名氣, 值得前往。

在西藏旅遊, 一定要事先辦好邊防證, 否則, 可能遇到麻煩。 下察隅是一個極特殊的例子, 在內地辦好的邊境證, 此地一概無效, 需要重新辦理。 手續不複雜, 分文不取。 兩地交通方便, 每天有班車對開。

一早辦好手續,

上車出發, 沿著桑曲河谷, 逶迤南下。 公路雖窄, 僅容兩車通行, 但路面平整。 兩岸峻峰聳立, 林木蔥翠, 霧氣繚繞, 時有飛瀑直下, 懸垂山崖。 河水湍急, 遇石而擊, 衝開險灘, 飛流而去, 如同一幅水墨寫意的畫卷。 桑曲有一河段, 水色澄碧, 稱清水河。 雨季塌方遺留路旁的巨石, 仍提醒著駕駛員和乘客, 留意安全。

前往下察隅途中

誰曾料想, 54年前, 也是10月的一天, 這片靜謐的山川, 曾戰雲密佈, 中印兩國在此地不遠的瓦弄, 展開了一場生死搏殺。

邊防檢查站的士兵, 對過往行人查驗很仔細, 過了檢查站向左約十公里, 就到瓦弄, 那裡是中國領土, 卻被印度佔據, 此路遊人免進。 離開檢查站拐右手, 順貢日嘎布曲上行十多分鐘, 抵達下察隅。 察隅河上游分東西兩支, 東支叫桑曲, 西支叫貢日嘎布曲, 流經下察隅兩支匯合, 稱察隅河。 沿貢日嘎布曲上溯, 經上察隅, 走小道通來古冰川。

清水河

桑曲

下察隅街面不大,十來分鐘分鐘即可逛完,街上小攤小販不多,最豐富的水果是柿子,也賣點紅薯,操四川口音的不少。午飯後上山,前往此行的目的地——僜人部落。

僜人部落

山道邊長滿了油桐,果實掛滿樹梢,盤旋而上,幾十分鐘抵達山頂。驚奇發現,路旁大棚種植了不少西瓜,3元/斤,種瓜人稱供應拉薩市場。再前行,一個村寨出現在眼前,上書“僜人部落”,粗大的原木上掛著幾個牛頭,昭示僜人先輩狩獵的習俗。

部落的芭蕉林

僜人人口較少,生活習俗保留了自身特點,如他們喜歡用抓飯待客,抓飯中主要食材是雞肉,不同於維族的羊肉抓飯,受藏族影響,他們也喝酥油茶。民主改革以前,察隅是西藏地方政府流放犯人之地,四周高山大川阻隔,交通不便,雖自然條件優良,物產豐富,僜人長期生活在深山老林中,刀耕火種,結繩計數,刻木記事,過著極端原始的生活。隨著社會進步,他們才走出山林,遷居到適宜耕種,生活便利的河谷地區,當地政府也專門撥款修建村寨,扶持僜人的生產生活。

僜人女孩

村寨依山而建,房廬順山勢由高而低縱向排列,間隔規整,幾十公分深的引水渠穿村而下,既可以洩洪,也方便取水,這是國家優撫僜人的示範村。多戶門前種有芭蕉、霸王鞭等熱帶、亞熱帶植物,有的南瓜已結到房頂,一派南國悠然風光。採收的玉米,放在木頭搭成的長條形網中曝曬。此刻,細雨濛濛,再下幾天,玉米會怎樣呢?後來聽說,玉米大多釀酒。

曬玉米

雨越下越大,不得已躲進一戶院落,棲身屋簷下,靜聽雲霧山中空濛雨滴之聲。

霸王鞭

晚飯吃麗江排骨湯,滋味尚可。老闆雲南麗江人,退伍軍人,曾在此地當兵,軍旅生涯,情難割捨,乾脆把老婆孩子接來,開麗江風味小店,兄弟之情和家人親情兼而有之。一流浪犬聞香而至,在門前徘徊良久。默然回想二十多天行程,自己不也飽一頓、饑一頓,比它又好多少呢!將骨頭和未吃完的排骨,悉數餵食。狗狗大嚼狂吞,盡興而去。回賓館,赫然看見這條流浪犬端坐二樓入口,仿佛在等待我們,一隻流浪犬的嗅覺也如此神奇?

背嬰孩的姑娘

第二天早飯後,麗江老闆告訴我們,僜人部落的首領阿拉松正在一店鋪喝酥油茶,同行的廣東友人好奇,渴望一見。老闆提醒我們,依當地習俗,10點後方可。進入店鋪,一位頭裹白巾,面目慈祥的老者正與人談笑。一人報喜,說家中老婆生了。老者彎著食指,上下抖動,打趣問道:“是不是生的這個?”一時哄堂大笑,氣氛頓時熱鬧起來,一改初時眾人拘謹、敬畏的場面。老人談及上世紀80年代,走出山谷,到廣州、香港考察的經歷,談吐風趣,思維敏捷。他就是阿拉松,僜人部落的首領,全國人大代表,當地一個響噹噹的人物。臨行前,友人要和阿拉松合影,他欣然同意,闊步走出店鋪,站立門邊,擺弄了一下腰間長刀,威風凜凜的樣子。回察隅,問及阿拉松,幾家賓館、餐館老闆無人不知,足見其名頭之大。1962年10—11月間的中印戰爭,僜人曾為解放軍當嚮導,為打贏東邊這場戰爭,立下頭功。

聯繫察瓦龍的車出奇的順利,400元,越野車。心中快活,抽空到桑曲的一條支流邊,翻檢石頭,寄回一塊重十多公斤的石頭,權當念想。

天不亮就出發,進入山區,車子緩慢前行。天亮時分,正翻越第一座山口,天色驟變,突降大雪。下車拍照,寒風撲面,仍身穿單褲,措手不及。駕駛員催促下山,唯恐高山反應。

早6點向察瓦龍開拔

山口降雪

上回從山頂俯瞰海子,二三十分鐘,色彩變幻,勾人心魄。這回停車坐看,又是另外一番光景。海子不大,翠色怡人,高低雜樹環列,紅綠點染其間,在初秋的曠野中分外奪目,丙察路上,它是一個地標,一顆閃亮的星星。

夢幻海子

沿途都是施工場地,難免影響心情,當凝望遠山,陰雲初散,烈日高照,白雲藍天映襯,滿山遍野鋪就七彩秋衣,讓人為之振奮。

泥濘山道

霜葉

山口

山坳

快到察瓦龍,車輛也多了起來,卷起的塵土撲面而來,天氣變得幹熱,大家慌忙不迭脫掉保暖衣物,去迎接傍晚的涼爽。明月初上之時,抵察瓦龍。推開賓館窗戶,繁星四照,皓月當空,夜枕怒江濤聲入眠。

怒江邊

眾所周知,熱帶植物的花卉,如仙人掌一類,其美豔炫目是無與倫比的。中國生長仙人掌的地方不多,察瓦龍是一個典型,即要求氣候幹熱,但也要有一定降水。春華秋實,見過三春的花朵,自然想目睹秋日的果實,奇怪的是,沿途仙人掌果實累累,卻未見有人採收,天氣幹熱,連采幾個野果嘗鮮的時間都沒有?對這個疑問,第二天的親身經歷,給出了答案。

仙人果

早上飯後,利用找車的空隙,來到荒郊。高大的仙人掌成林,紅豔的果實掛滿仙人掌,頓時垂涎三尺。用食品包裝紙握住果子,旋轉拽下。突然間,輕微的抖動,旁邊淺黃的毛刺彈起,紮滿手指,方知苦楚。已經采了一半,終難捨棄,只得鼓足勇氣,采到手軟為止。賓館夥計稱,仙人果好吃,但麻煩,果子上的毛刺,比仙人掌的大刺還難對付,它紮進皮膚裡很難拔出。採摘時需用長火鉗,巾絲蒙面,果子用水洗,帶皮手套刀削,最後吃內核,方可無虞。夥計一席話,猶如涼水澆心,食欲頓消。然心有不甘,拎著仙人果,去了丙中洛。

前往丙中洛

老虎嘴

怒江

怒江的波濤

丙中洛也成了工地,重型卡車隆隆而過,已無當年清雅的氣氛。仙人果反成掛念,當晚,在洗手盆用水反復沖洗,拿衣架不斷攪拌,將漂浮的毛刺漂盡,到水清為止,即使如此,也偶爾扎手。取出,用小刀切開皮肉,掰開,一翠綠、柔軟內核呈現眼前,吸吮,口感似火龍果,但更加軟糯、清香,甜味更勝一籌,兩人大吃一頓。果子好吃,幾天後,手指間長出小膿胞,全拜毛刺所賜。濃胞破裂,手指恢復如初。

貢當神山的假荔枝

貢當神山觀雲海

清晨登貢當神山,大霧彌漫,駕駛員說近日陰雨不斷,今天一準放晴,我們趕上好運氣。當陽光穿透雲層,雲蒸霞蔚,玉樹臨風,恍若羽化登仙。第一回見到假荔枝,可食,微酸,雖不知由來,但讓人開眼。

丙察路肯定還要喧騰一陣子,但可以預見,二三年後,這條變幻莫測的高山峽谷之路,必定像一路華燈,照亮滇西北、藏東南深邃、幽靜的夜空。到那時,再走可好?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將世界收入囊中!

清水河

桑曲

下察隅街面不大,十來分鐘分鐘即可逛完,街上小攤小販不多,最豐富的水果是柿子,也賣點紅薯,操四川口音的不少。午飯後上山,前往此行的目的地——僜人部落。

僜人部落

山道邊長滿了油桐,果實掛滿樹梢,盤旋而上,幾十分鐘抵達山頂。驚奇發現,路旁大棚種植了不少西瓜,3元/斤,種瓜人稱供應拉薩市場。再前行,一個村寨出現在眼前,上書“僜人部落”,粗大的原木上掛著幾個牛頭,昭示僜人先輩狩獵的習俗。

部落的芭蕉林

僜人人口較少,生活習俗保留了自身特點,如他們喜歡用抓飯待客,抓飯中主要食材是雞肉,不同於維族的羊肉抓飯,受藏族影響,他們也喝酥油茶。民主改革以前,察隅是西藏地方政府流放犯人之地,四周高山大川阻隔,交通不便,雖自然條件優良,物產豐富,僜人長期生活在深山老林中,刀耕火種,結繩計數,刻木記事,過著極端原始的生活。隨著社會進步,他們才走出山林,遷居到適宜耕種,生活便利的河谷地區,當地政府也專門撥款修建村寨,扶持僜人的生產生活。

僜人女孩

村寨依山而建,房廬順山勢由高而低縱向排列,間隔規整,幾十公分深的引水渠穿村而下,既可以洩洪,也方便取水,這是國家優撫僜人的示範村。多戶門前種有芭蕉、霸王鞭等熱帶、亞熱帶植物,有的南瓜已結到房頂,一派南國悠然風光。採收的玉米,放在木頭搭成的長條形網中曝曬。此刻,細雨濛濛,再下幾天,玉米會怎樣呢?後來聽說,玉米大多釀酒。

曬玉米

雨越下越大,不得已躲進一戶院落,棲身屋簷下,靜聽雲霧山中空濛雨滴之聲。

霸王鞭

晚飯吃麗江排骨湯,滋味尚可。老闆雲南麗江人,退伍軍人,曾在此地當兵,軍旅生涯,情難割捨,乾脆把老婆孩子接來,開麗江風味小店,兄弟之情和家人親情兼而有之。一流浪犬聞香而至,在門前徘徊良久。默然回想二十多天行程,自己不也飽一頓、饑一頓,比它又好多少呢!將骨頭和未吃完的排骨,悉數餵食。狗狗大嚼狂吞,盡興而去。回賓館,赫然看見這條流浪犬端坐二樓入口,仿佛在等待我們,一隻流浪犬的嗅覺也如此神奇?

背嬰孩的姑娘

第二天早飯後,麗江老闆告訴我們,僜人部落的首領阿拉松正在一店鋪喝酥油茶,同行的廣東友人好奇,渴望一見。老闆提醒我們,依當地習俗,10點後方可。進入店鋪,一位頭裹白巾,面目慈祥的老者正與人談笑。一人報喜,說家中老婆生了。老者彎著食指,上下抖動,打趣問道:“是不是生的這個?”一時哄堂大笑,氣氛頓時熱鬧起來,一改初時眾人拘謹、敬畏的場面。老人談及上世紀80年代,走出山谷,到廣州、香港考察的經歷,談吐風趣,思維敏捷。他就是阿拉松,僜人部落的首領,全國人大代表,當地一個響噹噹的人物。臨行前,友人要和阿拉松合影,他欣然同意,闊步走出店鋪,站立門邊,擺弄了一下腰間長刀,威風凜凜的樣子。回察隅,問及阿拉松,幾家賓館、餐館老闆無人不知,足見其名頭之大。1962年10—11月間的中印戰爭,僜人曾為解放軍當嚮導,為打贏東邊這場戰爭,立下頭功。

聯繫察瓦龍的車出奇的順利,400元,越野車。心中快活,抽空到桑曲的一條支流邊,翻檢石頭,寄回一塊重十多公斤的石頭,權當念想。

天不亮就出發,進入山區,車子緩慢前行。天亮時分,正翻越第一座山口,天色驟變,突降大雪。下車拍照,寒風撲面,仍身穿單褲,措手不及。駕駛員催促下山,唯恐高山反應。

早6點向察瓦龍開拔

山口降雪

上回從山頂俯瞰海子,二三十分鐘,色彩變幻,勾人心魄。這回停車坐看,又是另外一番光景。海子不大,翠色怡人,高低雜樹環列,紅綠點染其間,在初秋的曠野中分外奪目,丙察路上,它是一個地標,一顆閃亮的星星。

夢幻海子

沿途都是施工場地,難免影響心情,當凝望遠山,陰雲初散,烈日高照,白雲藍天映襯,滿山遍野鋪就七彩秋衣,讓人為之振奮。

泥濘山道

霜葉

山口

山坳

快到察瓦龍,車輛也多了起來,卷起的塵土撲面而來,天氣變得幹熱,大家慌忙不迭脫掉保暖衣物,去迎接傍晚的涼爽。明月初上之時,抵察瓦龍。推開賓館窗戶,繁星四照,皓月當空,夜枕怒江濤聲入眠。

怒江邊

眾所周知,熱帶植物的花卉,如仙人掌一類,其美豔炫目是無與倫比的。中國生長仙人掌的地方不多,察瓦龍是一個典型,即要求氣候幹熱,但也要有一定降水。春華秋實,見過三春的花朵,自然想目睹秋日的果實,奇怪的是,沿途仙人掌果實累累,卻未見有人採收,天氣幹熱,連采幾個野果嘗鮮的時間都沒有?對這個疑問,第二天的親身經歷,給出了答案。

仙人果

早上飯後,利用找車的空隙,來到荒郊。高大的仙人掌成林,紅豔的果實掛滿仙人掌,頓時垂涎三尺。用食品包裝紙握住果子,旋轉拽下。突然間,輕微的抖動,旁邊淺黃的毛刺彈起,紮滿手指,方知苦楚。已經采了一半,終難捨棄,只得鼓足勇氣,采到手軟為止。賓館夥計稱,仙人果好吃,但麻煩,果子上的毛刺,比仙人掌的大刺還難對付,它紮進皮膚裡很難拔出。採摘時需用長火鉗,巾絲蒙面,果子用水洗,帶皮手套刀削,最後吃內核,方可無虞。夥計一席話,猶如涼水澆心,食欲頓消。然心有不甘,拎著仙人果,去了丙中洛。

前往丙中洛

老虎嘴

怒江

怒江的波濤

丙中洛也成了工地,重型卡車隆隆而過,已無當年清雅的氣氛。仙人果反成掛念,當晚,在洗手盆用水反復沖洗,拿衣架不斷攪拌,將漂浮的毛刺漂盡,到水清為止,即使如此,也偶爾扎手。取出,用小刀切開皮肉,掰開,一翠綠、柔軟內核呈現眼前,吸吮,口感似火龍果,但更加軟糯、清香,甜味更勝一籌,兩人大吃一頓。果子好吃,幾天後,手指間長出小膿胞,全拜毛刺所賜。濃胞破裂,手指恢復如初。

貢當神山的假荔枝

貢當神山觀雲海

清晨登貢當神山,大霧彌漫,駕駛員說近日陰雨不斷,今天一準放晴,我們趕上好運氣。當陽光穿透雲層,雲蒸霞蔚,玉樹臨風,恍若羽化登仙。第一回見到假荔枝,可食,微酸,雖不知由來,但讓人開眼。

丙察路肯定還要喧騰一陣子,但可以預見,二三年後,這條變幻莫測的高山峽谷之路,必定像一路華燈,照亮滇西北、藏東南深邃、幽靜的夜空。到那時,再走可好?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將世界收入囊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